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赦瞧着这个曾经的侄儿,微微的松了一口气,道:"我本来还有些担心你和林如海学了满脑子的仁义道德,失了防人之心,这下子我倒是可以安心了。"
他是真欣赏贾环,也喜欢环哥儿,是以当年这才不管其底出的身份,直接把他拉到身边教导,并同意让贾母抬其身份,放到王夫人名下,虽说王夫人让人恶心,不过有个记名嫡子的名头,环哥儿以后的路也会好走些。/>没想到造化弄人,他最欣赏的侄儿竟然不是自家孩子!?虽是如此,在这小辈中,他还是最欣赏环哥儿。
要是徒时不问,他也不便明说,如今徒晰问了,他便直言道:"四皇子毕竟是皇子,看好他的人很多,特别是四王八公之家。"
徒晰微微挑眉,“然后?”
贾赦淡淡道:“四王八公之家里多少都有适龄之女,这段时日,四王八公的人脉都悄悄帮着四皇子走动。”
他心下暗暗发笑,当年他们想把元春嫁给八皇子时,不知道有多少人说着他们荣国府堕落了,如今这四王八公之家不要脸起来,可全然不比他们当年的手段差了。
虽说四王八公已经没落,但大部份的人家手里有银钱,有人脉,如果集合起来帮着四皇子,那股势力可不在年妃之下。要知道,年妃的娘家虽然是封疆大吏,但这人脉都在地方上,不在京里。算起来,在京里还是他们的地盘。
徒晰这下子明白了,原来四皇子是拿自己未来的正、侧妃来换,预支起她们的嫁妆来了。
一瞬间,徒晰忍不住面露诡异之色,四王八公这么帮忙可绝对不是白帮忙的,怎么说都要回本,四加八等于十二,即使排除荣宁两府,也有十家,想到四皇子一口气娶十个女人,莫名的,徒晰突然想到精尽人亡这四个字。
许久后,徒晰不得不佩服道:"四皇子还真有本钱。"
贾赦晒道: “他有个屁本钱,不过就是看着三皇子痴傻,五皇子不行,你又还小,这才占了便宜罢了。”
徒晰微感讶异,“五皇子不行?”
咳咳,不好意思,他在宫里时光顾着学习了,还真不知道这八卦啊。
贾赦脸露怪异之色,“五皇子受过伤,无法再生育了。”
说起来,五皇子的身份可比四皇子要高些呢,可就因为这事,被踢出了继承人之例中,也着实有些可惜,但也因为如此,是以五皇子再好,也没人看好他。
“那耿嫔…?”
贾赦淡淡的扫了徒晰一眼,“女人心海底针,谁知道耿嫔怎么想。”
徒晰沉默一下,可真没想到一个寿礼里的弯弯绕绕竟然如此复杂。
贾赦将水墨牡丹往徒晰方向一推道: "别想太多了,先将你的身份做实,把你自己顾好便是。"
毕竟才六岁呢,想太多也没啥用处。
徒晰微微点头,他也是如此想着的,只是没想到这言里还是比他所想像的要阴暗的多。
他想将这水墨牡丹退回,他和荣国府之间的关系尴尬,他可以让林如海帮衬,却不好让荣国府帮忙,但贾赦说什么也不肯,无奈之下,徒听只好先收下,大不了以后拿去做迎春的添妆便是。
想到迎春,徒晰少不得问一问迎春和琏二哥的近况,一说到女儿,贾赦眉开眼笑,直夸着迎春的聪慧,唯一可惜的是性子太静,总是让贾赦有几分遗憾,也多少有些担心迎春将来会受人欺负,毕竟自幼养成的性子,一时半刻怕是没那么容易调整过来。
不过他给迎春请了教养娘娘,细细教着,即使不求她将来能当家做主,好歹也别人欺负了。至于贾琏吗……
贾赦扁肩嘴,不屑道:"这小子唯一的本事就是给我生了一个可爱的小孙女吧。"
王熙凤虽然性子有些蠢,但样貌是不错的,生的孙女儿也长的玉雪可爱,好歹有一点长处,他现在就等着王熙凤养好身子,再给他生一个孙子,他也算对得起贾家的列祖列宗了。
徒晰顺着贾赦的话夸了夸大姐儿,他想了一下,从怀里(其实是青玉空间)取了一枚镶玉银锁,“这是他当年回京时准备的,没想到到这时才送出来。”
他早早知道王熙凤有孕的事,也早就备好了大姐儿的见面礼了,只是没想到大姐儿都满月了,他才有机会赠送出去。
贾赦拿着这镶玉银锁,那银锁片不大,莫约一两重,但玉锁雕工精细,上面镶的玉也是上好的羊脂白玉,虽然只有姆指大小,但品质极好,看得出来,徒晰置办的这份礼当真是用了心了。
他心下感慨,“你有心了。”
他顿了顿道: "你到北五所后,不妨多点点张厨子的菜,这家伙最是爱干净,经手的东西向来小心,而且他受过我的恩惠,也不敢乱来。”
曾经是宫中一霸的他,其实真正的人脉都在这些宫中最底层的小人物身上。
徒晰琢磨着贾赦的话语,正经谢过。
甄家虽然势大,但也有照顾不到之处,在言里,特别是御膳房里能够有这么一个可信之人,倒是真让他放下心了。/>别说什么古代的毒不是毒,要知道死于□□中毒的古人可不少,即使没有□□毒,只要有人弄到一点子河豚肝什么的,他就等着等死吧。
虽说毒杀皇子代价大,不过当年偷换皇子,混淆皇家血脉的代价难得不大吗?可见得只要利益到位了,没有人不敢做的。
两人再略略说了说,贾赦也不忘提醒道:"要是无事,远着二房些吧,你身边的伴读尚未定下,老二家的还梦想着让你拉一把呢。”
王夫人当真想太多了,都被赶出菜国府了,还肖想着晰哥儿身边伴读的位置,也不想想自己配不配。
徒晰闻言也忍不住摇头,"他们想太多了,我母妃断是不可能应的。"
他顿了顿又道:“况且他们也不适合。”
虽说二房有宝玉和兰哥儿,年龄适合,但除非甄妃疯了,才会让他们做他的伴读。即使是他自己,也不愿宝玉和兰哥儿做他的伴读。
一则,是这伴读的身份在这言里算是半奴才,他要是犯了错,受罚的便是他的伴读,怎么说他也不好让宝玉和兰哥儿代他挨打;再则,宝玉的性子绝对不适合入宫,兰哥儿虽然稳重,但经过了李纨之事后,他也不愿意再提拔兰哥儿了,这样子不远不近,倒是正好。
贾赦微微点头,“你自个心里有数就好。”
荣国府好不容易抽身了,绝对不适合再掺和进去,好在环哥儿是个明白人。
况且环哥儿怎么说也是皇子,一个皇子顶多有二个伴读,他身边的伴读十由m□会是甄家人,他也听闻甄家这一代的宝贝孙子——甄宝玉正赶往京城,甄家都不够分了,那轮得到他们荣国府。
两人略再说了说,最后四目相顾无言,见贾赦鬓角隐有白发,想着大老爷大半辈子被贾母压制,如今虽然脱离了贾母,但这前程也没了,徒晰心下感慨,一躬身道:"还请大老爷好好保重身子,这将来的日子总是有盼头的。”
贾赦苦笑一声,遥敬徒晰一杯酒。
徒晰回宫后不久,突然苏嬷嬷半途截人,说是皇后娘娘有请。
第74章 薛蝌
一位皇子,其背后牵涉到的利益可比徒晰想像之中的还要多的多,除了徒晰将来一正、二侧、四肩的妃位之外,另外还有伴读的位置,这一些可说是徒晰最亲近之人,只要占到其中一二,至少自个家族又可保十年平安。
而在其中重中之重的,则是伴读,毕竟除了像甄家那般的人家外,大部份的人家还是要脸的,希望是族中的子弟争气,而不是全靠着裙带关系混日子。
徒晰虽然尚未正式归位,但围绕着他的伴读之争早已开始,甄家当仁不让的要走了一个,华竟甄家的甄宝玉只比徒晰大一岁,年龄正正适合,又是徒晰的亲舅,再适合也不过了,即使是永正帝也挑不出个毛病出来。
至于另外一个位置吗,永正帝则是交给皇后安排,其实也是方便她安排自己的娘家人做徒晰伴读,他知道皇后至今仍视徒时为亲子,一直有意收养徒晰,他虽然无法让皇后收养徒晰,但也可以让她安排娘家人接近徒晰,好歹也安慰一下她的思子之情。
皇后对徒晰的伴读之位当真上心,她心知自个的娘家里没什么好货色,她没挑选娘家人,反而是细细将朝中大臣的子嗣给查了一遍,选定之后,这才让人请徒晰过来商议。
徒晰万没想到皇后娘娘竟然是找他商议伴读之事,而非直接了当的给他指人,当下便对皇后大感好感。
说实话,甄妃是他的生母,也是一心一意的为他好,可有时候不少作为让他也着实有些无言,像这一次的伴读之事也是一样,私底下便定下了甄宝玉做他的伴读,让他考校一下甄宝玉的机会都没有。
凭心而论,他并不看好甄宝玉,毕竟如果按照红楼原著来看的话,真假宝玉其实是一体两面,两个宝玉的性子一模一样,硬是让他进伴读,反而会害了他,好在甄妃贵为宫中妃嫔,又有他的面子在,想来一般人也不会招惹甄宝玉。
再则,年妃的手又伸不进上书房,想来甄宝玉的安危应该可以保证……吧?倘若再不行,他也只能实话实说,让甄家将宝玉带回去了。
相较之下,皇后待他便多了一份尊重。
皇后慈爱的将自个调查好的人选递给徒晰,细细解释道:
“别看这伴读只是陪你读书,代你受罚之人,但也是你将来的第一个人脉,平时出去,更是代表着你,是以不只要看的其父祖的前程,连伴读的品性也要仔细考虑过,倘若是个会惹事的,即使父祖前程再远大,也万万不可要。”
说到此处,皇后不屑的扁扁嘴,甄妃有什么好的都偏着自己娘家,却没想过她的那个幼弟适不适合,甄家在江南虽然有几分脸面,但这全靠奉圣夫人和太上皇撑着,如同镜花水月一般,只要奉圣夫人一走,随时都会消失不见。
更何况甄家的家主甄应嘉此人并无大才,若无奉圣夫人和太上皇帮衬,将来的成就有限。硬是将甄家子点为晰哥儿伴读,不过是拖累晰哥儿罢了,无奈甄妃再怎么也是徒晰生母,这点子脸面还是得给她的。
说到伴读,其实徒毗私心上倒是希望林妹妹能来陪他读书的,这才是真正的‘伴读’呵,不过这种事想想就好了,真要让林妹妹来陪他读书的话,他也不敢的。
一想到四皇子他身边一正、二侧、四底都占满了还不够,还有三个名门闺秀等着他安排,徒晰就巴不得这家伙永远见不到林妹妹。
虽说永正帝和雍正相差甚多,永正帝除了也排行四之外,在政事上压根不能和雍正相比,好在这徒家王朝不似原本的清朝是异族王朝,同为汉人血脉,在推行政令上的阻力小些,不然以永正帝的性子,这皇位不见得能坐得稳。
虽然永正帝不似雍正,但他感觉得出来,四皇子这位便宜哥哥的好色程度倒是不输给乾隆了,是以如非必要,徒晰打死都不想让四皇子见到林妹妹。
且不说这事,徒晰郑重谢过皇后,虽然永正帝是个渣爹,但皇后娘娘当真是个好人,自他入宫以来多有照顾,要不是皇后公正,他跟他母妃还不知道会受到多少年妃的蹉磨。
他将皇后提供的名单拿来一瞧,没想到第一个的便是梅翰林的儿子一梅文清。
皇后笑道:“梅翰林不急不燥,甚得圣心,其子据说和他一般,是个稳重性子的,况且非翰林不入内阁,梅斡林眼下不显,将来倒是大有可为。"
翰林这官职看起来普通,但前程远大的很,目前翰林院里的几个翰林她瞧了一圈,以梅翰林的机会最大,点其子为伴读,一方面不打眼,另外一方面这将来也大有可为。
徒晰沉吟了一下,最终还是翻了页。
说到梅翰林必定会想到薛宝琴,还有当年意欲悔婚的梅家人,他对梅翰林这个儿子便没了什么好印象,况且红楼里也只是提到他一句,就连名字都没有,人品什么更不用说了,但从其有意毁婚一事来看,想来也是好人有限之人,不如不要。
至于第二个,竟然是四王八公中的北静王!?
乍见这个人选,徒晰都不由得吃了一惊,“怎么是他?”
皇后笑道:“北静王年纪虽然大了些,但他出身四王八公,又有几分才华,倒是可以一交。”
说到这里,皇后难得有些尴尬,北静王岂止是大一点,根本就是大很多啊,比晰哥儿足足大了九岁,再过几年便可成亲了,其实并不适合做伴读,可是一想到北静王背后的四王八公,皇后便舍不得放弃,还是将其放入了伴读人选之中。
徒晰沉吟了一下,反问道:“他们的目标不是四皇子吗?”
他口中的他们指的自然是四王八公。
皇后有些意外徒酬知道这事,但一想甄妃在宫里也算有几分本事,能知道这事也不算奇,淡淡的解释道: “四土八公怎么可能有忠诚可言,他们不过是两面讨好罢了。
虽是如此,但她也不得不承认,四王八公其实是更看好老四的,毕竟四王八公的势力大多投向了四皇子,只有北静王和荣宁两府挑选了徒晰。
四皇子要上位,四王八公自然能靠着四皇子吃香喝辣,倘若是徒晰的话,就北静王这么一份香火情,再加上荣国府错综复杂白交情,徒晰总是会荣养着四王八公,不会主动找四王八公的麻烦。
怎么瞧,四王八公都立于不败之地,只不过挺恶心人的便是。
徒晰微微挑眉,倒是想到了另外一件事,四王八公之中,以北静王府最是子嗣单薄,北静王并无年龄相仿的女儿或妹妹,怪不得会投向他了。
徒晰扰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看向下一个,皇后也不恼,细细跟徒盼解释,她挑的人数不多,也就七八个,但个个都算得上是朝庭中有几分人脉的。
但那么多人之中,徒晰有印像的也就只有梅翰林的公子和北静王,余者在原著中连带都没带上半句,再想着这伴读也算是他的脸面,徒晰一时间也不由得犹豫。
他倒不怕得罪人,就怕这些伴读品性不好,又或着混杂着其他家的势力那便就麻烦了,是以一时间着实犹豫不决。
瞧徒毗似乎这些人都看不中,皇后微微挑眉问道,“莫非你想让荣国府的人进来吗?”
这一次挑选伴读,他也略略打探了一下荣国府里头两个小公子的品性。毕竟晰哥儿嘴上不说,但是对于荣国府里的几个孩子倒是颇有几分交情,但打探之后,皇后不得不说她是极失望的。
明明那两个孩子在荣国府里享受着最好的待遇,就连读书上也比时哥儿要早上几年,养的着实精细,但却连晰哥儿的一半都没有,宝玉甚至小小年纪就好色的很,像这样的人,她说什么也不敢放到晰哥儿身边的。
徒听摇了摇头,"不!宝玉和兰哥儿都不适合言里,硬让他们进言只会害了他们。"
他想了想后道: "娘娘,我与进献土豆的薛远有几分交情,我记得他膝下长子与我的年龄差不多,是否能挑选薛远长子为伴读?”
思来想去,徒晰最终还是选了薛蝌,这人在红楼里虽然描述不多,但红楼里用了忠厚二字形容,显然人品还是不错的,再则,薛蝌曾跟着薛远大江南北都走了个遍,甚至连海外也跟着去过,眼见非一般人能及。
有这种人在身边,即使他要拿出什么出格的东西,也方便许多,大不了就说是薛辑给的灵感便是。
“薛家子!?”皇后没有想到,徒晰挑来挑去,竟然挑了一个商户之子为伴读。
她皱眉道:"薛远此人虽立了功也有了官身,但他骨子里还是个商户,这身份终究是低了点。"
徒晰笑道:“身份虽低,但他自幼跟着他父走南闯北,颇有几分见识,晰就是看上了他这一点。况且晰也不想掺和进那些弯弯绕绕中,伴读的背景干净些,也省得麻烦。”
讲真,他最最瞎不起的就是四王八公当年在废太子案中明明吃了大亏,而如今又死性不改,又掺和进夺嫡之事里了,他才几岁呢,就把主意打到他身上去了。
也不想想祖辈有多少功绩情份,可以由得他们这样消耗,也不想想一但等情份用尽,也就是圣上收割他们的时候了。
皇后微叹,“要是你四哥有你这份眼力劲就好了。”
最近老四蹦跳的太高,也着实让人头痛的很,要罚吗,他又没做在明面上,不好罚了,要骂吗,她又不是他亲娘,那好管着,偏生圣上忙于政事,也顾不得孩子处,倒是让四皇子越来越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