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隋唐五代史 (史仲文)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一生与綦毋潜交好。綦毋潜(公元692-约749 年),字孝通·虔州(今江西赣州地区)人。开元十四年进士及第。大半生为官,未见坎坷。先授宜寿尉,迁右拾遗,入集贤院待制,又作著作郎。后来看到社会将乱,官场情形日坏一日,便主动辞官,归隐到江东去了。他大约与王维有交,临别,王维专门有诗相赠"明时久不达,弃置与君同。天命无怨色,人生有素风。微物纵可采,其谁为至公?余亦从此去,归耕为老农。"实际上,王维不如他,他是真的归隐,王维到底做了安禄山的伪官。《唐诗三百首》上选有綦毋潜一首五言古诗《春泛若耶溪》,这诗写得清和雅致,颇得山林隐士之风。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惆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王翰(约公元687-726 后年),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景云元年进士及第,举极言直谏,又举超群拔类科。王翰少年豪荡,恃才不羁,喜欢纵酒。家中生活富有,好养名马,又蓄家妓。与人交谈,颇有自比王侯之意。常聚一伙同好,在家纵禽击鼓为乐。后来经张说提携,召为秘书正字,又迁驾部员外郎。后来张说罢相,他也出为仙州别驾。然旧习不改,复遭贬斥,死。他的诗留传下来的不多,《全唐诗》仅存其诗13 首。他有不羁之才,又有酒徒精神,曾写《飞燕篇》讽刺唐玄宗,可知虽表面不羁,内心却是严肃的。他最为后人传颂的诗歌还是那首《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书写悲壮故事,偏能诗情画意,真正盛唐本色。
  (二)"吴中四友"之贺知章、张旭、张若虚及包融张说、苏颋跨越初唐、盛唐两个阶段,不免宫中旧习;贺知章等吴中四友已是纯正的盛唐之音。
  贺知章(公元659-744 年),字季真,越州永兴(今浙江肖山)人,和同是浙人的张旭、张若虚(一说刘慎虚)、包融齐名。时称"吴中四友。"吴中四友,可以看作盛唐之始的一个颇具特点的诗歌群体。但这个群体似乎松散不成阵式。或者说吴中四友不以群体效应胜,而以个人才情能力胜。吴中四友水平也不均衡。以诗而言,当首推贺知章、张若虚,张旭则别有所长,惟包融水平差些。但包融的两个儿子包何、包佶都能作诗,父子才情,人称"三包",《全唐诗》并收其诗。这样的情况,在唐代似乎并不算罕见。"三包"之外,还有"六窦",即窦叔向和他的5 个儿子:窦常、窦牟、窦群、窦庠、窦巩;加上顾况、顾非熊父子;张碧、张瀛父子;章孝标、章碣父子;以及杜审言与其孙子杜甫;皇甫冉、皇甫曾兄弟,李宣古、李宣远兄弟;姚係、姚伦兄弟;温彦博与其孙温庭筠、温宪父子;钱起与其曾孙钱珝等。
  看起来家学渊博,父教子传,是中国文学艺术的一个传统。汉有"三曹",宋有"三苏",都是出类拔萃的人物。上述诗人家庭中,有超级诗才,也有一般诗人,超级诗人如杜甫、温庭筠。即使并非超级巨星,偌大一个中国,唯有这些家庭可因其诗文流芳百世,也不能不引起后人敬慕。
  包融虽为吴中四友,但存诗不多,《全唐诗》上仅存其诗8 首。水平也不甚高,其五言古诗《送国子张主簿》,尚差强人意:"湖岸缆初解,莺啼别离处。遥见舟中人,时时一回顾。
  坐悲芳岁晚,花落青轩树。春梦随我心,悠扬逐君去。"
  贺知章少年便以文词知名,性格旷达平和,善谈论善笑谑。证圣初,擢进士超拔群类科。其时陆象先在中书省主事,引知章入太常寺为博士。二人相处十分融洽。大约知章有文名,又有真才实学,加之性格爽谐,能谈能笑,颇得时人青睐。陆象先尝与人言:"季真清淡风韵,吾一日不见,则鄙吝生矣。"①君子不可一日无竹,此公不可一日无贺公谈。开元十三年,贺知章由太子宾客,升礼部侍郎兼集贤院学士。知章性情豁达,多才多艺,不但诗写得好,字也写得好,还十分好交朋友。杜甫有《酒中八仙歌》,头一位就是这位贺公。"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话是有点夸张,但贺公醉情醉态跃然纸上。他还喜欢奖掖后人,哪怕是有可能超过自己的后人。因为他胸襟开放,不懂得嫉妒为何物。李太白一生追求功名,多次干谒,总无明显效果。一见贺公,如千里马逢伯乐,"谪仙人"美名,便是贺知章所赠。贺知章能诗,看来并不着意为诗,好象他的能作官,也并不惨淡经营一样。但他确是诗中奇士,漫若随意为之,往往便成佳句。又似他善作草、隶,每醉后"属辞,笔不停辍,咸有可观",每纸"数十字,好事者共传宝之。"①他的诗流传下来的并不多,可能原本他作的诗数量就少。但有奇趣,又有情思。如《送人之军》,写得情长意切,但并不感伤无度。情是情,意是意,情意之外还有鼓励,那意思仿佛是说:边城苦是够苦的,为了国家好自为之
  ① 《唐才子传》第113 页,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 年7 月出版。
  ① 《唐才子传》第113 页,中州古籍出版社。
  吧!其诗云:常经绝脉塞,复见断肠流。送子成今别,令人起昔愁。
  陇云晴半雨,边草夏先秋。万里长城寄,无贻汉国忧。"
  但他脍炙人口的诗,还是那首《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若非斯人斯趣,哪得如此妙想风流。
  但他固然性格幽默和平,官场生活并不十分如意。有时发牢骚,说自己是"秘书外监"。唐官制没有"外监",无"外监"而自称外监,便有被排挤的味道。看他晚年益发放浪,而且自号"四明狂客"的情形,他的内心也一定有许多苦衷。到了天宝三年,他就找了一个由头,上表朝廷,要求出家为道,回归故乡。唐玄宗同意了,下诏赐给他家乡镜湖、剡溪一片地方,供他渔樵之用。并且亲自赋诗相赠,让太子卒百官为之饯行。贺知章是唐诗人中少有的长寿者,终年86 岁,这和他豁达幽默的生活态度必定有关。
  与贺公齐名的张旭,也是一位奇才。他的草书特别有名,而且在中国书法史上大有影响,与另一位草书名家怀素合称"颠张,醉素。"是中国草书史上的两块丰碑。怀素是一位得道高僧,张旭则谢顶很早,别人调侃他们:"颠张醉素两秃翁,追逐世好称笔工。"他的草书,裴旻的剑术和李白的诗,世称三绝,好不春风得意哟。
  张旭留诗不多。他的绝句以写景见长。有一首《山中留客》,特见才情。"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首句便不同凡响,"弄"字尤其鲜灵可爱,短短七个字便令山光物态尽有情趣。而且鼓励同行者,不要有点阴云就想溜回去。和你说吧,就是一片晴空,走到白云深处衣服也会湿的,诸位,请吧!
  吴中四友中存诗最少,却留下一篇千古绝唱的诗人是张若虚。也许天下人知道张若虚三个字的不太普遍,但大凡对唐诗有所耳闻目见的,不知道《春江花月夜》的,可是太罕见了。《春江花月夜》本是乐府旧题,不晓得有多少人作过的,但若虚此篇一出,在很多读者心目中,这《春江花月夜》几个字就成了张公的专利了。
  张若虚(约公元660-约720 年),扬州人。《全唐诗》仅存其诗二首。
  新、旧唐书均无传。元人辛文房的《唐才子传》亦无传,唯《旧唐书·贺知章传》中有几句介绍。张若虚曾作过兖州兵曹,来到北地,而且他仅比王勃年长10 岁,比李白要大40 余岁。从年龄上看,他是一位初、盛唐之交的人物。看他留下来的另一首诗,齐梁旧体对他也有影响。但他写出了《春江花月夜》,纵唐书无传,也无妨;纵习学旧体,又何妨。《春江花月夜》确是一首绝妙好诗:"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这诗多有选本介绍,介绍多,分析也多,各家所言,仁智互见,在我看来,此诗的主要特色包括:第一,她展示了一个非常美妙的意境,用现代语言讲,是她为读者提供了一种非常优美的感觉。我们现在不是常常要找"感觉"吗?《春江花月夜》的感觉极好,她优雅,自然,深邃,又清新可见。"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我们不能确知。要回答,非请教古天文学家、古人类学家才行。但也无须确知,虽不确知却能真真切切领悟其中的含意,正是这诗的绝妙所在。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