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济他们这次不会深入作战,只会攻打风陵渡,乃至河东郡的河北县。我军与张济已经做了联系,除却粮食等贸易之外,他们会筹集船只,待我军渡河之后派兵协助,并运送些许物资。”
众将都是久经沙场之人,一下子就感觉到了什么,议论之声又起。童远后世参与过军训,但没在军营待过,不懂得禁止小声议论,相反还让大家讨论了一小会。
他待大家商议的差不多了,朗声说道:“相信诸位已经有所察觉。没错,夏阳准备的船只并不是给诸位的,而是第二战场的开辟。”
“我军第一轮主攻方向并不是距离夏阳非常近的皮氏县,而是南端的蒲坂津。”众人目光跟随童远的手指,只见河东郡正西边皮氏县距离夏阳很近,南端的蒲坂津及蒲坂县距离稍远。
“蒲坂津虽然稍远,但港口周边水流更缓,岸上地势开阔,方便大部队和后续物资运送。我军顺流而下,这段稍远的距离实际上并不形成实质性的阻碍。”
“更为重要的是敌军数量虽有号称十万之众,但精锐主力刚好跟我们接近,约有六千人。一旦夏阳集合船只,放出风声。敌人精锐还是会向西集结。留在南方不管数量多少,肯定战力较弱。”
这种地图加沙盘比较有助于将领形成大局观,他非常希望自己军队的将帅不仅要具备大汉风气的尚武精神,也要有战略战术的认识和分析。
他接着说道:“徐荣是某得家将,更是前辈尊师。接下来由他安排兵力部署,所有人听着,一旦接令,就要竭尽全力。”
“吾等听候差遣,定然竭心尽力!”
徐荣一身红黑色铠甲,挺身走到沙盘前。他曾经想像过各种征战天下的情形,但跟随这样一位放权统帅,使用这些稀奇有效的道具,还真超出了他的预想。
战白波军,他早已准备多时,甚至可以说迫不及待了。来吧,小小白波,吾要让汝等知道吾徐荣的厉害。
众人只看到徐荣站在中间却一直不说话,脸上却有怪异的笑容。顿时觉得哭笑不得,是不是成为童远的家将就会被他传染,变得喜欢奇怪的呆滞。
忽然徐荣大笑起来,说道:“某徐荣征战数十载,定然将毕生经历和积累施展出来,此役我军必胜。”
童远赶紧集中精力,打算把他所说内容和排兵布阵都学习、记录下来。
“对手是白波军,他们是黄巾军的一脉,因发迹于西河郡白波谷而得名。之后转战太原、河东诸郡,巅峰时期有十余万众。后首领郭太病逝,杨奉校尉的人马加入了李傕将军麾下,仍有李乐、韩暹、胡才三位头领。”
“他们从两年前开始就和匈奴於夫罗合作,当时是我西凉同盟,一同对抗袁绍、曹操之流。这是李儒先生的‘驱虎吞狼‘之策的结果。”
“换句话说,除了杨奉校尉加入我军,其余曾经也是一定程度上被称为官军、友军。只是长安之变以后又有变化。”
“今岁五月,长安董太师遭奸人所害,李傕、郭汜、张济、贾诩等离开河东郡南部,回师长安。白波军又把河东全郡纳为己有,原有官吏还在郡县之中,而实际权利却到了白波军手中。”
童远补充道:“所以这次吾先派人让他们撤出河东郡西部,把包括安邑在内的诸多地方归还于我。如果不从,只好以不服从调遣的名义攻打他们。”
徐荣继续说道:“对方其实表面是友军,实际上是割地一方的强人。现在他们占据河东,而不配合战略向东攻打袁绍,就是先背弃了同盟。”
“对方的作战特点是擅于驱使平民打头阵,待消耗对方兵器、体力,且摸清对方虚实以后,集中精锐打击薄弱方向,从而击溃对手。这是黄巾等军常用的办法。”
“临阵对付他们,目前有两种办法最为实用。第一,以优势重步兵迎面冲杀,然后大量轻骑兵绕后围杀。敌军前阵往往是战力很差的饥民,很容易被重甲兵马击溃。这时对方人多杂乱,很难重组,一般会撤退。轻骑兵绕后围杀就能取得很多战果。
“当然敌人如果太多,轻骑兵也可以从敌人侧后方杀伤,一举击败对手。我西凉军时常采取这一战术对付西凉叛乱、黄巾、白波诸部,战果显著。”
第二,精锐保持整齐的阵型,利用装备的优势给予杀伤。然后逐步吸引敌军,建立在严格的纪律和训练,假意暴露弱点、丢弃财物,甚至诈败,诱使敌军主力悉数投入。最后再由精锐发力重创敌军。”
“这个方法的关键在于引诱敌军主力参战而不让他们逃跑,如何杀伤充当送死者的农民,又不消耗过大,不显得太强吓跑敌人主力,是最难把握的地方。并且对于军纪、训练和战场把握要求较高。当今擅于采取这一战法的有皇甫嵩等人。”
众将肃然,原来打仗还有这么多办法,不少人只是擅于“狼奔豕突”,或者凭借一两种兵种的优势造成杀伤,这回算开了眼界。
第八十一章 分化南匈奴
徐荣这些年什么对手没见过,他能成为东汉末年唯一击败过孙坚和曹操的牛人,肯定有他自身的原因。此时能够直接成为童远军的顾问,正好把他对于战阵和用兵的真知灼见表现出来。
他继续说道:“吾下令,郃阳集结的船只第一批次运送第三旅登陆突击,务必控制住蒲坂津,并且采取守势,吸引敌军进攻。”
黄於出列道:“末将遵命!”这一部兵马以步卒为主,但部分将士因为此前参与倒斗,因此擅于翻山越岭和皮筏渡水。让他们打头阵再合适不过。
“杨奉听令,第十二旅作为第二批打击力量,与十三旅同时出发,船队进入蒲坂津南端的涑水,在涑水南侧上岸。”
众人顺着徐荣手指地方看去,只见蒲坂津位于(黄)河水和一条河流交汇处的北边一点,周边土地非常平坦。而这条河流正好是自河东郡流出,蒲坂县就建立在河流南岸,想必这就是涑水。
徐荣继续说道:“这块地方根据杨奉校尉的不少兵卒确认,从涑水入河口的南岸向东三十里以内,就是蒲坂县城。”
“拿下蒲坂县的任务就交给第十二旅,杨校尉曾经是白波军中的前三号的人物,最好能够招降守军,以最快速度断绝出击蒲坂津的敌人退路。”
杨奉兴奋答道:“末将定然不辱使命,定然可以让更多白波军投降我军。”
胡琅儿知道自己统领的全是重甲骑兵,这次登陆作战估计是要往后了。心中略有遗憾,旋即释然,因为后面能有大放异彩的机会。
徐荣接着说道:“两只船队从蒲坂津返回之后,分别搭送军需、骑兵第三旅和军直属部队,这两部上岸之后立刻休整,准备后续的大战。”
“我军第二阶段的目标就是将敌人主力由皮氏县和河东郡的核心安邑等地,吸引至蒲坂附近区域。由于,我军前期只有三千余人,且不深入,敌军多是勇猛少谋之辈,很可能会上当,直接集结主力扑过来。”
“所以第二阶段,我军以逸待劳,务必一举重创那六千精锐,再将其余老弱、胁从尽量招降。这样第三步,河东郡大部分地区就可以轻松拿下了。”
童远和众将全都认真聆听徐荣的讲解,除了听令,更重要的是多学习一些战略战术分析。这其中也包括年纪未到三十的徐晃在内,他平日虽然颇有傲气,但一下子就看得出来徐荣有多厉害,当然认真学习。
徐荣讲完之后,童远又补充道:
“诸位如有建议也可以提出,我们尽可能得多准备。就如孙子兵法说‘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请诸位竭尽所能,我们会议中畅所欲言,战时一心,坚决执行。”
这半个月日子,为了避免上次仓颉庙的尴尬,他看了些董家和夏阳收藏的书籍,虽然写繁体字还是天方夜谭,但阅读起来已经好了太多。
徐晃见无人发言,朗声说道:“白波之患并非仅仅是白波军的影响,而是黑山、匈奴全都连成一片,互相为援。近两年更有少量白波头目与占据西河郡南部、河东郡北部等大片土地的南匈奴於夫罗部达成密切同盟,我军应早做防范。”
童远示意徐晃把他的建议和办法也说出来。
徐晃说道:“吾的故乡在河东郡杨县,紧邻着平阳、临汾以及永安诸县。这几县以北平原逐步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大山。因为此地往北离石附近有一地名吕梁,又居此山正中,所以本地人多称呼它为吕梁山。”
“目前西河郡南部和河东郡的平阳县、蒲子县等地都实际控制在匈奴於夫罗的手中。於夫罗名义上是服从大汉和董家的,但如果对方突然袭击,恐怕不好应对。”
“其实於夫罗部实力并不很强,更为关键的是南匈奴旧王庭。他们占据河水两岸,也就是故秦晋的大片土地,主要头目聚集在西河郡离石城。这一部与於夫罗部呈敌对状态,他们对我们持什么态度需要注意。”
众人这才反应过来,他们之中的多数还没有想到可能会和匈奴各部发生冲突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