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猛然进入了一片霓虹绚烂的世界。马牛抬起头朝窗外看去,那种孤寂的感受顿时被一阵喧闹抱住了。又到了三里屯。仿佛做梦一般,兜兜转转,痛苦,寂寞,离去,死亡,三里屯就像一个永不灭灯的中转站,时时刻刻守在那里,召唤着马牛无处安放的灵魂。没有犹豫,他跳下了车。
他挎着旅行包来到太古里中间的广场,坐下休息。天气转凉,喷泉已经不开了,来往的行人并不见少。马牛看见一个长得漂亮的女孩在街角不断摆出各种造型,让摄影师和他的助理拍摄,没多久她就消失了,等再次出现的时候,身上又换了另一套衣服,可能是在给某淘宝商家做街拍。
马牛想起了谢雨心。从第一次见到她起,她就像模特一样,不断变换造型,现在回想起来,感觉那些画面很突兀,但又说不上来为什么。接着,他想到另外一个问题:她会在哪里呢?是躲在某个角落等待着出国,还是遇到了什么麻烦?她真的会与黄天的死有关吗?他站起身,朝酒吧一条街走去。路过“So Raining”酒吧的时候,他特意往里面看了一眼,整家店生意萧条,几乎没有客人,那个民谣歌手也不知去向。
他去了老书虫。出乎意料的是,老书虫居然没开门。门上的一则通告说明了情况:老书虫即将歇业关门。他感到有些不解,老书虫一向人气不错,为什么也会遇到经营问题?
从长长的铁制楼梯走下来,他遇到一位以前一起说脱口秀的朋友,他正在对着书店的外观拍照。马牛想不起他叫什么,但还是礼貌性地上前打了声招呼。他告诉马牛,因为租约到期,书店不得不关门了。
“现在买书的人越来越少了,实体店经营压力很大,而北京的房租又在快速上涨,尤其是三里屯这一块,除非特别有钱任性,否则这样的店实在扛不住啊!”那位脱口秀演员感慨道,“像我这样的人对老书虫是很有情怀的,但情怀有什么用。没办法,只能趁它的招牌还没摘掉之前,拍几张照片留念。”
马牛点点头。
“噢,对了,这周六老书虫要举办最后一场脱口秀演出,到时候北京大多数的脱口秀演员都会来参加。你也来吧!”
“有时间一定来。”
说完,马牛抬头看了一眼书店的门,转身离开了。
他在单位附近找了家经济型酒店。房间很小,一张双人床就占了大部分的空间,还有一股难闻的霉味,但价格便宜。他连衣服都没脱就躺在了床上。
马牛辗转反侧,无法入眠。
过了一会儿,他又从床上爬了起来,从挂在床头的上衣口袋里掏出那本“秘籍”。
他写段子一直写到半夜。
第30章
马牛第二天八点差一刻就已经坐到办公室里了。他倒不是忌惮徐一明昨天说的话,而是实在不想在那家经济型酒店的房间里待下去了。他一早退了房,把行李带在身边,下决心今天之内找到房子。
王维八点准时出现,给马牛带了一个猪柳蛋麦满分早餐。
徐一明直到早上九点才出现。他对自己的命令被两位手下严格遵守感到相当满意。
整整一上午,马牛都花在了上网找房子。然而没有这方面经验的他,在打了十几二十通电话之后,感到极为挫败。为什么在北京找一个合适的房子这么难?直到中午,他找房子的事情依然没有着落。想到晚上又得回到那个令他感到窒息的酒店房间里去,他有点烦躁。
一通电话打了进来,是毒物实验室的法医毒物专家许建。马牛的猜测得到了证实,许建从那块前挡风玻璃上提取到了氰化钾。这种毒药人只要服用五十到一百毫克,就会猝死。
“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这种氰化钾是公安部门管制的,一般人不可能买到,除非有特殊途径。”
“比如呢?”
“比如认识某个实验室的科研人员,或者有相关权限的医生,但基本上不大可能,因为所有的管制化学品都需要登记的,一旦被发现饭碗就会丢掉。”
“知道了。谢谢你。”
“我可以多问一句吗?”
“什么?”
“你到底在查什么?这块挡风玻璃是从哪儿来的?”
“你问了两句。”
“喂,你一没办案手续,二没领导签字,我当你是哥们才帮你做这事。现在结果出来了,你总得告诉我是怎么回事吧?”
“我在查国贸桥猝死事件。”
“哦,我想起来了,就是上个月闹得沸沸扬扬的那个吧!竟然是被毒死的。”
“我怀疑是谋杀。”
“这你得跟你们领导徐一明反映。”
“我说过,他不相信。”
“现在有证据了。”
“嗯。谢谢啦!”
“回见。”
挂了电话,马牛在座位上踌躇了一会儿,朝徐一明办公室走去。徐一明不在,马牛给他打了个电话,被摁掉了。过了一会儿,他收到一条短信:“在开会。”马牛想了想,拿起外套,走到一直老老实实地坐在工位上的王维身边,拍了一下她的肩膀,扬了一下头,就出去了。
很快,王维跟了上来。
“去哪儿?”
“继续寻找目击者。”
在路上,马牛把化验的结果告诉了王维。后者摇晃着脑袋,表示不可思议。
“还真被你猜中了。这个黄天遇害前传递出了这么重要的信息。看来他没找错人。”
“现在就差一个目击证人了。”
“能告诉我你的推理到底是什么吗?”
“暂时还不行。”
“小气。对了,你说咱俩工作时间又跑出来了,徐一明知道了会不会气疯掉?”
“只要能找出真相,他怎么处罚我都行。”
说话间,王维的粉色MINI车已经接近了国贸。
与赫赫有名的国贸大厦比起来,中服的名气要小很多。事实上,这座楼也确实显得有点不起眼——尤其是身处这样一个地理位置。
不过在这里得到的支持也并不多。这里大多是私企,他和王维一家一家跑,不断说明来意,绝大多数都挺配合的。但这事已经过去大半个月了,谁也不能保证自己还记得当时的情况,大家都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所以“不记得了”是最不惹事的回答。
好不容易走完了中服的大多数公司,已经下午四点多了,还是什么收获都没有。马牛和王维感觉快有点撑不住了。
“接下去,是去招商局还是去对面的银泰?”王维疲态尽显,说话也有点有气无力。
马牛想了想。
“招商局这个时候快关门了,应该不会有什么收获,而且银行是最难打交道的,很可能根本不搭理咱们。”
“那去银泰?”
“走吧!”
他们顺着人流过了人行横道。这个时候路上的车和人已经很多了。马牛往东看了一眼,很多出城的车开始排起了长龙。抬头,他又看见了那个过街天桥。如果那天晚上自己没有往上看那一眼,没有上天桥把黄天救下来,结果会怎样呢?
“想什么呢,快走。”
在王维的催促声中,他们来到了银泰。马路边上,有个男人在高声喊:“燕郊,有没有去燕郊的?上车就走。”
站在银泰门口,马牛看见很多人从南面走过来,进入地铁站。他突然改变了主意。
“去建外SOHO吧!”
他们朝南走,来到一片白色的现代建筑群。这里就是著名的建外SOHO,北京东三环最具特色的写字楼。
他们选定了面临三环的三幢楼,先坐电梯到顶楼,然后一层层往下搜查。这些写字楼里都是一些小型私企,各种类型的都有,做美甲的,做影视的,做外贸的,做淘宝的。这些小公司的老板对警察的到来没有太多抗拒,通常都比较配合。当然,因为流动性太大,很多公司并没有开门。
依然没有收获。
又过了一个多小时,天已经差不多黑下来了,他们也差不多走完了最后一幢写字楼。在这幢离国贸桥最近的写字楼的第五层,他们走进一家眼镜店。这是最后的希望,如果还是没有任何线索,那么只能宣告今天的调查彻底失败了。
马牛出示证件,说明了来意。店主摇摇头,表示早已不记得那天的事情了。马牛走到落地窗前,朝外看去。这里正好能看到国贸桥上的情况。桥上车与车之间头尾相接,三环又堵上了。现在是下午五点三十分,正好是那天案发的时间段。
“实在不好意思,帮不上忙。”
“没关系。谢谢。”
就在他们准备转身离去的时候,马牛看见一名顾客戴着一副新配的眼镜走到窗边,看向窗外。他旁边跟着一名验光师。
“感觉怎么样?”
“有点晕乎乎的。”
“没关系,新配的眼镜刚戴上都会这样。”
“好吧!帮我打包起来。”
马牛走到那名验光师旁边。
“你好,我就想问一下,上个月三十一号你在店里吗?”
“上个月三十一号,不是太记得了,我得看一下是星期几。”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