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诡事录3:骇人听闻大结局 [出版] (魏风华)
说的是,郭太后一死,宣宗即表示,虽然她是宪宗的元配妃子,但其灵位不能入宪宗庙,棺椁更不能合葬景陵(宪宗陵寝)。对此,负责礼仪的大臣礼院检讨官王皞抗旨,请求将郭后与丈夫宪宗合葬,并配享宪宗庙。宣宗大怒,叫宰相白敏中质问王皞。
王皞说:“郭太后是宪宗在东宫时的元配妃子,又是汾阳王郭子仪的孙女,顺宗皇帝的儿媳。宪宗暴崩之夜,谁也说不清到底发生了什么,不可以随便怀疑她。她母临天下多年,历经穆、敬、文、武、宣五朝,怎么可以因为毫无根据的猜测就废除她入配丈夫宪宗陵庙的资格?”
正如王皞所说,郭氏出自名门,是平息“安史之乱”、重造大唐的功臣郭子仪的孙女,具体地说是郭子仪之子郭暧与升平公主的女儿,后来嫁给唐宪宗。郭氏生穆宗皇帝,又是敬宗、文宗、武宗三位皇帝的祖母,且是代宗皇帝的外孙女,德宗皇帝的外甥女,顺宗皇帝的儿媳,其特殊身份在古代中国的皇室中确实难寻。然而丈夫宪宗却很讨厌她,始终没让她成为皇后(宪宗至死没立皇后)。
在争论中,白敏中代表的是宣宗,听了王皞的话后也怒了。但王皞更加声嘶力竭,丝毫不屈服。
这时候,宰相将要“会食”,也就是一起吃饭。另一位宰相周墀等着白敏中一起吃,后者叫人告诉他自己正为一固执意气的书生而烦恼,叫周先吃。周墀就来到白敏中的议事厅问具体事,见王皞一副不屈不挠的样子。听完王的解释后,周墀表示欣赏其孤直。
当然,第二天,王皞就被贬为润州句容县令,周墀亦被罢相。
在这里,王皞固执己见的理由是“宪宗厌代之夜,事出暗昧”。也就是说,宪宗的死真相到底是什么,并没有一个定论。事实也是如此。在后世,有学者认为,宪宗被杀之夜的情况极为复杂。
按这一派学者的推测,宪宗被杀是一个孤立的偶然事件,跟皇位继承没什么关系。他们认为,当时的情况是,宪宗由于服用长生金丹,导致性情暴躁,经常鞭打身边的宦官。而宦官陈弘志,当时负责中和殿宫门的守卫,多次被宪宗无辜暴打,因此怀恨在心,于是便冒险刺杀了宪宗。这个事情迅速被内枢密使王守澄和右神策军护军中尉梁守谦获悉,这两个人本来都支持皇二子澧王李恽,正在积极地运作,意图将太子李恒扳倒。
宪宗突然被杀,这打乱了王守澄和梁守谦的计划。在这个时候,如果把澧王李恽扶上皇位,那么就等于告诉了群臣:他们参与了弑杀宪宗的行动。在危情下,为了日后继续掌握大权,王守澄和梁守谦被迫放弃了澧王李恽,而拥护太子李恒即位,是为穆宗皇帝。
王守澄和梁守谦为表示清白,甚至一不做二不休,杀死了澧王李恽。在当夜的混乱中,另一位实力宦官左神策军护军中尉吐突承璀也被杀死。出于某种目的,王守澄和梁守谦没有将陈弘志弑君的秘闻公布,而是保护了这名胆大包天的宦官。
也就是说,在整个事件中,即位的穆宗和他的母亲郭太后都是无辜的。
穆宗知道自己身边的宦官就是杀害自己父亲的人,可阉人们掌握着神策军军权,于是只能看着他们似笑非笑的面孔在眼前徘徊而束手无策,故而异常痛苦。
持这一种看法的学者举了大臣牛僧孺的一句话为证。那句话的大意是“危险的人物在皇帝身边”,即暗指此事。不过,以上的说法更多地建立在推测上,没有成为主流。
在重重迷雾中,朱庆余所作《冥音录》好像暗示着事件的真相。
朱庆余本福建闽中人(一说浙江绍兴人),敬宗宝历二年中进士,后为秘书省校书郎,是诗人张籍的徒弟。他喜欢写诗,跟贾岛、姚合、顾非熊、白居易、王建、令狐楚等均有交往。《全唐诗》收其诗两卷。跟那个时代的士人一样,朱庆余也爱好写点志怪传奇,最著名的就是《冥音录》。
故事发生在唐文宗(穆宗之子)大和初年,庐江府尉李侃于死于任上。李侃有个崔姓情妇,是扬州歌伎,为李侃生二女。李死后,崔氏带着女儿在庐江生活。崔氏歌伎出身,平素喜好音乐。她有个妹妹,叫菃奴,美容貌、性温柔,尤擅弹古筝,可惜的是,十七岁时就死了。
菃奴在时,崔氏叫二女跟小姨学古筝。崔氏长女不太聪明,学得慢,但小姨好脾气,未遭责骂。小姨死后,她们继续跟母亲学。但崔氏非常严厉,由于长女比较笨,所以总是被斥责甚至鞭打。如此一来,长女就非常想念小姨,清明、寒食和中元节之外,每个月的初一,她也都进行祭奠。
几年后的四月三日,日日思念小姨的崔氏长女突然做了个梦。
在梦中,长女看到小姨,后者拉着她的手倾诉:“我死后,户籍被归到阴间的音乐部门,教博士李元凭弹古筝。李元凭一次次向宪宗(这里说的宪宗,是死后在阴间的宪宗)推荐我。就这样,宪宗下旨,召我进宫。我在宪宗的宫里待了一年的时间。后来,我又被派到穆宗的宫中,向诸妃传授古筝技艺,也有一年的时间。再后来,人间的文宗皇帝诛杀了逆臣郑注,阴间也一同庆贺。在阴间,各代皇帝选取歌伎,进献给高祖和太宗。于是,几经辗转,我又回到宪宗身边。每月有五天在长秋殿值班,其他日子可以随便在宫内参观游玩,但却无法出宫,也就不能与你相会。最近好了,襄阳公主(唐高祖次女)把我收为干女儿,我稍微自由了一些,你我也就有机会相见了。”
第二天,崔氏长女在室内摆放了果品,坐在古筝前,闭目而弹,技艺大涨。而且在一天之内,崔氏长女竟学会了十支曲子,有《迎君乐》《槲林叹》《行路难》《晋城仙》《红窗影》等,都是人间从没听说过的。可见,她是受到了冥间小姨的指点。
《冥音录》从唐朝流传到现在,有两个版本:一个版本平淡无奇,《太平广记》采用该版;另一个版本,也就是南宋秘阁本,在文章中多出一段话,似乎映射了深宫里的一桩秘闻。
这段话是崔氏长女在冥冥中听到小姨对自己说的:
穆宗秘其调极切,恐为诸国所得,故不敢泄。然近闻,宪宗判庚子年事,地府当有大变,穆宗所爱之曲或禁。幽明路异,人鬼道殊,今者人事相接,亦万代一时,非偶然也……(《冥音录》南宋秘阁本)
意思是:我教给你的这些新曲子,都是穆宗下令严格保密的。我本来不敢泄露,但最近听说,宪宗将审判庚子年发生的深宫政变,地府会有大变动,穆宗喜欢的这些曲子有可能被禁止在冥界演奏。现在,你我在冥冥中相见,可以说不是偶然的。那么,我就把穆宗喜欢的这十支曲子献给阳间吧!
故事中的宪宗、穆宗,虽是阴间地府中的鬼魂,而一句“然近闻,宪宗判庚子年事,地府当有大变,穆宗所爱之曲或禁”令人惊奇。宪宗在元和十五年被弑,该年正是庚子年即公元820年。这句话是说阴间的宪宗要复仇,而对自己的儿子、同时也是弑父杀君的嫌疑人穆宗进行审判吗?
解读朱庆余的记载,似乎可以得出穆宗终归还是参与了弑杀父亲宪宗的阴谋。当然,也存在另一种解释,被弑的宪宗即使在阴间,也依旧糊里糊涂,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被谁杀的,只是怀疑当时作为太子的穆宗罢了。
唐朝后宫之隐秘,幕布之深厚,远远出乎我们想象。
顺便说一句,崔氏长女的故事发生在唐文宗开成年间,此时穆宗早死,但郭太后还活着。这大约是她没有出现在冥界的原因吧。
宣宗逸史
晚唐宣宗李忱由于经历复杂,政闻轶事多,统治的又是唐朝覆亡前回光返照的那一时代,所以历来为后人所关注。在本系列书的第二部 中,曾写到宣宗死亡的真相,但对其他逸史未能详尽,实有遗珠之憾。
晚年的帝国,在历经黄巢之乱和军阀混战后,皇帝的日记和起居注等原始史料散失严重。所以在昭宗时,当右补阙兼史馆修撰裴庭裕等几个人奉召编撰《宣宗实录》时,竟无从下笔。
其实,从宣宗到昭宗,虽历时三十年,但可供史官参考的史料却寥寥无几。
裴庭裕心有不甘,依据少儿时的记忆,撰写出记录宣宗往事的《东观奏记》(东观,汉代修史之地),在公元892年进献给宰相杜让能,以备正式撰写《宣宗实录》时参考。
作为一部私人史记,《东观奏记》叙事翔实,明细畅达,不乏珍闻,在晚唐史料多散失的背景下,可以说是极为宝贵的。现在看来,该书已成为了解宣宗及其时代政局最重要的笔记。
与此同时,记录宣宗往事的,还有令狐澄的《贞陵遗事》(宣宗陵寝,名贞陵)、柳玭的《续贞陵遗事》和尉迟偓的《中朝故事》。
现在,结合着这几部笔记,继续说说“小太宗”宣宗李忱的故事。
宣宗李忱是宪宗第十三子,母亲郑氏,本姓朱,江南润州(也就是现在的镇江)人。元和年间,浙西藩镇李锜反,得郑氏;后李锜兵败,郑氏被收入长安后宫,在正妃郭氏身边做了侍女。有一次,她被宪宗临幸,怀了宣宗。
相似小说推荐
-
聊斋路长生志 (天下白兔) 起点VIP2022-05-02完结 20WSC1.74万总推荐杨恒的无意中得到一枚石戒指,由此打开了通往另外一个世界的大门。...
-
我的驱魔生涯 (流月年华) 纵横VIP2018-12-31完结总推荐 3092这个世界怎么可能有鬼呢?倪歌蔑视:“没有鬼,我这驱魔人难道是装饰!&r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