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隋唐五代史 (史仲文)


  总之,在当时,统一中国的条件已经成熟。换言之,多民族统一国家在隋代的重建和唐代的发展,是历史潮流使然,是当时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
  隋朝是杨坚篡夺北周政权建立的。杨坚的父亲杨忠,是南北朝时期北方最后一个朝代北周的开国功臣,是府兵十二大将军之一,赐姓普六茹氏,被封为隋国公。杨坚袭爵隋国公,娶鲜卑大贵族、府兵八个柱国大将军之一独孤信之女为妻,其长女又嫁周宣帝宇文赟为皇后。所以,杨坚是门第显赫、身居高位、手握重权的关陇集团②的最上层成员,他的家世为其篡夺北周政权提供了条件。公元580 年,周宣帝驾崩,继位的静帝年幼,只有8 岁,不能亲理朝政,杨坚遂以大丞相的身份辅政,掌握了朝中大权。史载:"大象二年(580 年)五月。。乙未,帝崩。时静帝幼冲,未能亲理政事。内史上大夫郑译,御正大夫刘昉,以高祖(杨坚)皇后之父,众望所归,遂矫诏引高祖入总朝政,都督内外诸军事。。。宣帝时,刑政苛酷,群心崩骇,莫有固志。至是高祖大崇惠政,法令清简;躬履节俭,天下悦之"。①杨坚辅政之始,革除宣帝的苛酷之政,得到了地主阶级的广泛支持。然而,5 ①《北齐书》卷四十六,《苏琼传》。
  ② 关陇集团是指宇文泰在西魏时糅合鲜卑贵族和汉族地主所组成的官僚贵族集团。
  ① 《隋书·高祖本纪》上。
  他的行动也遭到了部分后周的官僚贵族的反对,相州(今河南安阳)总管尉迟迥、郧州(今湖北安陆)总管司马消难、益州(今四川成都)总管王谦等先后举兵,反对杨坚,但旋即均遭镇压。之后,杨坚开始大杀周室诸王,为自己登基铺平了道路。581 年2 月,杨坚迫周禅位,废周静帝而自立,建国号为隋,改元开皇,仍都长安,是为隋文帝。
  隋文帝即位后,便着手统一全国。开皇七年(公元587 年),隋文帝首先灭掉建都江陵(今湖北江陵)的后梁,扫平了向江南进军的道路。开皇八年(公元588 年),隋文帝之子杨广率50 万之众大举伐陈。此时的陈后主荒淫无度,政治腐败,陈兵几无抵抗能力。第二年初,隋兵渡越长江,兵分两路攻入陈都建康(今南京),陈亡。陈亡之后,岭南(今两广一带)地方也很快归附隋朝。这样,自东汉末年以来近四百年的分裂局面结束了,全国复归于统一。隋代版图之大,颇为可观,疆土北至五原(今内蒙古五原县),西至且末(今新疆且末县),东、南皆至于海,东西跨9300 里,南北长14815里,统辖郡、县共1445 个。
  隋文帝在取得政权及统一全国后,为了适应新的统一的局面,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强化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措施。
  在中央机构方面,隋政府废除了北周仿效《周礼》的六官,建立了三省六部制。所谓三省,即内史省,是决策机构,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长官称内史令;门下省,是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驳正违失,长官称纳言;尚书省,是执行机构,负责执行全国政令,长官称尚书令。六部是指吏部、民部(唐代改称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归尚书省统辖,负责分管官吏任免考核、户口赋税、礼仪、军政、刑法、工程营建等方面事务。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加强和巩固了皇权,适应了统一帝国建立后提高行政效能和扩大组织的要求。
  在地方组织方面,隋文帝把东汉以来实行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废去郡这一级,撤郡500 余,并合并了不少州县,裁剔了大批冗官。在州县属吏的任用方面,隋文帝废除秦汉以来地方官就地自聘僚属的旧制,于583 年规定,凡九品以上的地方官吏,一律由吏部任免,并每年进行考核,即所谓"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海内一命以上之官,州郡无复辟署矣"。①又规定州县佐官要三年一换,不许重任,而且必须选用外地人,本地人不得就地为官。这些简化地方行政机构、把任用地方官属之权收归中央等措施,确实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在选举制度方面,魏晋以后实行九品中正制,按门第高低选用官吏,仕途被门阀大族所垄断。隋文帝下诏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度,实行州县地方官荐举人才的办法。至隋炀帝时,开始设置进士科,用考试的方法来选取进士。进士科的设置,标志着科举制度的建立,这是中国历史上选举制度的重大变革,对中国社会影响较大。科举制度把读书、应考和做官三者联系在一起,这使得一般地主子弟,甚至出身寒微的人,也可通过读书应考而获得做官的机会,这就打破了门阀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扩大了封建政权的阶级基础。科举制度适应了士族地主衰落、庶族地主兴起的历史趋势,把选举官吏的权力从地方大族手中移聚到中央政府手中,对于巩固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① 《通典》卷十四《选举二·历代制中》。
  在军事制度方面,隋初沿用西魏以来的府兵制。府兵由军府统领,是职业兵,不列于州县户籍。开皇十年(公元590 年),隋文帝改革府兵制,规定:"凡是军人,可悉属州县,垦田籍帐,一与民同,军府统领,宜依旧式"。①府兵及其家属在州县落籍,编为民户,平日从事农业生产。同时,兵士仍保留军籍,接受训练,轮番到京城担任宫禁守卫,或执行其他军事任务。府兵制经过改革,成为一种兵农合一、寓兵于农的制度了,这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军队的控制。
  在土地制度方面,隋文帝继续颁布均田令:规定一夫受田百亩,其中20亩为永业田,死后可传予子孙;80 亩为露田,死后交还国家。妇女受露田40亩。奴婢与良人同等受田。丁牛一头受田60 亩。均田制对地主的土地兼并起到了一定的限制作用,自耕农的数量有所增加,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在赋役制度方面,隋初采用轻徭薄赋措施。隋文帝规定,凡民18-60岁皆负担租调力役,一夫一妇为一床,年纳租粟三石,调绢四丈,丁男年服役一月。不久,隋文帝又减轻了租调力役。另外,隋文帝于开皇五年(公元585 年)令各州县"大索貌阅",详查户口,这主要是针对南北朝以来,农民为逃避赋税徭役而隐漏户口的情况而采取的措施。此次查户口共得到44万余丁,164 万余口,数量颇为可观。继之,隋文帝又颁行"输籍之法",由政府规定划分户等的标准,作为定样颁发至各州县,每年正月地方官吏主持在乡里挨户依样划等,载入簿籍,当作征发差役、确定税额等事项的依据。由于政府规定的各级民户所负担的赋税徭役的数目,比豪强地主对依附农民的剥削量要小,所以大批的被士族地主隐庇的"浮客"纷纷投归政府作"编民"。到大业五年,隋炀帝再次详查户口,又清出24 万丁,64 万余口。通过这些措施,隋政府掌握的纳税户口大为增加,政府的经济力量也有所加强。总之,隋政权建立以后,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改革措施,这些措施是围绕打击豪强大族的势力,巩固中央集权和国家的统一为目的而实行的。因为豪强大族势力的膨胀,历来是分裂割据局面出现的基础。秦汉曾是强大的统一的王朝,但那时豪强势力很大,直接影响着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汉末、三国、两晋时期,豪强大族的势力得以迅速膨胀,成为地方上的独立王国,这是国家走向分裂的重要因素。南北朝时,豪强大族虽然走向衰落,但他们的总体势力仍然强大。隋朝采取一系列措施,加速了豪强大族的衰落,恢复和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控制力。因而,隋王朝不仅重新建立起多民族统一的封建帝国,而且隋的中央集权制度比秦汉更为加强了。
  然而,隋王朝好景不长,由于统治者的残暴淫逸和穷兵黩武,隋末农民大起义的烽火很快点燃大江南北,隋炀帝的统治进入了朝不保夕、风雨飘摇之中。各地官僚贵族及豪强地主也伺机扯起反隋大旗,割据一方。618 年3月,部分图谋"帝王之业"的禁军将领,以宇文化及为主在江都发生兵变,缢杀了隋炀帝。这样,隋朝的统治倒塌了。
  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 年),太原留守李渊起兵反隋,从太原直捣京都长安。隋炀帝被杀后,李渊建国号唐,改元武德,仍都长安,是为唐高祖。李渊取得政权后,派其次子李世民统兵平息各地的农民起义军和地主武装割
  ① 《隋书》卷二,《高祖纪》。
  据势力。到武德七年(公元624 年),全国重新统一,建立起一个比隋朝更加强大的封建王朝,唐王朝的版图比隋代更为可观。开元天宝之际,唐之疆域东至安东(今东北三省及以东以北地区),西至安西(今新疆至中亚巴尔喀什湖一带),南至日南(今越南广治一带),北至安加拉河、贝加尔湖一带。
  唐代基本上沿袭隋代的法令制度,并又有所发展,如中央行政机构的设置、府兵制、科举制、均田制、租庸调法以及律令的制订等,皆是"唐承隋制",并使之更加完备起来,更能适合于当时统治上的需要,使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进一步加强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