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因此,那位小公子现在在京里贵妇圈的名声其实比读书人圈子的名气大。
毕竟这年头,像刘家二少夫人一样,受上面婆婆磋磨的妇人不少,那位帮着刘家二少夫人制服了刘家大夫人之后,好些人都想找他取经呢。只是苦于那位小公子好像挺忙,又很少出现在大的场合,所以她们找不到人。
中年儒士点头,心里默默记下这事,回头又找人细细打听了一番,待打听的差不多了,去了东宫,找到个机会就把钱有福的事跟太子提了提,“这人虽然出生差了些,却是个难得的可造之材,殿下不妨提前把人收归己用。”
太子闻言挑眉,“你说的是淮安府那个钱有福?”
“殿下知道?”
太子笑着点头,不仅知道,“孤的淮府烤鱼铺子用的方子就是他卖给孤的。”他这几年用钱能那么从容,可是多亏了他。
中年儒士:“……”
“怎么之前没听殿下提过?”
“他还太小了。”就算他想招揽, 也得再等两年。至少等他来了京城亦或等他中了进士。
中年儒士捋着胡子摇头,“可是,这样的人才, 怕是不仅殿下慧眼识人。”就怕回头他家殿下慢一步,人被人给截胡了。
“不会的, 孤一直让人盯着呢。对了, 这小子刚认回来不久的大伯在柳妃的庄子上做庄头,好像想从庄子上出来,你找个人给他搭把手。”
“需要暴露是您的人做的吗?”
太子摇头, “还不到时候。慧极易伤,趁着他现在年纪还小, 让他过两年松快日子吧。”等进了朝堂,每天勾心斗角, 再想过松快日子就难了。
中年儒士点头,暂且把钱有福的事情放下, 转头跟太子说起北方的战事。去年北方雪下的有点大,北地冻死了不少牛羊, 开春之后, 北方匈奴粮食不够吃,已经几次南下劫掠了……
“阿福,到了。”
又是一路风尘仆仆, 一行人历时半个多月,终于回到了淮安府。
钱有福他们回到家的时候,院子里栽的石榴都已经开花了, 大嫂陆氏的肚子也已经有脸盆那么大了。
他娘周氏见到他们的第一句话就是, “再不回来,阿德媳妇就要生了。”
豆角从马车上下来, 看着眼前的院子正有几分怔愣,闻言忙不好意思的上前道歉,“二婶莫怪,都是为了等我,不然二爷爷二奶奶二叔他们早就回来了。”
“豆,豆角?”虽然之前就知道,阿福已经跟豆角联系上了,这次钱有福他们回来,豆角多半也会出宫跟钱有福他们一起回来。
可十多年没见,真看到豆角,周氏还是惊了一下,反应过来上前一把拉住了豆角胳膊“哎呦,你这丫头,可算是回来了。你说你咋想的?明明几年前就能回来,硬是又在里面待这么几年……这一路上,还习惯吧?冷不冷啊?早上下了点雨……”
“不冷不冷,二婶我不冷。”
周氏说话并没有太过刻意顾忌什么,也没特特去照顾豆角的心情,就是那种很自然的一个长辈许久没看到晚辈的一个态度,却让豆角心里最后那一点害怕、彷徨一下子就消失了。
豆角眼角有点发酸,借着低头的瞬间,豆角抹了下眼角,然后才抬头笑着道,“二婶十多年过去一点没变,还是这么年轻好看。”
“是吧?我就说娘还年轻着呢,娘每次都说我哄她。明明我说的实话来着。”钱有福不想好好的合家欢变得伤感沉重,故意笑着上前凑趣。
“本来就是哄我。”周氏说着放开豆角,笑着就要来打钱有福,钱有福一个劲往他奶李氏身后躲,一边躲一边叫救命。
母子俩一个躲一个追,闹腾了好久,才在李氏的笑骂,众人的哄笑声中停下来,一家人亲亲热热的往里走。
钱有德半搂着陆氏走在最后面,一边注意着看着陆氏的肚子,一边跟陆氏说话。
得知陆家那边爹娘弟弟们都好,几人都很喜欢顺哥儿,这次回来给顺哥儿带了不少东西回来,陆氏笑着点头。“爹之前回京述职说是去了兵部做郎中,你瞧着爹他做的可还合心?”
“我瞧着还好”知道媳妇担心的是什么,钱有德开玩笑道,“感觉岳丈回到京城去了兵部后好像还更精神了”每天跟人吵架的那种精神。
翌日,钱有福起了个大早,练完两套拳,静下心来给自己定了接下来一段时间的学习计划后,把回来这一路上黄夫子给他布置的作业整了整,到府学去交作业。
“阿福?你回来了?”周元刚从秦夫子那请教完问题出来,迎面看到钱有福,既惊讶又欢喜。
“昨天刚回来”看到周元,钱有福同样也很高兴,快走几步上前笑着道,“你这是从哪儿来?”
“我刚从秦夫子那出来。对了,咱们府学要跟隔壁府学办一场比试,你知道吗?”
“比试?什么比试?什么时候?我刚回来,还不清楚呢。”
周元:“就三天后,你现在回来正好能赶上,走走走去报个名。”说着,周元不容钱有福拒绝,直接拉着人就往报名处去。
钱有福:“……都比什么啊?”
“还能比啥?就那些呗,诗文、经义、策论还有骑射、乐器、刑律、算学什么的。放心吧,都是你擅长的。”
“?之前可能是,现在可不好说。”他年前
年后去了两趟京城,虽然他已经尽力补救,课业上相比之前每天所有时间都花在学习上的时候,肯定还是落下了不少。“你别对我报太大期望。”
“不能吧?”周元有点不太信,在他的印象里,钱有福可是去哪儿从来学习上都没落下过。
然而事实证明,还是钱有福他自己对自己的认知更准确一点。
几场比下来,钱有福除了算学这种几十年下来已经深入骨髓的东西,其他诸如诗文、经义、策论这些虽然成绩还是靠前,但相比之前明显有些退步。不对,说退步也不准确,更准确的应该说不如其他人进步更快。
“接下来,真的得好好学习了。”
周元、小胖、阿继几个看着各自在这场比试中得到的成绩,跟着点头。只是,“我跟阿继下个月要成亲,恐怕认真学不了多长时间。”
虽说家里爹娘已经替他们把能分担的都分担了,可是该他们做的事情还是有不少。
“没事,忙完了继续认真学就是了。距离下一次乡试会试还有两年多呢,还有时间。”
“阿福,回头我们能跟你一起吗?”就像小时候一样,小胖总觉得他们一起学习的时候,效率高一点。
“行啊,我都可以”反正对他来说在哪学都是学,可是“你跟阿继不用去上课吗?”
他跟周元已经中了举,现在府学这边已经没课了,平时一般都是自学,只需要有问题过来找师父解答就可以了,小胖跟阿继却不同,他们俩是秀才,府学这边还有不少课程等着他们呢。
“这……”
“我们可以上完课过来。”就是他们四个人,都去阿福那的话会不会不太方便?
“这个倒无妨,我家前院还有两间倒座房空着,我可以让人把前院那两间倒座房收拾出来,我们在那里学。正好到时候张霖哥估计也会过去。”还有他哥。
“那我们就厚颜叨扰了?”
事情说定,几人各回各家。
钱有福回去之后,把小胖他们要过来学习的事情跟家里人说了一下,果不其然,家里人都很支持,这才回房去给自己的学习计划做微调,然后继续完成上次去黄夫子那领回来的作业。
作业是之前回京,黄夫子托人从京城几大书院弄来的题,这些题相比府学这边难度要大上几分。
钱有福做起来有几分吃力。尤其实务策,考察的东西,考察的角度都特别细。需要学生对朝堂上的事情有一定的了解,对为官所需要知道的政治、经济、农业、军事、刑律等等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见解看法。
即便钱有福两世为人,很多地方其实也是一知半解,讲讲表面的东西还行,涉及到更深层的东西就不行了。
就比如,黄夫子这次给他的这份卷子上的一道讨论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孰轻孰重更好的题:唐周外重内轻,秦魏外轻内重各有得论。(注1)
钱有福写起来就明显感觉自己写出来的东西太过浮于表面。尝试了三种写法写的都不是很理想。
第145章
“知道为什么吗?你这题答的太过就题论题了。这种题答的时候就不能就题论题。”人家题目里说唐周、秦魏, 你还真去分析唐周、秦魏啊,“你要把他说的跟现今的朝堂联系起来,想想现在朝堂上什么事亦或什么政策与此相关。”
实务策实务策, 既然叫实务策,那肯定是现实中确实遇到过或是正在遭遇这样的问题, 才会想要去考察。“我也知道朝堂这一块是你的弱项, 接下来有时间多看看朝廷的邸报。”这东西一般人接触不到,黄夫子想要却是不难。
钱有福连连点头,经由黄夫子今天这么一提醒, 钱有福在实务策上好像突然被打通了任督二脉一样,写出来的文章水平, 相比之前直接拔高了一大截。
就连钱有德看到钱有福在实务策上的进步都很吃惊。“怎么做到的?”
“就,师父说要联系朝堂, 然后就好像突然开窍了?”多的钱有福也不知道怎么说,“可能跟我最近看了不少朝廷邸报也有关系。哥, 那些邸报我都抄下来了,你们有时间也可以看看。”
黄夫子把邸报交给他之后, 并没有规定什么时候还回去, 只要求钱有福每天根据这些邸报的内容写一篇策论给他,所以钱有福每次都会在把邸报还回去之前,把邸报上的内容全部誊抄两份, 一份放在床头,他每天睡觉之前可以翻一翻,一份就放在前院倒座房里, 钱有德、张霖他们想看的话, 也是可以看的。
钱有德点头,脚下却并没有动, 他最近在研读四书五经,颇有所得,准备等四书五经读完了,再去研究其他的。
张霖的进度跟钱有德差不多,两个人最近都在死磕四书五经,只是与钱有德不同的是,他感觉自己有点停滞不前。所以钱有福一提邸报,他也不跟钱有福客气,立马蹭一下就站了起来,从架子上把邸报拿了下来,翻看细看。
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二皇子的亲舅舅因为收受贿赂,纵仆伤人被贬官以及三皇子在朝堂上提出在各地兴办书局允许贫寒学子到书局借书、抄书被皇上夸奖的消息。
书局?“这个书局,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启动,我们淮安府不知道有没有?”要是有就好了。
跟钱有福一样,虽然短短几行字就暴露了皇子之间的明争暗斗,可张霖并不关心这些,他更关心这个书局。
钱有福摇头,“只是有这么个消息,具体会不会办还不知道呢。”
在各地兴办书局毫无疑问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可是怎么个办法?在哪些地方办,是先找个地方试点还是一下子全面铺开?这里面产生的费用有谁来出?这些问题都是朝廷需要考虑的,只要一天正式的诏书没下来,这些就还都是未知数。
“可能真会办。”上午去府学上完课急匆匆赶过来的钱继突然道。
“?怎么说?是不是上面有消息出来了?”
钱继点头,他爹认识的衙门里的人正好得了知府大人的令,听说正在淮安府内各处走访,调查各地的学风。
“那不错啊。”张霖眼前一亮,“现在就已经有行动的话,说不定书局很快就能建好了。说不定我就不用跑去江南书院了。”
“张霖哥你要去江南书院?/你要去江南书院?”钱有福、钱有德几人闻言同时开口。
张霖笑着点头,“是有这个打算,最近学业上不是一直没有什么长进嘛,想出去走走,去江南书院游学一段时间。”
“之前怎么没听你说?”钱有德很是意外。
“之前,其实我自己也还在犹豫。”不知道该不该去,“对了,阿福,你那个同窗冯重是不是也去江南游学了?你知道他现在在那边怎么样吗?还有赵云祥。”
“冯重在那边好像还不错,他上次来信说在那边认识了几个人,学识都很不错,正跟着人在江南书院到处蹭课,蹭诗会呢,日子过的挺欢乐的。云祥的话,他娘没了,近来都在家里守孝。”
“这样啊。”
“张霖哥,你要是真的想去江南游学,其实可以去问问袁毅师兄。”袁勤师兄就是在江南书院借读中的举人,袁毅师兄也去那边游过学,对那边可能比他们更了解一点。
袁毅师兄?对啊,他怎么把袁毅师兄给忘了?!
张霖放下邸报,刷一下从凳子上站了起来,“阿福、阿德、阿继、小胖、周元,你们先看书,我出去一趟。”
说完,也不等众人反应,直接就跑了。
人都跑出去了,想起书包没拿,又跑回来拿书包。
钱有福几个瞧了好笑的摇头。
笑完了,看看时间也到了几人商定的每日讨论时间了,小胖把自己今天课上遇到的问题
拿出来,向钱有福他们请教。
钱有福第一眼还没反应过来,愣了一下才意识到小胖问的这道‘皆雅言也,叶公问孔子于子路’是一道截搭题。
虽然这句话前后半句都出自《论语.述而》,却不是完整的一句话。前半句是从‘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这句中截出来的,后半句完整的句子应该是‘位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答这种题,你得先把出处说清楚,断句补全,然后结合整体来理解。”
截搭题是周元比较擅长的,他第一个开口为小胖解惑。
钱有德跟着补充了一些细节。
钱有福见两人都说的差不多了,就没开口。只等着其他人再次提问。
等几人问题都讨论完了,钱有福才把自己这两天看邸报发现的一个问题抛了出来——匈奴南下劫掠,朝廷想要打战,想要全国范围内修路、建书局,可是没有钱,怎么办?
小胖下意识答,“没有钱就赚呗。”
“怎么赚?”国家每年能够征收到的赋税都是差不多的,去除掉全国各地每年闹个灾什么的赈灾抚恤支出,河道沟渠的维修费用,朝廷的运转支出,还能剩下的不多。
这些年老百姓的日子看着确实越来越好过了,可是朝廷并不富裕。
“征税?”话刚出口,小胖自己就否决了,“不行”,老百姓才刚刚好一点,朝廷有些地方经过这十几年才安定下来,现在就加税,肯定行不通。
“我觉得可以。”阿继想想开口,不过不是加普通百姓的税,“我觉得可以加商税。”钱继他爹就是做生意的,这几年钱继亲眼看着自家的财富翻了好几翻,心里非常清楚,一个商人到底能有多挣钱。
“哥, 你觉得的呢?”
“商人恐怕不会愿意加税。”钱有德摇头,且不说这世上谁会愿意没事把到手的钱往外送,就是愿意, “对于现在普普通通的小商人来说,现在的商税虽然不算重, 却也绝对算不上轻了。”
就拿他媳妇手里一个陪嫁的铺子举例, 如果算上租金、人工再算上要交的税,压根赚不了多少钱。这还没算普通小商贩做生意需要各处打点的钱,都算上就更赚不了几个钱了。
钱有福点头, 所以商税率这一块没法再加,可是国家要想有钱, 大头又只能靠商业这一块。那么唯一的办法只能增加基数。
增加基数?对啊,他怎么把这个给忘了, 钱有福一拍脑门,“商税率增加不了, 可以想办法增加经商人数啊。就像宋朝一样,提高商人地位, 鼓励商贸。”先皇当初建立大周时允许商户子弟考科举肯定也是想的这一点。
“可是现在商人的地位相比前朝已经高了很多了(前朝商人子弟不许参加科考, 商户人家再有钱,连丝绸都不允许穿,本朝允许商户子弟科考, 穿衣服上也没有太多限制)也没见商贸繁荣起来啊。”阿继疑惑。“而且我听我爹说,朝廷似乎还有重新禁止商户子弟科举的想法。”
所以这段时间,他爹一直在纠结要不要把家里的其他生意换成田地, 做个地主。偶尔还看他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估计是想要跟他说让他努努力早点中举,又怕给他太大压力。
周元摇头, “其实已经比几年前繁荣很多了。”不说其他地方,就他们熟悉的青山镇跟府城这两个地方,这十几年变化都很大。只是他们大多数时间都在府学里待着,所以感触可能不太深罢了。
“那按你们说的,国家商贸比之前繁荣了不是应该有钱了吗?怎么国家还没钱?”
相似小说推荐
-
贵族学院男主怎么喜欢我!(黎眠) [穿越重生] 《贵族学院男主怎么喜欢我!》全集 作者:黎眠【完结+番外】晋江VIP2023-8-27完结总书评数:11257 当...
-
八零炮灰亲妈不干了(夭野) [穿越重生] 《八零炮灰亲妈不干了》全集 作者:夭野【完结】晋江VIP2023-8-27完结总书评数:954 当前被收藏数: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