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十大明君社死现场,给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送金手指 (零度冰川)


李世民: “!”他被批的奏折名流千古?
这是什么人间惨案?
李世民: “朕朕,朕贞观十三年是做了何事……”李世民颤抖着手,怎么就被批到传千古?
在场镇定的没几个人,这些人中就数魏征这个当事人看着最为淡定。
魏征淡然,看着仙幕上那篇奏折的名字,仿若心中已经有了成算,他猜到里面的内容是什么了。
就是他也没想到会在这里看到未来写给皇帝的劝谏奏折,不过他一点都不心虚。
忍陛下忍太久了,不吐不快,不利于身心健康,最重要的是——不利于国。
他现在更加开心于这个奏折提早这么久被皇帝看见,那得避免多少歪路啊。
【在贞观年间漫长的进谏与纳谏游戏中,李唐君臣民都想唐太宗变成一个真正的“内圣外王”。
嗯,是的,我们很爱面子的太宗陛下对自己的要求也很高,他想成为比肩尧舜禹的圣君。】
李。被说爱面子。世民: “!”
李世民微笑,怎么,想成为圣君不行吗?
高要求才有好结果!
【但不可否认,进谏与纳谏游戏还是走向形式主义。】
【魏征的这篇文核心观点是——太宗无法慎终如始。
他说就如很多帝王经历的那般,在太宗受命之初,皆遵之以成治,谨慎遵守前代君王成功治理之路,但稍安之后,多反之而败俗,反其道而行之,开始“叛逆”。「1」】
仙幕上直接把《十渐不克终疏》的原文拉了出来。
于是很荣幸的,还没有享受过的秦王李世民接收到了魏征刚柔并济的“毒打”。
秦王李世民目光沉着,虽然整篇文章尽量避免直白而是委婉含蓄,但也没有掩盖住其词正理直,有理有据,分析透彻入微,让他深觉词强理直,未来自己真会出现这些问题,也真得改。
秦王李世民的目光看向下首的魏征,更觉得此人当真是知己!竟然如此懂得劝谏,一时间有种见知己的兴奋感。
他在兴奋,但已经是个成熟帝王,也已经多次受过魏征毒打的唐太宗李世民却掩面,只觉得心有余悸。
“堕志迷恋财物,纵欲以劳人,塞谏,亲小远贤,奢靡,选人由心,自满「1」……”一个个念出来,在这篇文中,魏征甚至贴心的写出他前后的变化,写出他逐渐在向可怕的方面转变。
比如原先捐金抵璧,反朴还淳,但后面却好尚奇异;原先无为无欲清静之志,但后面耽于物质享受,劳弊兵民…… 「1」
可不就是这样子吗!
李世民一个拍大腿,让身边的人回过神。
李世民激动道: “此篇条分缕析,词旨剀切,气势雄骏,朕深觉词强理直!”
李世民可不是秦王时期的他,只能看着魏征这个贤相流口水,但却因为不是他阵营的人不敢多说。
李世民直接一个箭步走下阶梯,直接抱住魏征,一整个心中熨贴,扬声开怀道: “玄成敢明直,实乃朕之幸也!”
魏征似乎猜到李世民的反应。
魏征退后,拱手淡然道: “主明臣直,未来臣敢直言不讳,皆因陛下明故也。”
被夸为明主,李世民最近控制不住上扬,连说四五个好字: “好好好,玄成所书实在是肺腑之言,朕定然要抄写摆放在桌案上日夜观看,以警自身,慎终如始!”
他李世民要做就要做最好!仙幕所说的那些“不完美贞观”事迹他一个也不想要再犯!
他要做的比仙幕所预设的那个未来还要好!
治世治世,总归是治世,他也想成就秦始皇和汉武帝那样的盛世,甚至是超越他们这两个盛世的盛世。
【贞观虽不完美,但不可否认,贞观年间的政治风气和社会稳定状况举世少有,李世民在国策上做到了有始有终,这是他之幸,也是国之幸。
他的谥号为文皇帝,后加谥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对他,国内敬唐太宗,太宗一词既出,就知道直指李世民这个千古一帝。
各族恭为“天可汗”,即使后面的皇帝也继承了天可汗这个称呼,但世人皆知, “天可汗”历史认可的只有唐太宗李世民一人。
唐太宗李世民,他的文治武功到达一位帝王几乎能到达的极致。】「1」
【贞观二十三后,太宗回顾那浩瀚无边的功绩言仁爱下施,则人不凋弊;教令失度,则政有乖违。「1」
施行仁政,百姓才能安居乐业。
贞观君臣的政治理想让贞观成为中国古代治国的样板,他们君臣民上下一心,他们齐心协力把一个破败的废墟经营成了世界上最文明的大帝国。
他们让贞观之治成为唐虞之道以后一个新的典范。
他们让重现贞观治世成为了后世治国者的崇高理想。】
【实际上,我们会发现一件事,贞观一直被称之为治世,而不是盛世,就是因为无论是《贞观政要》还是《资治通鉴》,他们对于贞观的描述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对贞观之治的描述都着眼于良好的吏治所带来的政治风气和社会的稳定状况。「1」
他们很少去描绘经济和文化繁荣局面。
为什么?
不好意思,因为贞观并非李唐的全盛时期。】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篇乐章,那个时代是这篇乐章里的最强音。「1」
贞观治世是奠基,那个时代是汉民族最璀璨夺目的那颗星。
改革花开,加上博大的开放胸襟,终结出了这颗盛世之果,一个开放的,包容的,盛大的巨唐出现。】
————————
发现最近在周更…… (跪),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更
「1」贞观政要·政体:太宗即位之初“霜旱为灾,米谷踊贵,突厥侵扰,州县骚然。但是,百姓虽东西逐食,未尝吃嗟怨莫不自安。缘以帝志在忧人,锐精为政,崇尚节俭,大布恩德:初之政敌,皆引近侍,心术豁然……
「1」汉代晁错《论贵粟疏》中说: “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矣。春耕,夏耘,秋获,冬藏,授田百亩,二十亩为永业田,八十亩为政府分田
「1」唐朝不限制商贾,无商业税,无榷盐之税,无榷酒之税,无茶税,无关禁。
「1」 “于是帝即位四年(贞观四年, 630年),米斗三钱。” (《新唐书·魏征传》)
“初,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理,至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则数月不闭。至十五年,米每斗值两钱。麟德三年,米每斗直五文。” (《通典·食货七》)
「1」自东晋以后废弃藉田仪式几百年,唐太宗恢复仪式。 “贞观三年亲祭先农,躬御耒稆,藉于千亩之甸。此礼久废,而今始行之,观者莫不骇跃。”
「1」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篇乐章,那个时代是这篇乐章里的最强音。——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永平
改革花开,加上博大的开放胸襟,终结出了这颗盛世之果——着名经济史学家,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刘玉峰
「1」 “王者视四海如一家,封域之内,皆朕赤子!” “朕以天下为家!”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黑猫白猫能抓老鼠的就是好猫;每日自变量百人于殿前教射,帝亲自临试;鼓箧而升讲筵者,八千余人。
备注「1」的段落及其上四个段落,以及大黑括号里面都是参考《新唐书》《资治通鉴》等书所写的备注

至治之君风评被害(增加字数版)
李世民一边听,一边在心中感叹仙幕说得实在是好,简直说到他的心坎上了。
然后听到仙幕说到最后,他眼神亮得惊人: “乐章中的最强音,盛世之果的出现,巨唐现世?”
一个在贞观打下的坚实地基上结出的盛世之果!
其他臣子眼中的光不比李世民删少,仙幕之前所说的一切实际上是已经发生过的。
前面重要,防止他们当局者迷,甚至可以提炼出值得借鉴的地方。
但他们知道,仙幕后面所说的对他更为重要。
仙幕将要展露的可是未来!
程咬金等武将紧张搓手手,未来是什么样子的?未来他是否能够活着看到盛世?
房玄龄等文臣眼都不想眨,含蓄的在脑中试图演算出盛世的模样。
盛世啊,秦从未听过盛世,汉也无出名的盛世,他们只看到各种‘治世’,各种‘中兴’。
盛世?寥寥无几,籍籍无名,从未听过。
而现在,他们可以亲眼见证盛世。
房玄龄等文臣:紧张,不知盛世长什么样子,和他们现在的贞观有何不同。
李世民根本不想控制狂跳的心口,因为他也很期待未来那枚盛世之国的样子。
李世民向下方招手,叫道: “承干,你上来。”
李承干心中紧张的情绪在老父亲叫他的时候达到巅峰。
父皇一登基为帝,他这个皇太子就被册封入住东宫,父皇对他疼爱有加,他被废的可能性很小,也就是……
仙幕即将展示的未来很有可能就是他李承干的施政结果!
李承干孺慕地看向老父亲,里面是掩盖不住的紧张。
李世民拍了拍小伙子的肩膀: “承干无需紧张,仙幕多次提到贞观之后的帝王开创了盛世,可见承干未来登基定然也是个好皇帝。”
说着,为了一视同仁,也把方才坐在李承干下首的李泰和小李治叫上来,欣慰地牵着两个大伙子和李治这个小娃的手,交迭在一起。
“父皇虽还未听到仙幕说到具体的未来,但看到未来乃是盛世之年,就知你们兄弟三人定然齐心,才有盛世之年。”
他从未怀疑过未来的帝王会是除了李承干的其他皇子。
对于李承干他寄予厚望,这个武德二年长孙氏为他诞下的嫡长子,生于太极宫承干殿,取名承干。
承继皇业,总领乾坤。
无论是他还是太上皇对这个孩子都寄予厚望。
尚在襁褓即封为恒山王,秦王府十八学士自幼教导他儒学经典,而这个孩子也没有辜负他的期待,他身边的心腹们皆认为太子幼观《诗》《礼》,睿哲有礼,乃储君绝佳人选。
故而武德九年他一即位八岁的承干就被册立为太子,之后宜令听讼,留京监国。「1」
这个孩子是他一步步带过来的。
各种锻炼之下,太子性聪敏,特敏惠,丰姿峻嶷,仁孝纯深。
李世民又预感,盛世就是出自嫡长子之手。
李泰就小自家兄长一岁,自然晓得父皇在说什么,他骄傲抬头: “父皇说的极是,儿臣也相信这盛世是兄长缔造的!兄弟齐心,缔造盛世!”
小李治还不到十岁,略有些迷茫,但在皇家出生长这么久的小家伙也不是蠢人,附和着父亲与兄长话语中的意思,小家伙像个小福娃娃一样笑得喜庆: “父皇和兄长说的都对,盛世一定是父皇和兄长缔造的!李唐可是华夏最强盛的朝廷!”朝臣们的奉承话与仙幕的马屁话听多了,小家伙也学会了说好话。
李世民和身旁的长孙皇后直接就被小家伙的童言童语可爱到,长孙皇后接过站在两个大儿子身侧,显得尤为小巧的李治,手指轻点小家伙的鼻尖。
“你呀,嘴巴就是甜。”
话是如此说,但看到三个孩子各个安好,兄友弟恭,他们夫妻还是很开心。
兄友弟恭,多好的一件事情。
其他臣子也乐于看到皇家兄友弟恭之景,兄友弟恭多好啊,尤其是皇帝让贤臣们经常与太子接触,兄友弟恭就代表着不会出现玄武门政变,就代表着不用担心站错队。
最主要的就是不用担心掉脑袋。
于是,期待仙幕展示未来的人又多了很多个臣子,未来啊未来,未来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在看到未来盛世之景前,我们需要知道,新皇出现,新盛世出现,也就意味着唐太宗所带领的贞观治世被留在了历史里。
也就是意味着……陪伴我们许久的唐太宗李世民的离世。】
方才的兄友弟恭和谐氛围突然消散,不知道多少人的笑容僵在脸上。
“它这是准备详细介绍朕的逝世啊。”李世民想洒脱一笑。
不过没笑出来。
臣子们的窃窃私语消失。
殿中不由得陷入一种恐慌的情绪,依据仙幕之前浅显的透露,也就是……
再过十几年他们的陛下就会去世……
直面死亡不是一件美妙的事情,直面死亡会让生者心中“咯噔”,心惊胆颤,害怕失去。
【对于唐太宗李世民的死因,众说纷纭。】
李世民心中酸涩,他的死因,他多少猜出来了,可能就是病逝吧?
一个朴实无华的逝世理由。
就如同他的降生一样平常的一天,平常的去世。
不同的就是可能悼念的人会多了一点点。
【有人说,李世民的逝世,与伐辽东路上中的那只箭上有关】
李唐臣子: “???”
“陛下在辽东中箭!!”
“什么时候!!”
仙幕的话,在武将耳中无亚于晴天霹雳,他们的陛下,御驾亲征时受伤了!
反应过来辽东是哪里的臣子,目光如炬,死死盯着李世民。
魏征: “陛下!辽东中箭就是征讨高句丽之时!”
尉迟敬德: “陛下!您那时候是御驾亲征!”
前面仙幕或许有提到什么,或许也有提到他们陛下晚年御驾亲征,但他们早已忘记,或者说没怎么关注到,因为仙幕前面就会夸夸夸,夸得他们头晕脑胀,飘飘然,哪里还记得御驾亲征的危险。
长孙无忌: “陛下!征伐高句丽时已是贞观晚年,您那时候已经五十知天命之年,竟还敢御驾亲征!”
熟知自己本性的李世民尬笑: “朕朕朕……”
心中的酸涩早就跑得没影子了,李世民直面诸臣子不敢置信,直面长孙氏与三个孩子惊恐的脸。
他能说未来的自己可能就是因为晚年才敢御驾亲征吗?
人贵有自知之明,人要认识自己。
李世民知道自己的性子。
人不风流枉少年,贞观年初就连教导近卫射箭朝中官员都各种劝谏,可以想象得到他当上皇帝之后定然也不敢立在危墙之下,定然从未上过战场,因为他敢上战场他的那群谏臣们就一定会死谏,他都可以猜出自己未来只能听着那些捷报解解馋的惨状了。
如此,等到了晚年,大唐政局稳定,百姓安居,他他他……
李世民泪目,他上个战场不也是正常吗?
就是非常不小心的中了个个个……箭?
不过无论怎么样,此刻,李世民已经看到未来绝对不会在战场出现的悲惨事实了。
他的臣子们未来绝对不会让他有机会上战场的!
【对于这个说法,有些人觉得很离谱。
贞观十九年唐太宗亲征辽东中箭,贞观二十三年去世,这箭伤可能伤身,但未免也潜藏得太久吧?说因为箭伤而去世过于离谱了吧?】
李世民想点头,四年时间,再怎么受伤一堆金创药下去也该好了吧,怎么可能受伤呢!
他觉得这消息不保真,应该是仙幕瞎编的。
最主要的是,他若御驾亲征,身边的近卫应该就如同心圆一样层层防备,就差在战场上建造一座金屋把他藏起来了,身边有那么多人包围保护,怎么可能中箭?
然后感受到包括长孙皇后在内的一堆文臣武将身上所散发出来的气息后……
李世民:动都不敢动,说都不敢说。
因为认为一切皆有可能的诸位臣子们现在各个憋着气。
主要是生自己的气,可能没保护好陛下的气。
房玄龄看出陛下的想法,语气幽幽: “仙幕所说的这种猜测非无的放矢,或许陛下真的在远征高句丽时中箭了也说不定,箭伤,伤身。”
程咬金常年站在李世民这头,看李世民有话想反驳但不敢说的样子,他弱弱发言反驳: “但这件事情若是真的,仙幕应当会放出史料中的记载,但仙幕关于这件事情上可没有任何史料记载出现。”
李世民心中疯狂点头,可不是,这次仙幕可没有放出任何史料。
不过对于程咬金的话没有人响应,因为后面仙幕后面又有话说了。
【有些史学家认为李世民会因为这一点而死是因为他们猜测:一是箭伤让李世民十七岁之后就开始奔波在战场上的身体进一步崩坏。】
无数臣子点头,很有可能。
他们决定了,以后死也不要让他们的陛下御驾亲征!
【二则是……箭上有毒。】
臣子们: “????”
“!!!”
“这可比前面的箭伤伤身来得可怕!”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