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隋唐五代史 (史仲文)


  吴越国,钱镠子孙嗣位者都按照钱镠的政策,减免赋税,奖励开荒种田,荒地开垦免征,"由是境内无弃田"。为了取信于民,对诸加税的人"命杖之国门,民皆大悦"。《十国春秋》称吴越时开垦田土,修理水利,米一石不过数十文。
  闽、楚两国政治最为腐败,所以最后为南唐所灭。但这两国最初一段时期中,农业仍有很大发展。闽(福建)在唐亡之际,收容了大批北方逃亡的劳动力。王潮"甫得泉州,便招怀流散,均赋缮兵"①。既定全闽又"还流亡,定租税,遣吏巡州县,劝课农桑"。王审知继兄位后,也执行休养生息政策,让农民安居乐业,从事生产。因为"轻徭薄敛,与民休息"形成了"三十年间,一境宴然","公私富实,境内以安"的局面。
  楚国据湖南,国王马殷用高郁为谋主。因为湖南人不善耘桑养蚕,就采用以帛代钱的办法"未几,民间机杼大盛",养蚕织帛成风。楚大宗生产是
  ① 《十国春秋》。
  茶叶,马殷奖励种茶,种甘蔗,后来楚的旧将周行逢代马姓为王统治湖南之地,他也能"躬履俭约,以率群工"。他的女婿来见他求官作,周给以耒耜(种地工具)叫他回去种地,这在封建社会是十分难得的。
  前蜀、后蜀占有四川富庶之地,农业生产很发达。王建称帝时即下诏劝农,所以史书上说"惠绥黎庶,劝课农桑,轻省徭赋。。前视刘备,可以无愧"②。因为农业发展,所以蜀国财政收入增加,"仓禀充溢"。后蜀孟昶即位后,仍然采用劝农政策,奖励农业生产,"国内富安,百姓富庶,赋役俱省,斗米三钱"。史载当时成都城市繁荣"村落闾巷之间,弦管歌颂,合筵社会,昼夜相接"。成都城上尽种芙蓉,九月间盛开,望之如锦绣,昶(孟昶)谓左右曰"自古以蜀为锦城,今日观之,真锦城也"。四川经济繁荣可见一斑。
  (3)手工业的发展五代十国时南方的纺织、制茶、制盐、冶炼、陶瓷手工业都有很大进步。纺织业。吴国素来以丝织品著名,吴国为奖励发展丝织业,又规定以丝织品代钱币纳税,这一措施大大刺激了丝织业的发展。当时南唐宫人创造了一种号称"天水碧"的绿色染色技术,建康(南京)城内染肆之榜多题为"天水碧",于是"天水碧"成了盛行一时的招牌。可见随着丝织业的发展,染织业也发展了起来。丝织和染织业的发展,都和官方政策鼓励分不开。南唐李升诏书规定,"民三年艺桑及三千本者,赐帛50 匹,丁垦田八十■者赐钱二万,皆五年不收租税"。
  吴越也是绫罗绸缎的产区,吴越丝织品质量精美,有许多著名产品。吴越向中原王朝进贡的纺织品有"越绫"、"吴绫"、盘龙凤锦织成红罗殻■、袄衫缎,"锦绮五百连",吴越异纹绫,金条纱等名目。当时,杭州城内丝织工人很多,有一次徐绾发动叛乱,因徐绾是润州人,当时丝织工人也多是润州人。钱镠长子钱元瑛,怕工人响应徐绾,便宣布工人放假一天不上工,可见当时工人之多及其力量的强大。
  蜀中自古是织锦盛地,成都素称锦官城。每年三月蜀中有蚕市,市面极为繁荣。前蜀后主王衍,结彩楼山,用缯彩数万段。又作锦障,从宫内伸至街市。每年秋天,成都四十里尽铺锦绣,这也反映了蜀锦的生产繁荣。
  湖南的丝麻也很出名,如潭州产丝布、葛布、纻布,道州彬州产白纻布,永州产细葛,沣州产龟甲绫、五纹绫、纻练纱、光明纱等。楚国王马希范造宫殿,"地上铺角簟(春夏用)(竹制),秋冬用木棉(绵布)。当时,棉布是一种奢侈品。
  闽国的丝、棉、麻织品也很发展。从其贡品中即可见一斑。
  制茶业,是南方主要产品。唐代时茶叶即大量出口日本、朝鲜、大食等国。五代时产茶和制茶技术都有很大发展。
  江淮素为主要产茶区。杨行密建吴国,以用度不足而作茶叶生意,换取民间布帛。而杨行密与朱全忠交恶,导火线也是因为杨行密派人到汴京贩卖茶万斤,被朱全忠抢夺。江淮茶以阳羡茶为珍品。公元946 年(南唐保大四年)命建州制的乳茶,号曰京廷腊茶之贡,始罢阳羡茶。这种茶用茶的乳汁作片,也可以作妇女化妆修饰之用。据史记载"南唐进建阳茶油花子,大小形制各别,宫嫔缕金于面,皆淡妆以花饼施额上,时号北苑妆"。其花色、② 《蜀梼抚》卷上。
  香味可以想见。建州属福建,反映了福建茶在质量上超过了江淮。当时茶叶制造规模宏大,南唐境内官焙(茶)38 处,官私制茶场共1336 处之多。其规模之大和产量之多可想而知。
  吴越国(今浙江)也是产茶区,其向中原王朝进贡的贡品中,有"茶27,000 斤","大茶,脂沅茶24,000 斤","茶25,000 斤,脂沅茶34,000斤"等记载。而通过贸易销于中原的茶当十倍数十倍于此数。
  前后蜀也盛产茶叶。公元903 年,唐昭宗从风翔回长安,唐廷财力困难,占据四川的王建就曾贡茶布等10 万以解其急,可见茶叶在四川已是财富的重要部份。蜀中当时茶园甚多,规模也很大。
  湖南的楚国茶的产量也很大,每年向中原王朝进贡就有25 万斤。"于中原卖茶之利,岁百万计"。
  钢铁金属冶炼加工。南方九国矿藏开发也有发展,吴国(后南唐)有铜、铁、铅矿,宣州盛产铜铁,所开采的大冶矿一直到今天仍然存在。大冶矿开采于公元955 年,到现在已开采一千多年,此外,兴国的铜、铁、银,潭州的丹砂(水银)都有一定产量。楚国马希范用丹砂涂壁"凡用数十万斤",丹砂就是"汞",水银的原料,衡州、邵州、永州、彬州皆产朱砂(丹砂),衡州,永州皆产水银。邵州还产银,辰州则产铜。南汉国也产金银。国王刘建昭阳殿,"用金为仰阳,银为地面"。刘鋹建万政殿"饰一柱凡用银三千两,以银为殿衣"。说明这些国王的奢侈,也说明当时的金银已有相当的产量。南方诸国献出的贡品中,也有金银,如吴越贡品有"金器500 两"、"白金一万两、铤银5000 两"。闽国的贡品中有白金4000 两,等记载。制盐业。吴国据江淮,以盐茶为主要财源。吴定民田赋,每正苗一斛,加收三斗,官给盐一升,谓之"盐米"。蜀国四川的井盐也是重要财政来源。陵州(今四川仁寿)"岁炼八十万斤"是产量较多的。后周曾一度报废,后又恢复。
  制瓷业。以越窑(绍兴)、西山窑(温州)、岳州窑(湖南湘阴)、潮州窑(广东潮州埠韩山)、琉璃厂窑(四川华阳)五处和江西景德镇胜梅窑为最。
  造纸和印刷业。杭州、衡州、宣州、益州等地,从唐以来就是造纸业发达的地方。当时广州特别生产一种谷纸,北方人称为谷桑,是用桑皮造的桑皮纸(今叫牛皮纸)。造纸业引起了印刷业发展,五代时,冯道印九经就是用木板印刷。
  造船方面。吴越、南唐、南汉都很发达。只要看当时打仗用的战舰之多,就可证明造船技术已发展。南唐与后周作战,用军舰数百艘。南汉与楚国交战,俘虏战舰百艘。史籍记载,当时钱塘江舟楫辐辏望之不见首尾,可见船舶之多。当时广州能生产一种不用铁钉的船,非常结实。
  其他手工艺如漆器、刺绣等,也有很大发展。
  (4)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由于南方手工业发达,所以商业也随之发展。由于商业获利巨大,有些官僚便自己经商。吴国徐知谔为润州团练使,"作列肆于牙城西,躬自贸易"。吴越都城杭州,当时"骈■二十里,开肆三万室",成为东南的大都会。吴越不但由海路通青州(今山东)与中原贸易,而且东至新罗(朝鲜)、日本,西至占城、大食(今印度伊朗一带),都有商船往来。
  闽国主要从事海外贸易。王氏占据福建后,修福州城,为了发展海上贸易,又修复甘棠港。唐代已成海外贸易主要港口的泉州,这时更为繁荣。王审知的侄子王延彬,在泉州50 年,以善于招徕海南商贾,智取宝货,时人称为"招宝郎"。商业发达,商人就要掌权,商人察仲兴官为牙将,并向周世宗提出"设邸"通商。
  广东南汉国商业更发达。南汉国王刘隐的祖父就是商人,"因商贾南海"才家住广州。所以,他鼓励经商,而且各地商人到广东后,都受到南汉皇室礼遇。岭北商人至南海者,也"多召之,使升宫殿,示以珠宝之富"①。楚国在湖南,主要是经营茶叶,派人于襄、唐、郢等州直到开封等地,设专门机构经营茶业买卖,获利十倍。又从高郁建议铸铅钱,以十个当铜钱一个,流行境内,商人出境即不能使用,只好换成货物带走。这样,以境内货物易天下百货,"国以富饶"。马氏朝廷重视商人,"富商大贾,位在列位",成为大官。可见商人的地位很高。
  荆南小国,财政收入大部分靠商业税。从东边的吴国到西边蜀国,对来往商旅一方面要收税,一方面还要进行抢掠。他们对周围国家都称臣,靠赏赐;同时也打劫各国过境使节,故人称国王为"高赖子"。五代最后一个皇帝周世宗柴荣,就曾在荆南经商。可见当时商业之盛。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