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言,多半不是空穴来风,只是我们不曾见过罢了。”巧儿轻叹口气,望了一眼庭院,除却一株桃树,别无绿植,亦不见蔷薇家葡萄藤等物,看来就是求证也是难于上青天。
她正四下相看,板儿似乎已明白她所寻为何物,忙笑道:“不要找了,我们这个村子除了周老爷府里,别处再没有葡萄藤可寻的。要想一探虚实,只好今年去周府移植一棵回来种下,待到明年七夕日再听人墙角吧。”
“谁听人墙角了?”巧儿似恼非恼,似嗔非嗔,杏眼斜睨了板儿一回,方回转过来,又笑道,“难得今日好月色,我倒是有首诗要教给哥哥呢。”
板儿见说,自然求之不得,忙抬手作揖到底,惫懒无赖似的嬉笑道:“先生请讲。”
巧儿掩口忍俊不禁,半晌方轻轻低吟道:“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诗好,她吟诵的也好,板儿听罢只觉心中那一重从未开启过的天地蓦地洞彻起来,霎时间有如豁然开朗,直叹妙极,遂央着巧儿要把这首诗誊写回去,细细品读。
巧儿初时答应,转首看着乌云欺月,天竟暗了几分,方知入夜久长。思及明日还要起早,只得笑了道:“还是先睡吧,明儿我再写了给哥哥。”
板儿亦看了一眼夜色,又见巧儿单衣蔽体,怕不经暮色之寒,忙道自己糊涂,请了巧儿回房休息,两个人轻声告别,方各自睡去。
大抵是睡得晚些,这一觉着实深沉,巧儿醒来的时候天已白亮的骇人,自个儿大大惊讶一番,忙穿衣出来,见了姥姥在院子里喂鸡,一问才知板儿早已和狗儿夫妇牵了牛去田里了。青儿因杜府相邀,也过去那里应了绣娘的名额,又因她住的近,每日不必在杜家庄用饭,要到午饭时分才能回来。
姥姥等人晨起时虽不见巧儿,想她或许是叫昨儿的事惊吓着了,多睡一会子也是有的,竟不知夜里与板儿对诗的事。这会子看她起来,姥姥忙又道:“姑娘身上可好些了,若不好,还要再叫了大夫来给姑娘看看。”
巧儿忙说不用,问了姥姥是什么时辰,姥姥因说是辰时三刻(【辰时】又名早食,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 早晨7点至9点,属辰时。此时一般容易起雾,传说龙喜腾云驾雾,又值旭日东升,蒸蒸日上,故称“辰龙”),巧儿忙道不好,急急的也顾不上吃饭,忙就要去周福襄那里。
急得姥姥只在后头一叠声的问怎么了,巧儿笑回头摆了摆手,终究一语不发的就跑远了。
第七十四章远行赴京公子赶考(2)
到了那边,周福襄果然等的心急,派出来的小厮都等在门外望眼欲穿,此刻一见巧儿来到,话都顾不上多说,拉了她直送到二门上,让丹阳看见又是笑又是骂,只道:“又不是奔丧,既然巧哥儿来了,何必这样着急,瞧把衣襟子都要扯开了。”
巧儿闻言忙低头整理了一番,丹阳笑的愈发开怀,忙道说着玩来的。因念他年纪小,可喜知规知矩,常日里嘴巴又乖觉,姐姐长姐姐短的叫着,不曾乱了礼数,便不避讳,亲自携了他的手,边走边笑道:“只因你前儿跟他说过了七夕,人困马乏,屋子里又闷,还得择捡个好去处才可读书。我们那个呆魔王便记在了心里,昨儿你跑没了影儿,他惦记了半日。今儿一早,太阳还没出来呢,他就嚷嚷着让人去找去处,亏得明月杏花两个拦住他,怕惊动了太太,要不这会子咱们的后花园可就糟了殃了。”
巧儿让她拉住,脚下不敢怠慢,也忙边走边道:“大爷是要把后花园子怎么样呢?”
丹阳笑道:“谁知道呢,你来了就亲去问他吧。”
说话间,二人到了水晶帘外,屋内嘈嘈切切,错综纷杂,似有吵闹声一般。丹阳怔了一怔,忙打起帘子带着巧儿进去,只见遍地的书籍册子,青皮绷面,倒好像是铺成了地毯一般。丫鬟们垫脚来往其间,一会儿她说仔细踩了书,一会儿她道小心那笔砚。
巧儿看的云里雾中,忙站在门首,与丹阳一块儿笑道:“这是怎么了?”
明月离她二人最近,额上香汗淋漓,想是忙活了许久,起身将手上的青白玉水盛小心放入垫着毡子的盒中,交给双喜递过筐里去,才得空笑道:“大爷说要将这屋里所有他读的用的写的画的都收拾出来,叫搬去新地方去呢。”
“新地方?”丹阳笑哧一声,“新地方几时选好的,我怎么不知道?”
明月便道:“他那脾气你还不知道,说一不二的,巧哥儿提了一句,他倒是记了个严实。这会子你们两个来的晚些了,太太因听见响动,早差了人请哥儿过去问话去了。不过跟着过来的青苹姐姐倒是给了句话,说是早收拾也好,眼瞅着都七月半了,到了八月里就要赶秋闱,省的到时候忙乱了阵脚。”
“那也不能急成这么个样啊。”
丹阳不觉好笑,忽的看见一个小丫头捧着一件南漆边座画玻璃插屏摇晃从书册里走出来,神色一变忙道:“快放那里罢,仔细摔了你赔不起它。”
小丫头叫她唬住,几乎吓得一松,亏得杏花眼尖,夺手抱过去,只道是佛祖保佑,一面搁在了匣中,一面笑骂丹阳道:“何苦来哉,你不动手就别开口,差点唬着她了。”
丹阳亦是心中一紧,少不得笑着挽袖过去搭把手,将那个小丫头打发去一边收拾书册。巧儿掩口只在那里轻笑,恍惚里又想起了那时节的贾府,不得不道一声风光正好,可惜不与旧时同。
垂手看了半日,屋里才算收拾干净,有知趣的小丫头一早抽身出来,打了水端了茶伺候着丹阳明月之流洗手歇息。
明月见巧儿还在,忙怪小丫头不懂礼数,命巧儿也进屋子里坐下歇会子,又端了茶给他喝道:“太太那里定然有许多的话要嘱咐哥儿,方才他等你等的急,这会子你也等他一回吧。”
巧儿因和众人相熟,便笑的坐下,只看众丫鬟挽鬓抿发,收拾妆容。候了一盏茶的功夫,才闻说周福襄回来了,一见了她果然欢喜,忙道:“正要找你呢,昨儿你往哪里去了,我等了半日也不见你来。”
巧儿笑起身,只说是与板儿在一起,玩的兴起就忘了回去找他。
周福襄因眼下有别事羁绊,竟也不在意,又笑道:“你快去看看,母亲说要我们搬到水榭里读书去。那里通风好,又临水,叫人垂了帏子,便是午时太阳也晒不到我们。”
巧儿便道:“我那日只是一说,你也太过心急些,这屋子四面避光,难道不比水榭凉快?”
周福襄笑道:“别说这些事后话,还是正经的随我去看了要紧。”说着便过来拉起她,巧儿欲要挣开,见他走得急,又怕自己用力过猛反让他冲撞出去,无奈苦笑一声,只好随他过去。
见了才知果然如周福襄所言,是个读书的所在。亭名洗绿,位于花园第一进院落西侧,座西面东,面阔3间,进深3间,前出抱厦,三面出歇山式顶,中间为四角攒尖琉璃宝顶。明间后设黑漆云龙屏门,挡住了亭后的高墙,有延伸花园西进之感。北侧有游廊接进周福襄前儿住的旭辉庭。
洗绿亭抱厦内地面凿石为渠,曲廻盘折,取“曲水流觞”之意,渠水来自亭南侧假山后掩蔽的水井,汲水入缸,经假山内暗渠流入渠内。
亭的内外装修均饰竹纹,亭前垒砌具有亭园情趣的山石踏步,周福襄便携着巧儿的手站在那山石踏步上,仰起头看那亭子,笑道:“你瞧这里岂不比我那屋子强了百倍?”
巧儿笑点了头,一时丫鬟们进进出出的将笔墨纸砚归类置好,他二人不便站在檐下,便往抱厦里去坐下。丫鬟们看他两个进来,忙捧了两个青花缠枝莲纹压手杯进来,奉了八分满的六安茶。巧儿见那杯子着实奇特,便拿在手中细细把玩,杯呈坦口,折腰,沙足,滑底。中心画有双狮滚球,毬内书‘大明永乐年制’六字,细如粒米,乃是难得一见的上品。杯外青花深翠,式样精录,她便笑道:“几时得了这个杯子,倒是罕见。”
周福襄道:“这还是早先舅舅家里送来的,因他杯体偏大些,父亲嫌它用作饮茶竟浪费了,故而多不用它,如今只咱们两个在这里,拿了它来倒是用的顺手。”
正说着,那边屋子里已经收拾的差不多,明月欲要带人去周夫人那里领帘子,不放心屋子里便叫了丹阳,嘱咐她屋里的东西都仔细的记档清点了再腾挪,周福襄那边则支使了杏花梅花照应。足足忙到日头西降,洗绿亭内外方打扫的一尘不染。
因是头日,周夫人命雪梨带了话出来,只说是先不必在里头读书,择日敬一敬那里的土地老爷再说。周福襄都答应了,与巧儿闲话了半日,直到两日后方挑了个好日子,带着屋内众人焚香毕,才入住过去。
眨眼已是月末,思及再有两月该是青黄相接的时候,周老爷便交代了板儿一事,让他专一负责买办羊草。如此,板儿每日忙碌,渐渐无暇顾及功课,竟耽搁了一阵。青儿虽是去了杜绣山庄,可是却并不如预料那般尽如人意,一来她年纪尚幼,不懂人情通达也是有的;二来那日的花开富贵赢得委实侥幸,杜小姐又有心欺凌,三番五次,委屈便胜似一日,也亏得身后有巧儿一力相持,绣不完的活计她便偷偷带回来,夜间留待巧儿补完全,好歹敷衍了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