玉珠儿就是他巴望来的!多好的媳妇呀,他就是喜欢。
 那人家就是公主,靠着公主也没错呀。
 有这个想法,他心里就不可能生出怨。
 就只会一直跟公主好好相处。
 尤其是第一个孩子生了之后,哥舒岐越发的放开了,当街把公主抱起来扛起来背起来就是常有的事。
 玉珠儿问他是不是觉得生了孩子她就不能跑了?
 哥舒岐不回答,他只是用那双好看的眼睛盯着她,然后说媳妇真好看。
 后来,玉珠儿的女学开了很多,全国各地城镇。
 因为女学教导的东西很实用,所以抵触的人不多。
 也就有更多的人家愿意把女儿送去念书。
 穷人家里只需要出一点点的学费。
 那些学成的女子们,其实大半依旧回归家庭,还是一样的相夫教子。
 但是有少数会留下来,成为新的女先生。
 也有更少的部分,会试图走出去,做一些在如今时代下女子也可以做的。
 这才只是个开始。
 玉珠儿生了第二个孩子,是个男孩子。
 也是生了这个孩子这一年冬天,西域叛乱。
 哥舒岐披挂上阵。
 富贵驸马做了很多年,如今他请战,英琼楼就叫他去了。
 玉珠儿没有阻拦,只是亲手将一个平安符系在他的腰间:“我等你凯旋。”
 西域半年,哥舒岐斩杀了十几个西域大将,一举平定西域战乱。
 他的侯爵,成了公爵,他的官职也从走之前的四品,到了如今的二品。
 他执掌了京城外巡防兵。
 他成为了陛下信得过的武将,陛下看中的女婿。
 他依旧是那个当街会把自己的公主扛起来的男人。
 玉珠儿是活的最潇洒的公主,她去了很多地方。后来她还编写了一些手札,全都是关于女子立世的。
 她还编写了女子劝学歌。
 她一生留下无数笔墨,虽然在后世朝代更迭中流失了很多,但是后世依旧有无数人去考究她的平生。
 有的人说她不可能是熙和帝最宠爱的女儿,她的驸马是个北疆人,官职也很低。
 还有人说她其实去北疆和亲了。
 也有人说哥舒岐是北疆的王子,熙和帝的和妃就是他的姑姑。
 是他来大胤和亲了。
 北疆的文字记载很少,这方面就由着后世杜撰。
 但是不管怎么考证,至少谁也不能否认这位长安公主在史书上有名有姓。
 英延宁。
 至于玉珠儿这个小名,反倒是丢失在了历史长河中。
 后来,后来又有一座古墓被发掘。
 那是一个女子的墓,她生前是一个教书先生。她的墓里没有金银玉器,而是有很多石碑。
 那些石碑上刻的不是她本人的事迹,而是长安公主的。
 它们详细记载了长安公主的生平。
 她从小公主,到长安公主,再到长安长公主。
 她开办女学,劝学著作。她与夫君和睦恩爱,一生育有二女二男。
 她帮助了无数女子。
 那古墓中有墓主人留下的一句话:为使千秋万代铭记公主贤名,史书尚有毁,精神永存世。
 为这一句话,后人开始研究长安公主是否是穿越的。
 不过这都不重要了,后世的人,终究是有人记得长安公主。
 不管他们怎么去怀疑公主和驸马到底是恩爱还是政治婚姻也没关系,毕竟史书明明白白记载了,长安公主享寿七十九,而驸马哥舒岐享寿八十一。
 她试图叫许多女人走出来,其实她们没有成功,或者说她们没能看到成功。
 每一个王朝到了最后都是混乱的。
 大胤也不例外。
 到了后面几代,女学就被取缔了,朝廷早已无力补贴这些。
 不过,九百年后,当一些女学生举着旗子游行抗议,争取自己的利益的时侯,她们翻阅古书,还是从那尘封的历史中找到了可以借鉴,可以参考的东西。
 看啊,我们的先祖们就奋斗过,所以我们为什么不可以?
 如此这般,也不知算不算成功。
 每一个人都是从远古走来,一步一步。从掉毛到穿衣,哪有一蹴而就啊,只是回头的时侯,别骄傲等一等落后的他们吧。
 【又是超长的一章】
 五皇子也并不是个无能的,他也一样有野心。
 当年宜妃生怕保不住孩子,所以宁愿将孩子送给皇后。不过皇后没要。
 她一直就依附在皇后身边,不过她虽然依附,内心却也有别的渴望。
 她运气好,平安生下了五皇子。
 但是她也运气不好,她其实一直都不得宠。
 五皇子诞生后,陛下更是不大来看她了。
 虽然同期的欣昭仪生的是两个女儿,并且还都早产了。但是就那样,欣昭仪也比宜妃得宠些。
 谁也没什么不好,可能就是陛下不喜欢。
 宜妃的性子像谁呢,像当年的敏淑妃。
 不是说她就有这么坏,而是说她们都是那种内敛,心有城府面上丝毫不露的女子。
 这种性子其实挺好的,沉稳安静,聪慧内敛。
 可是英琼楼不喜欢。
 别人能不能喜欢你,跟你好不好没有什么关系。
 可在后宫生存,皇帝是不是喜欢你这样的,就很重要。
 宜妃到底还是有运气的,她遇见了赵皇后。
 不管她是否得宠,有赵皇后顶着,她只要不做什么事,终究还是日子好过。
 她算是完全依靠了赵皇后的那一批人,甚至是那个最幸运的。
 李昭容生了四皇子,到后来也待遇很好,可李昭容年轻的时侯吃了多少亏?
 可即便是如此,宜妃依旧有野心。
 皇子们渐渐长大,储君还很小。
 皇子们有的出色有的不出色,五皇子却一直很出色。
 他的功课是兄弟们里数一数二的,他骑射也是兄弟里数一数二的。
 就连飞镖,他都能玩的最好。
 一手的好画技,下棋也下的很好。
 他是真的很好,可是他不是储君。
 陛下并不会因为他有多么出色就选他做储君。
 储君是落地就立了,只因那是皇后娘娘生的。
 宜妃只能叫儿子出息一点,五皇子自己也憋着一口气,想要再出色一点。
 他看不惯四哥和六弟,四哥只会依附四妹妹,六弟像个傻子。
 他看不惯七弟,看不惯七弟总是带着十弟那个傻子。
 他看不惯八弟,自己的亲弟弟不理会。
 他也看不惯储君,只会撒娇卖痴,什么都不懂。
 他也不喜欢玉珠儿,一个公主,怎么就能压在皇子们上头?
 不过他只是看不惯,他从来不说,他会伪装。
 他也伪装的兄友弟恭,伪装的对妹妹好。
 他和宜妃没做什么,前有敏淑妃,后有曲充容,哪一个不是血淋淋的?
 不敢做什么,却又有野心的人,注定不能快乐。
 他们内心有他太多的不平,又不能放任自己躺下,可也不敢不管不顾的冲出去。
 所以五皇子不爱笑,他话很少,他不与人交心。
 所以宜妃总是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看其他嫔妃,却又跟无眠这样亲自去掌控局势的人不一样。
 她自己不能挣脱这个枷锁,还要去嘲笑别人困在囹圄。
 时间久了,皇子们也不喜欢五皇子。
 公主们也对五皇子敬而远之。
 谁也说不出他做过什么不好的事,他确实没有做过。
 只是偶尔一个眼神,偶尔一句话,偶尔一个动作,就透露出我与你们不同。
 哈!皇子公主这么多,除了宫里的,还有宗室里的。
 宫里的孩子想要兄弟还难吗?多少人恨不得追着他们来做这个兄弟。
 人为什么要跟一个相处的不舒服的人去相处呢?
 宜妃也是一样的,大家恩宠都差不多,陛下一门心思只在皇后娘娘那。
 大家的待遇都按着位份,皇后娘娘还会加她们的待遇,都过得还可以。
 那成日里做什么呢,斗不起来了,就串门子,就一起玩啊。
 都是一样的人,不管娘家什么出身,如今还不都是宫里人?为什么你宜妃就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为什么你宜妃敢用怜悯的眼神看我们呢?
 啊,你什么都没做,我们就是不想理你啊。
 五皇子成年建府后,封了谨王,不知陛下的意思是叫他谨慎还是郑重。
 他的王妃巧了,也姓许,却不是宜妃娘家那个许。
 而是工部侍郎许家的女儿,出身不算太高,但是也不低了。
 正三品官员家女子。
 只不过这位许侍郎出了名的不争不抢,为人刚直,不畏强权。
 只是一个工部的官员,如今也并不是多么受重视。
 宜妃心里一万个不满,不过她还是恭顺的谢恩。
 五皇子的名字是延庭,也就是个普通的字,好像也没什么格外的意思。
 他谨王府的日子过的也就那样,不好不坏。
 他有几个宠妾,都生了孩子。
 也争斗,没有太顺遂,也没有太出格。就跟别家府上一样,妾室们总是要争斗的,难免也死几个孩子。
 谨王也并没有什么出众的功绩,甚至没有什么像样的差事。
 啊,就算是后头兄弟登基了,你不是瞧不上这个兄弟?
 你当年是伪装了,可是别人也不傻啊。就算那时侯看不懂的,后来想想也就懂了。
 兄弟这么多,个个都想要个差事,不管是一个爹的,还是叔伯家的,谁不想要个差事啊?
 既然是这样,为什么差事要给一个看不惯我的人呢?
 当然,兄弟也懒得为难他。
 于是谨王就这么过下去,没有辉煌,也没有低谷。
 就这么寻常的过下去。
 再后来,宜妃成了宜太妃,过世再成为皇考宜妃。
 谨王成了老谨王,再成了先谨王。
 娘俩不服了一辈子,终究在皇子和嫔妃堆儿里成了平庸。
 平庸到其实没有人去琢磨他们那些不服和野心。
 一个人一辈子都不服气,却又什么都没有做过,那他注定就是个平庸的人。
 而谁都瞧不上的人,自己多半也就不怎么样。
 只是总爱瞧不起人的人不会去想这个,而会去想这个的人,也难免会瞧不起人。
 人嘛,不就这么一回事。
 反省又反省,事到临头,该怎么错还怎么错。
 可是转念一想,宜妃和谨王一辈子没做过错事,一个是天子嫔妃荣华一生,一个是皇家子孙富贵一世。
 安安稳稳的度过这富贵荣华的一生,又有什么不好呢?
 其实小时侯他是不喜欢的,乌敏长得很漂亮是真的。
 那时侯四哥天天追着人家跑,说乌敏好看,还说大了要娶她。
 不过后来,四哥就不说这话了。
 六皇子小时侯淘气,哪怕贵妃那时侯接连遭遇各种变故,他也依旧淘气。
 骨子里就是个活泼爱玩的性子,跟玉珠儿打架后,渐渐的还能一起玩了。
 他很有小脾气,但是小脾气来得快也去得快。
 跟乌敏也没少拌嘴。
 他母妃在的时侯,他出身仅次于玉珠儿和储君,没人敢惹他。
 他母妃过世后,他的待遇也丝毫没有降,甚至更好了。
 母后亲自过问他的一切,父皇也叫人多照顾。
 兄弟姐妹们那段时间对他都很好。
 他当然伤心,兄弟姐妹都有母妃,就他没了。
 但是慢慢的他就习惯了,母妃走得早,也是没法子的事。
 他当然记得那个被送进白云观的姐姐,只是随着他长大,越是懂事越是厌恶。
 若非有那个姐姐,母妃说不定还在呢。
 他也不喜欢齐家,每一年,他们千里迢迢送信送东西来,他都不闻不问。
 大了,就也明白,父皇的宠爱肯分一点给他就很好了,期待不了那么多。
 也明白母后是个很好的人,她对待这些孩子都不错,只要你不自己找事,她一般不与你计较。
 哪怕他是唯一一个跟母后亲生女儿打架的人,母后是真的没有在意过这种小事。
 要说五皇子是个有野心却什么都没做成的人,那六皇子就是个没有野心一心只想做个富贵闲人的人。
 他会吃,会玩,会潇洒。
 京城中不管哪家大酒楼里的美食他都品尝过。
 后来京城中那些有名号的酒楼但凡出了个新菜品,都要来景王府邀请景王爷来试吃。
 只要王爷觉得好,那名气就打出去了。
 不管谁家办宴会,只要景王在,那他必然要出几个主意,该怎么玩,怎么闹。
 京郊跑马,城外狩猎,哪哪都有景王和他王妃的影子。
 景王也不是一直快乐,他其实一直对于母妃的早逝很伤怀。
 他知道也因自己的出身,把母妃的身子拖垮了。还有那个他已经记不清楚的早逝的六妹妹。
 可是这件事是他无力改变的。
 娶妻后,他总是会跟乌敏提起自己的母妃。
 乌敏记得贵妃,不光记得贵妃,还记得皇后娘娘曾真挚的夸赞过贵妃的美貌。
 说她像是一朵盛极的红牡丹。
 景王的样貌跟贵妃有五六分相似,却不是女子那般的美丽,而是更英挺。
 在象儿还未长大之前,景王是诸多皇子中容貌最出众的一个。
 其他皇子也都是容貌好的,可比起景王来,还是差一点。
 景王往那一站,拿个扇子笑一笑,用乌敏的话说,就要把家里所有的马车都带来拉帕子了。
 贵妃生前诸多筹谋,后来又全都付诸东流,她一生的起伏,外人终究不明白。
 就是她亲生的儿子,也只是知道,并不能感同身受。
 可是那样筹谋的贵妃,对上儿子的时侯,却没有教导他一味的要上进。
 她是个很疼孩子的人,对大公主,她也是一样的疼爱。只是当年太年轻,到底是把大女儿惯坏了。
 也可能跟孩子本身有关系吧。
 景王跟大公主是截然不同的性子,他就是最不懂事的时侯,听了一些日后自己要超越储君的话。
 听了一些日后一定高高在上,日后一定出头之类的话。
 短暂的骄傲过。
 但是等他有了思考能力后,他就没有这么想了。
 也可能是贵妃后来的摇摆,痛苦太深刻,再也没舍得逼迫孩子。
 于是成年后的景王,性格也很是洒脱。
 他愿意在所有人亲人面前装的憨厚,或者就是不计较。
 兄弟姐妹对他都不错。
 他在自己王妃面前从来不强硬,他宠着乌敏,也乐意叫乌敏管着他。
 他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娶亲后,妻子的目标就是他的。
 其实他一点都不看好什么女学,也不觉得女子能如何走出来。
 但是他从来不说,王府的许多开销,都在乌敏的事业上花掉了。
 但是他不介意。
 反倒是很长一段时间,乌敏忽略了他。
 还是后来她病了一场,险些救不回来,有许多时间思考的时侯忽然看清楚了一切。
 那以后,他们感情就越来越好。
 景王当然也有妾室,不过很少,一辈子也就四个。
 他也不大去妾室们屋里,一辈子只有两个庶出的孩子。
 要说他最喜欢做的事,还有一件就是画画。
 五皇子谨王的画技出众,其实六皇子景王的画技也出众。
 只不过,景王从来只当这是个闲事儿,没有在人前拿着个做什么。
 他画的一手好花鸟,经他的手画的翠鸟栩栩如生。
 乌敏写的一手好字,隐隐还有皇后的几分风骨。
 年老后,乌敏不再到处去看女学进度,她跑不动了,就叫孩子们去。
 她每日陪着景王作画。
 景王作画,她题诗题词。
 他们有很多作品。
 只是后来渐渐的都遗失了,毕竟历经了几个朝代,这纸质的东西难以保存。
 因为他们的作品太好,在后来的朝代都是文人墨客追求的珍品,所以更多的作品就损毁在战火中。
 偶尔有那么一幅残缺不全的留在后世,被放在了博物馆里。
 然后人们开始津津乐道的去追寻景王和王妃的生平。
 人总是喜欢跌宕起伏的故事,喜欢猎奇,喜欢轰轰烈烈的输或者赢。
 于是就有人开始说,景王的生母嘉贵妃是熙和帝的真爱。
 只是后来齐家出了事,熙和帝不得不立了别人生的孩子做太子。
 至于你说这里头逻辑不对,那又如何?你能证明不是这样吗?
 都是历史,谁也证明不了。
 但是景王夫妇的合葬墓中确实有大量的陪葬品,都是当时规格极高的东西。
 后世说什么都有,不重要了,反正景王不知道。
 他临终的时侯也有遗憾,舍不得儿孙。不过终究没有什么至死不能瞑目的东西。
 如此便是顺遂一生了。
 【掐指一算,本月继后没请假,所以明天请假了。下个月见。】
 付美人是在太后过世后的第三年过世的。
相似小说推荐
				- 
				明月如她(一碗蛋酒)				[现代情感] 《明月如她》作者:一碗蛋酒【完结】晋江VIP2023-04-21完结总书评数:1990 当前被收藏数:7345 营养液...
				
- 
				年代苦情女主看到弹幕后(左木茶茶君)				[穿越重生] 《年代苦情女主看到弹幕后》作者:左木茶茶君【完结+番外】晋江VIP2024-05-29完结总书评数:217 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