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锦衣 (上山打老虎额)


波云诡谲啊!
不少人……开始来了兴致,他们敏锐的察觉到……可能机会来了。
次日,又有六部院及各寺十七名大臣上书响应。
第三日……越来越多人开始上书弹劾。
于是杨侃在转眼之间,成了敢于仗义执言的风云人物。
区区一个御史,引发了天下瞩目。
墙倒众人推,连续数日没有反应,这一下子,令不少人开始意识到,倒张的时候可能已经到了。
而东林军校之内,已是群情汹汹,突然要倒张,令他们一时间措手不及。
不少军官和学员,义愤填膺,也就军规似铁,才勉强令他们没有什么过激的举措。
等到了月末。
京师六部九卿,至南京六部,上书言罪者,竟已达到了三百二十七人。
自然……物极必反。
这三百二十七人……人人都言张静一可杀。
可另一方面,却也有大量的大臣开始行动起来。
张静一就算再如何不济,那也是大明的岳武穆,现在弹劾张静一罪责的奏疏越来越多,就仿佛张静一十恶不赦一般,这显然引发了许多人的反感。
于是,又有许多奏疏,开始俱言张静一的功绩。
就在这水火不容的时候。
岁末的廷议终于开始了。
杨侃显得很兴奋,他一大清早,便穿戴了朝服,而后兴匆匆的入宫。
这些日子,他确实风光无比,而且他隐隐有感觉,自己应该赌对了,陛下和内阁放任人弹劾张静一,宫中一定是对张静一出现了嫌隙,君臣相疑,这张静一是死定了。
而他敢为天下先,赌对了陛下的心思,又得到了士林不少人的支持和拥护,如今万众瞩目,将来入阁拜相,只是迟早的事。
到了午门之外,果然他一到,便有许多人热络地上前来和他打招呼。
作为如今炙手可热的新贵,当然不缺人给他抬轿子。
杨侃则只是面上带着微笑,一副很拘谨的样子,若有人想说点什么,他便义正言辞:“我与张都督,非亲非故,也绝没有任何的仇怨,此番上奏,不过是义愤而已。”
又或说几句:“士大夫心忧国家,纵死无怨。”
随后,午门大开,在众人羡慕的目光之下,杨侃挺直腰杆,徐徐进入午门。
百官至大殿。
可在这里,却早有人在此等候了。
正是魏忠贤。
而在这大殿的内外,却是布置了无数的东厂番子和锦衣卫缇骑。
一个个锦衣卫的大汉将军,浑身带着杀气腾腾的气势。
…………
这两天会把几章大结局的章节一口气送上,另外推荐一本书:大时代从1983开始,是咱们历史类作者晨风天堂的书,可看。


第七百五十四章:秋后算账
百官立即察觉到了气氛的诡异。
因为平日里,固然会有大汉将军挎刀站岗。
这大汉将军同是锦衣卫,且一个个穿着飞鱼服。
可是緹骑这种锦衣卫,却还是能分辨出来的。
后世的人们总是将飞鱼服和锦衣卫挂上等号,其实说对也对,说不对也不对。
飞鱼服在大明,乃是皇帝钦赐的礼服,而且只赐给高官,照理来说,锦衣卫除了像指挥使或是同知、佥事这样的人,才有资格穿飞鱼服之外,其他人是没有资格穿戴的。
可人们对锦衣卫穿飞鱼服的印象是从何而来呢?
根本原因就是,同样隶属于锦衣卫的大汉将军!
大汉将军就是皇宫内的岗哨,而宫中的卫士,尤其又都在皇帝身边,为了彰显威武,所以他们穿戴的,便是几乎与飞鱼服相似的服饰。
可现在,这里固然有不少穿着鱼服的大汉将军,可更多的,却是满脸血腥气,一个个眸里深不可测,却穿戴着青衣,挎着绣春刀的人。
他们一个个看似随意地站在殿中内外的角落,却好似形成了一个天罗地网,哪一处方向,都有人戒备。
这完全出乎了所有人意料的情况,顿时引发了百官们的异动。
有人窃窃私语,有人开始东张西望,也有人脸色发青,似乎察觉到了什么。
那杨侃本是春风得意,现在却也稍稍有些慌了,甚至心中有些隐隐不安起来,于是眼眸子四处张望,似乎期待从中发现出一点什么来。
就在这混乱之中,却有人淡定的样子,大呼道:“肃静,肃静,此乃宫中,不可失了臣仪!”
说话的乃是黄立极。
黄立极面上没有太多的表情,谈不上喜怒。
这是他第一次看热闹不嫌事大。
拉倒吧,老夫都要致士了,你们尽管折腾,老夫今日若是眨了眼,算老夫输。
众人听了这话,方才稍稍的压抑住窃窃私语的冲动。
接着不得不乖乖地鱼贯入殿。
此时,殿中,天子的宝座上空无一人。
可在这殿侧,魏忠贤却是双手端着拂尘,身子微微弓着,面上平静地站在那里。
像一根木桩子一样,此时见人进来,才露出些许的微笑。
百官陆续站定。
目光却都聚在了魏忠贤的身上。
黄立极乃是百官之首,此时,他跨步而出,朝魏忠贤行了一个礼,道:“魏公公,陛下今日升殿吗?”
魏忠贤好整以暇地道:“陛下一会儿来。”
黄立极则又道:“陛下可有口谕?”
“有!”魏忠贤斩钉截铁地道。
这一下子,百官们似乎心里开始打起鼓来了,不少人的脸色变了变。
虽然大家已经猜测,魏忠贤就是来传达口谕的,可从魏忠贤口里证实,心里还是颇有几分紧张。
于是百官纷纷躬身,一副洗耳恭听之态。
魏忠贤便朗声道:“陛下言之:诸卿愿效杨涟,张卿却非熊廷弼!”
此言一出……
殿中骤然之间,却是安静了下来。
那混杂在百官之中的杨侃,骤然之间脸色煞白,眼眸微微瞪大,身子险些站不住,随后便瘫跪在地,脑袋下意识地重重一磕。
要知道,这口谕中的话,是有典故的,而且不需咀嚼,便可知其味。
这里的所有人都知道,天启皇帝所说的这位杨涟,就是当初著名的谏臣杨涟。他因弹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最终引发了东林党和阉党之间最后的决战。
而最终的结果,便是东林党彻底落败,杨涟也被阉党所诛。
当然,天启皇帝现在所言的事,却不是杨涟与阉党之间的斗争,而是杨涟与熊廷弼之间的事。
当初,熊廷弼受命前去镇守辽东,在那个时候,辽东的情况已经十分糜烂了,而建奴人四处攻城略地,辽东的明军接连大败。
直到熊廷弼抵达辽东之后,整顿军务,整治防务,居然奇迹一般的,令建奴人的攻势顿减,总算是将早已恶化的辽东局势,扭转了过来。
因而,熊廷弼立下了大功,只是……大明历来如此,凡立大功者,无一不要被人审视。
故而当时的熊廷弼,并没有立即得到奖赏,反而被清流们狠狠的痛斥了一番,挑出了许多的毛病,更是列举他八条大罪,而且还认为他欺君罔上。
杨涟这样的清流君子,自然也不能缺席,当时他已是清流之中极有威望的人了,也指责熊廷弼挫虏无能,说他靡费公帑,养寇自重。
熊廷弼自是气得吐血,因为这些罪状是很要命的,任何一条,都足够让他抄家灭族,五马分尸了。
于是熊廷弼立即拉开了架势,与杨涟为首的清流对骂,又表示自己病了,这官不做也罢,请求回乡养老。
这一下子,便又立即被君子们抓住了痛脚,于是君子们又上书骂熊廷弼没病装病,这是欺君大罪。
熊廷弼的性子比较刚,心想我要病退你们还骂我,于是又上书回骂。
这一下子……却又落入了圈套之中。
那杨涟则一下子指出了熊廷弼的要害,说熊廷弼身为辽东的主帅,每日不想着抵抗建奴人,却隔三差五上书与大臣对骂,可见他的心思根本就没放在辽东的军务上,这个人居然还揣着尚方宝剑,应该收回他的尚方宝剑。
把话说到这份上,其实一开始熊廷弼上书请辞致士,还只是撒娇,意思是你们再骂我,我就不干了,其实也只是不希望再被骂,难得真不想干了吗?
可要交出尚方宝剑,那么熊廷弼自然就没办法再有脸管理辽东的军务了,于是乎……当真奉还御剑,‘病退’而去。
这一战,乃是杨涟的成名作之一,直接弄倒了一个右佥都御史和兵部右侍郎。
当然,等到熊廷弼在后来他去职之后,辽东的情况又开始恶化,朝廷不得已之下,又启用了他,以至在最后,酿生了更大的悲剧。
天启皇帝的这番话,便是将张静一比作了熊廷弼,而谁是杨涟呢?
杨涟这个时候,在民间的声望其实是很好的,很多大臣和读书人,都认为杨涟乃是君子,是士大夫的典范。
可是杨涟却是当今陛下和魏忠贤所杀的,在陛下的眼里,杨涟就是十恶不赦之人。
因而……天启皇帝这简单的口谕,其实就是说,谁骂了张静一,谁就是杨涟。
而杨涟,乃朕一生之敌!
一锤定音!
此时……群臣侧目,杨侃更是不知所措,心慌意乱。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