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直播初中历史从人类起源开始(丁珰)


“十六国的政权有太多,就简单说说‘前赵’吧。”
“前赵的首领叫做刘渊,前赵也就是之前房玄龄曾提到过的‘汉赵’,他们的口号是要兴复汉室,自称是承了季汉后主刘禅的衣钵,所以建立了汉赵。”
“这是一支……匈奴人的政权。”
刘彻一口茶直接喷了。
什么东西?
匈奴人的政权……要干嘛?
——兴复汉室?!
他没听错吧??
虽然他刚刚确实觉得那么多前秦后秦的让人听着很不爽,但不代表他想听到匈奴汉啊。
虽然五胡乱华是很让人叹息的事,但现在平台不让提那些事,只说点无关恶行的事的话、也就不能算是太沉重的话题。
李世民唇边含着笑,丝绸之路建立起的“革命友谊”荡然无存,毫不客气地继续给汉武帝送惊喜。
【有了始皇开创的一统,有了汉武帝加强的一统,再有天人三策,即便是胡人,受了‘汉文化’的影响,也都不约而同地认为华夏大地上只需要一个正统的政权,只有一个政权,只有一统,才是正确的,分裂是错误的、不该存在的——所以就像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就像七国之乱要‘清君侧’,这些胡人们也都给自己的政权找了‘合理’,让行为正规化,师出有名。这一切也正如春秋时管仲向齐桓公所提出的‘尊王攘夷’。】
【刘渊这一脉追根溯源要到汉高祖时期,当时一位公主被嫁与匈奴和亲,后来因为没有当上单于,无法继承父姓,就随了母姓刘姓,这便是刘渊这一脉的来源。】
【刘渊学习汉文化、浸淫于汉文化之中,整个人都受汉文化影响非常之深,在西晋末期,许多亟待恢复祖上荣光的匈奴人催促刘渊赶快称帝时,刘渊很冷静,并告诉他们,匈奴和中原政治不一样,我们要出兵,应该效仿的是大禹或周文王,我们要建功立业,那也应该是建立像汉高祖那样的丰功伟业、再差也该是个魏武帝那样的。】
【所以,我们应该学习汉朝、效仿汉朝——所以,我们应该追封汉室后主刘禅,我们要以匡扶汉室为目标。】
【在迎接前来投奔的王弥时,刘渊也很高兴,说我家烈祖汉昭烈帝说了,得诸葛亮像是鱼得了水,我现在得了你,那就像是烈祖得了诸葛亮。】
被当成榜样的汉高祖刘邦:……
被当做下限的魏武帝曹操:……
被追封尊敬的汉后主刘禅:啊?
汉后主他爹兼“烈祖”刘备:……
被“匡扶”的汉室皇帝们:…………
这是什么大汉正统在匈奴啊??
【刘渊登基后,在列举先祖功业的时候,提到汉武帝刘彻暴打匈奴,描述为‘世宗孝武皇帝拓土攘夷’。】
刘彻脸颊麻木:……够了,不想再听了。
他头一次在听别人说起自己以后暴打匈奴的时候没感到开心。
你再说,他孝武皇帝是谁的世祖??
还拓土攘夷……
【当时还有一股鲜卑人和刘渊做出了差不多的举动,不过他们自称是要为了晋。所以,在那时的并州,经常出现‘匈奴大汉’和‘鲜卑大晋’为了自古以来都是汉人的这片土地打得你来我往。】
李晓诗都忍不住在心中开始腹诽。
这真的……太离谱了啊!!
然而还没完。
【后来的汉赵皇帝刘聪,在缺少钱财时,回头挖了汉文帝汉宣帝和薄太后的陵墓,以取用钱财。】
观众们也麻了。
老百姓们一头雾水:合着这些人一边喊着自己是“大汉正统”,一边挖了“老祖宗”的坟?
这是啥,孝子贤孙?
也太孝了吧!!
而被挖坟盗陵墓的刘恒刘询已经不想说话了。
刘恒:母亲的坟都被挖了,他还能计较自己的吗……
【晋朝得知前朝陵墓被盗,立马带兵前往。】
老百姓:看来朝廷还是知道得尊重死人的,还去修了。
【把剩下的财物清扫一空,说太穷,借来充盈国库。】
观众们:……
真行啊,大晋!

第65章 第六十五课 收获
大唐惊喜也送了, 课后抽奖的奖励也拿了,一行人美滋滋结束了这次的直播观看任务。
但人类的悲喜却并不相通。这边高兴了, 另外的、其他时空的人却怎么也笑不出来。
老刘家从西汉开国到季汉后主这边,有为的几个全都脸色难看,周围一片沉重。
刘禅不明所以地看看他家老爹,又看看他家老爹、他们季汉的肱股军师,连呼吸都不由地放轻了。
不知道为什么,他总觉得不能在这时候闹出幺蛾子,不然可能就要被心情不好的老爹顺手给揍一顿了。
刘备很是疲惫地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缓了好一会儿之后和诸葛亮交换了一个眼神。
默契尽在不言中,君臣二人谁也没多说什么,只从彼此的表情中就能看出那份无奈。
刘备“唉”了声, 把袖子一挽, 提着衣摆站起身来。
他点了自家傻儿子的名:“阿斗,就在这待着, 为父去换了短装来, 我们打军体拳。”
太乱了,简直比他们现在还乱。
而听了之后的事情, 那些百姓们的境遇简直可想而知——
让他恨不得易地而处,去多为汉人做些事。
不行, 他得好好养生, 尽量多活几年。
他活着, 他的军师就不用那么操劳里里外外全都一肩担,这样军师也能多活几年。
而且自己活着的话,横竖大事小事还能拿拿主意,顺便把儿子教好一点。
他家儿子再笨,也总比那司马衷强吧?
更何况他给他儿子挑的辅政大臣可不是什么废物外戚废物宗室——孔明才能世间罕见、又尽心尽力, 他的眼光司马炎简直拍马莫及。
而当下季汉军民一心,他也还在,那就是最好的时候、他要尽量多做一些,为以后的汉铺铺路。
……当务之急,军师和他要先注重调养身体!
就从军体拳开始吧。
“……啊?”刘禅迷茫,怎么也没想到这火还是烧到自己身上来了。
他瘪瘪嘴,心说不想玩那些很累的东西,但他向来听话,也没把这话说出口,只是老老实实“哦”了一声,真的站在原地一动不动了。
季汉君臣两代三人在庭院里打拳,西汉刘彻坐在前两日才弄出的胡凳上深深沉思。
……到底为什么会有匈奴人称呼他为“我世宗孝武皇帝”啊?
鲜卑人羯人羌人氐人现在还没多少冒头的,但匈奴人给未来造成的危害却是不可估量的,虽然李晓诗说得含糊,但李世民告诉李晓诗的那些话里,分明能让人推断出更多。
首先胡人已经建立了政权,还是许多政权;而鲜卑人和匈奴人在并州多次大战,这不就是说他们其实已经在中原土地上肆无忌惮了吗?
再有,晋掘坟盗陵用的理由是“穷”——
晋朝怎么会穷呢?他们明明富得流油了都,不是还斗富吗,天下老百姓全饿死他们也不会穷。
所以为什么晋朝穷了起来?
八王之乱的结果绝对不简单,五胡十六国的经历嘛……
别的几族现在管不着,那搞搞匈奴总可以吧?反正他本来也就是要打的。
所以,到底有什么办法能把匈奴不仅仅是打跑,而是彻底打废?
细数天幕出现以来带给大汉的变化——最大的当然是给了几座金银矿、还预知了天灾,让他们早早有所准备,减少了许多的损失。
又有造纸术、马镫马鞍及其他一些大大小小的后世之物和技术,整体的军队水平、国家实力都已经提高了不少。
更别说大汉的军队还早早就进行了针对性的训练。
充足的钱粮,精良的兵,大汉养精蓄锐很久了,不是没有和匈奴的一战之力的。
但,现在既然已经知道了未来,当然是要把利益最大化的。
匈奴人……杀是杀不尽的,而且对方还能跑,据说原本的历史轨迹就是这样的,不是吗?
就算手下俘虏、或接受投诚,当成小弟,还是会在以后的某日就回首对汉族刺出致命一刀……用也是用不得的。
那要怎么样才能一劳永逸呢?
即便不杀得他们亡族灭种,也把他们对汉人的威胁降到最低,要怎么做?
似乎知道自家皇帝在想什么,主父偃拱拱手,道:“陛下,或可尝试天幕所透露出来的方式。”
刘彻抬眼:“天幕所透露的方式?”
主父偃应:“正是——天幕在提及匈奴等少数民族时,提到了一个词。”
“……融合?”刘彻隐约明白了主父偃想说什么,眉梢微微一挑。
主父偃颔首:“正是。正如始皇帝当年一统六国后所施行的‘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又如天幕曾称赞的、我大汉的‘统一思想’……这亦是为了‘融合’。”
刘彻笑了一声,意味深长:“而匈奴等‘游牧民族’所缺少的,正是我大汉所拥有的,五胡所仰慕的、也正是我大汉自古以来就有的……”
主父偃也笑:“正是。”
天幕所描述的五胡南迁而来的“融合”,是被迫融合,但天幕的描述方式所透露出的、李晓诗那个时代的“融合”,却与五胡十六国时期截然不同,想必早已实现了真正的“融合”,那为什么不能借鉴一下?
何况天幕也曾提及,匈奴人擅长冶铁和制陶等手工业、羯人擅农耕织布等等。
他们既然都有一技之长,自然可以挖掘一下的,大汉又怎么会嫌劳动力多?
一代教化不了,那二代、三代、四代五代呢?
匈奴总共有多少人、大汉又有多少人?
生活在全是汉人的环境中,受到的是汉人一言一行的熏陶和影响、做的是和汉人一样的事、遵守的是和汉人一样的法,再有朝廷管控着军队的少数民族数量——那被彻底“融合”进汉的胡人,又该怎么样,才能变回能征善战的马上儿郎?
安逸久了,谁还能想起当年祖上驰骋草原的风光、谁又愿意去过朝不保夕全看上天恩赐过活的日子?
融合嘛,不被动,化主动总可以吧?
没谁规定只能胡人来强行融合汉人,汉却不能反向融合的。
既然融合是趋势、有好处,那不如再大方一点,大方到彻底让这个种族变成大汉的一部分。
再不济,那些流落在外不愿归附的,日后还能再次来犯。但也绝对不会有现在这样的规模了。生活在大汉、彻底被“汉化”的这些,又怎么会愿意随那些茹毛饮血的人起兵?
说不得还会反抗他们的入侵。
分而化之、教而同之,不外乎如是。
当然,实施起来还是有难度的。
譬如大汉与匈奴世代血仇,该怎么样才能让汉人接纳他们,怎么样才能把这些草原恶狼的爪子全部拔掉、变成无害的狸奴后再放入汉,都是问题。
毕竟就连他自己,都是恨不得把那些人全杀之而后快的。
而且匈奴人野性难驯、恶迹斑斑,总要先杀一顿的,清理一批刺儿头再说。
眼下有了方向,办法总归是比困难要多的。
刘彻心里也完全不担心这个。
毕竟天幕说过他能活到“晚年”……他时间多着呢,有的是时间来慢慢做这件事。
而且如果做成,想来他在史书上的功绩就要再添一笔了。
想到这儿,刘彻长眉一扬,冲主父偃露出了个笑——和看到“推恩令”初稿时一样的笑容。
主父偃垂着眼,只当没看到他家陛下脸上的意思。
嗯,虽然那张天颜上明晃晃写着“你真缺德”,但他只要不抬头,只要当做不知道,那就是没看见。
李晓诗最近有点忙,忙复习和考试,连带周末要做的题也多了起来。
这直接导致了她不能再在课外的时间、去了解一些课本以外的东西扩充历史知识储备了。
毕竟她现在虽然学的内容都浅、不算难,但科目不算少。
不过好的一点是,这段时间的直播带给李晓诗的收获也不算少,虽然没有各大时空中的观众们收获多,但对她来说也绝对是大有好处。
李晓诗很明显有了自己的学习方法,通过每次直播前的准备,她已经把总结知识点和如何理解深刻记忆知识点给刻入行为习惯了,复习起来也算游刃有余,效率十分可观。
等她再次爬上线开启直播,已经是下一周的周末了。
比平时晚了一两天,这让观众们在看到她开播后都有些关切地询问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
看着满满当当表达关心的弹幕,李晓诗心里甜滋滋的,感觉好像真的触及到了古早时空中那些人的温度一样。
“我没有事,就是最近要期末考试啦,所以作业比较多!”
她大大方方解释了情况,然后想了想,担心有些老百姓不知道期末考试,又换了个说法,“嗯……就和科举考试差不多?不过不是最后见皇帝考状元的那个,这就像是平时的小测。”
说到这儿,李晓诗忍不住乐道:“我之前看小说时候很感兴趣,所以搜过科举考试的功名,我现在应该是……唔,童生?哈哈哈,这么说自己的话感觉好奇怪啊!”像是在给自己戴高帽子。
古代科举考试才过几个啊,就算童生也不是随随便考的,但如果她算得上童生,那他们学校一整个学校上千童生……也太不值钱了!
可老百姓们不知道。
古代的观众们很惊讶:原本以为仙童是个大家闺秀,可她总说自己是个“学生”,很多人原本都是不信的……
但现在看,还是个童生?十岁出头的童生,放在他们这里也算不错的了,原来后世的女子真的可以考功名?
“哼。”
有老秀才对此不屑一顾,冷哼一声,甚至恶狠狠关闭了刚刚打开的小天幕。
旁边的人无语。
……明明你也是掐着点打开看的,现在还装啥腔。
而且你关了小的有啥用,天上不是还有个大的?你要真不想看,就去睡觉啊,坐在这儿干嘛?
嬴政记下这个“考试”,和之前在旅行时从李世民那里听来的关于“科举”的只言片语放在了一起,等以后李晓诗提起的时候着重听一下。
镜头前,李晓诗活跃完了气氛,翻开课本,来到了今天的内容。
“上节课我们讲过了西晋,这节课就到了东晋。”
“我觉得这节课对大家其实、应该,还是蛮有帮助的,尤其是晋朝之前的朝代。”
她道,“大家听了没准能更早地变富一点,毕竟后世宋朝就在这儿,而且好像真的很富。”
“这节课就是我们的第十八课啦。”李晓诗念标题,“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这节课我们还是要分成三个部分来拆解。”
李晓诗坐正身子, 肩背挺直:“分别是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 以及江南地区的开发。”
刘秀心里彻底平衡了。
虽然比不上秦和西汉,但东汉的兴衰好歹也是占了一整课的,这同为“东”的晋竟然就一个小部分。
当然,晋是什么东西,跟大汉是没法比的,不过这也不影响让他心里有点熨帖。
“我们之前不是提到过一句诗嘛,就是那个,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这首《乌衣巷》是唐朝诗人的一首诗。这一句其实本身就和东晋这个朝代是紧密相关的,这里的‘旧时’是指东晋时, 这里的‘王谢’也正是东晋的王谢。诗的意思我就不用说啦, 大家应该都比我懂诗。”
李晓诗的自我认知很清晰,接着说道:“那么这个王谢是怎么回事呢?——魏晋南北朝时期、华夏北方战火纷飞, 百姓流离、江南地区却相对的很是安宁, 而且还得到了很大的开发,为以后华夏的经济重心往南偏移奠定了基础, 又是什么原因带来了这种变化呢?我们接下来就一起来看看吧!”
李世民高高兴兴捧出了珍藏的字帖。
对,说吧, 说说这个王家都出了什么人!
“上节课提到了, 内迁的匈奴人彻底灭掉了西晋, 这是在公元316年的时候。当时朝廷灭了,可西晋王朝那么多上流社会的人,那么多的王公贵族,那么多世家大族——国家灭亡的时候,就算普通百姓会死, 皇室的人会死,他们也是不会轻易被肃清的。但就算不会被灭族,守不住钱财、命在刀边悬着也不是什么好的体验,于是很多很多人开始往南方迁徙避祸。”
“因为这些人都是衣冠楚楚宽衣博带,所以又有衣冠南渡的说法。”这一点是老师给补充的,衣冠南渡听着耳熟,不过以前李晓诗还真没想过它指的是什么。
“而且西晋当时分封,有很多同姓的王在外边,八王之乱不也就因为这个才引起的嘛——在那些王里,有一个镇守在长江、嗯…江水?下游的皇族,叫做司马睿的,他好像也参与了南渡吧,然后在公元317年重建了晋王朝,都城定在了当年东吴的都城,改做了建康,历史上称这个晋朝就是东晋。”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