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待丹儿走到身边,问道:“你来的这般匆忙,可是有要事?”
丹儿点了点头,喘着大气回道:“陛下遣唐使前来,现在已经到汗庭了。”
第74章 郑元寿
李恪近来一直忙于对付康家父子,无力分心,再加上他身在突厥,消息闭塞,唐使北上他也竟是刚刚才得到的消息。
唐使来的目的是什么,李恪不知道,但他知道,这对他来说终归不是什么坏事。
来使名为郑元寿,官拜正三品太常寺卿,乃前朝柱国郑译长子,出自中原世家荥阳郑氏洞林房,亦是世家子弟。
郑元寿来头不小,大唐立国时有从龙之功,在大唐朝堂之上也是一号人物,李恪自然是知道的。
郑元寿虽是唐使,但李恪乃是皇子,在突厥便是代表了大唐,故而张元寿到了突厥并未急着去拜会颉利可汗,而是先来见了李恪。
当李恪回到自己的大帐时,郑元寿已经在帐内等候。
“臣郑元寿拜见殿下。”郑元寿见李恪入内,俯身拜道。
郑元寿虽是臣子,但位列九卿之一,官位不低,在加上他在中原世家中位份不低,李恪也不会有丝毫怠慢,李恪忙上前将郑元寿扶起道:“郑寺卿远来辛苦,快快请起。”
“谢殿下。”郑元寿道了声谢,站起了身子。
待郑元寿起身后,李恪问道:“寺卿来的好生突然,不知是何时到的突厥。”
郑元寿道:“臣奉皇命而来,也是三日前才过的阴山。此次北使,温相本已请缨为使,不过陛下顾忌温相年迈体弱,这才命下官走一趟。”
郑元寿口中的温相便是去岁李恪在北上的路上见到的温彦博,温彦博回京后便被李世民拜为中书侍郎,位列宰辅之位,不过如今的温彦博年已五旬,再加上身子骨弱,自然不宜北上,以免伤了身子。
李恪闻言笑道:“温相老骥伏枥,竟也欲北上为父皇分忧,我大唐君臣如此,何愁突厥北患不平?”
此处虽是在突厥境,但大帐四周俱是李恪心腹,李恪说到也不惧被旁人听了去,说话也简单直白了许多。
郑元寿道:“自打殿下自请为质北上,陛下每日必以此自励,不忘突厥夺子之恨,辱国之痛,励精图治,磨砺兵甲,只待有一日将殿下迎回。”
李恪点了点头道:“父皇惦念,本王虽隔千里,亦铭感腑内,只是不知郑寺卿此来所为何事?”
郑元寿回道:“臣此番奉皇命前来,所为不过有二:其一,是为与颉利可汗协商,迎回殿下;其二,是为拜会颉利可汗及其下诸臣。”
李恪年幼,郑元寿担心李恪不知轻重,容易说漏了嘴,便未将实情相告,但李恪听着郑元寿的话,哪里还听不出郑元寿的意思。
试图迎回李恪自然是不假,但所谓拜会颉利君臣恐怕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拜会颉利君臣除了刺探消息之外,恐怕还有离间拉拢之意。
李恪顿了顿,对郑元寿道:“本王年少,未参朝事,朝中要务自然不便插手,只是本王在突厥也待了许久,与突厥君臣交道打地不少,本王在这儿有一个泼天功劳,不知寺卿感不感兴趣?”
李恪的话倒是说得突然,郑元寿一时间倒是没反应过来,不过李恪年幼,恐还不晓事,身在突厥又能成什么大事?
郑元寿原也没将李恪的话太放在心上,不过李恪的身份毕竟摆在这里,哪怕只是随口一提,郑元寿也不得枉顾。
郑元寿回道:“殿下当面,臣不敢贪功,殿下若有什么话但请吩咐,臣一定尽心做到。”
李恪道:“突厥各部中虽有不服颉利的声音,但眼下这些声音毕竟只是少数,寺卿若是贸然与他们接触,恐怕容易走漏风声,若是被颉利察觉反倒失了先机,本王给寺卿推荐一人,寺卿或可去试试。”
郑元寿原本只当李恪思归,必定会提及关于他回朝的事情,可李恪的话没有提及半个字关于如何迎他回朝的话,而是直指他所说的第二点。
李恪竟然听懂了他的话?这只是一个九岁的少年呐!
郑元寿看着眼前的李恪,眼中已经流露出隐藏不住的诧异。
郑元寿强压这自己的诧异,对李恪问道:“还请殿下吩咐。”
李恪对郑元寿道:“眼下颉利在突厥虽为尽得人心,突厥各部见也多有反对之声,但颉利在突厥积威甚重,郑寺卿若是贸然去拜会突厥各部的话恐怕会出乱子,叫颉利徒生警惕,于我大唐不利。”
以李恪的年纪,能看到这一步已经算很是难得了,不了李恪接下来的话却叫郑元寿更加诧异了。
李恪顿了顿,接着道:“若是拉拢突厥各部怕是行不通的,却不知郑寺卿可知铁勒一族?”
铁勒!
李恪的话仿佛一只重锤击在了郑元寿的心头,叫杨元寿心中一阵震荡。
欲破突厥,先离铁勒,这是大唐朝堂上衮衮诸公在政事堂议政整整一日之后才得出的结论,此刻竟从李恪的口中讲了出来,这叫郑元寿如何能不讶异。
郑元寿与李恪不熟,他此前唯一一次见李恪便是去岁在东宫之中,那一次正是在商议质子之事。
那一次李恪主动请缨为质,确实叫郑元寿颇为意外,但此时此刻,在这突厥的大帐之中,李恪给他的震撼却远是那时的十倍。
“殿下的意思是从铁勒九部入手?”郑元寿心中讶异,脸上却故作平淡地问道。
李恪点了点头道:“不错,铁勒九部屈服于颉利之下,奉协颉利为主不过是形势所迫,他们无时不在想着重复往日的辉煌。铁勒九部中尤其是薛延陀和回纥两部最强,这种心思便更重。你若是秘密遣人去见薛延陀部夷男,必能拉拢。”
李恪此前与夷男打过交道,这夷男乃是个实打实的野心之辈,一直想反出突厥,自立为汗,而眼下夷男所畏惧的不过是颉利的兵力。
若是夷男能与大唐结盟,由大唐为他撑腰,助他一臂之力,想必他会很乐意反出突厥的。
薛延陀部以郁督军山为根,在突厥之北,而大唐在突厥之南,若是大唐与薛延陀部南北呼应,共同发难,便足以叫颉利焦头烂额,首尾难顾。
郑元寿想通了李恪的意思,当即收起了原本的轻视,转而一脸正色地对李恪拜道:“殿下之意臣即刻便遣人告知陛下。”
第75章 还国受阻
李恪与郑元寿不过谈了一炷香的功夫,便有突厥的侍者前来传信,颉利可汗传见大唐使者和质子殿下,为大唐使者接风洗尘。
当李恪和郑元寿顺着侍者的指引,一路来到设宴的大帐中时,恰好到了午时,正是用饭的时候。
对于远道而来的郑元寿,颉利的防备显然要比对李恪来的要多的多,大帐中在座的诸位除了颉利、叠罗施、赵德言外,其余的都是颉利的心腹。
“唐使远道而来辛苦了,来,举杯与本汗共饮。”一曲歌舞之后,颉利可汗端起酒樽,对郑元寿道。
“谢可汗。”郑元寿端起酒杯朝着上首的颉利可汗举了举杯,饮下了一口。
颉利看着郑元寿的样子,指着郑元寿,又看了看李恪,笑道:“论酒量,唐使可比三皇子差的多了。三皇子一气一杯,能连饮三大杯,比起我突厥男儿也丝毫不让,唐使的酒量就要差上许多了。”
听了颉利的话,郑元寿的脸上露出了诧异之色,他万万没想到李恪的酒量竟如此了得。
郑元寿朝着李恪拱了拱手,笑道:“三皇子天潢贵胄,乃凤子龙孙,下官如何比得。”
颉利摆了摆手,道:“哈哈,说起来三皇子的脾气倒是甚和本汗的路子,不拘小节,与我突厥男儿甚是相似。”
李恪听了颉利的话,也起身道:“可汗谬赞了,李恪哪有什么酒量,只是仗着年少气盛,硬着头皮喝罢了。”
颉利道:“三皇子谦虚了,本汗也算善饮,又识人无数,是真酒量还是假酒量,本汗一看便知。”
李恪听了颉利的话,心中倒是泛起了嘀咕。
李恪与颉利的关系只能算是一般,甚至曾经还红过脸,颉利今日是怎么了?怎么会这般夸赞李恪,说的仿佛真像是与李恪性情相投一般,莫非是今日嘴巴上抹了蜜?
就在李恪正纳闷的时候,颉利的下一句话叫李恪恍然大悟。
“本汗现在与三皇子可谓是忘年之交,一日不见都觉得心中空空落落的。”颉利看着李恪,对两人笑道。
原来如此,李恪听了颉利的话,顿时明白了过来。
想来颉利是已经料到了郑元寿此来的目的,想要提前堵住郑元寿的嘴。
果然,颉利说完后,又接着对郑元寿问道:“唐使此来当是奉了唐皇之命,不知唐使有何要务啊?”
郑元寿拱手回道:“下官此次北上,一来是为拜见可汗,再表我大唐两国求和之意,二来是陛下思子心切,欲请质子还唐。”
颉利听了郑元寿的话,皱了皱眉毛,不悦道:“你要见本汗,见便也就见了,这是这迎回质子之事,恐怕不妥吧。质子来此还不足半年,本汗与质子性情相投,不忍分离,怎能这般早地迎回?”
相似小说推荐
-
回到民国当医生 (三关风月) 潇湘vip2022-03-04完结抗战 群像外科医生江来未曾料到自己会回到波澜壮阔的年代。可他拿不了枪杆子,只能拿起...
-
演武令 (鱼儿小小) 起点VIP2022-03-30完结宣统二年,精武门创立。面对列强入侵,清帮横行。杨林只手遮天,拳镇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