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直播初中历史从人类起源开始(丁珰)


正像她想的那样,听到宋璟的名字,许多百姓恍然:“哎呀……这是那个,讲开元盛世的时候提到的姚崇宋璟的宋璟吧?”
李晓诗接着道:“宋璟辞官,也才让另一个搅乱这个朝堂风雨的人,正式出现在了历史的大舞台中。”
“唐玄宗中后期,对朝堂的掌控力大不如前,尤其是得用的能臣先后离去,他越发追求享乐。开元一十三年,和唐玄宗宠爱的妃子、武惠妃早已搭上线的李林甫成功升任宰相。不知道是为了稳固自己的位置、多掌握权力还是什么别的原因,李林甫和武惠妃沆瀣一气。为了帮助武惠妃的儿子、寿王做太子,他们协同构陷连同太子在内的三位皇子,让本就多疑自私的李隆基毫不留情地直接将三个儿子都贬为庶人、后来更是直接下令处死,这就是比较有名的唐玄宗比较有名的一日杀三子的典故。”
“由此可见,唐玄宗对李林甫这等口蜜腹剑的小人有多么看重,到了后期,他更是直接将朝政事务都交给了李林甫。”
“开元一十四年,宰相张九龄被排挤、贬谪出京,从此,李唐王朝就无可阻止地一路向下冲刺。”
没有过多说什么张九龄是谁,也没有说李林甫又是怎么一步步上来发家的,李晓诗只是提了提名字,想来观众们自己就会去脑补去想象,而应该从这段历史中学到些什么的、这些人就更是不必提,他们都认识。
“开元一十五年,武惠妃病死。唐玄宗找遍了都找不到可以代替她的女子,而后在某一天,见到了自己的儿媳妇、武惠妃的儿子,寿王的正妃,杨玉环。”
听到自己的名字,刚从皇帝消失出现在了天幕上的惊慌中回过神的杨玉环不由一怔。
后世的史书……竟有她这区区一女子的一席之地?
“唐玄宗使用手段逼迫杨玉环出家,和自己的儿子断绝婚姻关系,后来在又某次外出寺庙时‘偶遇’,把杨玉环纳入了后宫,又封为贵妃。”
天幕前,有人诧异:这怎么……听着有点熟悉?
目不能视耳朵却没坏的李治:。
不一样。
一个是父亲的小妾,一个是儿子的正妃,这能一样吗??
宋明清。
辱骂李隆基的人已经开始无差别开地图炮波及整个李家了。
娶父亲的小妾为皇后,纳父亲的后宫为昭容,立儿子的正妻为贵妃,呵呵,李家人真是肮脏透顶。
罔顾人伦!!
李家人·小诗面不改色:“为什么在说安史之乱的时候要说这位杨贵妃呢,因为——后世的很多人,不止封建王朝,就连我们现代,也有些人要把导致安史之乱的这顶大帽子扣给她。红颜祸水,祸国殃民、曾经描述妺喜、描述褒姒、描述妲己的话,又原原本本给到了杨玉环。”
“唐玄宗不思朝政,整日在后宫与杨玉环载歌载舞;唐玄宗宠爱杨贵妃,不惜让数百名工匠为她做新衣服;唐玄宗动用全国力量,快马加鞭为杨贵妃取回最新鲜的荔枝;唐玄宗重用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提拔做宰相,导致李林甫杨国忠等人把持朝政,营私舞弊,朝政黑暗腐朽——种种种种,都是杨玉环的错。”
“因为唐玄宗深爱着杨玉环,因为杨玉环娇纵跋扈,因为杨玉环贪求无度,因为杨玉环导致家国破败,所以,她该承受这样的骂名。”
李晓诗声音很平静,一串排比句说得顺溜无比,听在杨玉环耳朵里,却只觉得如遭雷击。
……果然,果然么。
李晓诗的话还没说完:“甚至在后来,安史之乱的逆贼大军即将攻破长安、唐玄宗仓皇逃命时,也要带上杨玉环,这不正是说明了唐玄宗对她的‘爱’吗?”
“所以,为了这样爱她的唐玄宗——她只是献出区区一条性命,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李晓诗的话语落下,观众们心神动荡,一时间却又表情各异。
杨玉环娇躯微颤。
她又怎么听不出来李晓诗话里对那些“评价”的不以为然?
李晓诗这么一个来自千年后的少女,这个在任何朝代看来都算是特立独行、怪异无比的少女,正在公然在讽刺这种“扣帽子”的说法,正在为妺喜、褒姒、妲己、甚至是她,遭受这样的骂名而感到不愉快。
但,于她而言,“献出生命”这四个字,还是远远要比那什么骂名要来得更重的。
她和陛下之间有没有真爱?
帝王家,爱才是最珍贵、最奢侈,最不可得之物。
她不奢求真爱,原本么,她和陛下也就是各取所需而已。
她要荣华、要为杨家谋得利益,而陛下需要一个美丽的妃子,这也只不过是两两需求互补,各自扮演着自己的角色罢了。
可,献出生命……
她不要。
她只是一个女子,背弃原夫嫁给帝王已经是不情愿之举了,即便这能为家族换来利益。
但这不代表着她愿意为此献出生命啊?
杨玉环被这巨大的冲击砸得有些懵。
她为什么会死?
就算她只是个玩物,那也是精致合心的玩物吧?陛下怎么舍得她去死的??
他就这样狠心??
事不关己,其他人的重点就不会放在“杨贵妃献出性命”这件事上了。
贞观年间。
数名大臣彼此交换了一个眼神,皆心神沉重。
——攻破长安、仓皇出逃。
……李晓诗刚刚说了这几个词。
虽然很让人难以置信。
但这似乎真的是一场惊天的“骗局”。
一场自欺欺人、欺骗百姓、欺骗万民的骗局。
这样的猜测很荒谬。
但他们的视线还是不受控制地、又再度转向李晓诗旁边,那个播放着“情景置换”的画面中去了。
天幕里,那位身体里装着唐玄宗李隆基的女子正在大唐的牢狱中抱膝沉默。
一片昏暗中,他的神情晦暗而难明,不知道是在盘算着日后的打算,还是在判断着当下的局面、亦或者是在思考脱身之法。
他应该是听不到李晓诗的话的。
所以……
当他亲自得知、亲眼观知——那位未来的他所谓的“御驾亲征”,是一场怎么样的真相后,他会作何感想?
又会有什么反应?
应该是会觉得不可置信的吧。
毕竟,自古以来,还没听说过有哪个皇帝弃城而逃的。
还是用“御驾亲征”这种借口。
荒唐,荒谬。
天幕上,李晓诗的声音仍然在不急不缓地陈述着。
“是的,他出逃了——这也就是我们刚刚看到的,情景置换中,唐玄宗本人听到的‘御驾亲征’的真相、也是他马上要面临的场景。”
“天宝十五年,六月。唐玄宗携贵妃、少数大臣等连夜逃离长安,文武百官第一天才知道皇帝已经将自己等人抛弃。”
“同月,长安失守。”
闻言,李世民心口蓦地一痛,仿似针扎。
弃城……弃城……!
而其他观众中,亦有无数人心中都沉甸甸的。
失去了皇帝、失去了人心、又被飞快攻陷的都城,又会面临怎样的一场浩劫?
许多人沉默着看向天幕另一边、对此仍然一无所知的唐玄宗。
他亲手酿下的果……看来,要亲自来尝了。

第99章 第九十九课 鼙鼓动地
“说到唐玄宗的出逃, 他当时带的人真的不多,只有少数比较被他看重的、以及需要保护他的——连许多儿子女儿都没有带,也别说妃子了,大臣更是带的寥寥无几, 但是, 他却偏偏带上了杨贵妃, 有人说, 这就是他们之间忠贞的、矢志不渝的爱。”
眼睁睁看着到了关键时刻, 李晓诗却没有继续沿着这个话题说下去,没有讲长安城破时候的情景, 而是转而把话题拉回到了刚刚的部分。
观众们一头雾水, 也只能耐着性子继续听下去。
“之后还出现了许多关于他们之间这段跨越了年龄和伦理的‘爱情’的作品,而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一首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诗——《长恨歌》。”
白居易,唐代三大诗人, 没想到之前专门讲解唐朝繁荣文化的时候没有怎么听到他的作品, 却在这里听到了。
和许多观众一样,白居易自己也有点意外。
但意外归以外,这影响不了大家沉重的心情。
杨玉环攥着裙角,下唇被咬出了血珠, 她却浑然未觉,只盯着天幕, 盯着李晓诗——至于旁边画面上的李隆基, 那个可能会有生命安全的枕边人, 她都完全顾不上了。
长恨歌、长恨歌。
歌颂他们的“爱情”,却是《长恨歌》。
究竟发生了什么?
“长恨歌中,清晰地描述了当时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程度。不止后宫佳丽三千人, 三千宠爱在一身,而且都到了从此君王不早朝的地步——还有‘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使得在当时那样一个重男轻女的封建社会中,都有许多家庭看轻了生男孩的、反而都想生个女孩儿。”
脆生生的少女嗓音,叙说着完全不符合年纪的情爱,但没有让人觉得突兀,只通体生凉。
一个皇帝,一个能缔造出“开元盛世”那样的繁荣景象的皇帝,上一次听还是有为的、这一次就变成了“从此君王不早朝”,还因为宠爱一个女人,就直接给这个女人的全家封王列土,这……是好事吗?
远的不说、后的不说,哪怕只往前看呢?
就只天幕说过的,外戚干政带来的恶事还少么?而且,沉湎酒色荒废朝政的皇帝有几个下场是好的、国家是好的?
为什么唐玄宗……李隆基、他这样一个甚至可以被列入“千古一帝”的皇帝会到这一地步?
想不通,弄不明白,理解不了。
他到底在想什么、又到底在做什么?
许多百姓们脸上都显出了厌恶。
他们不比李晓诗的生活环境,对他们而言,朝代是兴是衰,生活是好是坏,全系于皇帝一身。
就算这个皇帝不是好人,但只要他能让大家过上好日子,那大家就喜欢他,哪怕后世皇帝篡改史书,他们也会记得他的好;但如果一个皇帝变得这样——昏聩**,耽于美色,享受无度……
甚至还在叛军打过来时选择弃城出逃……!
那这种皇帝,无论之前做的有多好,大家都只会想让他死。
在这里,甚至可以参考一下王莽时期了。
王莽装圣人、做人设,前期做得有多好,后期引出来的反噬就有多大。
将山河搞得一塌糊涂,让生灵涂炭,那即便是之前再怎么歌颂他推崇他的人,也都只会想让他死,甚至于之前对他越推崇,后来恨的程度就越重。
所以,在听了这些后,李隆基自不会让人对他再生出什么喜欢了。
就算上上节天幕讲课的时候还有点喜欢,现在也都全没了。
抢儿妻,信奸佞,弃都城,样样都令人发指,简直是畜生!
枉为人君!
“在这样的宠爱中,另一个人物出现了。唐玄宗和贵妃喜爱歌舞,当时有一个罪人、一个据传说,有三百多斤的胖子,跳得一手好胡旋舞,这让皇帝和贵妃都很喜欢。这位胖子仗着能说会道的一张嘴,各种谄媚邀宠的手段,深受玄宗陛下的喜爱,一跃成为重臣,还成为了贵妃的干儿子——”
听到这里,身在平原郡的颜真卿心中的石头霍然落了地。
安史之乱、安史之乱。
原本在听到这个说法后,他就在想会不会是那个人,但这天幕迟迟不说安史之乱的安史究竟是什么,反而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地琐碎讲,他也只能凭自己的想法去猜测,现在听到这里,他终于能够肯定——这所谓的“安史之乱”中的“安”,一定就是安禄山了。
知道了罪魁祸首,颜真卿心中反而安定了不少。
原本么,他早料到安禄山必反,也一直在做应对的准备。
所以,对他来说、对此刻的平原郡来说,这还算在计算内的。他们更担心的,反而是再来一个未知的“安史”——所以在听到李晓诗终于吐露出了一丝“安史”的消息后,他一直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回去。
竟真的是安禄山。
颜真卿沉吟片刻,旋即不顾夜色沉沉,披上衣服就往外走。
“老爷?”
靠在外间休息的随从也正在看天幕,没想到自家老爷突然外出,愕然间还是赶忙提灯跟上。
颜真卿头也没回,手里也拎着盏灯。
“再去检查一下修筑的城墙,千万不能出错漏。”
既然知道了即将发生的事,那这里就绝对不能出岔子。
只希望……
只希望有了天幕的警醒,皇城能对这件事重视起来吧。
也希望安禄山不要狗急跳墙。
“当唐玄宗和贵妃正与这位干儿子的关系蜜里调油的时候、这位跳舞一把好手的胖子,势力已经逐渐涨到什么程度了呢……嗯,之前我们提过,唐玄宗把府兵制改为募兵制了,不知道大家还记得吗?”
当然记得。
对别人的家事本来是不感兴趣的,但扯到全国范围内,那就是华夏的国事了,刘彻倒也专注地听着,只是他时不时会扫一眼天幕上想法子“越狱”的李隆基,心中嗤笑。
从上一次天幕的时候,他就对这人没什么好感了,能把国家重要军资、马匹,拿去做毫无用处只有一个花里胡哨作用的演出,即便很可能是因为唐朝实在太富庶了、他也看不起这人。
这次再看么,呵,果不其然。
皇帝成了这样子,那么这个所谓把府兵制改成募兵制的政策,对华夏、对这个唐王朝来说,可就未必是好事了。
李晓诗接下来的话也正印证着他的猜测:“因为唐朝的疆域太大,府兵制已经满足不了当时的需求了。但募兵制的话,由于国境太广,边境驻扎的军队太多,国家给的粮食之类军资不是每次都能及时给上的,所以朝廷就又出了一个法子,给了各地驻兵自主囤粮种粮一类的权利。而有了新的权利,就势必要有人去掌管这些事,所以就又有了‘节度使’一职,让地方的军权最高长官来掌控调度这一切事务。”
“这位皇帝和贵妃的干儿子,正是一位节度使。”
刘彻冷笑:愚蠢。
兵权原本就已经是难以控制的了,更别说是能自主招兵扩充军队的“兵权”了,现在又给募粮、换句话说就是收税权利,那当地士兵的粮食种出来都是要给地方上交税收,他们又不用给到中央朝廷,请问,你这个朝廷还有什么用?地方士兵又有多少还能记得你们这个朝廷?
而且,地方已经完全可以实现“自治”了,还要你们有什么用。
这李隆基是脑子被猪啃了吗还是嫌手里权利太多、非要分出去一点才舒服?
而有兵有钱有人,把所有“统治者”该有的权利都掌握在手里的“节度使”,要是忠心耿耿也就算了——万一他们想反叛呢。
听李晓诗的意思,这唐王朝内里应该是什么都没有的,兵都在边境、连打到长安都只能逃跑,只重边境不重中心,那是嫌皇帝位置坐得太稳、想找点刺激吗?
如果这李隆基是个还有一点脑子的,那他就应该在节度使的安排和日常“使用”上多注意一点。
不过么,没听李晓诗一开始就说了么,长安都沦陷了。
也可以见到这厮是怎么做的了。
恐怕这个“胖子”,权利真的不小。
李晓诗道:“唐玄宗的这位据说体重三百多斤,肚子能掉到膝盖的胖儿子,正是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
刘彻猛地呛咳出声。
他想过这人权利不小,但也没想过这么“不小”啊?
按李晓诗给出的唐朝版图,这安禄山——
好吧,没话讲了。
李隆基是真不想当皇帝了。
开元年间的李隆基也有一点疑惑。
他已经知道这次的天幕估计是要来以骂他为主的了。但他其实也有一点搞不明白未来的自己在想什么
他不是个笨人,他能在数次政变中占据上风,最后在那勾心斗角的复杂政斗中取得最终的胜利,就已经证明了他的能力。
但,现在仍是英明能干的他,似乎也并不能想到未来自己的思路。
给一个有可能威胁自己的人这么大的权利,范阳、平卢、河东三地统归一人,那就是给长安头上悬了一把尖刀啊。
他怎么会看不出来?
那为什么还这么信任这个“三百多斤的胖子”?
唯一的解释是……李隆基神色晦暗了一瞬。唯一的解释是,他有自信,他自信于能够掌控这个人,或者说,他有信心,这个人不会背叛他。
但事实……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