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隋唐五代史 (史仲文)


  隋唐五代的乐舞专著不在少数,但多数早已散佚,仅有《乐书要录》、《乐府古题要解》、《羯鼓录》、《教坊记》、《乐府杂录》等屈指可数的几种保留下来,更加显得弥足珍贵。
  《乐书要录》 唐代的乐律学著作。元万倾奉武则天之命编撰。全书共十卷,现仅存第五、第六、第七3 卷。第五卷有"辨音声"、"论二变义"等11 篇。第六卷有"纪律吕"等4 篇。第七卷有"律吕旋宫法"、"识声律法"、"论一律有七声"等3 篇。文中强调"二变"的运用,阐明七声的起源,论述了旋宫之法。
  《乐府古题要解》 唐代音乐理论著作。撰者吴兢,汴州浚仪(今河南开封)人。曾撰有《贞观政要》等书。本书二卷。根据阅读各家文集、传记所得,记述了100 多首曲子名字的由来。其中相和歌曲26 首,短箫铙歌9首,横吹曲9 首,舞曲5 首,清商曲7 首,琴曲6 首,杂曲46 首。对研究汉、魏、六朝音乐具有参考价值。
  《羯鼓录》 唐代研究鼓乐发展的笔记类著作。作者南卓根据当时的传闻编撰而成。共一卷,分为前录、后录两部分。前录成于大中二年(公元848年),记述羯鼓源流、形状及玄宗时代的轶事。后录成于大中四年(公元850年),记载着宋璟的传说故事及150 多首羯鼓曲目,对古代鼓乐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教坊记》 唐代研究乐舞发展的笔记类著作。崔令钦撰,共一卷。书中记述了开元时期的教坊制度和乐舞活动方面的趣闻轶事。卷末载有教坊曲目325 个。崔令钦为博陵(今河北定县)人,开元年间曾任京城防务长官,下属多为教坊中人,故得知教坊中事。"安史之乱"后,寄居江南完成此书。此书,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是研究唐代表演艺术的重要资料。
  《乐府杂录》 唐代研究乐舞艺术的笔记类著作。著者段安节,临淄(今属山东)人。其父段成式,曾任太常少卿,善音律。段安节曾任国子司业,善乐律,能作曲,书一卷,成于唐代末年。全书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乐部9 条;第二部分为歌舞俳优3 条;第三部分为乐器13 条;第四部分为乐曲12 条;第五部分为《别乐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早已散佚,仅存说明文字。后世晁伯宇在《续谈助钞》中称此书为《琵琶录》。对研究唐代的乐部、歌舞、俳优、乐器、乐曲,歌唱家和琵琶演奏家,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除了专著外,散见于其他典籍的乐舞理论异常丰富。较为重要的,如《朝野佥载》、《封氏见闻录》、《苏氏演义》、《唐国史补》、《大唐新语》、《酉阳杂俎》、《因话录》、《北里志》、《开元天宝遗事》等,都有丰富的乐舞艺术的记载和评述。
  六、隋唐五代的建筑艺术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古代建筑艺术发展的成熟阶段。
  隋代对中国的重新统一,为建筑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短短的三十几年中,规划兴建了大兴、洛阳城,建造了大规模的宫殿、园林,开凿了闻名世界的大运河,建成了世界上最出色的敞肩石拱桥--安济桥。
  唐代在隋代建筑成就的基础上,继续营建了首都长安和东都洛阳,使这两座城市更趋完善。同时,还兴建了一大批规模巨大、气魄雄浑的宫殿和皇家园林。富有诗情画意的私家园林大量涌现。随着佛教的发展,寺庙、古塔等宗教建筑遍及全国。绵延百里的唐十八陵,是中国古代帝王陵园中最浩大的建筑艺术群体。
  唐代各类建筑都有辉煌的成就,其风格特点是布局严整、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工艺精湛,既注重功能需要、也突出艺术形式,统一中富于变化、华美间不失典雅,强烈地显现出强大帝国自信向上、锐意进取、力求众美的创造热情和时代精神,成为古代东方建筑艺术的典范。
  (一)大兴--长安城的艺术成就大兴--长安城,是隋唐两代的都城。自开皇二年(公元582 年)开始营建,至唐昭宗时的人为破坏,在320 年的峥嵘岁月里,它以特有的宏伟富丽和强大帝国的豪迈气概而著称于世。尤其是那功能完备的艺术格调和方整对称的整体布局,都达到了当时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平,对国内外的城市建筑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1。功能完备的宏大都城形象地展现城市的功利性能,是建筑艺术的首要法则,也是大兴--长安城所具有的艺术特色之一。
  大兴--长安城,位于八百里秦川中部的渭河南岸,是隋唐两代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自隋文帝开始,经过隋炀帝至唐玄宗百余年的多次营建,完成了它的宏伟规模,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繁华的东方都城。隋文帝建国之初,以西汉的都城长安为国都,位置在今西安西北的汉城一带,面积约36 平方公里。由于此城城池狭小,宫殿、官属、居民相间杂处,况且日久凋残、水质咸卥、水量不足,难以适应新生帝国发展的需要,便于开皇二年(公元582 年),命宇文恺重新营建都城。因杨坚在后周受封大兴公,故名为"大兴城"。公元618 年,李渊灭隋建唐,仍以大兴城为国都,但改名长安。
  大兴城地势南高北低,北有渭河,东临灞水、浐水。开皇三年(公元583年),于城东开凿龙首渠,引浐水经通化门北侧兴宁坊入城,其支渠经皇城再入宫城,最后到达城北的御苑,满足了城东北地区的用水。又于城西开挖永安渠和清明渠,引洨水和潏水从城南入城。两渠相隔一坊,纵贯南北,解决了西北城的用水。开皇四年,又命宇文恺率水工由城东凿广通渠300 余里至潼关,引渭水入渠中,使潜运直通黄河。城东南原有曲江,地形复杂不便作居住坊里,宇文恺遂开通黄渠,引水入曲江池,开发了曲江芙蓉园风景区。又引潏水绕城西,作为运输的漕河,致使城中水网如织,园林密布,虽身居关西,却如江南景色。唐长安城在大兴城的基础上加以完善,除将大兴宫改称太极宫外,又于城东北兴建大明宫和禁苑,使宫室向北移至大明宫。后又在城东修建兴庆宫,城东南扩建芙蓉园。并在城的东北部和东侧修建夹城,使芙蓉园与大明宫相连。形成了帝王、朝臣、贵族集中到东北部,城市重心偏于东北的格局,以取龙首之势。
  长安城东西长9721 米,南北宽8651.7 米,周长35 公里多,面积84 平方公里,平面略显正方形。大于现在的北京旧城,相当于10 个今日规模的西安古城。城内由宫城、皇城、外城廓三部分组成。城墙厚约12 米,每面各设三门,每门三道。符合《考工记》所载"九经九纬"的周朝礼法制度,体现出帝王至尊的规格。皇城、宫城与居民严格分开,置于南北中轴线的北端,以示统摄天下四方。
  宫城位于全城北部的正中,东西长约2820 米,南北宽约1492 米。宫城正中为大兴宫,有16 座大殿,是皇帝起居、务政的地方。西部为掖庭宫,是嫔妃的住所。东部是太子居住的东宫。皇城东西长与宫城相同,南北宽约1843米,城内设有宗庙社稷、官署衙门,是百官办理公务的地方。在宫城与皇城中间,有一条宽441 米的街道,横街酷似一个广场,可供士兵操练,也是接受百官和外国使臣朝贺的地方。
  皇城正中的朱雀门北向与宫城正中的承天门为承天门大街,南向与外廓城正中的明德门相通的朱雀门大街,街道宽150 米,长分别为1843 米和4500米,两街贯通南北,把全城分为东西两部。城内有东西大街14 条,南北大街11 条,把全城划分为108 个排列整齐的坊里,为居民的住宅区和商业区。宽阔笔直的街道两旁,都栽种着整齐的槐树,宫城、皇城里则种植梧桐和柳树。在树荫掩映之下,整个城市更显得壮观幽美。
  隋代兴佛,唐代三教并举,隋文帝迁入新城时,曾于朝堂之上陈列寺庙匾额120 块,自愿造庙者即可取走匾额,促进了寺院佛塔的建设;又在皇城中轴线两侧,建造了左右相对的大兴善寺和元都观;在城西建有庄严寺,寺内营造90 米高木塔一座。大业三年(公元605 年),隋炀帝为了纪念文帝,又于庄严寺旁建总持寺,其规模及寺中木塔与庄严寺相同。及至唐代,长安城内有僧寺81 座,尼寺28 座,道观30 座,女观6 座,波斯寺2 座,胡袄祠4 座。这些宗教建筑的大量出现,使繁华的长安城又增添了外来民族建筑的异域风情。此外,唐长安城中还辟有教坊和戏场数处。宫城北面的禁苑是皇族游猎的地方。其中设有马球竞赛的球场。这些都是长安城极具特色的建筑之花。
  长安城自开皇二年(公元582 年)从平地始建,继承了历代都城的优秀传统,经过历年修建,终于成为一座功能完备的繁华都城。但至唐朝末年,它却屡遭破坏,日益衰落。第一次是广明元年(公元880 年),黄巢义军攻克长安,至中和三年(公元883 年)被迫退出,唐兵蜂拥入城肆行烧杀,造成了城中宫、庙、衙、署的严重损坏。第二次是乾宁三年(公元896 年),李茂真兵变,入长安后大肆焚烧。第三次是天复元年(公元901 年),韩全海等劫昭宗去凤翔,然后火焚宫城。第四次是在天祐元年(公元904 年),朱全忠(即朱温)强迫昭宗拆城、迁都,毁长安宫室百司及民间庐舍。繁华富丽的长安城尽遭破坏。现在的西安城垣,是明朝重修的,它只包括唐时的宫城和皇城,规模小得多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