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十大明君社死现场,给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送金手指 (零度冰川)


想要青史留名还是臭名昭着,就看你们自己选择了,我亲爱的诸位‘宰相’们。
当然“言官”这种东西自古有之,那唐太宗的朝代有什么区别呢?区别就是在他的治下的言论批评与监督被极大的强化,区别就是他这个皇帝本身能够做到以身作则。
比如提起谏诤,大部分人想起的就是唐朝的谏诤,为何呢?因为唐朝有历史最出名的谏诤官——魏征。
提起魏征,第一个想到的自然是整天被魏征提溜着念叨来念叨去的唐太宗。
例如那只无辜闷死的雏鹰…… 】
怕魏征怕到闷死心爱雏鹰的李世民: “……”
有点黑历史那味了。
听过魏征念叨到李世民袖中雏鹰被闷死,无论是大李唐唐太宗界面的臣子,还是小李唐秦王李世民界面的臣子都在暗笑。
不同的是大李唐界面的魏征被臣子们围观的视线下面无表情毫不心虚。
小李唐界面的魏征感受到在场臣子们的围观视线却有种无辜中箭的感觉。
他暗中猜想未来的自己是真没发现还是假没发现,毕竟雏鹰被藏袖中总会有动静,他不可能没有看到那个动静。
最后还未成为李世民近臣的魏征心有所悟。
他很肯定,未来的那个他一定发现了雏鹰,但是很恶趣味的一直抓着秦王讲事情。
魏征再一次为与秦王的亲密而感叹。
谁能想到呢,让他青史留名的竟然是当初的敌对势力秦王殿下。
【因此,唐太宗以身作则成为臣子们的好榜样,开启了唐朝中央朝廷良好的制度风气。
群相分权,设立三省六部相互制约,监督制度强化,三者相结合,让唐朝在全盛时职有常守,而位有常员,法制精细而周密,施于事则简而易行。「7」
以此待天下贤材。】
仙幕逐步解析唐朝确立的三省六部制,让秦汉的人有时间记录下这个制度的可贵之处。
也让他们能提炼出其中适合他们的细则。
秦始皇盯着仙幕目不斜视,让身边官员逐字逐句的记下仙幕所言的唐朝中央制度。
“决策,审议,行政分工明确,相互制约,明显比三公九卿更加完善。”
不愧是站在后人肩膀上的大唐,所行的制度就是比较完善。
秦始皇在脑海中演算一次就知道这个制度的优越性。
他们现在所行的三公九卿其实并不完善,目前也在寻找可以改变的契机。
三公九卿政,军事,监察之职责,这三者融为一体,其中的少府,太仆,光禄勋只是为宫廷服务罢了,却占据九卿之位,皇帝的家政国政混为一谈,其实不利于现如今秦朝的发展。「1」
卫尉和中尉这两个只是禁卫军统领罢了,但他们的位置却不适宜,也没必要设立占据两个卿位。
更为主要的是而且最主要的是这个制度下的皇帝与丞相所拥有的权利大到可怕。
皇权之下只有丞相,其他人的权利皆比不上丞相,而丞相的权利有所大?大到一人就能处理全国政事。
没有向唐朝的三省六部一样进行权利的制衡和分权,丞相独自掌握决策,审议和行政三个大权。
相权大到可以与皇权并立。
这种并不适合现如今的秦朝,皇帝一朝势弱,相权必定上位,相权一朝势弱,皇权无人可挡。
现在皇帝是他嬴政秦朝还能比较稳定,能够制衡相权,也拥有力压相权之后的处理政务压力。
但未来新帝上位,这种权利使用方式,就真的危险了。
想到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秦始皇:心动的感觉。
想换制度,认真的。
相权一分为三,分工明确的三省六部制能适应秦朝现如今日益繁杂的行政事务,同时也限制相权和公卿权力,和防止皇帝的政令出错,极为适合现如今的秦朝,
有另一堆人也对唐朝所行制度很感兴趣,这些人自然就是汉朝的诸位皇帝们。
“以三架马车拉着六官制高速运行,分权制衡,统治国家,确实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刘彻暗衬。
就是……
自秦朝传下来的三公九卿其实在他手中已经名存实亡了。
像那些丞相什么的,虽说是统领百官,但事实上他们这些外朝官员们有且只能负责朝廷的庶务罢了。
若问为什么?
谁叫他登基之初这些人都是沾亲带故的七大叔叔八大舅舅,不是奶奶和老母亲那边的亲戚,就是建国功勋,一个也不听话,才有他的内外朝分立。
而且三公九卿个人的权利也太大了,没有进行限制与分割的这些三公九卿对比唐朝的三省六部,就相当于一个部门的权利现在集中在一个人手中,让他这个皇帝如何放心?
所以内外朝制度是他为了分化外朝三公九卿权利而设立的。
至于真正的权利嘛……
虽然很不好意思,但实际上权利一直都在他的近臣手上。
大将军,大司马这种手握军权为权利最大者,不过有军权又如何,也是他的心腹;其次侍中,尚书为智囊;郎卫为执行者。
别看除了大司马和大将军之外的臣子职位不高,但权利却极大。
大到不科学的大。
刘彻沉默,刘彻反思,刘彻看向自己的蠢儿子刘据……
想到灭掉西汉的叛贼王家一行人,那行人个个都是大司马。
刘彻觉得得改上一改。
比如那个三省六部制确实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东西。
刘彻认真思考: “诸位爱卿觉得李唐的三省六部可好?”
惊闻自个儿陛下的问题,殿中的诸人对视,一下子就猜出皇帝的真实想法。
三省六部制好吗?
对他们这些皇帝近臣们来说自然不好,内朝他们的是皇帝的近臣,权利比外面的三公九卿可大多了。
但是……这个制度对国家好吗……?
卫青第一个出列回道: “启禀陛下,三省六部制将国事家事分开,将九卿从个人变成部门。把丞相之权分化三份,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统率六部执行,相对三公九卿而言确实是完善之制。” 「1」
刘彻点头,这玩意儿确实有这些好处。
刘据出列: “细化分工,建立全新且行之有效的程序,实乃绝佳之制。”
这制度分化宰相之权,其实相当于强化君权,作为未来的皇帝,他自然喜欢。
但……好像也不全是好的。
刘据在脑海中演化这套制度下政令的下达过程,原本皇帝一声令下的事情,现在需要多层审批。
皇帝下政令,中书写给门下;门下誊抄审核,审核不通过再存档写理由驳回,审核通过存档一份,再参与人员联署下达给尚书省;尚书省誊抄存档分解政令…… 「1」
刘据沉默,好繁琐的流程……
等到下达到地方之后天感觉都凉了,事都过了……
不过这也是好谨慎的流程,好仔细的流程。
刘彻的感觉其实也一样,觉得这个流程繁琐,效率底下,但确实行之有效。
尤其是分六部执行国事……
刘彻轻声道: “尚书省统领六部,权利过大,三省流程过于繁琐,但这些却不失为有效之制。”或许他可以在三省六部制的基础上进行些改变也说不定……
对于刘彻的想法,认同的臣子颇多。
既然有行之有效的范例,那就参考范例,去芜存菁。
【贞观之治的“吏治”,纵观封建社会的其他朝代,无朝敢出其右。
因为李世民完全还在创造一个新的吏治时代。
是的,我们华夏历史上存在一个近乎没有“狗官”的时代。
在李世民统治的贞观时代,在诸份史料中都有相同的记载:贞观年间地方吏治清明,良吏辈出。
史称“是时州县有良吏,无酷吏。”
这是一件你说出去别人都会嫌弃你的话,因为即使在通讯信息发达的现代社会,你要是敢说现代社会没有狗官,别人都能够理直气壮的说你脑壳有问题,世界上怎么可能会出现一个没有狗官的时代呢?
你在现代社会随便去到一个省市别人都敢指着上天发誓在这个地方一定存在很狗很狗的官员。
但很荣幸,贞观就是一个这样的时代。
对于解贞观历史的人,你要是说贞观是有狗官的,他可能会迟疑的回答你: “嗯……有吗?”
为什么会迟疑呢?因为唐太宗李世民对在解决完中央之后,把他的视线转移向了中层官员和基层官员。
李世民为了基层的安稳所做的事情太多了,多到会让解这段历史的人觉得:在这种环境下还会有狗官?是那个不长脑子吗?你对得起唐太宗李世民这个圣君吗?你对得起他吗!】
【吏治:不是我想完美,实在是太宗陛下做得太多了!】
“没有狗官的朝代?”
此刻,沉默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
他们这些人只觉得仙幕所说的话离离原上谱,越说越离谱。
“虽然不清楚仙幕所在的通讯发达的年代是什么年代,但在我们秦朝要是说没有狗官,那一定是一件荒唐事。”秦始皇界面的臣子,皆认同。
“总觉得即使是原来酷吏横行的未来,敢说没有狗官也是没人信的。”
刘彻界面的臣子,不相信者甚多。
更不要说在暗处窥伺,很少发言的三国两晋南北朝帝王了。
突然知道最后的一统会被一个被隐蔽姓名的天才取得就算了,现在还说这个人会做的非常好。
对于他们这些还在竞争一统的王朝来说真是个残忍又充满希望的事情。
毕竟仙幕没有透露出这个一统的后辈是谁,只透露出是一个聪明的天降圣君。
但即使满怀期待也让他们觉得仙幕说说的话过于夸张了。
在这种交通不发达的王朝竟然有王朝敢号称没狗官?
啊呸!信你个大头鬼!
还别说,就连唐太宗李世民都觉得仙幕的话过誉了。
他望向崇拜看着他的臣子,试图掩盖住嘴角的笑容让自己笑得不要那么得意。
咳咳,魏征这些谏臣还在呢,笑得那么得意是会被参的,不能笑不能笑……
好的,笑容实在是压不下去!
李世民: =*v*=
没有贪官的贞观时代!
“咳咳!”李世民压下笑容,谦逊道: “诸位爱卿,后辈说我们贞观年间没有‘狗官’,但并非无贪官,吾等还需多加努力!”
围绕在李世民身边的臣子们虽然觉得与有荣焉,但也觉得他们主上说的很有道理!
李靖出列,眼神认真,郑重道: “陛下!臣作为关内道黜陟使,定然严格遵守监乐六条,巡查地方百官!”
其他臣子有样学样,郑重道: “臣等定然巡察四方,多所举刺,还大唐以清明!”
李世民开怀抚掌: “朕与诸卿共创政治清明之世!”
他们的大唐,就是最强的!
李世民把视线转向仙幕,他现在已经做到自己能做的一切了,不知道仙幕是否会说出什么新奇的未来之策,他,很期待!
当然,也不乏一脸懵的,像秦王李世民的界面一众臣子就屁话都不敢说。
没办法,仙幕所说的贞观年间所发生的一切事情都超出了他们的认知。
治世治人?为君臣之道?三省六部制?没有狗官的时代?
这都是什么虎狼之言,仙幕所介绍的世界应该才距离他们不到二十年吧?就二十年的时间秦王会把李唐变成仙幕所说的那个样子?
这种世界……怎么可能存在。
就连秦王的亲信都觉得吃了一个大惊。
原来新皇帝的登基会带来如此恐怖的变化吗?秦王武功恐怖也就算了,文治竟然也恐怖如斯?都想不好意思地觉得仙幕夸大了。
一个皇帝得做成什么样子才能有没有狗官的治下啊!
【唐太宗李世民深切的知道地方远离中央,地方天高皇帝远,一旦皇帝任免官吏,官吏就会变成那边的土皇帝,官吏管理百姓,吏治的好坏是能直接影响民生。
故而皇帝如何任免和管理地方非常重要。
尤其是华夏自古以来的吏治思路都是“重中央轻地方”。
古代一向认为,地方的官员才是最重要的,地方这个东西吗……有钱没钱两个待遇。
有钱的地方那就是挤破了头塞自己人进去,没钱的地方直接把罪臣扔过去,爱咋滴治理咋滴治理,反正也搞不出什么名堂。】
噗噗噗!
这是无数界面的帝王和臣子们胸口中枪的虚拟声。
秦汉,魏晋南北朝,包括唐宋元明清的帝王有一个算一个齐齐望天。
怎么不是呢……
朱元璋轻咳: “咳咳,那个……”
望天……
其他臣子看过来。
怎么不是呢,好像还真的是,又好像有点儿不是。
以朝廷之职为清要,轻视地方职务,这不是传统做法吗……
大多数君王,包括臣子们应该都是这么觉得的吧?
马皇后圆场,笑道: “陛下嫉恶如仇,自然不会像仙幕所说的那般黑白不分,全凭喜好任免地方官员。”
马皇后都出来圆场了,其他臣子也纷纷圆场。
当然不是百分百全凭喜好,但……有钱与没钱的地方所分配的官员真的有差别,有些地方只是权贵家族运作下把孩子送出去镀金后的地方而已,至于发展成什么样子……
除非出大的事故,其他问题都是洒洒水。
所以仙幕所言不是百分百如此,但也有小半部分说对了。
【《贞观政要·卷三·论择官》言:唐太宗言朕每夜恒思百姓间事,或至夜半不寐。惟恐都督,刺史堪养百姓以否。”
于是地方官的姓名履历功绩被撰写在屏风上。
李世民坐卧恒看,只为随时查看随时背诵,仔仔细细,充分了解每个地方官吏的情况,唯恐出了个品行败坏之辈,确保地方官员的素质。
皇帝久居深宫,视听不能及远,所委派的地方官惟都督,刺史,但农村是可以包围城市的,地方官之任免关系到国家的太平和动乱“治乱之所系”,需谨慎选任。「1」】
“10道统领府, 358个州的地方官任免都这么认真对待?”
秦王界面,李渊咂舌。
他像是第一次认识自己的儿子一样惊异不定地看着秦王。
他可以百分百保证,换成是想要让他如此谨慎对待地方官吏的任免,没门。
他会认真,但不会认真到如此谨慎。
这个二儿子……
真的是常看常新,整日在突破他的认知。
其他臣子的惊讶不比李渊少,他们就觉得这个秦王是真非人啊,普通的皇帝哪能这么搞?
但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
萧瑀感叹: “难怪秦王能够被称之为千古一帝,能被榜名榜三,甚至听说是许多人眼中的榜一。”
还没见到李唐治世是什么样子的诸位臣子皆感叹。
“不过……”唐俭欲言又止。
其他臣疑惑: “?”
唐俭想了想还是说了出来: “你们现在感叹会不会太早了……”
萧瑀: “茂约兄何以说此话?”
唐俭期待: “观仙幕所言,这应当只是李唐的冰山一角而已,它现在只讲到了秦王在未来如何做,还未讲到李唐在秦王手中如何盛。”
治世之后,应当是盛世吧?一个皇帝能够被仙幕如此推崇,应当不会只是开创治世吧?
最主要的是,他只看到了李唐的治还没看到李唐的盛呢。
他很期待看到李唐到底是怎么为‘盛唐’的。
【李唐因山河形势分“天下十道”
《新唐书·志第三十九下·百官四下》记载:贞观初,李世民派遣十三名黜陟大使巡察全国,考察吏治,又垂询民间疾苦和施政得失,百官遂自励廉能
但仅仅这些不够, 《册府元龟·帝王部·弭灾》记载:贞观元年中书侍郎温彦博,尚书右丞魏征等人分往诸州,驰驿检行。
《文献通考·卷六十一·职官考十五》记载:太宗又遣大理卿孙伏伽等二十一人,巡察四方,多所举刺。之后能官进擢者二十人,罪死者七人,流罪以下免黜数百人。
李世民在位几年,这场全国性地方官员集中考核就持续了几年,把能用上的臣子都用上,像李靖等武将也被拿来巡视地方,主打的就是一个谁也不能闲着,贪官污吏谁也不能活着。】
【他还极其注重法治。
国法非帝王一家之法,乃天下之法,需依法执法。
唐太宗李世民真正地做到了以身作则,带头守法,执法时铁面无私,王子犯法与民同罪。
只不过我们这位心软的神在量刑却反复思考,慎之又慎,执法务宽大简约。
由于太宗的苦心经营,贞观年间法制情况好到犯法之人极少,被判死刑的更少。据史书记载,贞观三年,全国判死刑的才29人,几乎达到了集权社会法制的最高标准—— “刑措”即可以不用刑罚。 [1]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