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风吹海树,萧条边已秋。亭上谁家子,哀哀明月楼。
自言幽燕客,结发事远游。赤丸杀公吏,白刃报私仇。
避仇至海上,被役此边州。故乡三千里,辽水复悠悠。
每愤胡兵入,常为汉国羞。何知七十战,白首未封侯。"
陈子昂的诗文批评,发出的声音十分有力,这不但和他本人的努力相关,也是当时社会发展到了呼唤这种理论出现的火候。唐诗至陈子昂,初唐诗人的历史任务大抵上算是完成了。陈子昂的文学主张和创作实践,一直影响到李白、杜甫,影响到元稹、白居易,影响到韩愈、柳宗元,以至影响到宋代词人。可谓影响深远。命虽不永,功在后人。陈子昂曾有一首《登幽州台歌》,气象不凡,影响很大,但看唐文学史的发展历程,知道唯有此公,当有此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
其实,陈子昂的时代并不算糟糕,可见真爱国者,并非那些只会歌功颂德高呼万岁的人们,因为他们希望国家更好,才有许多痛切之言。
不过,新的时代--盛唐文学就要出现了。前边既有古人,后面必有来者,陈公其实亦不必悲伤。
与陈子昂同时,风格和主张相近的人中,还有刘希夷、乔知之等。
刘希夷(公元651-679 年),字延芝,或云挺之,汝州(今河南许昌一带)人,是宋之问的外甥。他相貌英俊多才多艺,又善长谈笑交际,还是一位瑟琶高手。他的诗歌"词情哀怨,多依古调。"①特别长于闺帷之作。只是酒量奇大,史传说他饮酒数斗而不醉。但年未及30,即为贱人所害。也有说,因为他写了一首《白头吟》,其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一联,宋之问很喜欢这两句,向他索要,他不给。宋之问便阴使恶奴将他用土囊压死了。此传言未必可信。但宋之问人品不好,一些坏事难免瓜葛于他。
① 《唐才子传》第30 页,中州古籍出版社。
四、盛唐诗苑盛唐文学是有唐一代的文学精华所在;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文学精华所在;甚至是中国文化史上的文化精华所在。
盛唐时间不长,即使算到大历初年,也不过50 余年时间,何况公元755年已逢安史之乱,大唐的昌盛景象已然蒙上重重阴霾。但这短短的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却是中国有史以来文学创作最为发达和辉煌的历史时代。
盛唐时代,是唐代社会达到最高繁荣的时期,历史证明,政治、经济和文化以及文学艺术的发展,不是同步的。开、天之前,特别是贞观年间,政治状态或许更为清明,但大唐初立,百废待兴,经济急需恢复,人民需要休养生息,文化需要恢复建设。唐太宗在文学实践方面不过一庸人耳,纵然天才神纵,一个人终究没有繁荣唐文化的力量。到了唐玄宗时代,仿佛一切准备均已就绪,江南江北春雨足,只待千里万里百花开了。
盛唐时代,是唐文学呼唤巨星并且产生了巨星的时代。因为文化自由,天下臣民不问信仰如何,奉儒很好,信佛信道也无不可。一方面是限制很少,一方面又有了初唐近一个世纪的文学实践,到了这个时候,确实应该群星灿烂,百花争艳了。盛唐的文学人物,少数生长于初唐,大部分都是在盛唐这种十分优裕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起点高,群体效应好,不但产生群星,而且出现巨星,巨星如月,众星捧月,把个盛唐诗坛装点得空前壮美,气象万千。盛唐诗人艺术品位很高,不要说李白、杜甫、王维这样超一流的诗人,就是那些二流诗人,其诗歌的水平也远远超过初唐时代那些大人物。从盛唐俯瞰初唐,难怪很多人连王、杨、卢、骆都要批评,都要小看。
盛唐时代,诗人的眼界非常宽阔,诗人的创作非常自信。这是个诗歌创作挥洒自如的时期。诗入盛唐,诗歌创作次第进入化境。这不仅因为盛唐诗人处在历史高峰,敢想敢作,能想能作,会想会作,善想善作,而且整个时代文化都具有博大胸襟,佛学也要,道学也要,儒学也要,杂学也要。不但要建安风骨,也要江左诸贤;不管你是曹子建也罢,建安七子也罢,竹林七贤也罢,庾开府、鲍参军也罢,民歌民谣也罢,边声胡音也罢,沈宋体也罢,王、杨、卢、骆也罢,只要有用,一概吸收;化而用之,取而用之,理而用之,论而用之。魏晋以降的500 年积蓄,便是盛唐诗人的500 年准备;魏晋以降的500 年探索,便是盛唐诗人的500 年机遇。于是厚积薄发,超迈古人,终于成就盛唐诗歌的辉煌。以不足50 年的创作,创下了中华文明历史交响乐中伟大的一章。中华民族有5000 年青史,50 年不过1%罢了。但就是这1%,成为中华文化皇冠上的一颗明珠。
盛唐盛唐,你是太幸运了。
盛唐人物多,线索多,头绪也多。为着叙述方便,先从唐玄宗和当时的几位文人宰相谈起。
(一)张九龄、张说及其相关诗人本书在前面介绍过唐代皇帝中颇有几位爱好文学者在。论其才能,还是武则天更高些。唐玄宗堪称风流干练,是一位才子皇上。他作皇帝近半个世纪,有功劳,也有过失。大半生红红火火,到晚来,处境凄凉。其中他个人应负的责任是难于推托的。他喜欢娱乐,也喜欢诗歌。本人的诗作,整体水平不高,但也有刻画逼真的作品,如《傀儡吟》:"刻木牵丝作者翁,鸡皮鹤发与真同。
须臾弄罢寂无事,还似人生一梦中。"
也有真情实感,如他的《题梅妃画真》:"忆昔娇妃在紫宸,铅华不御得天真。
霜绡虽似当时态,争奈娇波不顾人。"
唐玄宗诗不登大雅,但他对盛唐文化的作用确非一般。唐代三个最有作为的皇帝(太宗、武后、玄宗)都喜爱和重视文学,实在是唐文学的一大幸事,也是它成功的一大要因。
此外,开、天之间,还有几位有才能又有诗情的宰相,如姚崇、宋璟、张九龄、张说,都是上品诗家。姚、宋不以诗名,而以贤相形象载入史册,唐代宰相,前有房、杜,后有姚、宋,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姚、宋二位的诗作也很有特点。
但以诗文而名的宰相还推张九龄、张说以及苏颋。
张九龄(公元673-740 年),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能政,能诗,能文;擢进士后,以"道侔伊吕科"策高第。先作左拾遗,官声颇佳。累官至中书侍朗同平章事,再迁中书令。他一生政绩不如姚崇、宋璟。但为人耿直,敢于直言,对安禄山之流,极为警觉。清醒地看到安禄山早晚必反,奏请玄宗早除隐患。因为他耿直而又敢言能言,为奸相李林甫忌恨,罢政事,贬荆州刺史。后来,安禄山造反,玄宗记念他的忠告,深怀痛悔莫及之情。
张九龄的文章讲究实用,不求浮华,属陈子昂魏征一派。但文风清畅,不似陈、魏二人的意态严肃,文字深沉。他的诗清澹和美,多雅士情调,后人认为开了王、孟一派的诗风。他有《感遇》诗12 首,以物喻君子,写得极有味道。《唐诗三百首》的开卷之作,就是他的两首感遇诗。其一云:"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另一位诗人宰相是张说。张说(公元667-730 年),字道济,洛阳人。
他与张九龄一样,一生跨越两个时代,算作盛唐诗人固无不可,算作初唐诗人也不错。但看史籍记载,他的文名大于诗名,他的文章与许国公苏颋比肩,时称"燕许大手笔"。算作盛唐诗人或更好些。
张说为人正直,不佞奸邪。他历仕武后、中宗、睿宗、玄宗四朝,并无暮气。武后时张易之兄弟骄宠无度,但他不阿小人,曾遭贬放。中宗继位,始被召还。玄宗时,为中书令,封燕国公。他的文章重视风骨,讲究实用,可说陈子昂文学主张的同路人。他的诗歌,应制之作不少,但佳作佳句也随处可见。其《蜀道后期》,写得很有情致:"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所谓"后期",就是比预定的时间晚了。你不是晚了吗?秋风却不等你,自己先赏洛阳风光去了。
张说不能算大诗人,但有宰相肚量。对于有才能的骚人墨客,最肯帮助,最肯推荐,也最喜欢张扬。在他那个时代,经他表扬和推荐的诗人真不算少。杨炯年长,可以看作他的前辈,他表扬;张九龄与他同龄,他也愿意为之扬善。他推荐过贺知章,提携过王翰,也表彰过王湾,而且表彰的方式很特别。他特别欣赏王湾的两句诗"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亲题于政事堂,作为朝中文士习诗的样板。
应该说张说确有伯乐之才,经他推荐和表彰的人,确实也很有诗才。贺知章另作介绍。王湾、王翰也都有佳作传世。
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人。先天年间进士。开元初年为荥阳主簿,并曾两次参加朝廷校理典籍的工作,以洛阳尉致仕。《全唐诗》存其诗10 首,他为张说激赏的诗作题为《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相似小说推荐
-
暗影谍云 (深蓝的国度) 起点VIP2022-04-30完结从白雪皑皑的黑土地,来到风起云涌的沪市,一人多面,他心思细密、他机智灵活、他信仰坚定,...
-
明朝假太监 (东北老坛) 创世VIP2019-06-13完结听说过葵花宝典吗?欲练神功,挥刀自宫。错了,完全错了!那本葵花宝典是盗版地,真正的葵花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