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东宫福妾(南风不尽)


要知道前几个月,她可是硬生生将太子妃去皇上那上眼药那口气忍了下来,全是为了她的保清,她的保清刚因为太子而受了训斥,她若是这时候再对着太子妃出手,必会惹得皇上震怒。
否则她岂会忍气吞声?
如今石家自己乱了,她自然也要去上上眼药,以牙还牙。
惠妃在宫里多年,深知康熙的性子,自然不能直言不讳,先为自家儿子美言了几句,保清的次子也降生了,只是在太子爷拿一对龙凤胎的衬托下显得无人问津,人家一落地就有了名字,她这小孙子百天了还没名字呢,惠妃便想着顺道求个名字。
于是红袖添香,给康熙好好地磨了会儿墨,一边磨便一边笑着说:“臣妾听说老三家的也快生了,老四家的李侧福晋也有了身孕,咱们家今年真是添丁进口,人丁兴旺。”
国库充裕、全国丰收,他又添了那么多孙子孙女,所谓瑞雪兆丰年……这话说到康熙心坎里去了,当即便松口说等过了年,要给还没名字的孙子们都取名字。
惠妃捏着墨条,慢慢地推墨研开,笑道:“何止呢,皇上欠的名字可不少,就是公主们也还有好些没名字的呢,臣妾斗胆请个恩典,除了阿哥们,公主们也该赐名才是。”
想到自己那些还稀里糊涂叫着排行的女儿,康熙老脸一红,轻咳一声:“公主们的名字,你们这些做额娘的取就是了,怎么还赖上朕了。”
“皇上赐名,那哪儿能一样呢?”惠妃铺垫了这么久,笑意深深,“不过皇上说得也有理,都是取名字,也容易落人口舌呢!就像太子爷家前头的两个格格,那都是太子爷取的名字,可落在有心人眼里,倒成了不是了,臣妾听说有人就说,太子爷的大格格叫额林珠,就更受太子爷宠爱,二格格虽为嫡女,但从名字上就知道,太子爷不大上心呢。”
康熙一听就皱眉:“这是什么话?胡说八道!”
惠妃再添一把火,也是挑眉吃惊道:“臣妾也说呢,这茉雅奇的名字哪儿不好了?这孩子当初身子弱,太子爷给取这名字不是为正是盼着她好么?这可是一片慈父之心。”
康熙听了连连点头:“正是,这糊涂话打哪儿来的?”
惠妃便面露尴尬,笑道:“臣妾也是浑听来的……哎,这都是陈芝麻烂谷子了,当初听来的时候臣妾抱病在家,也不好伸手去管,只罚了自个宫里的人。如今宜妃妹妹管着内务府宫人的杂事,这些话倒没怎么听说了,都是臣妾不好,污了您耳朵了,您也知道,延禧宫离毓庆宫就一墙之隔,粗使太监、粗施宫女爱嚼嚼舌根子也是有的。”
传给惠妃的信,分明是太子妃不尊太子的那些话,但惠妃却另辟蹊径,从给皇孙赐名到给公主赐名,这才抽丝剥茧地扯出太子爷的二格格来,之后露出了獠牙,却又一番话,撇清了自己的责任,又解释了这话的来源,虽然一字没提太子妃,却字字在提太子妃……梁九功在一旁装聋哑的柱子,心里想,要论告刁状,这姜可真还是老的辣。
果然,康熙心里起疑,疑的却不是惠妃,忍着气喝完了惠妃的甜汤,没说两句话就让她退下了。
“梁九功!你过来!”康熙隐含怒气,“把那几个粘杆太监叫过来,这就奇了,连惠妃都知道的事,怎么这些事儿,朕全没听说过?竟然敢拿太子和太子的子嗣作筏子了,真是胆大包天!”
梁九功连忙解释道:“前几年太子妃掌管宫务,毓庆宫里人事变动频繁,还退给内务府不少粗使太监,其中奴才留在那儿的几个也被剔了出去,后头奴才才费心给补了新的进去,因此这几个新来的,不知道之前的事,也是有的。”
这个理由还算正当,康熙面色一缓,但还是板着脸道:“这一两个月,朕国事繁忙都忘了过问太子起居,既然如此,也把他们叫过来,朕要亲自细细地问。”
梁九功应是。
一问自然是竹筒倒豆子,什么都说出来了。
等粘杆太监像影子似的悄然从乾清宫后门离去,康熙起居的西暖阁,却没一会儿就扫出来好几个碎茶碗,然后便是那传口谕的太监一路朝畅春园里狂奔而去。
惠妃不仅自个上眼药,她喝完茶眼珠子一转,还不惜动人给纳兰府传了信。
明珠隐退多年,但纳兰家可不像索额图似的没个好儿子,揆叙和揆方可都还在朝堂上站着呢!而且明珠两个儿子都是文武双全,揆叙如今是工部侍郎,揆方作为和硕额附(郡马),其礼遇与公爵相同,如今还在宗人府里领闲差,这兵部怎么也比工部要好吧?而且保清的新岳丈还在黑龙江当总兵,若是能趁机调回京师……
惠妃有信心,皇上回头去查了太子妃的事儿,绝不会再给石家夺情,那朝堂上空出来那么多位置,他们纳兰家不趁机抢几个,可就说不过去了!
不仅是惠妃,嗅觉灵敏的其他三妃也从中嗅到了肉骨头的味道,石家之前在东宫的羽翼下、在皇上的庇护之下,他们不能动,但现在石家自个命不好,官位是有限的,尤其是紧缺、油水大的位置,石家屁股下的位置谁都想要。
宜妃兄弟多,但当高官的没几个,她一听惠妃去了乾清宫就笑了,她姿态优容地磕着瓜子:“太子妃想病一病就让万岁爷记着石家的好?哎,还是太天真了。”
前朝后宫息息相关,她们怎么会坐视不理呢?哪个女人在后宫里不想为家族谋利,毕竟家族兴旺,她们的位置也会越稳当,只是这事儿得徐徐图之,不能贪心,也不能急躁。
“娘娘,德妃娘娘也去乾清宫了。”宜妃的宫女进来回说,“那咱们?”
“傻啊!我们可不这时候去,咱们家老五还跟着太子爷呢,这么着急落井下石,你让老五在太子爷面前怎么抬得起头来?”宜妃对德妃的举动直摇头,她这是全然不顾老四在太子那儿的面子,宜妃转念一想,也不能说她不聪明,说不定是为老十四谋呢,毕竟老十四还是光头阿哥,也没领什么差事。
老十四文不成,武倒还行,德妃想把小儿子塞到兵部去历练历练,也正常……况且,直郡王在兵部,老十四和老八又好得跟穿一条裤子似的。宜妃顺势想到自己的老九也跟在老八屁股后头,她顿时又想生气了——这小子挨了他多少打,就是不听啊!那老八给他下迷魂药了吧?宜妃气结,瓜子都磕得更用力了,她可是四妃当中唯一仍然还能隔三差五侍寝一次的人,因此对康熙以及康熙对太子的态度心知肚明,东宫可倒不了,她这小儿子是在作死。
正如胤礽期望的那样,宫里的水就此搅浑了。
而毓庆宫里,太子妃早已经在太医的针灸下醒了过来,除了命人向外宣扬她晕倒的事,她便一直一言不发,只是安安静静地望着床帐子顶。
外头的人看不见她藏在被褥里的手,早已经攥得掌心都出了血。
堂伯父不能退,退了石家又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了……可是孝大于天,石家不想丁忧也得丁忧,康熙极为重孝,他让诚郡王修的《大清会典》还把官员丁忧写进了律法里,若有官员匿丧者,革职,永不起复。
尤其对文官丁忧是非常谨慎的,轻易不愿“冒天下之大不韪”实施夺情起复。当初为了治河,靳辅上报丁忧,可康熙认为治河的事,旁人补员临时接替不如靳辅能干,就谕令靳辅不必去职,回籍治丧后,仍属理河道总督各项事务,身着素服办公。为此,康熙还特意下旨跟朝臣们解释强调:“此系朕因河道要缺需人起见,破格夺情,才开在任守制之例。”
可见夺情,也不是说夺就夺的。
而武官丁忧一般比文官更松一些,武官自古就有所谓“金革夺情”的惯例,身为武官,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即便重孝在身,也要舍孝尽忠,随时披挂上阵。
但最尴尬的是,石家虽为武官,但……大清现在内外清平,并没仗可打。
石家乃至于她,都不能为此讲情,否则就是不孝了,相反,石家一定要表露出极为重孝,要立刻上报丁忧,或许还能让皇上高看一眼。
而最好的法子,是求太子爷为石家说情了……太子妃心头颤抖,禁不住抬手抚住了眼睛。
当初她言之凿凿,即便太子爷不喜欢她,她也不稀罕。
谁知才不过几日,她却必须为石家低头了。
好一会儿,她才深吸了一口气,对在床榻边替她尝药的利妈妈颤抖着声音轻轻地说:“回头等太子爷回来,妈妈替我去请太子爷来正殿一趟吧。”
利妈妈吹着清苦的汤药微微一顿,虽然应了,但她低下头时却苦笑连连。当初娘娘不愿听她的跟太子爷服软低头,如今用得着太子了才又让人去请,焉知太子爷心里会如何想?
一切都太迟了啊。

“给程家抬旗?”程婉蕴一见到太子爷就被这消息惊得瞪圆了眼。
胤礽一笑, 干脆弯腰钻进了阿婉的马车,她这车还是当初她怀额林珠时去木兰胤礽赏她的四轮朱顶车,十分宽敞舒适, 即便阿婉用了那么些年, 如今还保养得像新的,这车桐油是去年新上的、轮子也换了,还用上了英吉利人最新弄出来的什么弹簧减震装置。
奴才们伺候得尽不尽心, 便全在这些细枝末节里,不是给你递多少消息、除掉多少人,能把自家主子护得密不透风才是真的。
胤礽感叹, 在这上头,他似乎也托了阿婉的福,沾了她与人为善的光。
他一进去就发现三个被裹得金光闪闪胳膊都抬不起来的娃挨在角落里玩九连环,并且齐齐抬头喊了声:“阿玛!”
弘暄实际上有些怕胤礽的,因此叫了人以后就腼腆着没说话了,弘晳正跟那九连环较劲, 喊了人又专心去解了,倒是额林珠一点儿也不怕, 立刻挤了过去, 扒在胤礽肩头告程婉蕴的小状:“阿玛, 我都热出汗了,额娘也不许我脱衣裳。”
胤礽失笑,摸了摸她的头:“若真是出了汗, 还真不能脱衣了, 否则更易着凉, 再忍忍,不一会儿回了宫里就能换了, 外头确实冷,你们额娘是为了你们好。”
程婉蕴瞪了闺女一眼:“别想脱!”
马车里虽然有炭盆,却没什么用处,外头马车壁都结了冰,不捂紧些怎么行?
“弘暄,带弟弟妹妹去你们阿玛的车上坐,”程婉蕴心里还记着抬旗的事,连忙将孩子们都赶小鸡似的轰下去,“额娘有话和你们阿玛说。”
“是,额娘。”弘暄听话,也不多想,立刻就起来了。
“我就知道,我早料到了!”额林珠撅了噘嘴。
弘晳抓着解到一半的九连环一边弯腰下车,一边好奇地回头问:“料到什么?”
额林珠很是小大人地叹了口气才跟着下车:“额娘每次见着阿玛就顾不上我们了。”
“额林珠!”程婉蕴微微红了脸,气结,“你连额娘都敢编排!”
额林珠立刻头也不回地跳下车撒丫子就跑——阿玛从来不打她,可额娘急了是真打啊!
胤礽却以拳抵唇,伏在车里暗笑。
等三个孩子都被何保忠接上了车,程婉蕴也放下了车帘子,坐到胤礽身边来,很顺手就要给他倒茶,却被他一把摁住了手,拉到怀里抱着,鼻尖就搭在她的脖颈侧,这动作熟练得活像后世的打工人疲惫下班后一回家就抱起自家猫狠狠吸一大口一般。
程婉蕴对太子爷的吸猫行径已经习惯了,他每每和她分开,哪怕一两个时辰、半日光景也要抱抱她、闻闻她的味道,好像出门打怪打残血了回她这泉水回血回蓝一般。
她就静静地给他吸个够,顺道隔着衣料摸摸太子爷的胳膊,略微也有些遗憾——这大冬天的穿得都厚,都摸不着肌肉了。但她这点遗憾也就一晃而过,因为她已经生完孩子也出了月子了,吃肉开荤那是迟早的事!
胤礽不知道她心里念头已如脱缰野马般,连到时候要将他如何拆吃入腹酱样酿样都想好了,他松开阿婉时就见她眼眸如水,像盛着濛濛细雨,脸颊鼻头也微微发红。
他还以为是抬旗之事让她感激涕零,便捏了捏她脸颊,笑道:“高兴吧,以后你和程家都再不会被人瞧不起了。”
程婉蕴还在内心对着太子爷幻想出来的肌肉斯哈斯哈,猛地又转到抬旗一事,都有些回不过神,但这确实是个大事儿,她一下就将脑海里不能细说的场面先挥之脑后,连忙小心地问:“皇上怎么想着给程家抬旗啊?”
程婉蕴觉得太神奇了。
要知道,抬旗之制虽早有先例,但并不是很容易的事,尤其她家是从汉军旗直接抬入满洲旗,更是难事。想当初身为和硕额驸的石华善(太子妃的祖父)曾在吴三桂反清时,授安南将军奉命守镇江,他曾经上书求康熙给石家抬旗,称石家本姓瓜尔佳氏,前朝时才改汉姓石,求皇上恢复石家祖上的旗人身份,康熙都没同意。
太子妃家都没抬旗,她抬旗会不会……太打眼了啊?程婉蕴头一个想得就是这个。
胤礽却冷笑:“石家抬旗?想都别想。”
程婉蕴对历史不熟悉,因此不知道康熙不肯为石家抬旗真实原因在于——在平吴三桂时,石华善被康熙改授定南将军,率部与简亲王一起进军江西,石华善部守在茶陵,但吴三桂用兵诡秘,派兵连夜绕过简亲王的大军偷袭永兴,兵急如火,康熙在京里与大陈们昼夜不眠研判局势,跑死了数匹马八百里加急命简亲王进守茶陵,而令石华善急救永兴。
胤礽是知道这件事的,他当初因定了石氏,特意去将石家祖孙三代查了个清清楚楚,当时简亲王暴跳如雷的军报折子上赫然写着“华善不敢进”,反而率部死守茶陵,从而令吴三桂一鼓作气攻下永兴。康熙在京城气得一佛出世二佛出天,直接临阵换将:“上切责之,解将军印。”
后来吴三桂平了,论罪时,康熙念在郡主的面子上,宽之。
要不是石华善这个犬父生了虎子,包括石文柄在内的三个儿子都很能打,先后镇守云南、福州,帮着施琅收苔湾,后来又在剿倭寇时立下大功,总算洗刷了那次延误军机的大罪,而康熙用朝臣还算宽松,又正好需要石家这与满汉都有干系的家族,这石家的将来还不知如何呢。
更何况,石家祖上在前明时为求高官厚禄愿意舍弃自己满人的姓氏,因为只有当汉臣才能得到重用、能执掌兵权,而到了大清,又不愿做汉民了,要当回满人来。
这实际上也无可厚非,想要家族存续下来,想要活下来并没有错,一朝天子一朝臣,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为国捐躯赴国难的。
但当时胤礽还年轻,他不喜欢这样“识时务”的妻族,知道这些事以后,更生气了,一直想不通皇阿玛为何非要把石家塞给他?哪怕为了弥合满汉,就没有别的选择了吗?带着几分赌气,哪怕那时候石氏已经进京侯嫁,胤礽也权当做不知道,从不让僖嫔召见石家内命妇,也不让赫舍里氏和石家结交,康熙只好替儿子做做面子,年年都赏赐石家。
胤礽想到这儿,更加想到梦中他一被废,石家兄弟就改投老八,忽然也能理解了——这么细论起来,这是石家祖宗上头就传下来的。若是日后大清没了,恐怕石家也能好好效忠下一个王朝。
就冲这个,康熙再宽容,即便为了他这个太子,也是不会为石家抬旗的,他以前不会,之后更不会。
程婉蕴听完之后比较吃惊的是——太子爷对石家的态度,好像很不喜欢啊?居然将石家以往不大光彩的事就这样告诉自己了!
她一时不知该感慨太子爷对她的信任,还是该感慨石家好像真的有一点点……委屈了太子爷了。当时康熙到底咋想的呢?
哪怕来自后世,知道历史大概走向,也看过很多清宫剧之类的分析,程婉蕴还是闹不明白。
“对了,你祖父是做什么的?”胤礽忽然又想起抬旗也得挑吉日、命大学士宣旨,旨意里定然要写程家至少三代的“光辉事迹”,用溢美之词好生夸一夸家族渊源,但程家的祖上是做什么的?这还真不知道,胤礽只知道阿婉的祖父早死,祖母前头几个孩子也都夭折的夭折、逃难离散身死的也有,就剩了程世福这个幼子,所以程家几乎只能追溯到程世福就断了,因其为寒门出身,恐怕连家谱都没有。
程婉蕴回想了一下,然后就有点讪讪:“我听祖母说过,祖父好像是屠夫……”
程家曾祖是明末莫名其妙被裹挟当了“汉军旗”的小兵,等天下安定侥幸活下来就成了闲散兵丁,跟着佐领回了原籍娶了屠夫的女儿,顺道继承了屠夫的家业。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