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市的冬天冰天雪地,尤其是过年这几天冷的很,偶尔还零星飘雪花,城里的老百姓大都窝在家里烧炭取暖。
云水县这一点就比不上乌市,林奕家能烧暖炕,外面多冷也不怕。
这年头煤炭多贵啊,一般人家可用不起。
外头住筒子楼的,没有暖气片供暖,数九寒天也就在窝里头生煤球炉子取暖。
林奕两口子不差钱,对妹妹一家更是大方。
家里客厅屋里都有暖炕,卧室床上被褥厚实,也各放了个汤婆子,保准冻不着孩子。
早饭更适合丰盛,有肉焖面,蒸虾饺跟小馄饨。
林瑶路上累着了,吃了一小碗肉焖面,洗了手跟脸,上床闷头睡下。
兜兜跟圆圆也是哈欠接着一个哈欠,林奕心疼坏了,给俩孩子铺好床看着他们睡下。
倒是张翠兰老两口在火车上睡了一天,半点儿不困,看看外头阴沉起风的天,跟林奕媳妇儿在客厅拾掇行李,顾满仓还有兴致和林奕下象棋。
兜兜睡醒了,学着舅舅的样子,戴着皮帽子、手套,去外头打雪仗堆雪人。
悲催的林奕摔了个屁股蹲儿,更悲催的是,他打雪仗没打赢兜兜。
“.........”
老顾家一家人的就这么在林奕家安定下来。
新年过后,省城中小学陆续到了开学时间,林奕夫妻俩把林瑶一家送到火车站,一路上叮咛不断,往后有空了再来家里住,圆圆兜兜倒是挺乖,舅舅说什么就好好听着,半点不调皮。
这让当舅舅舅妈的夫妻俩颇感欣慰。
一家从乌市回来后,两年时间转眼而过。
1976年对于全国人民来说悲喜两重天的一年。
先是一场大地震席卷而来,紧接着伟人总理先后逝世,全国人民在漫天的大雨中追悼敬爱的领袖。
又是一年深秋,10月6号,十年动荡岁月终于结束。
党中央拨乱反正,下发了重要文件,全国人民欢欣鼓舞,庆祝新生活的开始。
高文彬一家摘了帽子,高公馆回到了一家人手中,远在千里之外改造的高父也来了消息,不久之后就能回到云水县。
这十年大运动受到伤害的人们迎来了新的希望!
收到顾家帮扶的几家人纷纷传来喜讯。
同年徐向前作为县公安局的先锋人物,头一个搬了一台八寸黑白电视机回家。
这可在县公安局引起了轰动,一台电视机要大几百块钱呢,陈家一家有三口人,都是上班吃国家饭的,一个月加起来也有百来块钱,咬咬牙还是能买一台八寸的黑白小电视机。
街坊们都跑去看稀罕,赵老太也跟着去瞅,八寸的电视机可真不大,寸大的小人在屏幕上跳跃。
兜兜圆圆眼馋,夫妻俩商量着也买台电视机过来,张翠兰觉得八寸的电视机屏幕太小,对俩孙孙眼睛不好,要买就买一台12寸的电视机。
正好,顾副局长认识的一个好友在县广播局上班,局里来了一批电视机,都是海市进口来的,还是时兴的飞跃牌的12寸电视机,一台要400来块钱,要是顾家想要,他就给去走走关系,便宜点或许能拿下。
顾时安当然要啊,这种稀罕好电视,那必须得赶紧拿下啊,不然没货了就不好了。
顾时安回家跟家里人商量,最后由顾满仓拍板,决定了!
这台电视机,老顾家拿下了!
林瑶也盼着买电视机,不过没想到电视机来的这么快。
十一月初一,林瑶下班跟张翠兰正说着话呢,外头突然吵吵嚷嚷一阵闹。
“哎呀,这是啥东西啊?”
“这是电视机!”
“电视机是啥?”
“里头有小人儿演习的,就叫电视机。我省城家大姑家就有一台!”
“这是多大的啊?”
“十二寸的!”
“嗨吖,老顾家真是阔气了。”
“可不是。”
街上乡亲们听说老姜家买电视机了,一传十,十传百,都跑出来看稀罕。
大家伙儿你一句我一句的,把用自行车推着电视机回来的顾时安跟大头哥,围了个水泄不通。
顾时安在前䧇璍头推着自行车,徐向前在后头扶着装电视机的箱子,哥俩小心翼翼往家里走。
老顾家这里,一家子还不知道出了啥事呢。
老太太带着林瑶出门看,大头哥呲牙冲着岳母乐,”娘,咱家买电视机了!您过来看看!”
翠兰同志:???
哟,电视机这么快就买来了?
老顾家的这台12寸黑白电视机,可比大头哥家那台八寸的电视机屏幕大很多,在院子里竖起来一根大竹竿,把电视的天线脸上就能看。
细心的顾副局长还在县城老木匠师傅那里定了一个电视柜,专门用来放电视的,不仅防尘还干净安全。
这天晚上,街道上的街坊们都带着小板凳,把老顾家的院子挤的满满当当的。
大家伙儿都等着看电视呢。
刚开始打开电视的时候,那屏幕上全都是白白的雪花点。
大家伙儿那个急啊,都问这是咋回事,咋没有人?
顾时安笑了笑,招呼顾兜兜到院子里,晃一晃那根连着天线的大竹竿。
顾兜兜得令,蹬蹬蹬跑过去,拨动着大竹竿,左晃晃右晃晃,突然屋子里就传来一声惊呼。
“能看见人了!”
”电视机里有人了!”
“还真是,里头有个扎小辫儿的俊媳妇儿呢!”
“哎呀,真是个好看小媳妇哈。”@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咋这个小媳妇儿嫁了人了,还拿着书呢?”
“瞅瞅你真老土,那不是小媳妇儿,是电视上演的上学的洋学生!”
“哦哦,是这样啊。”
大家伙儿看到电视里拿书本扎辫子青春洋溢的女学生,都高兴的七嘴八舌。
云水县街道里的老头老太太,平时除了能到电影院看上几场电影,哪里看过几十集的电视剧啊,立马就被精彩的剧情给吸引住了,都睁大眼睛坐在老顾家的屋里,院子里,专心致志看起电视来。
张翠兰笑呵呵和林瑶一起准备茶点,端茶倒水,拿糖果招呼街坊们。
这下,乡亲们喝了茶吃了糖,看着电视,心里都不大好意思,这真是沾了人老顾家的光了,又是吃人家糖又是喝茶,还看人家买的电视机,真是.......
但是大家伙儿也确实是稀罕这电视机啊,就想着还是先看电视吧,等着家去了挑些瓜果蔬菜啥的,给翠兰家送来,算是一点儿心意了。
街道的老大娘看着电视机,边跟老太太感慨万千,“这么好的日子,咱们还真是没想过啊,年轻那会儿,就想着啥时候能一家子能吃上窝窝头就行,现在好了,咱们不光是能吃上窝窝头,还能吃上白面馒头,还能喝糖水看电视,以前真是不敢想啊。”
边上的老太太跟着点点头,是啊,她活了这么些年了,最初的时候嫁到穷困落后的乡下,就想着一家子能吃饱穿暖就行,那时候啊,老家乡下的院子还是灰扑扑的一个小院子,一家子人一盘散沙一样,整天浑浑噩噩、糊里糊涂的过日子。
现在看看孩子们把日子过的有模有样,心里就很是欣慰。
这人啊,一上了年纪心气就没有那么高了,啥也不盼了,一家子平安健康就挺好。
再说了,以后的日子那肯定是越过越好的。
老顾有了胡同里第一台电视机,从那以后,家里一到晚上就热闹非凡。
解放邻居一吃完晚饭,就拎着小凳子往老顾家赶,当然了手里多少也会那些鸡蛋红枣啥的。
老顾家这边儿,兜兜和圆圆也是早早把电视机搬到院子,放在小桌子上,打开电视让大家伙儿看稀罕。
张大舅张二舅也来妹妹家看稀罕。
这一看就到了忙碌的麦收。
麦收忙啊,乡下社员们早上天不亮就下地,晚上摸着黑累得跟孙子一样回家,吃了饭一躺下就打呼噜睡去了。
哪有时间看电视?
夏去秋来,时间来到了1977年的十月,大队里忙完了秋收,两个舅舅又开始忙活自家的自留地。
老张家今年的自留地照旧种了地瓜跟土豆,其他一些种了棉花跟黄豆啥的,那都是小意思,张大舅张二舅赶了毛驴车,去地里拉了地瓜,来县城想给老顾家送自家种的地瓜。
中秋假期,顾兜兜跟圆圆在家里捣弄收音机,想听听故事啥的,没想到捣鼓捣鼓着,突然从收音机里听到了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国家恢复高考了!
圆圆现在都上初中了,自然懂得国家恢复高考对广大学子们多重要,当下就兴奋蹦跶到院子里跟家人说了这个好消息。
原本翠兰同志拿着小簸箕喂鸡呢,一听这话,手里的小簸箕差点儿掉到地上。
休假回家的顾时东冲过来,赶紧扶住老母亲。
“娘,您这是咋了?”
“累了?”
“赶紧的,嫂子,我背上娘回屋!”
顾时东急头急脑的,让老太太一巴掌给拍到一边儿去,拉着孙女让他再说一遍儿。
圆圆脆生生的少女音,又清脆响亮把事儿说了一遍儿。
老太太这下子真是听清楚了,没错的,真是没错的!
国家真恢复高考了!
街道的老头老太太听了外头的大喇叭也才反应过来,高考啊,对他们这些上年纪的老人来说没啥大关系,可是对孩子们还有儿媳儿媳妇来说,那可是非常重要的!
街道里有家儿媳妇以前就是高中生,现在恢复高考了就能去参加了,孩子们未来更有前途了,只要好好学习考上大学,那可真是飞出金凤凰了。
林瑶自然是知道高考什么时候恢复的,连带着知晓内情的顾副局长也知道。
夫妻俩不动声色对望,眼里俱是笑意。
顾时东真是激动连连,他从部队退伍回家,在县里当武装干事,等了好几年了,可不就想着去考大学?
不过这事儿?
一家子把目光望向张翠兰,想约莫看看她的意思。
老太太笑眯眯拍手,“好啊,真是个好消息,”又问圆圆那广播里啥时候高考?
圆圆没记住,顾兜兜想了想,“好像是11月21日。”
这话音一落,一家子都吃惊了。
这不就是与一个月后嘛?
这么短的时间,咋准备高考啊?
大家伙儿都挺躇踌,就是顾时东也觉得有些不自信,毕竟他好几年没摸过课本了,这么短短的一个月能学成啥样,真是不好说。
林瑶却颇有信心,她道,“一个月的时间够了,你是一个月,别人也是一个月,其他人行,咱家东子准行!娘您说是不?”
张翠兰跟着点头,“对,瑶瑶说得对,以后东子安心复习,家里孩子们也消停些,你们二叔得安下心来学习,要是谁敢闹腾,我老婆子手里的鸡毛掸子可不答应!”
崽子们赶紧点头答应。
晚上,顾时安问林瑶要不要参加高考。
林瑶笑着摇头,她都奔四的年纪了,上辈子也是大学毕业,早上过大学了,现在在纺织厂当主任,一门心思搞事业,改革开放后,猪站在风口上都能起飞。
她只当个身家丰厚的富婆好了,其他的可不想乱想。
顾时安点点头,夫妻俩通过人脉给顾时东借了复习资料。
顾时东看一家子这么为他,心里感动不已,为了高考这条路,也为了这暖心的一家子,顾时东每天早晨凌晨五点就起床,到深夜转钟以后才敢睡下,在为数不多复习的时间里,不敢有丝毫的放松。
让一家子欣喜的是,举家搬到省城的小高老师也没忘记他们一家子,知道顾时东参加高考,还特意寄来了一份真题的复习资料。
这可是省城寄来的复习资料,有价值多了。
张翠兰看着那一摞厚厚的复习资料,给自己的小朋友寄回去一封感谢信还有一包裹乡下小吃。
很快地,一个月过去了,11月21日那天,顾时东在一家子的期盼下,信心满满参加了高考。
停了十一年的高考,头一年恢复,拿参加高考的学子真是人山人海。
里头有不少下乡的知青,还有些背着孩子来参加高考的年轻妈妈,老太太还担心儿媳妇紧张呢,赵满笑盈盈地,自信又轻松,老太太遂放下心来。
两天的高考,一晃而过。
等到顾时东跟考生们从考场出来,他看到阳光下等待自己的一家人,笑容灿烂。
其他考生可没有这么轻松,有的一出考场就开始嗷嗷大哭,还有的没写完试卷,抱着路边的大树就不松手了。
更多的都是一副给掏空了精力的模样。
老顾家一家子,接到了圆满参加完高考的东子,一家子加上老徐家一家子,做了一桌子好菜,两家人好好吃了顿团圆饭。
参加完高考,就等着成绩出炉了。
头一年恢复高考,上头规定,高考一个月后出高考的初录线,然后再去体检还有政审啥的,赵满这一切都没问题。
只要过了分数线就能考上大学。
今年的高考,街道上男青年就顾时东一个参加高考的,大家伙儿都跟没事人一样,尽量不在老顾家人跟前说这事儿。
也有那不怀好意的老婆子。
俩老太婆那个嘴贱啊,故意在胡同口抱着袖子,叽叽咕咕说闲话。
说啥啊,无非就是一个臭当兵的还想参加高考呢,真是痴人说梦啊,那大学是你能上的?小母鸡还能变成金凤凰?
可拉倒吧之类,呸,真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你小子要是能考上大学,我俩就自愿到公共厕所挑大粪去!
街坊邻居听了懒得搭理。
这俩老太还以为是自个儿说的在理,更加得意洋洋。
这俩老婆子这天胡同口说的正欢,正好瞧见一个从县上来的骑自行车的邮递员,刚想问问有啥事呢,就听见那邮递员拿出个快递,冲着一群老头老太太问道,“大爷,顾时东住哪家啊,谁是顾时东?他考上省里的邮电大学了。”
瞠目结舌的俩老太婆:.......”
“真的,您瞧瞧,邮电大学的录取书我都给送来了。”
邮递员扬扬手里装通知书的袋子,脸上笑呵呵的,今年头一年放开高考,参加的人可是不少,考上的却不多。
他一上午送了好几个街道了,这可是头一个给大学生送录取通知书!
正儿八经的大学生啊!
年轻邮递员脸上也跟着有光。
邮递员的话一出口,胡同口一群老头老太太像是炸了锅。
“东子成大学生了!”
“快点上翠兰家报喜去!”
有老太太问邮递员,“这个邮电大学是啥大学啊?跟以前的洋学堂一样不?”
这可给年轻邮递员问着了,他说不知道啊,挠挠大脑壳儿哼哼哧哧说不出话来。
甭管咋说,这年头能考上含金量超高的大学,那真是飞上枝头当凤凰了。
刚才说闲话的俩老婆子,表情酸溜溜的,就跟吃了一坛子腌了二十年的酸菜一样,酸成两个老菜梆子了。
这俩老婆子家里也有孙子,无奈子孙不成器,别说是考大学了,读了几年书连初中都没读完。
她俩诚心不想顾时东考上大学。
没想到笑话没看成,倒让人啪啪打脸了。
顾家小儿子考上大学了,大儿子也更是出息,听说马上要调到省城去当大官了!
整个胡同就没有比老顾家更风光的了,把自家孙子全比下去了!@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老顾家真是祖坟上冒青烟了!
其中一个老婆子不甘心,皮笑肉不笑在那嘀咕,“考上大学也不一定有出息,说不定进了大学也毕不了业。”
这小肚鸡肠的话,周围街坊邻居听了都皱眉头。
闻讯而来的徐母机关枪上身,对着老婆子啪啪回怼。
“当你娘的狗屁!我家东子考上大学那是自个儿有本事!你个老婆子再不三不四满嘴喷粪,信不信老娘打的你满地找牙!”
徐母气势汹汹,又撸袖子又骂人的,把两个老婆子吓得不轻,赶紧撒丫子跑了。
胡同里出了大学生的事很快传遍了周围街道,街道主任喜气洋洋,翻出过年用的大红纸,挥毫泼墨写了恭贺横幅贴在街道的宣传栏上。
张翠兰老两口听闻喜讯,刚开始都没反应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