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我一定要去!赵果义无反顾的样子。
夜已深,到了出发的时候了。马起义不想和眼前的赵果再拖下去了,他挥了一下手:来人,先把她关了禁闭,等我回来再处分她!
说完,暗影里蹿出两个战士,直奔赵果而来。赵果喊了一声:慢!只见她从怀里掏出一枚手榴弹,利索地拉开了盖,又把弦缠在手上,她不紧不慢地说:谁要是拦我救大刀哥,我就拉响它。
马起义没料到赵果会来这一手,顿时傻在那里。
带着这丫头去救赵大刀那是不可能的,可想走,又不敢;万一这丫头真的拉响手榴弹,后果不堪设想。
李政委不失时机地出现了。他也是全副武装的打扮,拿了杆长枪,身上的手榴弹挂了足有十几枚。他站在警卫排的队伍里,沉稳地说:马起义,你的敢死队也算我一个,我这政委在打仗时也不能装狗熊吧。你下令吧!
马起义没脾气了,他一下子泄了气。抱着头,一下子坐在门槛上,梗着脖子喊了声:你们这是逼我呀!
接下来的事情就可想而知。李政委解散了警卫排,扯着马起义回了房间。
赵果见事态平息,就收起了手榴弹,但她的心里并不好受,她在为大刀哥牵肠挂肚着。借着夜色,她站在村口,朝着远方眺望,多希望立刻见到大刀的身影啊。
两天中,马起义是在煎熬中过来的,他魂不守舍,坐也不是,站也不是,伸长脖子一次次张望。马和赵大刀是他的左膀右臂,失去枣红马,让他瘫了半个身子,现在又失去赵大刀,整个人都快完了。他觉得自己不仅没了脚,现在连手也没有了。他暗下决心,如果赵大刀今夜还不回来,他就独自一人,杀进县城。
就在第二天的黄昏时分,团长的耳边响起熟悉的马蹄声,那是枣红马的蹄声。马起义一听到这熟悉的响声,浑身上下的每根毛孔都乍了起来,猛一哆嗦,有了发冷的感觉。他跌撞着奔到院子里,便见院外的土路上,人和马飞一样地向他奔来。
赵大刀到了近前,伸手勒住了缰绳,从马上跳下来,大呼小叫着:团长,马回来了!
他以为团长会冲枣红马而去,没想到,团长呜哇一声,一把抱住了他,接着团长咬着牙说:狗日的大刀,你可回来了!
此时马起义已是泪流满面了。赵大刀被团长这么一抱,还有些不习惯,在团长的怀里腼腆地扭了扭身子,结结巴巴地说:团长,你这、这……
团长把他放开了,退后一步,泪眼模糊地把赵大刀上上下下地看了,然后冲上来,给了他一拳道:你小子,不愧是红军的种,好样的!
直到这时候,马起义才抽出时间去看他的枣红马。
一晃,马起义与枣红马已经分别十几天了。人和马就那么对望着,似乎是在相互打量,又似乎是在试探。
马瘦了,毛长了,一副疲惫的样子。马看着主人,发现主人也瘦了,还黑了,于是,扬起头,咴咴地叫了一声。这一声又把马起义带回到了和马在一起的峥嵘岁月。他的眼睛又一次湿了,上前一步,搂住马的脖子,叫了一声:伙计,你可回来了!
马在主人的爱抚下,又咴咴地叫了两声。最后,马起义拍着马的脖子说:伙计,为了你,我差点儿损失了大刀。
赵大刀站在一旁,看着这激动的场面,眼泪也差点儿流了下来。闻讯而来的人们,一时间也被眼前的一幕感动得唏嘘不已。
第十三章 挺进东北
独立团和鬼子在华北打了几个月的游击战后,著名的、值得纪念的1945年8月15日,终于到来了。在这一天,日本天皇通过电波,向全世界颤颤抖抖地宣布:日本国投降了。
首先接到投降命令的是驻扎在东北的鬼子。在这之前,苏联红军在收拾完德国鬼子后,又调头向日本人宣战。他们把战场选在了东北,东北的鬼子在苏军强大的压力面前,招架不住了,随即在第一时间宣布投降。
远在延安的毛泽东像一位智者,洞悉着中华大地乃至整个世界的变化格局,他大手一挥,调集了大批的部队开始挺进东北。他的一挥手,决定了几年后中国的命运。
进入东北之前,独立团仍然叫八路军,进入东北后,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因为日本人宣布投降后,在美国人的斡旋下,国民党和苏联红军签署了《雅尔塔协议》和《苏中友好同盟条约》。协议中规定:苏军只允许向国民党移交战俘、战利品和解放的土地。经过八路军先遣部队秘密协商,在苏军的建议下,挺进东北的八路军被改称“东北自治联军”,这样便于接收东北。
不管叫什么,部队还是那支部队,人还是那些人。东北的地面很广,也很混乱,到处都是百废待兴的样子。为了先于国民党接手东北,部队的人手不够,抗大分校便化整为零,分头出击,接收城市和扩大组建自己的部队。
独立团的三个营也化整为零,由营变成了团。那会儿,东北民众对参军,建立新中国充满了信心和渴望。只要大旗一竖,就有几十、成百的热血青年应征入伍。他们拿着从日本人手里缴获来的武器,一副当家做主的样子。
不久,由林彪和陈云率领的一支大部队也挺进到了东北,负责指挥东北的自治联军。这支部队后来又打响了“四保临江”和“解放四平”、“围困长春”等战斗,直到著名的“辽沈战役”结束后,部队又打出山海关,发动了“平津战役”。就是这支被称为“四野”的部队,在军史上、在那个年代,沉重地留下了灿烂的一笔。
共产党的部队挺进东北后不久,还没有站稳脚跟,国民党的部队随后而至。解放了的东北,一下子出现了两支队伍。一山难容二虎,而此时的苏军满载着从中国战场上收获的战利品,已经班师回朝了。在抗日的前提下,国共两党有了第二次共同抗日,一致对外的合作。现在日本人投降了,国共两党,政治目地不同,便很难再合作下去了。于是,为了各自的理想和目地,合作再次破裂,为了不同的主张和见解,兵戎相见,内战就此拉开了序幕。
此时,马起义已经是东北军纵队的一名师长,赵大刀是师警卫排的排长,手下有三十多名战士,长炮、短枪配备齐整,是全师武器最精良的一支部队。赵大刀的刀仍斜插在背上,刀柄上的红绸已经换了好几块了,微风中仍一飘一飘的,夺人眼目。
赵果结束了抗大分校的学习后,也到了东北,配合主力部队开展妇女和支前工作,同时还是师机关的宣传干事,也不是那个头脑简单的小丫头了。如今,无论走到哪里,她的身上都会带着采访本和笔,脸上也充满了自信。
部队初到东北的时候,由于化整为零,马起义很少有时间看到赵果,倒是与赵大刀形影不离。再见到赵果时,是赵果主动要求来到马起义这个师的。大部队开进东北后,抗大分校就意味着结束了,抗大是培养革命种子的地方,如今种子发芽了,就要被真正栽种到部队了。
那天,抗大分校的学员们整齐地列队站在空地上。各部队也都派了专人,来认领这些革命的种子。
马起义亲自出马,从队头走到队尾,目光仔细地在这些种子前扫过。最后,他把目光定在赵果的脸上。别的部队来领人都愿意选择男学员,毕竟身强体壮、机智灵活,然后委任个排长、连长什么的,杀敌立功也是把好手。让谁也想不到的是,著名的马起义师长,却把目光定在了赵果的脸上。
赵果此时也是心潮起伏。最初,部队在挑人时,她生怕自己被挑走。当别人的目光从她的脸上扫过时,她就故意把头埋下,做出一副不情愿的样子。人家见状,知道强扭的瓜不甜,只好再挑下去。冥冥之中,她在期待着马起义的出现。
当马起义的目光向她投来的一瞬,她的一张脸激动得通红。她知道,马起义会选择她的。马起义还没有把手指向她,她已经迫不及待地从队列里走了出来。马起义的心里顿时乐开了花,他在心里偷偷地嘀咕着:丫头,以后的日子还长哩,看老子咋收拾你。
如意地挑到赵果,剩下的就无所谓了,随便用手一指,又要了几个。在这之前,马起义都想好了,要是赵果被别的师挑走,他就用自己的人去换,一个不行,就两个;两个还不行,他就去抢。反正,只要赵果到手,让他干什么都行。
赵果被他挑中后,果然发生了抢人事件,这件事轰动了整个纵队。
赵果被马起义看上,就有人不高兴了。那人是纵队的另一位师长,师长姓王,叫王遵义。此人和胡宗南的部队捉过迷藏,参加过保卫延安的会战,后来也到了抗大分校,是在分校撤离前离开抗大分校,回到部队的。那会儿,他是抗大分校的干部队学员,赵果是战士队学员。他对赵果印象良好,在陕北时就拿着识字课本,请教过赵果,自己也手把手地教过赵果射击和投弹。
马起义一次次来到分校,死皮赖脸地纠缠赵果,王遵义心明眼亮。无助的赵果曾找到王遵义帮自己出主意,王遵义就不屑地说:这个马起义我了解,就是那三板斧,没啥!你别怕他,不行你就找组织,我看他还敢抢人咋的。
有了王遵义做后盾,赵果就心安神定了。对马起义每次咋咋呼呼地到来,都能做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果然,在陕北,马起义连汗毛都没敢动她一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