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只是补充,聚贤馆主要面对的还是文人士子,各家各派学问只要于时局有益都会任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汉代几百年的一些思想方向,当然这也是时代的一些需要。
近期,渭阳君的名声已经传来,虽然董家名声恐怖,并且董白又是女流。但这一段时间的到所作所为也能吸引一些有志之士。
童远正式任命苏则为渭阳君府的东曹,负责三县之地的官吏引荐和升迁。并在衙县设立聚贤馆,将安排接待等工作交给苏则负责,后续根据进展再做引导。
接下来,他又联络了北部、西部少许豪强,约定贸易往来和战时出兵相助。这些人大多都是本地稍大的家族,因为灾难、战乱避于荒野,对于开拓土地和保存人口、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童远才不打算像其他一些穿越者,直接摧毁他们,把他们的土地和财产直接掠夺。第一是这些坞堡往往待在偏远的地方,征讨耗费较大,打下之后也较难立刻用起来,所以这么做有些得不偿失。
第二,完全可以通过更简单有效的办法收服他们。新西凉军刚实行屯田,开发利用的规模还不很大,可以开展贸易,战时互相支持。等到自己强大富有......那时再谈条件,要求完全打散加入即可。等到对方分化,再剿灭冥顽不化的那些就简单多了。
衙县的巡查就此结束,收获超过预期。其他两县的巡查也都进行得十分顺利。夏阳西部山区有不少坞堡和村落,他们对于时局的稳定倍感欣慰,其中薛家堡还派了商队用牛羊和一些山中特产换了大批粮食。
郃阳又重新划定了周边区域的边界范围,将不少乡野划入统辖,愿意加入屯田妥善安排,并给予吃食。其他也安排相应吏员保持基本从属关系。
就这样,夏阳等地迎来秋收,军屯、民屯的宿麦、蔬菜的种植也在有序进行。一些做的比较好的屯、队也产生了工匠作坊和市集。
第七十九章 磨刀霍霍
粮食之后是马匹。童远所部骑兵已有不小的规模,数百具装骑兵,两千重骑兵,屯田军、各部斥候又有五千轻骑兵。
马匹的话,多为身高六尺以上的西凉马。它们身高体长,奔跑速度快,负重能力也不差,这就是西凉铁骑所向披靡的原因。另外还有一千余接近七尺高的河中马,这种马速度、力量、体力都很强悍,是精锐主力的不二之选。
西凉马多为混血品种,少数可与河中马媲美;河套、河东马身高只有五尺有余,但耐力好,可长途奔跑,而且腿粗蹄坚,较为耐用。
也有几匹大宛马,身高、体长均强于西凉马,也可长途奔袭,可惜大宛不远万里,途经几个西域国家,有少数马商冒险贩卖,中途被抢劫,或者丢了性命,来之不易,可遇而不可求。
可是,这些日子下来,竟有上千战马长途奔跑后掉膘厉害,许多马因为马脚角质磨破或被石块、树桩割破感染变成蹩脚马,甚至不能走路,马匹损失很大。
这还没打仗,就有这么多优质马匹退役,即使高强度的训练也有不少马匹损伤,因此组建一只骑兵代价十分昂贵,没有一倍以上的备用马匹,他的骑兵不能成军。
而马蹄是一匹战马最容易磨损和受伤的地方,虽然时下已经有了皮制之类的马掌,但型的马蹄铁却是还没有出现。保护战马的马蹄,是每一名老练的骑兵都知道的事情,但依然遏制不住马匹较高的损耗。
汉武帝时期,大规模饲养马匹,支持讨伐匈奴。当时养马的规模达到数十万,而且不少优质战马来自西域,在一定程度上胜过了匈奴人的战马。
然而据记载,有一次战线拉得过长,马匹损耗较大,竟然不战就损失了十二万战马,其多数是因为马蹄无法承受高强度、长时间的奔跑所致。
相比于马镫和高桥马鞍,童远优先突破马掌的技术。它是现代人,虽然南方很少见到马,但他大概也知道是金属制成的,再结合此时已经摸索的些许经验,钉马掌的事情可以往前推进了。
为了把自己的专利保持的长久一些,不至于让敌人很快掌握这项技能,童远把打马掌分成几个步骤:制铁条、弯成圆形、冲孔、打马钉。各个环节由军屯在不同的地方制作,成品统一管理。
钉马掌由专人负责,这些人还被“保护”起来,互不相见。如有人将技术走漏实行“连坐”之罪,杀头灭族。
对马掌的保护落实到骑兵营、队、什、伍、个人,经常检查更换,以旧换新,旧马掌交不回来拿骑兵弄罪。战场上战马死或重伤近可能收回马脚,骑兵死同伍负责,全伍死队负责。当然,不能让战斗人员去收去马蹄,由屯田军负责。
经过三个月努力终于将多有的战马钉上了马掌,大大提高了战马的耐久力,将战马的损耗降到了最低。从此,童远真正有了可以较长时间保持战力的铁骑。
新西凉军经过一段时间的编组和整顿,终于要扑向它的第一个猎物了。
童远在军屯、民屯相继开始生产之后,难得略有时间休息思考。
现在军队和屯田都已开始发展,不久后就可以准备作战了。略微知晓历史的他知道后面会有韩遂马腾复叛,曹操攻杀徐州、吕布袭抢兖州等一众事件,但根本搞不清是不是明年,又在何时会发生。
只好按照先前贾诩的建议,先行河东战略了。周边也就是白波军最弱,还可以效仿历史上曹操收编海量黄巾、流民,取晋南,安排屯田,为恢复整个并州准备。
在初步讨论之后,时间来到九月。童远召集新军和军屯的各个将领开会。
首先是任命诸军统领。童远正式宣布,他本人任无畏军第三卫中郎将。
张录任第三卫副将,耿清由于颇有谋略口才,担任第三卫的参将,童远兼任政教辅将,郃阳县令张既兼任军勤副将。徐荣为童远的家将,也是实际的老师,担任实际教导和顾问。
下属三个旅,又两个独立营。其中骑兵第三旅,任命胡琅儿为校尉,徐俭为参军,另有军教官和军需官,共有一千两百余身经百战的重骑兵。
第十三旅,由校尉黄於统领,其他职位都有军中能人担任。所部共有一千五百余精兵,配有擘张弩、臂张弩等三百张,复合弓六百张,另配置有大量刀盾、长枪等。
第十二旅,由校尉杨奉统领,所部多是并州、河东人,尤其擅于山地奔袭作战。所部一千五百余人,其中轻骑兵不下两百,其余也都是装备精良。
童远下达第二道军令,现在开始军屯的战备动员,动员强度为尽量不干扰生产的情况下,集合后勤、建设等部队。
并且抽调两千户军屯,把轻骑兵、盾矛、弓手按编制进行集结。计划在进入河东地区之后,在逐步整合编入无畏军或者军屯,而不是等待整合完毕再进军。
换言之,童远军一开始将以无畏军第三卫的五千余人的数量,投入作战。
第三道军令,进行战争舆论宣传。
这次战争,主要原因是白波军乘乱占据河东郡,背弃反袁绍同盟。此外在夏阳为主、郃阳为辅,进行船只和后勤的准备工作。但是,不进行大规模动员,只是宣布秋收之后准备出兵。
三道军令之后,全军将校杀气腾腾。
接下来他要进行后世打仗几乎必做,但对于这个时代新鲜无比的事情。
童远邀请各位将领围到营帐后侧,这里用沙子和泥土标记出了夏阳、郃阳以及河东郡的地理情况,是一个在这个时代平面沙盘基础上,升级版的立体沙盘。
虽然远逊于后世的军用沙盘,但是由张既、徐晃等有文化且深熟附近地理地貌的干才,再由申隆的卸岭部能人配合,最后制成。
旁边还挂了一幅精致绢帛,是这个时代的军用地图。大汉的军用地图已经发展的相当普遍,对于权倾朝野的董家来说,州郡级别的军用地图配置相当齐全。
第八十章 河东战役部署
地图配合上沙盘,他觉得这样演示起来才明白一点。他在后世,那可是课程作业需要完成需要大量ppt的,而ppt讲究的就是清晰明了与可视化。
众多将校头一次见到沙盘,觉得好玩的很,对着它指指点点。其实现在这个只是用沙土和泥土构建出山峰和平原,树林、河流则是草叶树枝等简单摆设,属于很临时的作品。
童远打断众人的新奇讨论,威严说道:“现在诸位看到的以及一会讨论的内容是机密,谁也不许讲出去。战事没有开始,都不要讨论内容,明白吗?”
众人立刻严肃起来,齐声答道:“诺!”
童远说道:“你面前的这个叫沙盘。裹着蓝色绢绸的代表这河水。这个最宽的既是河水。”只见这黄河刚好是黄河从北向东的这一段,北边直到夏阳以北,东边则直抵河内郡。
杨奉问道:“这些旗帜是敌我两军吗?上面似乎还写着字呢。”
杨奉以及都尉以上,尚有几人目不识丁,只能看得出大概区域和敌我旗帜颜色不同,却识不得字。
童远说道:“没错,上面的文字是各部统帅,例如夏阳这里就是董,郃阳有诸位的姓,正南端的红色旗帜是驻扎在弘农的张济兵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