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快穿之我只想好好活着 (忍者阿姨)


    只苦了林文,每两三个月就有京城的书信或使者,让她劝解太后。
    林文也想劝啊,可太后不知怎么的,突然痴迷上佛法了,整日听那大师念经,说一些前生今世来生之类的话。林文相劝,也无从劝起啊。
    直到这一日,林文忽然接到京中来信,不敢耽误,当即去禀报太后。
    “皇上病了!怎么病的?可凶险?”太后坐起身来说道。
    “信上说只是风寒,让我不许告诉太后,免得您悬心。”林文如实说道。
    太后关心则乱,皇帝身子一向康健,太医两天一请脉,怎么会病了呢。
    林文又劝,“人吃五谷杂粮,生病也是常有的,皇上不说,肯定是怕太后担心。”
    “算了,来人,起驾回宫吧!”太后叹了口气,请普善法师念了三年的经,该还的也都还清了吧!还是回去看看老儿子吧!又不是小孩子了,离了娘就不行,折腾什么呢!
    太后聪慧过人,稍一冷静,就想清楚了,不过是儿子没法子想了,故意装病让自己担心,逼自己回宫呢。
    “母后这一走就是三年,可让儿子担心坏了。”皇帝一见到亲妈,就赶紧迎了上去。
    林文识趣的推到后头,让帝后一左一右的扶着太后。
    太后仔细打量着儿子,“怎么就多了这么多的白发?朝政虽要紧,可也要爱惜自己的身子啊。”
    “是儿臣不好,没照顾好皇上。”皇后赶紧请罪。
    “与你何干。我的儿子我自然了解,一忙起正事来就顾不上其他了。太子和几个皇子也长大了,也能为你分忧了。”太后说道。
    皇帝一脸苦笑,皇后脸上也有些尴尬惶恐。
    太后心领神会,是了,只怕正因为皇子们都长大了,所以烦恼才多了。
    回宫后太后才知道,太子又添了个健康活泼的嫡子,这本是东宫的喜事,可偏偏太子的嫡次子才满月,太子的嫡长子却突然夭折了。
    其实那个孩子生下来就体弱,饮食起居都要精心,病病歪歪的也活到了四五岁,原本以为他还能活的更久,谁知道,就那么悄无声息的在睡梦中就去了。
    所有的矛头都指向太子妃。
    太子妃满腹的委屈,那孩子身边伺候的全是前太子妃留下的心腹,她嫁入东宫才多久,保全自己和孩子都来不及,怎么可能会对一个病歪歪注定长不大的孩子下手。
    太子不相信太子妃会做这样的蠢事,世家精心教育出来的闺秀,不会做这种蠢事,可他信不过太子妃身边的人,信不过东宫的其他女人,信不过自己那些已经长大成人的弟弟。
    皇帝心力交瘁,所以才格外思念太后。
    仙寿宫里,太后和皇帝让所有伺候的人都退下了,母子俩在里面说了很久。说到最后,皇帝和小时候一样,趴在太后膝上,说到伤心处,声泪俱下。“老二毕竟是他的亲弟弟,他怎可因一些莫须有的理由,就下如此狠手!如此狠辣,还配当一国储君吗?若朕真将皇位传于他,朕的那些儿子们还有活路吗?”
    太子是皇帝最寄予厚望的皇子,可此次,他的举动,真的伤了皇帝的心。他打杀东宫里的奴婢也就罢了,伺候不好主子,本就该死。可他不该接着这个由头,对他的弟弟们出手。
    太后也很从前一样,耐心的抚慰着老儿子受伤的心灵。
    她忽然想起林文之前劝解她的话,儿孙自有儿孙福,可这句话明显不适合皇家。
    “你是要废太子吗?废了太子之后,你打算立谁当太子?”太后直接问道。
    皇帝闻言,停住了哭泣,擦干眼泪,“朕自觉身子骨还算康健,再撑个十来年不成问题。”
    这是打算在年纪小的皇子们中选一个了。
    太后沉吟片刻,“也罢,你既然有了主意,那就放手去做吧。只是太子,他到底是你的儿子,是中宫嫡子,此番行事如此荒唐,也是事出有因,一是丧子之痛,二也是那些小人挑唆的。”
    皇帝点头,“儿子知道了,母后放心。”
    太子已经被禁足在东宫,皇后本打算太后回来了,能为太子求情。
    谁知皇帝第二日就下旨废太子。
    皇后大惊之下,除了华服,卸下妆饰,跪在太极殿前脱簪待罪。
    皇帝震怒,还未发作,东宫又传来消息,太子在东宫放了一把火,太子、太子妃及东宫诸人皆葬身火海。包括出生才三个月的幼子。
    据宫人回报,太子妃本来舍不得,可太子说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太子妃听了这话,终于放弃了抵抗,怀抱幼子,一家三口端坐在大火中。
    皇后得知这个消息,当即就一头撞向太极殿前的神兽,血溅当场。

第62章 我见犹怜 六
    皇后和太子一脉死的如此决绝, 如此惨烈,倒让皇帝原本坚定不移的心动摇了起来。他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真的冤枉了太子。
    更何况, 他只是要废太子,可到底是自己嫡亲的儿子, 自己根本没想过让他死。到底是谁,谁借他的手,逼得太子不得不死!连才三个月的嫡孙都不放过。什么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到底是谁,谁在陷害朕的太子!
    人死如灯灭, 过往的不堪、错漏此时全都随着他们的死亡消散,剩下的只有他们的好。
    皇帝想起和皇后少年结发,多年陪伴, 想起太子是他的第一个孩子, 唯一他亲手抱过的孩子。
    越想越伤心, 越想越后悔。伤心、后悔过后,皇帝又犯起了疑心。皇后和太子死了, 谁会得益!老二的生母只是个小小贵人,一贯依附着贵妃。如今又不良于行,于大位无缘。
    那么按长幼,接下来就是老三老四,而老三老四都是贵妃所出。
    皇帝想到这里,勃然大怒,当即就要杀了贵妃为皇后太子陪葬,除此之外, 还要圈禁老三老四。
    关键时刻,太后及时赶到,阻止了皇帝的发疯之举。“贵妃出身名门, 何家至今还驻守在西南关,她又为你生了二子二女,你要杀她,总要有个理由啊。还是说,你已经查到了贵妃参与此事的证据?”
    皇帝目眦欲裂,“母后,儿子好恨啊!”
    太后也没想到事情会变成这样。她长长的叹了口气,“你要发落贵妃,可以,得有确实的证据,才能安抚群臣。如今,先办好皇后和太子的身后事才最为紧要。”
    生母在侧,皇帝总算能稍微冷静一二,一边命礼部按皇后太子的仪制安葬皇后太子,一边命人彻查这件事中到底有无贵妃的手笔。
    仙寿宫里,太后挥退众人,只留下林文和心腹嬷嬷。
    “这满宫里我能信任的人只有你了。以后,他就是你的孩子了,你带着他,即刻出发,从此后不要再回来了。”太后命嬷嬷将襁褓交给林文。
    林文抱着襁褓,有些无所适从。
    “太后!”
    身边两个宫女给林文披上斗篷。斗篷很宽松,宽松到根本看不清里面还抱着个孩子。
    “放心,一切都安排好了。对外只说,你是代哀家去五台山礼佛,为皇后太子做法事超度。等到了半路,你可以随意改变行程,去任何地方都可以。只一点,从此以后,他就是你的孩子,终此一生,不要让他再回京城了。这也是他母亲的遗愿。茴香、兰香会跟着你,照顾这个孩子。”太后不等林文拒绝,接着说道。
    林文深吸一口气,抱着襁褓跪下,“林文谨遵太后懿旨。林文不能再伺候太后了,请太后务必保重身体。”说完,磕了三个头,抱着襁褓站起来,头也不回的走了。
    林文坐着轿子,晃晃悠悠的离开了皇宫,坐上马车,扬长而去。
    坐在马车里,林文低头看了一眼熟睡中的孩子,她心里有很多疑问,比如这个孩子的父母到底是谁?从年龄上和太后的态度来看,这孩子很大概率是太子妃的那个孩子。可那个孩子不是和他的父母一起葬身火海了吗?怎么会出现在仙寿宫?
    可林文一个字都没问出口。
    她知道,知道的越多,自己就越危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难得糊涂。
    “夫人,我们接下来去哪?”茴香问道。
    “不是说半路上再改道吗?”林文问道。
    “前面路口已经安排好了,有一模一样的马车会代替我们,我们随时可以改道,去您想去的任何地方。”茴香说道。
    “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市。既如此,我们去杭州吧。”林文想了想说道,她本来想去云南的,毕竟那边四季如春,非常适合居住。可这会子的云南,到处都是瘴气,想想还是算了吧。
    “是。”茴香恭敬的说道。
    等到林文一行到达杭州的时候,户籍、宅子、身份什么都安排妥当了。
    西湖边上的一处二进的宅子忽然搬进了新住户,街坊邻居一打听,说是一个守寡带着幼子的夫人,还有几房下人。据说是某大户人家的庶子媳妇,公爹一死,嫡母嫡兄立马分家,被撵了出来,除了宅子和几房下人,啥也没落到。半路上丈夫也没了。
    因在守寡,那夫人轻易不出来,众人只见过她家下人,言行举止瞧着的确和一般人不一样。
    林文换了个身份,换了个地方,虽多了个拖油瓶,可日子比之前惬意多了。
    因着太后的托付,林文也真心把这个孩子当成自己亲生的,除了不能喂奶,亲娘能做的,她都做了,甚至比亲娘做的还要好,还要周到。毕竟这年代亲娘可不会带着孩子一起睡。
    本来也安排了奶娘,可林文除了喂奶的时候,其余时间都是自己亲自照顾。反正又不用她赚钱养家,家务什么的也不用做,她只要带孩子就好。林文没事就抱着孩子亲,和孩子说话,逗得孩子眉开眼笑。
    没几天,孩子就和林文亲了起来。只要林文抱,哄睡也是,睡醒了睁开眼没看到林文就会哭,看到林文后还会抱着她的脖子,靠在她的肩头,亲昵的不行。
    林文第一次觉得,养孩子其实挺好玩的。
    仙寿宫里,太后看完信后,终于放心了,将信放在蜡烛上烧了,“传话回去,让她以后不要再传信回来了,安心服侍主子。”太后将林文对孩子的种种照顾当成是她对自己的忠心。
    嬷嬷点头,“是。”
    太后想着自己总算没看错人,把孩子交给她,算是做对了。
    太后至今还记得自己听闻东宫失火,太子太子妃连带曾孙都葬身火海时,自己差点没晕过去。可下一秒,一个妇人跪在自己面前,将襁褓交给自己,只说了一句,“太子妃说,希望这孩子平安长大,不要再和皇家扯上任何关系。”然后就咬舌自尽了。
    太后明白,和太子一起死,是太子妃作为妻子心甘情愿和必须要做的。可费尽心机为儿子谋划一条活路,是太子妃作为一个母亲的本能。
    太后也是个母亲,她能理解太子妃的做法,何况,这孩子明面上已经死了。
    太后迅速做了决定,趁着皇帝心神大乱,皇宫里人人自顾不暇时,迅速安排布置好了一切。
    皇帝还在为皇后和太子夫妇死后待遇问题和礼部官员们争论不休的时候,林文已经带着孩子离开了京城。
    希望佛祖保佑这个可怜的孩子,能顺了他母亲的心意,平安快乐一生。
    不过,有林文在,想必一定会的。
    昌华郡主听说林文去了五台山,有些惊讶,可随后也想明白了,这大约是皇祖母为林文安排的出路吧。指望罗家,肯定是不成的了。听说前几日舅舅还给三公主脸色看呢,还扬言要给罗启纳妾。幸好罗启是个明白人,据理力争,才没让这荒唐的事发生。这几日风向又变了,舅舅才消停了。
    若她是太后,也不愿托付罗家。
    将皇后和太子夫妇死后的待遇问题定下了,再加上事情也查的差不多了,皇帝的头脑终于清醒一点了。
    太子嫡长子的死,是多方做的手脚,太子妃的娘家也推波助澜,多方共同努力之下,害死了那个可怜的孩子。太子妃是不知情的。太子对老二下手,也是被人挑唆的,幕后黑手是老二身边的一个幕僚。太子死后,那幕僚也死了,连带着一家子老小,都死了。而太子之所以会**,也是受人挑唆。
    表面上看,这件事情和老三一系一点关系没有。何况,他背后还有贵妃,还有何家,如今驻守西南关的正是老三的亲舅舅!
    皇帝不甘心,却又不得不到此为止。好在时日还长!
    心中烦闷,无处倾诉,只有去和太后倾诉。
    太后耐心的安慰着儿子,“这人生在世,总是有诸多不得已。远的不看,只看你父皇就知道了,世事岂能尽如人意。你只记住四个字,江山为重。你心里有数就行了。母后让林氏去五台山了,为皇后和太子一家祈福,求佛祖保佑他们早登极乐。”
    皇帝叹了口气,父皇当年偏宠孙贵妃母子,一心只想废了自己,让孙贵妃之子当太子,只可惜,父皇终未能如愿以偿。自己抬举皇后和太子,也是因为自己的前车之鉴。谁知,还是这样的结局。
    “母后的话,儿子都记下了。只是那林氏是母后倚重之人,如何让她去了,还是换旁人去吧。”皇帝说道。
    “不必了,那孩子出身小户人家,宫里规矩多,我本来也不忍心过多约束她。如今,借这个机会送她出宫,免得将来庇护不到她。再者,这孩子眼明心静,普善大师也曾说过她与佛有缘。”太后说道。
    “都是儿子不好,让母后也跟着操心。”皇帝想母后这都是为了自己。
    “为娘的为了孩子,做什么都是心甘情愿的。”太后轻声说道。“所以,就当是为了母后,你也要保重自己啊。可用过膳了?吃了什么?现下饿不饿?小厨房里炖着紫参汤,补气提神,给你盛一碗吧!”
    “是。”皇帝在太后处感受到了久违的亲情,大大的抚慰了皇帝被伤的千疮百孔的心。

    “娘!”
    林文蹲下身子,拉着孩子, 吵着京城的方向跪了下来,“平安乖,跪下,磕头。”
    当年那个孩子, 如今已经快四岁了,聪明懂事,乖巧可爱, 大名林乐, 小名平安的他, 很听母亲的话, 乖巧的跪了下来, 磕头。
    林文替他换上了丧服, 自己也换上了丧服, 默默守起孝来。
    “娘, 死的是您的亲人吗?”平安好奇的磨着墨, 陪娘亲抄经。
    林文叹了口气,在心里说道,死的不是我的亲人,是你的曾奶奶, “算是吧,那是位很和蔼可亲的老太太, 待我很好。若不是她,也没有我的今日。”
    “那平安明日多给她磕几个头。”平安说道。
    “好,平安真乖。”
    谁知个月后, 一行人敲开了林家的大门。
    “嬷嬷,您怎么来了?”林文看到为首之人,吓了一跳。
    “是老太太让我来您这养老的,不知道你愿不愿意啊!”杜嬷嬷笑盈盈的说道。
    “林文求之不得呢。嬷嬷快进来。这是?”林文看着几个大箱子,马车上还有不少。
    “这是老太太给你的体己。老太太临终前,将自己一辈子的体己分了,这一份是你的。她说辛苦你了,这是你该得的。让你务必要收下。这就是平安吧,长这么大了,平安,让我抱抱好不好?”杜嬷嬷笑盈盈的弯下腰,对着平安张开了双臂。
    平安扭头看向林文,林文笑着说道,“这是娘家中的长辈,待娘很好的。”
    平安这才张开双臂让杜嬷嬷抱了。
    “平安长得真好。这些年辛苦你了。”林文让茴香陪着平安在园子里捉蝴蝶玩,自己陪着杜嬷嬷进了内室。
    “不敢当。嬷嬷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林文看着那一院子东西,愁眉苦脸的说道。
    “这些都是留给你的,也是留给平安的。你安心收着就是了。那些人送完东西就走,不会给你添麻烦,放心,只有我这个老东西,十岁就陪老太太进了宫,无处可去,只能来投奔你了,你不会嫌弃我吧!”杜嬷嬷笑着说道。她一进门,就看见院子里挂着白灯笼,再一看林文和平安身穿素服,倍感欣慰。到底太后眼光没错,没看错人。林文,是个有心的。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