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海上升明帝 (木子蓝色)


  相对应的是朝廷对宗室王公爵位者不能拜相入阁,统兵挂帅,不能参加科举。侯伯爵位者可以参加科举,也能官至文武三品。伯爵以下者,不限参加科举,也不限当兵,甚至不限工商四业,有功勋能力者也可拜相挂帅。
  这个限制,主要是防止皇子皇孙们争权,皇子皇孙的地位较高,影响力也较大,要加以限制。至于王公以下,隔的远了些,也就没那么大威胁,适当的放宽让他们入朝为官甚至统兵挂帅。
  一个爵位,虽可代代相传,且嫡庶皆可封爵,但其余嫡子庶子要代降三等五等,且只有嫡长系可代降到第六代时不降为世袭,其余的是要一直降到没的。
  而非宗室的异姓功臣爵位七级,则只能嫡长子继承,其余诸子不能分封,国公降到子爵后保留世袭子爵,郡公降到男爵后保留世袭男爵,其余爵位降到男爵,再降一级就为庶民,不再有爵位。
  这就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唯皇子可封亲王。
  异姓不得封王。
  在这个爵位体系下,高级爵位不会泛滥,更不会裂变式增加。
  外藩的爵位最高为郡王,外藩的汗王、国王都可世袭郡王爵,各济农副汗、诺颜副都护、珲台吉都督可世袭国公、郡公、县公爵,其余外藩子弟,则也是降等袭爵。
  对外藩的王公子弟,除嫡长外,其余的甚至是先只授最低的五等台吉,然后再视功绩等慢慢晋升,就算是汗王的嫡次子,那也不会直接授他县公、珲台吉爵衔,而是先从五等台吉、男爵开始,对一些庶子,可能一辈子只授个五等台吉,男爵可能都不一定给。
  而非军功的文臣,一般不授爵,如果能做到地方巡抚、总督,朝廷的尚书九卿,甚至入阁,三师三公等,则授予终身爵位,从男爵开始,晋升官职或是资历增加后,相应提升终身爵位。
  只是这终身爵位不世袭,没有什么实际特权,顶多加点津贴,名头好听点。而以军功封的是世封爵,其中又有实封和虚封食邑,主要是影响赐封的田地数量以及食邑折俸钱数量,世封是世袭爵位,降等袭爵,会赏赐相应的永业田、勋田、爵田等,并根据爵位可以封妻荫子,追赠先人,选送子弟入国子监、保送讲武堂,入勋卫当差等等,算是给儿孙多了条直接入仕之路。
  相比起宗室亲王能封一个县,郡王能封一个镇,国公能封个乡,伯爵都能封个庄园,异姓功臣就没有实封地这个待遇了。
  直接是赐田,国公封地五千亩,男爵五百亩,一样都封边疆,但没有护卫、团练。
  “太小气了,陛下就不怕汉王不高兴么,他现在年少不懂事,等大了些,只怕就会不满了。”
  朱以海要不是深知阿奴的性格,这番话就会让他怀疑她是在谗言陷害汉王了,知道她不是故意也就没往心里去。
  “蒙古那样的分封是取乱之道,绝不可行的。”
  “可亲王一年才几百块银元几百石粮食俸禄,再只边疆蛮荒分上这么一片荒地,连人都没有,这不跟流放一样?陛下富有四海,也不能如此苛刻皇子们呀?”阿奴肚里也怀着孩子,她也不希望将来自己孩子是这待遇。
  总不能都是皇帝所生,结果天下江山、财富人口全都是太子的,其它人却什么也没有吧。
  “一县之地也不小了,汉王封地小吗?万顷可耕地,十万顷草场,这里有多大的潜力你可知?现在是没什么人,但要慢慢经营,哪个王公贵族名门大户豪强,能够给儿子分这么大家产?也就皇帝才有这能力了,皇子们应当知足。”
  他笑着抚摸了下阿奴隆起的肚子,“一个皇子亲王有一个县的封地,其实很好了,要是给他一个府一个省,你以为这是对他好吗?那是害他,朕可以给一府一省,但他的太子兄弟当了皇帝后会高兴吗?将来他的侄儿当了皇帝,只怕会更不满了,早晚是要出乱子的,而且地盘大了野心就会更大,都是害人的东西。”
  这番话看似有些歪,但却也是话糙理不糙,就跟有人说那些商人一样,当你身家过亿时,可能会十分潇洒,但如果你有百亿千亿身家时,那这钱可就未必是你的了。
  猪养肥了,就到了宰杀吃肉的时候了,总不可能一直养着。
  什么时候肥了,就什么时候下刀子了。
  资源要有权力匹配才安全。
  不管是汉朝的七国之乱,还是晋朝的八王之乱,甚至是大明的靖难之役,其实本质都是一样的,藩王们实力过强,威胁了中央,于是中央必然要削藩,结果也必然引起反叛。
  朱元章想分封亲儿子们屏藩朝廷镇守边疆,没有错。
  但等到他孙子建文当皇帝时,看着那些叔叔们手握重兵,镇守一方,可就很难安心了,宁王手握着朵颜三卫,号称有八万蒙古骑兵。燕王朱棣,镇守北平,也是统兵经验丰富。
  还有其它那些塞王叔叔们,个个手握兵马,谁吃的消啊,削藩那是必然,内乱也是必然了。
  朱以海若是以皇帝以父亲的角度考虑,那应当给皇子们多分些封地,甚至最好是封到富裕点的地方,但如果他要以朝廷,以天下的长远角度来考虑,就绝不能那样做。
  边地划块地设个县,让儿子们去镇守,远离京城,也远离政治,其实是保护他们,也维护朝廷安稳。
  要是朱以海把儿子们分封到长安、洛阳、南京、杭州、九江、广州、成都、辽东、太原、汉中这些地方,估计他一死,尸骨未寒,新皇帝龙椅都还没坐稳,这各地皇子们就要起兵叛乱了。
  所以还是务实点吧。
  封地小是小了点,偏也偏了些,但起码更安全,慢慢发展吧。


第877章 将在外
  “文官不贪财,武人不怕死,咱们绍天朝的文武都是好样的,但咱在讲武堂进修的时候,陛下也经常跟咱说,打仗得懂进退,狮子搏兔亦须全力,每一次出击都必须是谋定后动,要快准狠,绝不能有半点拖泥带水。”
  永寿县公朱存梧面对着一再请战的瀚海军军官们,一边嚼着酸奶渣子,一边澹定的安抚着将校们。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陛下人在青海,相距数千里,咱们西域的战事,还得我们自己把握战机,我们现在西域的人马并不算多,每一次出击都必须赢,绝不能大意轻敌。”
  “咱们在草原上也呆了这么久了,也应当都见识过草原上狼狩猎吧,他们发现猎物会很有耐心的跟随着,然后寻找机会,等到时机恰当时才驱赶、分割,最终把猎物单独围起来,然后将其猎杀。”
  朱存梧这位宗室,如今统兵经验也是越来越丰富。
  但他仍然没半点轻敌大意,明军胜在装备好,斗志强,但缺点是这里距离内地万里之遥,大明能投送过来的力量有限,增援更难及时。尤其是他们手里的火器、火药其实也不富裕。
  尤其是西域局势复杂,这一个个汗王谁也不是省油的灯,他们就跟狼群一样,现在是跟着头狼的后面,但一旦头狼受伤,他们就随时可能跳出来挑战头狼,抢夺首领位置。
  年轻的将校们总是迷信武力,想直接战场上解决对手,但老到的将军却懂得顺势而为。
  “沉住气,让鄂齐尔图这位卫拉特盟主先联合吐鲁番汗阿木伦、辉特汗、阿勒坦汗他们上。”
  “可鄂齐尔图的表现并不好,他似乎连他的叔父副汗昆都伦乌台什都打不过!”
  “不急。”
  朱存梧认为现在反击还早,他们必须得尽量保存力量,得先让卫拉特自己内斗,斗的越凶越狠,把喀尔喀、哈萨克、吐鲁番、大宛、和硕特、杜尔伯特、辉特等都卷进去才好。
  等他们打成一锅粥,打的两败俱伤之时,大明再出手,那才能利益最大化。
  “我等大明军人,皆是圣人卫士,没有贪生怕死之辈,但战机宝贵,须得审时夺势,不能过早下场。”
  “那就干等着?可朱阁老亲自到了焉耆坐镇督战,已经派旗牌官拿旗牌来传军令了。”
  “我已经接了朱阁老的经略旗牌军令,也奉令派了兵了。”
  一名将军无奈的道,“大将军你只派了一些夜不收侦骑出去联络鄂齐尔图等诸部而已。”
  “他们也是我布尔津堡瀚海军的骑兵啊,不是吗?”
  “派多派少,那是另一回事。”
  “大家放心,有事都由我担着,这也是陛下授予我这前线指挥将军的兵权,除非朱阁老直接将我就地解除职务,否则这里所有人都必须听我军令,敢有违者,直接就地解职关押!”这话说的已经有几分杀气了。
  “我们都听大将军的。”
  诸将都站起来大声答道。
  “解散,都回去练兵,虽然咱们不出击,但这城外可就是敌人,仍然不能松懈,一边守城防御,一边还要轮换训练、休息,上次安西送来的那批铅锭,多分一些下去给士兵,大家手头都有模具,空闲时间多融铸些枪弹,多存些铅弹,有备无患。”
  “还有,有空的时候,多给那些蒙古兵上上课,教他们汉话,也多学些蒙古话,畏兀儿语。”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