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 (上山打老虎额)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 入库:04.13
“价值太大了。”张静一道:“陛下可以对这些海贼的品行质疑,但是不能小看了他们商业眼光!几乎他们不远万里跑来盘踞的地方,无一不是扼守着这天下最优良水道的所在,而且大多都是最肥沃的土地,有了这些,海贸的网络才可连接起来,这汪洋大海,才可成为我大明内湖。且尤其是在南洋,我大明流落于外的侨民极多,他们与我大明同文同种,自可借助他们。”
天启皇帝便点头道:“朕记下了,你就按着自己想着去办,朝中这边,朕来料理。”
顿了一下,天启皇帝又道:“这些俘虏,如何处置为好?”
张静一便道:“俘虏人数众多,要分化,有的人可用,可用的人就用着,不可用的……就杀鸡儆猴!实在没什么用的,还可做苦力,臣有一个想法,从这些俘虏之中,挑选出一批精通海洋贸易之人,一起编著一部书,就叫海国图志,如何?”
“我大明既要锐意进取,这天下的各处水道,若是靠自己来探索,又不是花费多少年之功,自然少不得借鉴他们的经验。当然,杀一批也是应该的,这些海贼作乱时日虽短,可危害却是巨大,不杀一些,难平民愤,也难儆效尤。”
天启皇帝道:“此事……张卿……”
张静一此时摇摇头,道:“陛下,臣……不打算办这些事。”
天启皇帝本是心里欢畅,此时听了张静一的话,以为听错了,禁不住讶异地道:“这是为何?”
张静一道:“臣想回辽东,去旅顺,安心为陛下镇守辽东。”
天启皇帝诧异地道:“怎么,是因为外头的传言吗?莫非张卿以为,朕怕你功高盖主?”
张静一则依旧摇头,认真地道:“我大明时至今日,内忧外患已稍有缓解,其他的问题要解决,却终究需要时间。臣在想……如今天下到了这个地步,新政也已推行了,可新政到了如今,接下来该如何呢?其实臣也没有想好,不只臣没有想好这个,甚至无法猜想大明又会走到何等的地步。”
“都说治大国如烹小鲜,这话在从前是错的,因为从前的时候,大明重病缠身,非下猛药不可,可一味下猛药,却也不成。于是臣思来想去,倒不如……臣为陛下,也为这天下,尽最后一点心力罢了,臣去辽东,改弦更张,根据辽东的情况,继续推行新政,若是出了岔子,问题也只出在辽东,总不至祸害天下。可若是接下来的新政受益良多,我大明两京十三省,便可随之跟进,这岂不是好?”
说到这里,张静一目光炯炯地看着天启皇帝,接着道:“臣在辽东,便是先锋,好坏优劣,也可使这天下人看得一目了然!陛下在京城……自可根据情况,徐徐图谋新政大策了。”
第七百五十二章,封王
张静一说的情真意切。
却令天启皇帝不由得皱眉。
“卿在京城,难道不可抵定新政大局吗?”
张静一摇摇头道:“若是不能知民间疾苦,如何晓得新政的好坏呢?臣若是远在京城,辽东的新政推行,更不敢做天下先了。”
这其实是实话,新政在初期的时候,更多只是洋务运动罢了,某种程度来说,不但百姓因为生产力的提高,得到好处,某一些开明的官绅,也从中得到好处。
所以虽然反对者极多,处处有人掣肘,有不少人谩骂,可实际上,张静一依旧可以凭借着皇帝的支持,推行到底。
可以后呢?
以后会是什么样子,张静一不知道。
但是有一点,张静一是可以确保的。
那便是辽东那里,张家在他的极高声誉,还有他家亲爹的努力经营之下,已经完全确保在张家的控制下了。
毕竟那里绝大多数,都是自天下流入辽东的流民。
这些流民,虽来自五湖四海,人员复杂,却也有一个其他地方所不具备的地方,那即是新的利益团体还未形成,绝大多数人……还没有抱成一个团。
这些人……某种程度就是旧制度的边缘人,否则也不至于饥寒交迫,背井离乡前往辽东。
因而他们内心是最渴望,有一个新的完全与新政配合的制度,来保障自己的利益的。
在关内两京十三省的掣肘,在辽东完全不会出现。
张静一大可以将辽东当做自己的试验田,一次次尝试出一个与辽东契合的上层建筑。
天启皇帝听罢,不禁抑郁起来。
其实这些时日以来,天启皇帝也已不再青年,脸上少了几分锐气,却多了些许的沉稳。
虽是心有几分不愿,却也知道利弊,他随即就道:“那锦衣卫都指挥使,谁来接替为好?”
张静一对这显然有了人选,便道:“臣想举荐的乃是邓健,所谓举贤不避亲,不过若是陛下另有人选……”
“那就邓健好了。”天启皇帝道:“邓健乃是肱股之臣,朕也离不开他,锦衣卫若是交给别人,朕也不放心。至于……至于东林学堂,还得你来担着,辽东不也有一个分校吗?”
“是。”
天启皇帝微微笑道:“那就依旧担着吧,关内的东林军校,朕亲自来领,辽东的军校,还是以你为主。”
“如此甚好,臣也是这样想的。”
天启皇帝却在此时又想到了一件事,便道:“内阁……内阁的人选……黄立极年事已高,谁可为首辅?”
张静一想了想,却道:“臣不敢妄议。”
天启皇帝瞪了他一眼,道:“什么妄议,真论起来,朕与卿干的事,早就足够遗臭万年了,朕是大昏君,你自也不会是好东西,不差这么一条。”
张静一被天启皇帝这话堵得无言以对,缓了缓,终究道:“孙公或可暂为首辅,至于新的阁臣人选,原户部尚书李起元……此人……或可行。”
孙承宗为首辅,这一点,天启皇帝倒是早有准备的,这是帝师,当初可是教授过天启皇帝学问的,而且是个能干实事的人,很对天启皇帝的胃口。
只是张静一居然举荐李起元,却令天启皇帝诧异,便道:“此人……若是要计较起来,此人还和你有一些瓜葛呢,当初可没少弹劾你。”
张静一笑了笑道:“臣和他确实在当初有过一些不愉快,不过此人……臣前些日子与他谈话时,发现此人素知百姓疾苦,而且确实为官清正,虽然依旧对臣还有怨言,不过臣倒以为,这样的人若能入阁,实乃天下之幸。”
张静一对于大事上,还是摆得很正的。
天启皇帝便颔首道:“好,就这么定了。”
说罢,天启皇帝又道:“你此去辽东,可还有什么要交代的吗?”
张静一认真地想了想道:“没有什么可交代的了。”
天启皇帝却是道:“群臣都言……李自成、张献忠二人等,终是贼人,素有不臣之心,他们率部在辽东,迟早还可能要反叛,朕对张卿担忧,倘若此二人反,只怕要祸乱辽东,卿家的安危,怕也难保全。”
关于张、李要重新反叛的流言,其实早就有了,而且传这流言的人,可不是寻常的百姓,往往都是在大臣群体之中流传。
说白了,诏安者是不会有好下场的,毕竟当初谋反的时候,可是杀了不少官,还有不少士绅的。
这些人……哪一个没有亲朋故旧,没有子弟在朝?
至少在这朝中,有一大批人,都对张、李二人恨之入骨。
所以这玩意……就是如此,一旦诏安,就算你想安安分分,也不会有人肯容纳你,隔三差五的就有人传出你要谋反,亦或者有人故意挑衅或在官场打压你,你要嘛忍气吞声,一辈子都做缩头乌龟,要嘛便惹的急了,索性重新扯起叛旗。
因此,底层的反叛,诏安是死路一条。反而是敌国的降将,还有一条生路。
张静一一脸认真地道:“其实张、李二人,是否反叛,重要的是辽东是否能够政通人和,绝非只凭几句不臣之心就可成的。群臣之言,不足挂齿。”
天启皇帝看着张静一,不禁哂笑:“哈哈……这些日子,成日有人在朕耳边这样说,朕本无疑心,可说的多了,确实就有几分动摇了。今日听张卿这般说,反而定下心来了。”
只是大笑之后,又突然道:“朕还未问你此番出海平波,身子可好呢?”
此言一出,天启皇帝的笑容收了,残留在脸上的,却颇有几分落寂。
张静一道:“倒也还好。”
只轻描淡写的四字,天启皇帝便也没有追问,藏匿内心的情感,本就是成年男子成熟的标志。
他颔首点头:“甚好。此番你平叛有功,你……又想去辽东,朕……决心已定,坏一坏祖制。”
说罢,他又笑了,打趣地道:“反正这祖制也被朕坏得差不多了,不差这么一件了。你功劳赫赫,有匡扶天下的大功劳,朕欲敕你为辽王,世袭罔替,有明一日,永世不绝。”
张静一现在的爵位乃是辽东郡王。
郡王的爵位,往往是亲王的次子承袭的。
比如宁王,除了让嫡子为世子之外,其他的儿子,或为宜春郡王,或为上高郡王等等。
现在将张静一敕为辽王,就等于是直接晋升为人臣的最巅峰了。
张静一对此并不觉得意外。
相似小说推荐
-
演武令 (鱼儿小小) 起点VIP2022-03-30完结宣统二年,精武门创立。面对列强入侵,清帮横行。杨林只手遮天,拳镇山河……...
-
三国之上将邢道荣 (强中更有强) 起点VIP2022-04-06完结上将邢道荣,力敌万人!虚言乎?和诸葛亮斗智,和张飞赵云斗勇!不自量力乎?原本历史时空,邢道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