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里另有人在在毡布些写了经文,那是要盖在莫拉阿嬷身上的,听族人说,那是对逝者最后的祝福。
 明窈不顾狄霄的反对,跟着送葬的队伍去了遥远的山丘上。
 莫拉阿嬷的遗体被放在山丘丘顶,随着族人在她身边洒了一圈黄色药粉,不一会儿时间,就能听到秃鹫的鸣叫声。
 之后的场面太过残忍,狄霄挡住了明窈的眼睛。
 只知两个时辰后,山丘上再无莫拉阿嬷的影子,只有一点破碎毡布和满地血渍,代表着她在人世间最后一点足迹。
 莫拉阿嬷的去世对明窈造成了很大冲击,无关亲缘,只从私人情感上,莫拉阿嬷算是明窈来到草原后第一个对她露出善意的人。
 老人看事情很是通透,明窈迷茫时,往往只用去她帐中坐一会,出来便是心胸开阔。
 或许早在她没有注意到的时候,她已经把莫拉阿嬷当成亲人。
 亲人离世,当有沉痛。
 因着莫阿阿嬷的离世,明窈对万事提不起兴致,之后的春耕也分了许多活出去。JȘǴ
 转眼间,冻土变得惺忪柔软,草原上的嫩草野花也冒出头来。
 春耕要开始了。
 族里的耕田如今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用许多围栏划分开的,分给愿意尝试均田制的人家,两三亩一块的,五六亩一块的,甚至还有十五六亩一块的。
 大大小小的分区加起来,和公共耕田也差不了多少。
 为了彰显对均田制的支持,族里的粮种都是先给登记均田的人家的,但这种优待也没有过分偏颇,顾着他们的同时,也没忘了另外大半的族人。
 明窈只管将各种粮种分好,之后的分发则交给狄宇去办。
 族里的粮种主要是三种,一种是普通麦种,一种是普通改良麦,还有一种则是野生的青麦种。
 前两种的种植都是大家所熟知的,但青麦还要摸索着来。
 谷辛在畜棚待了大半年,春耕之际,也被狄霄叫去耕田那边。
 他有些迟疑:“南北气候差异不小,我们亦不知土地情况,还按照之前的种植方法来吗?”JŜǦ
 “来吧?”谷辛挠挠头,也无法给出准确回答,“反正我觉得,种田无非就是伺候庄稼,把庄稼伺候好了,自然有大丰收。”
 “这片土地还是头一回耕种,之前青草长势也好,想必肥力是不缺的,我们的粪肥和草木灰可以试着少加一些,水的话……要不,首领看经验来?”
 问了半天,谷辛也给不出什么有效建议。
 狄霄很是心烦,挥挥手,放他回畜棚去了。
 此时围在他身边的族人很多,大家都不知道今年的春耕该怎么做。
 还有那分了田的,不禁有些后悔:“这什么都不知道,万一今年收成不好,我们可吃什么啊……”
 听他这么一说,不少人也觉如此。
 眼见人心浮动,狄霄沉下脸:“好了,春耕一事,暂且延后两天,我再想想法子。”
 说着,他就想让族人们散开。
 可才走了十几个人,忽然听见有人喊:“公主来了!”
 狄霄询声望去,果然见明窈从人群后走来。
 她的情绪还有些低沉,但对着族人,已经尽可能表现轻松了。
 她走到狄霄跟前,问:“我听说今天开始春耕,就想着来看看,这是遇上什么麻烦了吗?”
 狄霄如实说出他们所遇难题。
 明窈沉吟片刻:“我觉得谷辛说的没有问题,肥力可以慢慢来,且看庄稼长势,要是不太好再添也不迟,至于浇水,大瑜雨水丰盈,此地与大瑜比邻,想来也不缺雨水,可是适当少浇些水。”
 “等粮种都种下了,再多来些人看着吧,一见情况不对,赶紧想法子补救。”
 狄霄又细问几句,知晓大瑜耕种方式与大越没太大差别,也稍稍安下心。
 再看族人们都等着,他索性一挥手:“春耕不推迟了,就今天开始吧!”
 一声令下,族人们纷纷回家拿去农具,分了耕田的,也紧随其后,唯恐落下哪一步,自家的田地种不出好庄稼来。
 三月初,族里上千亩耕田都做了翻耕。
 他们临时烧了草木灰,翻耕时薄薄洒了一层,等肥力渗透的差不多了,可巧来了一场雨,春雨濛濛,才将田地润湿就停了下来,仿佛是特意为春耕下的一般。
 趁着土壤还湿润着,族人们赶紧播下种子。
 三种麦种是分开播种的,其中普通麦的数量最多,其次是改良麦,反而是数量最多的青麦种的最少。
 原因倒也简单,西山丘后面有的是野生青麦,哪里还用得着族人种。
 种子播撒下去还不算完,每亩天都有一个人看守,从早到晚,都有人巡视,莫说冒头的野草,就是有些奇形怪状的虫子,也被人抓走了,就怕伤了种子。
 直到田地里出现秧苗,大家不知土地是好是坏,但秧苗好坏,还是一眼就能看出的。
 这些秧苗不算粗壮,但格外青翠,从冒头开始,就嗖嗖得生长着,三四天时间,就肉眼可见地蹿高一大节。
 其中青麦长得最好,不愧在野外都能一长一大片。
 改良麦和普通麦瞧着差不多,长到一定高度后,长势也渐渐慢下来。
 狄霄不再迟疑,赶紧叫人将草木灰和粪肥拌在一起,给秧苗又上了一层肥。
 忙忙碌碌间,一个月很快过去了。
 进了四月,雨水果然越发丰沛,隔三差五就有一场雨,有大有小,淅淅沥沥就没停过。
 人们不用担心庄稼干旱缺水了,望着毡帐外阴沉沉的天,开始担心起田涝来。
 作者有话说:
 事实证明,大家的担心不无道理。
 转眼入夏,地里的庄稼已经有膝盖那么高了,有族人的精心打理,田间难得能见杂草害虫,原本稍显细弱的庄稼杆儿也变粗不少。
 直到三四场雨过去,天上积云仍很厚重,黑压压一团,不光见不到云销雨霁,反有暴雨将至的架势。
 一声雷霆炸响,暴雨倾盆。
 漫天大雨落在毡帐上,躲在帐里都能听见咚咚的震响,雨水顺着毡布落下,在帐沿处又形成了另一雨幕,哗啦啦淌成小溪。
 有人不放心耕田,试图冲过去看看,可才一闯进雨里,就辟里啪啦的雨点砸得晕头转向,只能再狼狈躲回去。
 这场雨下了整整两天一夜,第二天傍晚,帐外只剩濛濛细雨。
 听着王帐外的喧杂,明窈也有些坐不住了:“我想出去看看。”
 “我去。”狄霄先一步起身,从角落里取了蓑衣,并不愿明窈冒雨出去。
 可明窈的担心一点不比他少,说来说去,到底还是两人一起,等出了王帐才发现,他们已经算得上冷静的了,有那速度快的,早从耕田跑了一个来回。
 “首领公主,你们快去看看吧,庄稼全淹了!”
 明窈心里咯登一下,回头和狄霄对视一眼,脚下速度更快,行走间溅起许多水花,不一会就打湿了衣角。
 等他们到了耕田那边时,田垄上已经围了两层人,叽叽喳喳很是喧闹。
 不知谁喊了一声:“首领和公主来了!”
 族人纷纷向后看,待寻到两人位置,又给他们让出一条路来。
 随着两人走到田边,田里果然都是积水,有深有浅,最深的部分差不多淹了一半的麦秆,那块地正好是均田出去的,一家人守在旁边,哭天喊地。
 就算有浅的,打眼看着,也不是能靠土壤自行吸收的。
 往年众人只遭遇过干旱,还是头一回遇上雨水过于丰沛乃至田间积水的情况,看着田地里一指高的积水,大家第一反应就是排水。
 明窈这些日子翻了不少农经,和族人们多年的种植经验结合在一起,她点点头:“不光要排水,还要划锄追肥,眼下先将积水排出去,等天晴些再做其他。”
 “排水是怎么排?用盆碗把水盛出去吗?”
 “……倒也不用。”明窈忍笑,“开沟就行,从高到地引水,慢慢将雨水排出去。”
 “那那、那我家这地势本来就低的咋办呀?”
 高地引出的水是直接向下排放的,低处的农田少不得受灾,就算再开沟,庄稼在雨水中浸泡的时间也远远超过其他,只能等着自然晒干。
 明窈表情讪讪,因想不出旁的法子,求助地望向狄霄。
 狄霄不似她和善,对于既定之局,也不会寻好话安慰人,只听他冷硬道:“且牺牲一些,等将这次田涝挨过去,除了你家田地所得,族里会再多余补偿你家粮食的。”
 倒霉的几家虽有不满,但又不能跟全族人作对。
 又或者对上首领那张不讲情面的脸,有再多的怨言,也只能憋在心里。
 明窈又添了句:“商队上回去大瑜还捎回来不少冬菜种子,晚些我给你们送些过去,下月种下,等冬天就能收获了,也能添道菜。”
 “排涝也是无奈之举,实在委屈你们了。”
 “害,不委屈不委屈,都是为了族里,都是应该的。”
 两人一硬一软,很快把几家人心里的怨气消掉了,更有人由悲转喜:“冬菜好,脆生生甜滋滋的,吃上一冬我也不腻,拿粮食换也值。”
 开沟一事迫在眉睫,大家也顾不得细雨缠绵了,当即回家寻来锄头铁锹,有人在前定位划线,后面的人沿着标记开沟,均到耕田的人家更是全家出动,唯恐耽误了好时辰。
 夏雨微凉,却抵不住人们做活的心火热。
 族人们用了两天时间,才将所有耕田开了排水沟,为了避免再出现田涝的情况,他们又对排水沟做了加固,不说能维持数年,至少今年不用担心了。
 细雨又下了一天多时间,阴沉了数日的天终于见了太阳。
 随着田地的积水渐渐褪去,气温也快速升高,因太阳暴晒,地里土壤渐有龟裂态势。
 明窈只能再把族人们招呼回来,一人拎着个小铲子,既要避着庄稼的根茎,又要将泥土彻底搅开,防止因水分消失太快,而引起庄稼根系生长受阻。
 用锄头将硬土打散,即为划锄,划锄过后,便是追肥了。
 暴雨之后不知底肥剩了多少,安全起见,众人只能追加一层薄薄的草木灰,隔三差五来田间看看,只要庄稼没有出现黄苗打蔫的情况,肥力就是够的。
 这边田地里的事才折腾完,明窈还没歇两天,王帐又有人找来了。
 来找她的是两个上了点年纪的阿爷,两人坐下,拘谨地搓着手,被明窈追问几遍才说明来意:“公主啊,你上回说要编族史,还用不用得到我们呀。”
 “……”明窈早把这事忘了个一干二净。
 但这亲口给出去的承诺,露怯就不好了:“自然是用的到您们的。”
 “看我,这段时间总是在忙旁的,族史才起了个头,还没来得及深入,正好您二位找来了,那咱们也好定个时间,看大家什么时候方便,跟我讲讲咱们拔都儿部吧。”
 “都行都行,我们什么时候都方便。”老人受宠若惊,老态的面容上全是笑意,“公主什么时候有空,随时喊我们就行。”
 “不过这编族史,我们用不用打扮得郑重些?不能慢待了啊……”
 “都行,看您们的意思。”明窈哄道。
 另一位老人又问:“公主啊……我是去年才来的拔都儿部,我不知道族里之前的样子,这样的话,编族史还用得着我吗?”
 “当然!”明窈一口咬定,“大家虽来处不同,但现在都是拔都儿部的族人,你们之前的经历,也可以作为族人附传,作为族史的补充。”
 反正他们也没见过史书,实际如何,还不是全靠明窈一张嘴。
 有了公主的保证,两人甚是安心,说好会一直在帐里等着公主传唤,就欢欢喜喜地离开了。
 把两位阿爷送走后,明窈忙舒一口气,她来不及坐,赶紧翻了几张纸和笔墨出来,旁的不说,首先在纸上把“族史”二字写上,想了想,又另起一页,试图起个引子。
 只是她心思实在没在这上面,琢磨了一个多时辰,纸上也没落下两行字。
 【草原游牧族自成一体,以部族为单位,日耕种放牧……】
 说到放牧,上回在雪山脚下遇见的野山羊和长毛牛也不错,圈进嘴里一起养着,等繁衍多了,又能成为族人的口粮。
 等反应过来自己在想什么,明窈一个激灵,垂眸看着纸上寥寥数语,难得感到头疼。
 思来想去,她不免起了推诿的心思,她在脑海里数过族学里学的比较好的几个人,数来数去,试图找出个能委以重任的。
 要论识字又多又好的,狄宇定是榜上有名。
 可他现在不仅要管理着仓房,晚上还要来王帐学字,最近两月又揽了族学里的作业收发,难得清闲时候,不是在摆弄袖珍小弩,就是在安静看书。
 孩子已经很刻苦了,做家长的总不能不知满足。
 明窈略表遗憾,很是不舍地将狄宇从备选名单中挑出去。
 狄宇不行,再找其余善字的,无论大越字还是大瑜字,多数人的水平都相差无几,商队的人倒略胜一筹,但明窈还想着给他们安排下一回走商,族里是呆不久的。
 万般无奈之下,她只好把目光放在再低一层次的孩子们身上。
 “等等——”不知想到什么,明窈蓦地挺直了腰板,面上慢慢浮现一抹笑。
 晚上狄霄从外面回来,只见明窈美滋滋地看着他,问她是怎么了,她也只含笑不语。
 转天明窈要去族学授课,上课之前,她温吞说:“我这里有一项很重要,却也很难的事情,想找几个能识字写字的帮手,不知道有没有人愿意。”
 公主找人帮忙,自是有无数人乐于效劳的。
 但要是跟识字写字相关,几个蠢蠢欲动的人悄悄坐了回去。
 面对这种情况,明窈一点不意外,她又说:“这事要是做得好,不光帮了我大忙,于部族也是有大益处的,而且要是有人愿意,以后的作业也能免去了。”
 经她再三画饼,终于有人问:“公主,是什么事啊?”
 “咳咳,首领想编撰一册族史,主要记载拔都儿部过往当下以及日后之事,首领将这重任交给了我,我可以编写当下及日后之事,但这过往,则是要细心考证的。”
 “我联系了族里的几位老人,请他们讲一讲过去的事情,但缺少做记录的人,依我的想法,记录是要用文字的,不拘大越字还是大瑜字,只要能写出来就行。”
 她简单讲了起始,因扯了部族的大旗,果然不少人动心。
 帐里安静许久,半天才有人举手:“公主,我想试试,就是……真的以后都不用交作业了吗?”学堂的作业每日都不一样,但三天一片大字,这是必有的。
 按照他的想法,写大字也是写,做记录也是写,后者还能帮上首领公主的忙,何乐而不为呢。
 明窈肯定说:“是,以后都不用交作业。”
 她一边忽悠一边给好处,可算在授课前,选了三十几个人出来。
 他们的字算不得多好,但至少能看清楚比划,明窈也跟他们说好了,要是碰上不会写的字,就用自己能看懂的符号代替,以后再做修改。
 有了这些孩子帮忙,明窈可谓是抛出一大心患。
 她给孩子们和老人做过介绍,之后再有什么,就是另外两方交涉了。
 几日后,族史的编撰按部就班,所谓部,大概就是十天一页的速度。
 老人们对忆往昔讲过去很上心,却耐不住做记录的娃子们心浮气躁,记不了俩字,就专心听故事了,等故事讲完,才发现记下的不足一成。
 “阿爷,您能不能再讲一遍啊?”
 “再讲……不是都讲了三遍了吗?哦哦你没记全啊,没事没事,那就再讲一遍!”
 要不是老人们脾气好,但凡换个暴躁的,怕不是要把娃子们赶出去。
 明窈把这活儿丢出去了,只每隔一月检查一遍,反正她也不催进度,讲故事的和记录的反而形成了他们自己的节奏,慢,却准。
 时间一天天过去,一到五月,大片麦田一夜之间长高一大段,而这也开启了麦秆拔高的阶段,田里几乎一天一个样。
 族人们看得既心喜又担忧:“往年六月麦秆才拔高,这才五月,是不是太早了……”
 明窈安慰他们:“大瑜的麦田收成很早,到了最南边,基本六月就能丰收了,我们这麦种是从北部草原带来的,换了个地方,有差异也是正常的。”
 经她开解,族人心底稍安。
 随着麦田猛长,族外的各种动物也变多了起来,野兔到处抱窝,几天没去山上,就能看见成群的兔子啃食草皮,
 许是拔都儿部领地过大的缘故,附近野狼的数量倒是少了起来。
相似小说推荐
				- 
				龙香拨(绣猫)				[古装迷情] 《龙香拨》全集 作者:绣猫【完结】豆瓣读书2024.4.26完结字数301,418 阅读1,767,627 加入书架11,...
				
 
				- 
				欲染玫瑰,京圈大佬一次成瘾(漠情)				[现代情感] 《欲染玫瑰,京圈大佬一次成瘾》全集 作者:漠情【完结+番外】番茄VIP2024-04-11完结豪门总裁现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