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夜,李世民得到了自突厥而来的急件,他已知道颉利拒绝了他迎质子回国的要求。
自打李恪北上那日起,李世民便已经知道,想要将李恪接回绝非易事,但他对郑元寿北上之行终究还是抱有一些期望,可随着消息传来,他的希望也破灭了。
武德已过,贞观伊始,李世民登基为帝已满半年,可就在这半年里,李世民仍旧居于东宫,未能入主太极宫。
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李世民身为帝王,总是居于东宫终究不是个办法。
可太上皇李渊自己不让出太极宫,李世民虽为皇帝,但也是人子,也不能生生将李渊撵出来。
李世民要想让李渊主动地让出太极宫,手中还缺一个天大的功绩,而眼下李世民连自己的亲子都尚在突厥为质,又何谈功绩,李世民一想到这些便难免烦躁。
“突厥那边的消息想必你们也都知道了。突厥之与大唐,不下于匈奴之西汉。突厥之患不除,大唐北线难安,众卿可有良策?”李世民面色深沉如水,坐在上首,看着政事堂中的众人,问道。
政事堂平日里本是宰相理事的所在,不过今日李世民相诏,文武两道,长安城内三品以上的正堂官已尽数在此。
李世民话音方落,近来转任兵部尚书的李靖起身道:“启禀陛下,臣以为欲破突厥,必先得夏州之地,而欲得夏州之地必先诛梁师都。自隋末始,梁师都附逆已久,臣以为当务之急是要除掉梁师都,收回夏州。”
自打大唐立国关中以来,颉利数次南下走的都是夏州,梁师都不除,大唐与突厥之间的对峙将永远落于被动。
李世民道:“梁师都之患由来已久,药师既言,必定是有计较了。”
李靖道:“梁师都才干平平,能仗着夏州一地为祸北线靠的无非就是突厥的支持,若要正面强取恐怕动静太大,势必会引来突厥的援军,臣以为欲取夏州,当自其内部着手。”
李世民听了李靖的话,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道:“药师且细言之。”
李靖道:“梁师都不识天命,抗我大唐,本就是螳臂当车,他虽是癫狂之辈,但他的麾下臣属却多有清醒者。臣已与梁师都麾下夏州长史刘旻、司马刘兰成联络,密议离间其上下,夺取夏州。”
梁师都认突厥为主,甘愿做突厥人的走狗,为他们镇守南门,但这却不代表他麾下数万将士的意思,朔北男儿,多有血性者,又怎会甘愿做那突厥人的走狗,任由那些胡人骑在他们的头上,对他们吆五喝六。
远的不说,便是梁师都的堂弟梁洛仁便对梁师都之行颇多腹诽,只是还未撕破脸罢了。
大唐为中原正朔,占据大义,李靖命人偷偷与夏州长史刘旻、司马刘兰成两人接触,一拍即合,便有了离间夏州上下,密谋夺取夏州的想法。
李世民听着李靖的话,点了点头赞同道:“药师一语中的,与朕所想不谋而合,此事便交由药师一手操办。”
“诺!”李世民下令,李靖俯身应道。
就在李靖的应诺声刚落的时候,原本守在门外侍候的常涂突然走了进来。
“启禀陛下,太常卿郑元寿求见。”常涂入内对李世民道。
“郑元寿回来了?”李世民听了常涂的话,面露惊讶之色。
长安与突厥汗庭相距千里,李世民得到的信报是信使昼夜不息,百里加急送来的,这也就在昨日方才送到,按理说已使团的脚程,就算再快至少也再要三日方能抵京,可今日郑元寿竟然就已经回来。
李世民的第一反应是郑元寿自知有辱使命,速速回京来请罪了。
其实李世民也知郑元寿此次北上不易,李恪在颉利的手中,除非颉利真的狂妄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又怎会将手中的筹码放回。
李世民见郑元寿如此惶恐,心中的气已经消了大半,对常涂道:“准!”
常涂退下了,便带着郑元寿进了政事堂。
“臣郑元寿有辱皇命,未能迎回蜀王,请陛下责罚。”
李世民抬了抬手,示意郑元寿起身道:“颉利狼子野心,想要迎回恪儿岂是易事。请罪之事暂且不议,你且说说此次前往突厥的见闻。”
郑元寿道:“下官奉蜀王之命急返长安,正是为了此事。”
奉蜀王之命?
李世民听着郑元寿的话,脸上露出了一丝讶色。
李恪虽是皇子,但在郑元寿这样世家出身的朝中大员眼中,一个皇子的身份似乎并不足以叫他们唯命是从。
李世民问道:“恪儿着你何事?”
郑元寿从怀中取出了一封信,呈到了李世民的手中,道:“此乃蜀王亲笔所出,请陛下圣览。”
李世民从郑元寿的手中接过信,将信将疑地打了开来,低头看去,只草草几眼,心中便凭空而起一阵波涛。
“父皇御启,儿臣李恪顿首问安:儿臣尝闻,‘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儿臣居突厥半载,于突厥之事亦稍有所得。突厥之强,在草原各部,儿臣以为,欲败突厥,必先分化各部。突厥西北,郁督军山有部名薛延陀……”
这封信若是自李靖亦或是李绩等人手中拿出,李世民除了欣赏,倒也不至惊讶,可李世民一想到这封信是他那个年仅九岁的三子所书,心中难免又惊又喜。
所惊者,九岁孺子,竟有这般眼见,所喜者,这个九岁孺子便是他的亲子。
“克明,你且看看,看完后将此信传阅众人。”李世民脸上原本的阴郁一下子消散了大半,将手中的信交到了杜如晦的手中,笑道。
杜如晦早年为李世民随军书记,随李世民征战四方,故杜如晦虽是文臣,却亦知兵,他将李恪的书信细细看了几眼,神色竟变得激动了起来。
杜如晦将书信交到了下手的房玄龄处,起身对李世民道:“蜀王之言甚善,臣以为可。蜀王虽是年少,却有如此见地,可谓之贤,臣为陛下贺!”
杜如晦的话传到了长孙无忌的耳中,长孙无忌不经意地微微一皱。
杜如晦一向沉稳,不是咋咋呼呼的性子,李恪的书信能叫杜如晦如此推崇,必有其过人之处,长孙无忌不禁对李恪的书信产生了好奇,恨不得自己伸头望过去。
第78章 郁督军山
郁督军山,又名燕然山,位草原之北,向有天北之称,而此处驻扎着的最为强大的草原部落便是薛延陀。
薛延陀本是高车部之后,其先民与与“薛”合居,而后又吞并“延陀”部,故号薛延陀,历经百年,终成铁勒强部之一。
铁勒九部首领本为薛延陀部易咥可汗,契苾部易莫真莫贺可汗,盖因突厥强盛,遂自消汗号,为突厥臣属。
不过近年来,突厥处罗可汗和颉利可汗征伐无度,铁勒各部多有怨言,铁勒各部首领前后被诛杀一百余人,铁勒人虽摄于突厥威势,敢怒不敢言,但两族见仇隙已成,铁勒人无时无刻不再想着摆脱突厥人的控制。
只是突厥人有内乱,铁勒九部内又何曾是铁板一块,回纥、薛延陀,还有契苾便常因这九部之首的位置争论不休,更遑论一统了。
不过今日,却出现了一个契机,给了薛延陀部夷男一个一统铁勒九部的机会。
唐使来了。
铁勒九部战力虽也不弱,但要光凭他们自己的兵力,想与占据了最肥沃的草场的突厥人为敌,还是差了许多,于是乎,同样与突厥关系不睦,位处突厥南端的大国大唐便成了铁勒人最理想的盟友。
一来,大唐的国力足够强,在铁勒人的已知中,是唯一能够力敌突厥的存在;二来,唐人多事农耕,不事游牧,将来若是与大唐联手击败了突厥后,铁勒人可以攫取尽可能多的利益。
所以在铁勒九部之中几乎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只要谁能够率先与大唐牵上线,促成结盟,谁就是九部之首,带领突厥九部与突厥为敌,这也是为了夷男此前多次与李恪接触的原因。
当薛延陀得知大唐的唐使乔师望奉唐皇之命前来的消息时喜出望外,高兴地差点仰天呼啸。
乔师望到的时候已是傍晚,时间虽已是春末夏初,但郁督军山尤在突厥之北,晚间的郁督军山依旧寒意袭人,夷男带着薛延陀部的一众首领站在山脚等候,竟丝毫觉不出寒冷,因为此刻的夷男的内心如火般炽热。
过了半晌。
“来了,来了……”
夷男极目望去,数百米之外,出现了几个人策马而来的身影,一步步地靠近,夷男的心中再次激动了起来。
“外臣参见天使。”在乔师望距离夷男尚有近百米的时候,身为薛延陀部首领的夷男便主动迎了上去,来到了乔师望的马前俯身拜道。
乔师望看着拜在马下的夷男,翻身下马,手持符节,郑重地对夷男问道:“我乃唐皇御封使节乔师望,来人可是薛延陀部夷男?”
乔师望没有开口,夷男竟未起身,仍旧保持着俯身回道:“外臣正是薛延陀部夷男。”
乔师望听得夷男自报名号,这才弯腰将夷男扶起,笑道:“夷男首领请起。”
相似小说推荐
-
回到民国当医生 (三关风月) 潇湘vip2022-03-04完结抗战 群像外科医生江来未曾料到自己会回到波澜壮阔的年代。可他拿不了枪杆子,只能拿起...
-
演武令 (鱼儿小小) 起点VIP2022-03-30完结宣统二年,精武门创立。面对列强入侵,清帮横行。杨林只手遮天,拳镇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