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我肯定在。”
“这么肯定?”
“当然,我周一到周五都在这里,周末休息。”
“那你还记不记得这个时间段有顾客也在这个窗前试眼镜?”
“我想想。啊,被你这么一说,好像还真有。”
“哦?”马牛顿时来了兴致。
“有个外地的客人,在网上买了一副我们的镜框,顺便也让我们给他配了镜片。那天他正好来北京出差,就来我们店里取眼镜。我们这里应该有记录的。”
“请帮忙查一下。”
“好的。”
过了一会儿,她拿了一个记录本过来。
“没错,就是十月三十一日,这上面记得清清楚楚。”
“当时他也有试镜?”
“有的,所有的新眼镜顾客都要试一下。我记得他当时就站在窗边这个位置。”
马牛一阵兴奋。
“当时是几点,你记得吗?”
“应该是下午五点整。”
“记得这么清楚?”
“我们墙上那个钟到整点是会敲铃的。”旁边的店主指着墙上的那个石英钟解释道。马牛点点头。那个时间点黄天还没出事。
“还记得他有说什么吗?”
“有。他说,北京怎么这么堵。我还回答他说,是啊,这里是北京最堵的地方,现在也是最堵的时间段。”
“还说什么了?”
“后来他说,好像桥上出车祸了。这下惨了,不知道会不会堵车,因为他要赶飞机。哦,对了,他还借了我们店里的望远镜,说是要查看路况。”
“你们店里还卖望远镜?”
“对啊!”
“麻烦拿给我看一下,谢谢。”
很快,望远镜送来了。马牛接过来,举起,对准国贸桥。果然,桥上的情况看得一清二楚,就连有辆车尾上印着的“防止追尾”都能看清。
“因为他赶时间,所以当时我建议他不要打车,直接坐地铁更稳妥一点。”
“然后呢?”
“然后他就走了。”
马牛将望远镜还给店员。
“你们应该有他的电话吧?”
“有的。”
“麻烦给我。”
来到楼下,马牛开始给这位武姓的江苏苏州人打电话,但手机提示没有打通。王维看见旁边有家吉野家,拉着他走了进去,每人要了一碗牛肉饭。
终于,在尝试了多次拨号之后,电话接通了。马牛说明了身份和意图,那位武先生沉默了片刻。
“其实,我在网上也看到了这个新闻,当时还觉得挺奇怪的。”
“哦,有什么奇怪的呢?”
“因为网上说,他是猝死的,车窗车门都关闭着,我看了觉得不对。”
“怎么不对了?”
“因为当时我看见那辆车的车窗明明是开着的。”
“确定吗?”
“非常确定,我用望远镜看得一清二楚,绝对错不了。”
马牛轻轻地打了个响指。
现在,一切谜团都解开了。
第31章
常乐先到。
他今天穿着大风衣,戴着鸭舌帽、口罩和墨镜,好像生怕被人认出他来警察局了。其实这样的打扮反而更引人注意。他进来后告诉马牛,只有一个小时配合他,中午有个采访,十一点之前必须走。马牛告诉他少安毋躁,接着把他带往一号审讯室。在进门前,王维领着正在打电话的丁静出现在了走廊尽头。常乐和丁静对视了一眼,然后顺着马牛的手势,走进了各自的审讯室。
“常乐老师,您先稍等一下,我马上过来。”
“等多久啊……”
话音未落,马牛已经退了出去,关上了门。
随后,一辆奔驰驶入警局大院。董家铭从车后排下来,一副风尘仆仆的样子。他今天一早刚从韩国釜山飞回北京,一下飞机就直接从首都机场来到了朝阳分局。他朝大厅走的过程中,看见了停在角落里的银灰色辉腾和蓝色特斯拉。
“董总!”
刚进大厅,董家铭就听见有人在身后叫自己,于是转身,看见曹睿老远跑了过来。他不禁皱起了眉头,走也不是,停也不是。
“董先生,这边请。”
马牛的及时出现化解了他的尴尬。董家铭连忙回过身来,跟着马牛朝里面走去。后面赶上来的曹睿讨了个没趣,低声骂了句脏话,冲董家铭的后背竖了竖中指。
“你来啦?”
王维一脸严肃地站在了曹睿的身旁,后者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美女警官,好久不见。”
“走吧!”
他被带到了四号审讯室。
安顿好这四个人之后,马牛来到监控室。除了王维和两个技术人员,徐一明也被请到了这里。
“你觉得这招有用吗?”
徐一明盯着四台监视器发出了疑问。四台监视器分别对应四个审讯室:一号常乐,二号丁静,三号董家铭,四号曹睿。
“试一试。也许这是唯一让他们认罪的办法。”
“听着,”徐一明转过脸来,看着马牛,“虽然黄天的前挡风玻璃上检测出了氰化钾,但从定罪的角度而言,这没法把这起死亡事件与这四个人直接联系在一起。我之所以答应你用这种审讯的方式做最后一搏,完全是基于对死者的同情。”
“放心,徐队,我知道怎么做。”
“知道就好。你打算什么时候开始?已经十点了。”
“谢雨心来了吗?”马牛转身问王维。昨天马牛给她打了电话,关机了,于是不抱希望地发了条短信。
王维摇摇头。
“好吧,来不及了,咱们现在开始。帮我去冲四杯咖啡。”
二号审讯室的门打开了,马牛和王维走了进来。丁静冲他们点了点头,然后跟电话那头的人告别。
“……就这样吧,你做完了把方案发我邮箱,对,今天是最后期限,再见!”
丁静挂掉电话,把手一摊,看着马牛和王维。
“你们把我叫过来到底是为了什么?”
“别着急,来,先喝杯咖啡。”
一杯热气腾腾的纸杯咖啡摆在了丁静的面前。丁静看了一眼。
“不用了,要喝咖啡我办公室里有最好的咖啡豆。说吧,大家节约点时间,我还得赶回去开会。”
“好。”
马牛和王维在丁静面前坐下。王维打开了录音设备。
“丁小姐,能不能麻烦你重复一遍那天的情况?”
让嫌疑人重复叙述事情的经过,可以比较两次的叙述内容是否一致。如果撒谎,对方很容易露出马脚。
“当时我刚见完客户,着急回公司开会,结果堵在了三环路上。”
“冒昧问一句,会议时间是几点钟?”
“下午六点。”
“可是你的公司在海淀,你应该知道,以周五晚高峰的堵车状况,你很难在一小时之内赶到会议地点的。”
“我也是没办法,前面见客户耽误了不少时间,出来已经晚了。”
“也就是说,你明知道时间晚了,还要走北京最拥堵的东三环?”
“那你教教我走哪条路?北京还有哪条路是不堵的?”
“不担心迟到吗?”
“不担心,这不是什么不得了的事。第一,在北京,要准时准点干点什么事情几乎不可能,迟到是大家的常态,都习惯了;第二,我是制片人,他们必须等我,否则谁说了算?”
“可你前面说你很着急?”
“谁被堵在三环上都急,我就不信你们没被堵急过?”
“好吧!请继续。”
“因为前面那车一直堵着不动,我一开始猛按喇叭,没用,于是就下车想去找对方理论。我敲了敲他的车窗玻璃……”
“左边还是右边的玻璃?”
“副驾驶座那边。”
“用手指还是手掌?”
“这有关系吗?”
“请回答。”
“手指吧!”
“当时车窗是开着还是关着?”
“废话,当然是关着的。开着我敲什么敲?敲空气吗?”
“你当时往里看了吗?”
“看了。”
“能描述一下你看到的情况吗?”
“他那车窗是深色的,看不太清楚。”
“大致描述一下。”
“有个人靠在驾驶椅上。”
“仰着头还是低着头?”
“仰着头吧!”
“手呢?放在什么位置?”
“不知道!”丁静突然怒了,“你们这是在干什么?审犯人吗?我可是百忙之中抽空来配合你们调查的,不是嫌疑人!”
“那么,你当时确定没有认出他的身份吗?”
“没有!我说过了,从车窗外看不清里面。”
“请继续。”
“我走到车前,因为当时已经很生气了,所以用力拍了两下车的前盖。”
“从前挡风玻璃看进去,你依然没认出来死者就是黄天?”
“没有。”
“而你其实跟黄天交往不浅。”
“算不上吧,有些工作上的……怎么说,过节。这些你不是之前都了解过了吗?”
“可据你的死对头潘子强反映,你其实是黄天的情人。”
“天哪,这简直是胡说八道!怎么可能!我恨不得……你都说了,潘子强是我的死对头。我猜到他会诋毁我,但没想到他这么无耻。再说,这些你都证实过了吗?人家都死了,而且有老婆有孩子的。你这样说,如果拿不出证据,我可要告你诽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