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三国之重振北疆 (雪豹导弹)


衙县县令等几名官员脸上都淌下了汗珠,这董卓家和西凉豪强最不喜欢这些文士整一些不接地气的内容,他这么说可别惹怒了将军。
童远脸色阴冷问道:“那么你说说,我接下要巡查哪里?难道是找你学习文字吗?”
那文士毫无惧色,回答道:“仓颉乃吾华夏造字圣人,乃是‘文祖’。相传文祖的家乡就在衙县东南那一带。延熹五年,正式建有一座文祖庙,近几十年来香火不断。敢问将军,居野之豪强与文祖于华夏,孰轻孰重?”
“好,吾当然应当参拜文祖,他可是开创吾华夏文字的先贤。你做的很好,吾听从你的建议。”
那文士却并不满足,继续说道:“我认为,这夏阳物产丰富,又有著名渡口,各地商旅往来方便,自然当联络四方。可是衙县北边是群山,并不适合照搬,但它西南却靠近长安及其他诸县,适合开设学堂聚集人才。”
“既然渭阳君府实行开明风气,破格招纳有志向和才能的人重用。某以为衙县可以重点发展学堂,或者聚贤堂。”
童远眼中精光一闪,赞叹道:“甚好,经过你的提醒我才醒悟,各地方发展有自己的特色,绝不应该生搬硬套。你的建议很好,我可以肯定的回答,会往你说的方向安排。”
他又看向众人,也猜得出方才他们是怎么想自己和董白的,于是说道:“吾对于那些喜好信口开河,却少有社会阅历和实行办法的空谈者,一点都不喜欢。但是有远大积极志向,或者是具有各类才能的人,吾都会尽力发掘任用。”
他对这个年轻士子比较肯定,问道“你如此年轻就有这番言论和胆识,你叫什么?”
原来的衙县县丞看出了端倪,抢上前一步说道:“此人姓苏名则,字文师,是右扶风武功县人。他是当地的名门出身,来到衙县担任功曹,尚不足一月时间。”
这县丞抢先一说,就让众人都知道苏则资历尚浅,不宜越级提拔为县令、县长,而且点出他是士族名门出身,争取引起军中其他阶层出身的人的距离感。
童远年纪尚轻,即使两世为人也玩不过这些官员的套路。但他自有自己的一套想法,于是说道:“既如此,那就跟着渭阳君和我,到新开的府中任职,这样也非常契合我们开府的定位。”
那县丞先是一惊,然后神色悲怆。这苏则到渭阳君府上做事,不论俸禄多少,但职务上肯定是管着他这边的,恐怕以后不好过啊。
苏则听到以后,却不卑不亢道:“苏则无功不受禄,某希望将军能够对刚才说的各地皆有特色,此处重视人才吸引的话落实到位。”
那县丞听到这后心中喜悦,这个苏则仗着自己出身京兆,不知道孝敬他们这些老官吏。此时竟敢当面对平北将军这样讲话,真是自讨苦吃。
童远却不介意习惯这样交流,回道:“可以啊,待我们祭拜字圣仓颉以后,我们再做讨论规划。”
其实,苏则出身京兆士族,少年时就以学问操行闻名于乡里,被推举为孝廉和茂才,朝廷中有显赫人物多次征召他去任职,全都被他拒绝了。
他为人刚直疾恶,不十分讲究等级、礼节,自幼就非常羡慕汉武帝时期的著名直臣汲黯,所以被衙县的这一批老官吏所排挤。
按道理苏则这种出身、性格应当不屑于接触西凉军。但是,他对于朝廷自有一套看法,与朝中那些士族官僚和醉心于经血的名士都有不同。
例如,他注重边事民生,看人主要看他的作为,而非其他士族最看重的出身。他不屑于敢怒不敢言的王允,反而对皇甫嵩之流略有好感。
直到最近听说了渭阳君开府并出镇夏阳,并宣传征召有志向的人。他响应新任左冯翊贾诩的征召,并主动请缨来到衙县担任功曹,参与安抚百姓,设置屯田的事情。
历史上,他直到几年后的兴平年间都没有出仕。等到李傕与马腾交战,后来又发生李郭之乱,粮食价格飙至天际。他不得不避难到北地郡的乡野,后来又客居安定,还曾经在太白山中隐逸著书,可谓是人生几经周折。
不过他后来在河西走廊等地安抚百姓、平定叛乱,闯出了了不起的成就。最终成为曹魏重臣,官拜侍中,还留下了鄙视董昭,顶着曹丕怒气强谏的记载。
此时,他响应开府定位的宣传来到了童远这里,自然就不用先隐居,再出仕了。
童远一行前往衙县东南的仓颉庙,瞻仰祭拜。这仓颉庙建筑庄重古朴,占地面积很大,庙的中心是土冢。当然即使是距离东汉时代也太过于久远,真实程度很难考证。
墓冢上边大树遮天,这周边虽然人口、经济日衰,但时常有真有学识见解的士子前来祭拜。十余名年纪稍长的瞻仰者,常住此地,负责照料。根据他们和苏则的介绍,传说孔子曾拜倒在仓颉墓前,痛哭不绝,长跪不起。
伫立在庙南端的《仓颉庙碑》,碑上的字小而秀丽,茂密的字中显示出崇敬之意。不过有些人欣赏不了,童远对于繁体字方面就尴尬了,有一半都认不出。
他一时无奈,没有多看,赶紧就深入庙中继续瞻仰。
徐晃跟在童远身旁,他颇具谋略兵法,非常擅于观察把握一些一闪而过的细节。刚才他一下就看出来童远因为看不懂碑文才急急离去。


第七十八章 任用苏则
徐晃直接把碑文的大概内容告诉了童远。
童远只了解一些游戏、小说内容,知道徐晃是著名的“五子良将”,而且智勇双全,但还是没想到他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就看完了整个碑文。
于是问道:“方才不过短短数息时间,公明就一览碑文并全部理解,吾等军中估计没有几人能够做到。敢问这有何缘由?”
徐晃还是一脸正经,回道:“末将乃是河东杨县人,曾经担任河东郡小吏,后来白波军势大,整个河东郡几乎全部沦陷。某就从那时跟随了老乡杨奉,不久后成为西凉军的一员。”
他此时说话的语气十分平淡,并没有他往日的那种豪气。很明显知道这是一段黑历史,特别是他郡吏出身竟然从贼。后来陈寿所著的《三国志》记载此处都是春秋笔法,徐晃有无白波经历,模糊不清,成为争议点之一。
童远其实不像这个时代的人无比重视出身和经历,对于徐晃的小吏出身,不得不加入白波军等事迹并没有什么鄙视。但是徐晃却因为这件事略有自卑,并且与他人不合群。
童远说道:“徐公明无需担心,吾最佩服的就是阅历丰富和一身本领,这也是边境几十年以来最需要的。请放心,吾定会让公明可以施展你的能力。”
徐晃谢道:“多谢明公!我认为现今的整个晋地表里山河,除却张扬占据的河内、晋阳城以外,其他大多处于沦陷状态。”
“这些地方分别被匈奴、黑山、白波诸部占领,进入这个区域就意味着改变这个平衡。”
童远心中感到阵阵欣喜,这徐晃果然是颇具大将风范,这等战略分析正好是抓住要点,并且和贾诩的分析有隐隐切合的感觉。
其实他不知道的是,徐晃不仅在这一次,还有一次重要分析也和贾诩想到了一起。
历史上,曹操开赴洛阳迎接献帝之后,贾诩就曾经劝说李傕、郭汜投降曹操,结果遭到断然拒绝。不久之后,曾经营救献帝,官封车骑将军的杨奉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徐晃就劝说杨奉投降曹操。
起初杨奉还真的听从了,名义上听从曹操。后来曹操迁都许昌,杨奉与同为白波出身的韩暹并不认同,后被曹操击败。至于徐晃则投靠曹操,他到底是主动投靠,还是被俘加入再次成为一个疑点。
总之,当时他和贾诩都看出快速崛起的曹操,远胜担任大司马、车骑将军的李傕、杨奉等人,但两人都劝告失败。虽然劝谏未成,但这等眼光,确实无愧于后世对于他智勇双全的评价。
童远说道:“所以吾打算痛打不降的白波军,胜之再收编余者。但并不深入河东郡东部,避免成为各部的眼中钉。公明是杨县人,深熟对方形势,到时定有重任相托。”
徐晃抱拳答道:“随时听候主公差遣!”
游览之后,童远又和徐晃、苏则简单商量了衙县开设聚贤馆的事情,总体的方针还是按照董家开府的选拔人才方针,主要看中志向和能力,出身、品德等作为参考。
苏则虽然为人极为正直,但也深知乱世之中,官吏必须保护好百姓,循吏与清流,前者是时代的需要。所以并没有什么异议,否则他早就投靠那些四世三公的士族名门去了。
童远看到徐晃,又想起两人初次相识的那天,还偶遇后世著名的蔡琰。他想起历史中她颠沛流离的一生,估计还有不少人有类似的命运。
于是补充道:“苏文师准备好基础工作后,可以专门从北边胡人手中,赎买一些被掳的人才。这一点你久居右扶风,应该也有听闻吧?”
苏则说道:“确实应当如此,渭阳君与将军既然说要聚集有志向的人才,还要恢复并州等故土。这些曾经受辱,但颇具阅历的人才自然不能放过。这要他们不忘记汉土,我就会尝试赎买。”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