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宏邦是大学士沉辰荃之子,他老家宁波观海卫,那是浙东宁绍平原之地,依江沿海的鱼米之乡,还有渔盐海运之利,沉氏始祖自南宋时辞官隐居慈溪观海,创办海隅书屋,授徒讲学,耕读传家,到了明代时,已是当地有名的士族,大夫第,金鸡门头,进士门头,河下大屋等,无不辉煌气派。
他们家所在地的沉师桥还是当地有名的商业大镇,半个镇的商铺都是沉家的,周边无数土地也都曾是沉氏的。
沉宏邦虽很早就启蒙读书,立志科举,却也不是普通寒门学子,只知钻研八股,于经济工商等等也是有些研究的。
他很清楚,汉王的这块封地,是还可以,但如果仅有块地,没有人那不行的。
这个人既包括护卫军队,也更指佃户和属民,没有人,就算有一千万亩耕地,那也是死的。
一百万亩可耕地,其实也不过万顷地,还不是熟地,更别说现在没有农民,那地再多有什么用?
“陛下说让我去招募移民、牧户,还说也可以去买些奴隶过来,还说封地的这些地可免税十年。”
“王爷啊,哪有这么好招人的啊,现在内地想招个佃户都难,王爷远在河源,要招移民来就更不易了。朝廷移民边地,那是直接授分田地,殿下难道也要授分田地,可把地都分了,那殿下不没了?”
朱弘椮倒是不急,笑着道,“陛下说那边有矿,可以先到内地招商合作采矿,然后咱们在贵南建些庄园买奴种植,也可以招些商人过来商屯,咱们收租子。”
“没那么容易的,现在不管是中原内地,还是沿海港口,又或是边疆之地,最缺的就是人了。”
沉家产业很大,本家是宁波有名的大地主,且早就有参与工商甚至是海贸,这些年来,做为元勋功臣家族的沉氏,更是成了浙东勋臣集团里重要一员,在军工、海贸等几大领域,都有很不错的发展。
可谓是家大业大。
甚至还在海外也有自己的种植园,可他们一样缺人,严重的缺人,沉氏也是最早开始大量购买奴隶填充庄园、工坊用工荒的,但到现在也依然面临严重的用工荒,劳动力现在成了几乎所有豪强地主甚至是大商贾们面临的主要问题。
因此,从这方面来讲,绍天朝这几年来,其实上层有个隐秘的路线之争,那就是拓张和不拓张,尤其是移民拓疆这个政策,使的大量内地人口外流,使的那些地主豪强大工商主们没有了廉价及充足的劳动力。
本来新兴的资本,新兴的重商政策,就必然羊吃人,地主们加强兼并土地,让更多农民失地,将部份农民变成佃户,而将更多失地农民挤进城去当雇工伙计,进作坊进矿山,成为产业雇工。
可现在朝廷积极拓边,打下一块又一块的新领地,然后在那边搞移民分地,一户几十甚至上百亩的分,吸引了许多人过去。
相比起留在内地当佃户或是去给商人做工,明显传统的中国百姓,觉得能有块自己的地会更有安全感,在背井离乡迁移,和一大块自己的土地间,最终还是越来越多百姓迁移出去了。
而内地留下的百姓,也因为崇祯到绍天朝的这几乎改朝换代式的大变动,最终大规模的调整了土地,许多百姓也分到田或买到官田成了自耕农了。许多地主把过去非法吞并、侵占的官田、民田等吐出来,大量原皇家、藩王、卫所、官衙的官田拿出来分授给百姓,增加了许多自耕农民。
民间地主豪强士大夫商人反对声音很大,可皇帝简单的搞了几个大桉子,就把这些反对的声音给镇下去了。
这就是马上打江山开国君主的威势厉害所在,想反对皇帝很难。
此路不通,只能另寻他路,那便是把钱转入工商,甚至海外,许多原来的大地主清退了许多田地,甚至主动变卖了不少内地的地,持有成本高,而且缺少人手,荒着又面临罚没风险,于是变卖部份投入工商、矿产,甚至海外贸易之中,也有人转而跑到海外去搞商屯。
如现在倭国、安南、吕宋等地,利用那边相对廉价的人工搞大庄园种地,主要种植甘蔗、黄麻、水稻、茶叶甚至是香料、烟叶、棉花等经济作物,再运回内地加工,利润还是很可观的,除了雇佣当地土着外,他们还会直接购买海外奴隶,成本更低。
“一万顷可耕地要开垦出来,十万顷草场放牧也都不容易,缺人。没有人,那金山银山也只能干瞪眼啊。”
沉宏邦对妹夫叹气,这么大块封地,若没有朝廷真正的政策帮扶,很难起来,最重要的是人。可现在皇帝明显并不打算直接给汉王封地移民,得他们自己想办法。
但他也知道,要想移民哪这么容易。
朝廷移民,那也是花大代价的,不说要给分很多田地,而且还要给安家费,甚至沿途有官府接应,移民过来后前几年也是要帮扶补助的。
沉宏邦老家沉师桥,那是从南宋到此时,历经好几百年才算是有了万家灯火的热闹。
“陛下有说给银子吗?”
“没说。”
“得要。”沉宏邦很为妹夫着想。
朱弘椮年幼被掳往关外,跟着太子一起吃了许多苦,但回来这些年倒是挺安稳,安心读书,没有出阁前一切开销什么的也都是皇家承担,根本不用为这些东西考虑。
皇帝也会给他月银使用,可他对银钱没什么概念。
但现在加冠、大婚了,马上要之国,以后就等于是分家另过了。
宗室制度改革后,宗室俸禄待遇也是一改再改,现在宗室爵位九等,从亲王郡王,到国公郡公县公县侯县子县男,其俸禄其实是大抵按官员俸禄给的。
比如现在朝廷正一品文官,年俸二百四十块银元,另外禄米二百四十石,这是基本的俸禄,不算恩加、添俸、职贴、兼职钱、饭补银、养廉银等等。
所以亲王比照正一品官俸禄发放,正式的亲王俸禄也是一年二百四十块银元加二百四十石禄米。
不过一品官那是位极人臣,所以享受优待,在朝中那都是内阁大学士、三师三公等,所以是双俸双禄,亲王也照此标准,一年正式的俸禄就是四百八十块银元,加四百八十石米。
这个数量,不论是比大明以前,还是之前的满清,都相差太远。
大明亲王岁俸本色一万石,而清朝给的是亲王一万两银加六千石米,明朝因为财政问题,亲王的俸禄一般是要折色的,这一万石米要米、钱各半的给,甚至以前还经常折成宝钞,实际俸禄也就几千两银子。
对比起来,绍天朝比的是真不多。
但是,朱以海也不会太苛待自己儿女们,宗室们正式的俸禄是由国库供给的,所以定的较低,但皇帝会额外从自己的内帑里给宗室们补贴。
一般是比照俸禄再发一份。
另外年节什么的,或是皇子公主们生日啊等,另有赏赐,这个多少就没个数。
皇帝想给一万还是五千,也纯是他个人自由,反正没用国库的钱。
当然,汉王以前没出阁另居,开销都是皇家内府承担,当然也不需要太多钱。
他现在要分封建藩了,自家手里头有些钱,主要是之前的俸禄积攒,基本没用过,然后皇帝赏赐,再有就是大婚时得的一波赏赐和礼物。
加起来倒有个几万两。
不过要开发这么大个封地,几万块银元肯定是不够的,哪怕皇帝负责掏钱建一座汉城和汉王府,可也不能光有个房子。
“殿下得找陛下再要笔银子,怎么着也得有个几十万块吧,拿这银子咱们去买奴隶,招商人合伙开矿、建商屯、建牧场,建些作坊加工皮子、羊毛等,”
“还可以招些人来这边移民定居,咱们每户分他们一些地,再租他们些地,有人才是关键。”
弘椮听说要向皇帝要几十万块银子,犹豫着:“这不好吧,陛下已经给了这么大块封地了,还答应建汉城和汉王府了。”
“殿下,你可是汉王,太子之外,你是首藩啊。”
“现在对马港的倭奴,普通一家老少四口人,大概是要二十五块银元的,一个得六块多,青壮男子甚至要十块银元,一些有技艺的造船等工匠,得二三十块,年轻美貌可做侍妾婢女的,也得十几二十块。
吕宋港的南洋昆仑奴,或是安南武安港的交趾人,顺化的占城人,马六甲的非洲人,那些青壮种植奴,都是很贵的。”
现在内地一亩耕地不过几块银元,一个种植奴约值二三亩田地价格。
一人均价十块,万人就得十万块了,而且万人的吃喝等开销也很大的。
为了封地发展,沉宏邦劝说汉王找皇帝再要笔启动资金,然后先买他万八千的奴隶过来,管他什么沙俄白奴还是哥萨克奴,又或者是倭奴、安南奴、南洋奴、非洲奴、鞑靼奴什么的,能用就行。
“殿下记得还有件事,得向陛下请求让我们先招募一支王府护卫,起码得有个把营才行,还得向朝廷订购一批军械,否则到时那么多奴隶,没有护卫可管束不了,有了圣旨许可,我们可以拿银子去高薪招募一群退伍老兵过来做护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