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隋唐五代史 (史仲文)


  2。陆柬之及其书作陆柬之,生卒年不详,江苏吴县人,初唐大书家虞世南的外甥,官至太子司仪郎。书法早年学其舅,后学"二王",卓然成家。张怀瓘在《评书药石论》中云:"昔文武皇帝好书,有诏特赏虞世南,时又有欧阳询、褚遂良、陆柬之等,或逸气遒拔,或雅度温良,柔和则绰约呈姿,刚节则鉴绝执操,扬声腾气,四子而已。"陆与虞、欧、褚齐名,并称"四子",可见其书名之大。陆的书法特色是"鉴绝执操",与虞之逸气、欧之雅度、褚之绰约殊趣同质。陆善正、行、草,尤以行书著称唐代,可惜他的书法遗迹传世者甚少,只有西晋陆机的《文赋》一卷留给我们。
  《文赋》行书,纸本墨迹卷,据《石渠宝笈》载:纵约26.5 厘米,横约367 厘米,144 行,凡1658 字。今有"河东李倜士弦章"、"拟晋山房"、"乾隆"、"嘉庆"、"宣统御览之宝"等鉴藏印记。卷前引首有明代李东阳篆题"二陆文翰"及沈度隶书"陆机文赋,陆柬之书"。帖后名款已佚。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文赋》为西晋书法家陆机的名著,可惜陆机只留下《平复帖》,而没有留下《文赋》墨迹。《文赋》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影响极其深远,柬之面对远祖的宏文,怀着极其崇敬的心情予以书丹,文章、书翰遂称双绝,历代书家均视此卷为瑰宝。元揭傒斯跋云:"唐人法书,结
  ① 唐张彦远《<唐朝叙书录>引》。
  体遒劲,有晋人风格者,惟见此卷耳"。陆柬之此帖结体方整,笔力遒劲而温润,行间排列疏密由之,大小浓淡,轻重疾徐,俯仰跌宕,皆取法于王羲之的《兰亭序》。其转折处方圆交替使用,以圆折居多。宋濂评曰:"唐人之书,论者以其临晋,往往少之,殊不察其变化之妙也。柬之此笔,神俊超诣,尤非诸家所能及。"此话说得很准确。陆柬之学得其舅之圆劲,又得王羲之之神韵。今观传世之唐人行书墨迹,确实很少能超过它的。而王羲之的真迹已佚,后人学王羲之书法的笔法,大都从《文赋》帖入手,元代赵孟頫就是得力于此帖。我们看《文赋》帖正如陆机文中所称"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播芳蕤之馥馥,发青条之森森"。飘逸潇洒,宛如一幅典雅清丽之晋唐山水画,绝少尘俗,意境深远。
  3。李邕及其书作李邕(公元678-747 年),字泰和,扬州江都(今江苏)人。著名学者李善之子。初为谏官,历任郡守,官至汲郡、北海太守,人称李北海,是一位才华横溢而命运坎坷的人。他从小就擅长文章,博闻强记,曾经增补改进了父亲的《文选注》,深受时人称赞。后来进秘书阁读书,学问更为长进,曾以渊博的学识惊倒当时著名学者、内史李峤和监察御史张廷珪,于是被他们推荐当了谏官"左拾遗"。李邕所任官职虽小,可他性格耿直,而且"意气"很盛,敢于直言不讳,参倒了当时炙手可热的武则天的幸臣李昌宗兄弟。中宗即位时,任命术士郑普为秘书监,他觉得不妥,挺身而出,上书诤谏,因此以刚正不阿的品格和明智博识而为世人所重视。后贬职在外,以卖文卖字所得收入救济贫困百姓。但最终遭奸相李林甫暗杀。李邕生前对文章、书翰、正直、辞辩、义烈研究得很深,被称为"六绝",著名的诗人李白、杜甫、高适都以后学晚辈的身份与他交游。杜甫曾赋诗《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赞颂他:"忆昔李公存,词林属根柢。声华当健笔,洒落富清制。风流散金石,追琢山岳锐。情穷造化理,学贯天人际。干谒走其门,碑版照四裔。各满深望还,森然起凡倒。"诗人表达了对这位杰出的艺术家的热情赞颂和深刻怀念。
  李邕学书法从"二王"开始,并广泛地吸收了"二王"与北朝诸家的优秀传统,而又能"摆脱旧习,笔力一新"。他擅长正书、行书,尤以行书艺术饮誉后代,有"书中仙手"之称。他的正书、行书"如华岳三峰、黄河一曲",《宣和书谱》对其书艺进行了概述:"邕初学,变右军行法,顿挫起伏,既得其妙,复乃摆脱旧习,笔力一新。李阳冰谓之'书中仙手',裴休见其碑云:'观北海书,想见其风采。'大人之才术多不兼称:王羲之以书掩其文,李淳风以术映其学。文章书翰俱重于时,惟邕得之。当时奉金帛而求邕书,前后所受钜万余,自古未有如此之盛者也。观邕之墨迹,其源流实出于羲之。议者以谓骨气洞达,奕奕如有神力。斯亦名不浮于实也。杜甫作歌以美之曰:'声华当健笔,洒落富清制。'为世之仰慕,率皆如是。"李邕是继楷法森严的初唐四家之后,专以行书艺术问世的,他从本质上一改王羲之以来的传统行书的结构模式和温润闲雅的情调,代之以荒率雄沉、执拗不驯的艺术格调和游弋奔走、攲侧复又端凝的艺术风格,为盛唐新的书风的到来,吹响了号角,翻开了中国书法史上行书艺术的新篇章。李邕又是一位继李世民之后,唐代深具功力的行书入碑的大书法家。可以说,李邕的行书艺术是王羲之以后再变行书书体而崛起的又一座高峰。后世书家常把他同王羲之相提并论,明董其昌说:"右军如龙,北海如象。"清冯班说:"右军如凤,北海如俊鹰"。"象"言其凝重,"俊鹰"言其猛厉,都是他的书法所具有的特点。他的用笔方圆兼施,遒劲刚健;结体内紧外拓,似欹反正,于凝重中具有流美飘逸的风韵。宋代苏东坡、米芾都吸取了李北海的一些特点。元代赵孟頫写大字也极力追求他的笔意、体势,从中学到了"风度闲雅"、"翩翩自肆"的书法境界。如何学李北海呢?李北海自己曾说过"似我者俗,学我者死"的话。这是学习李北海书法,甚至是学习一切个性特点极强的书家作品所应注意的问题,同时也告诉我们学习李北海应重其革新精神和传统根基。李邕一生创作甚丰,有《李秀碑》、《叶有道碑》、《任令则碑》、《卢正道碑》、《娑罗树碑》、《大照禅师碑》、《少林寺戒坛铭》、《东林寺碑》、《法华寺碑》、《灵岩寺碑》、《麓山寺碑》以及《出师表》等遗留下来,其中最著名是《李思训碑》和《麓山寺碑》。
  《李思训碑》全称《唐故云麾将军右武卫大将军赠秦州都督彭国公谥曰昭公李府君神道碑并序》,并称《云麾将军碑》,行书,立于唐开元八年(公元720 年),李邕43 岁时撰并书。此碑共30 行,每行70 字。现存陕西蒲城县。明代杨慎在他的《升庵集》中评价此碑曰:"李北海书《云麾将军碑》为第一,其融液屈衍,行徐妍溢,一法《兰亭》,但放笔差增其豪丰体,使益其媚,如卢询下朝,风度闲雅,萦辔回策,尽有蕴藉。"细观此碑,用笔豪爽猛厉,起落争折,直多于曲,一点一画如抛砖落地,铮铮有声,行笔果敢简捷,笔笔铁画银钩,瘦硬通神。结体方正夭矫,笔势向外扩张,上展下放,左低右高,多呈欹侧之势,造形峭拔雄肆,恰似千仞绝壁,百年劲松,给人以气宇轩昂、风姿洒脱的感觉。正如清代刘熙载《艺概·书概》中指出:"李北海书多得异势,然所恃全在笔力。"李北海的行书就是以豪健之气一改右军之秀逸,把唐太宗未能做到的予以完成了,从而把行书的发展推向又一个高峰。
  《麓山寺碑》亦称《岳麓寺碑》,立于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 年),是李邕53 岁时贬谪途中所撰写的得意之作。碑正文行楷28 行,每行56 字。全碑从撰文、书写到刻石,都是李邕自己所作。碑额上篆书"麓山寺碑"四个挺拔、端庄的大字,也是李邕亲自书写。原碑现仍留存于湖南长沙岳麓公园里。
  《麓山寺碑》是李邕书法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反映了李邕书法的主要特点。此碑字字劲峭,神采夺人,用笔博采钟、王书体和北朝碑书之长,笔势凝重俊截,笔力浑厚雄健,结字纵横开合,取势与运笔墨法蕴藏着北方书派的风骨,大有压倒群山之势,为后世艺林所推崇。明王世贞在《弇州山人稿》中评其"钩磔波撇虽不能复寻,览其神情流放,天真烂漫,隐隐残楮断墨间,犹足倾倒眉山(苏轼)、吴兴(赵孟頫)也。"苏轼、赵孟頫作为大艺术家,为之倾倒的正是因为李邕用笔沉着流动耸挺的艺术效果。"神情流放",依附于具体点画结构之中,此碑的神情就是通过线条本身形态和相互构建后所表露出来的既果断又活泼的本性和傲岸多姿的瑰丽色彩。无论是用笔、结字,还是章法、气韵,处处都焕发出凌厉劲拔、气宇轩昂、"前无古人"的崭新风貌。如果把它与《李思训碑》相比,艺术风格差别很大。《麓山寺碑》的笔画挺耸、随势右倾,充分表现出浑厚凝重的笔姿、奇崛多变的体势,标志着"书贵瘦硬"的时代的终结和盛唐气象的到来。难怪袁褒评李邕的书法艺术时说"北海专事奇崛"。《快雨堂跋》中也说:"以荒率为沉厚,以攲侧为端凝,北海所独。"而刘熙载的《艺概·书概》则指出:"李北海书以拗峭胜,而落落不涉做为。昧其解者,有意低昂,走入佻巧一路。"这里"奇崛"、"攲侧"、"拗峭"都是说李邕行书的字形的独特。他的字"形"不是那种"稳定的形",而是存在于内力与外力互相冲撞又交融在一起的力场中的"不稳定又稳定的形",它反映出李邕书法创作的鲜明个性。这正是李邕的艺术追求。所以他说"似我者俗,学我者死",告诫后学者不要一味模仿,步人后尘,而真正想有所成,只有创新。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