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汉谋无双 (结草成林)


  再说,王贲前面伐楚也只带了十万兵,即连下十几城;如果自己申请太多的兵马,无疑在与王贲的竞争中处于下风。
  何况,兵贵在精而不再在多,李信对自己深谙的快速突袭,长驱直入的战法,一直颇有心得。
  当大军开到秦楚边境颍川郡,稍作歇息,李信在中军帐内,召开了攻楚前的军事会议。
  李信坐在主将之位,望着众将说道:
  “此次受秦王重托,率军攻楚,各位将军当踊跃争先,奋勇向前。”
  “本将军号令既出,立当奉行。有功必赏,有罪必罚,各宜遵守,不得违反。”
  众将齐声道“喏。”
  随后,李信布置战术道:
  “本次攻楚,本将军拟采取钳形突击的战术。我与蒙将军各带十万兵马,分为左右两队,向前突击。”
  说着,李信站起身来,走到舆图前,指着两条水系道:
  “这里有两条河,分别为颍水、汝水,我带一军沿汝水左岸而进,蒙将军带军沿颖水右岸而进。在楚军布置起防线之前,快速突进,直插楚都寿春。”
  “这样攻击的目的是,让楚军摸不清我们的主力所在,难以在短期内判断我军的进攻路线。在其犹豫不决之际,我军快速突进,直插楚都。”
  “这样就使两军成钳形攻势,即互为犄角,又相互策应。楚军攻我任何一军,我另一军进行迂回包围侧击,使楚军顾此失彼,难以两全。”
  “此次进攻的关键点在于速度,所谓的兵贵神速,要敢于坚决地放弃后方,以最快的速度,迅速插向寿春,只要我们拿下寿春,楚国的抵抗力就自然土崩瓦解。”
  李信说完,看着众将,“各位将军,以为如何?”
  注1: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地方设置郡县政权组织形式,楚县是最早的县级行政区域。楚国设尹治县,县尹由楚王派遣,并非世袭,这意味着中国古代官僚制的萌芽。


第一四六章 诱敌深入
  蒙恬看着舆图说道:“将军,我们兵分两路,沿河突进,两军之间相隔数山,一旦被攻,救援起来恐有些不便。”
  李信看了看蒙恬道:“蒙将军无需多虑。我大秦十万精兵,楚军即使数倍于我,也一时奈何不得。只要坚守两日,另一军即可赶到,到时候两下夹击,楚军将难以抵挡。”
  “之所以沿河突进,两个好处:一是两侧皆为山岭,便于军队隐蔽,二是河流可以增加后勤补给转运的便利。”
  蒙恬又道:“楚地战略纵深过于广大,我军本就数量不多,再分路攻击,是否有力量不足之虞;如果再舍弃后方,一旦被敌断了后路,恐怕......”
  李信摇了摇头道:“蒙将军不必多虑,以秦楚多年交战的经验看,楚军必以国都为重,在周边的城市,层层设防。”
  “如果楚军胆敢进攻,我们最为欢迎,那正是我军寻找的与其主力决战的大好机会,相反,我倒是最担心楚军闭而不战,一旦与其长期消耗,对长途奔袭的我军倒是不利。”
  “所以,如果楚军一旦攻击我一军,那必定是楚军的主力,我们就可以发挥钳形攻势的作用,聚而歼之。”
  蒙恬和众将听罢,皆点头称喏。
  李信接着说道:“明日起,我军分兵,蒙将军带一队,沿颍河南下,直取寝丘,本将军亲带一军,沿汝水,直取平舆。”
  “喏。”众将齐声道。
  次日,大军兵分两路,齐头并进,顺流而下。
  不一日,李信军中,早已望见平舆城头。
  平舆深入楚境五十里,依汝水而建,人口不足十万。守军为私卒(注1)和县师(注2),约有万人。
  这样的军队规模和武装,怎当得李信十万虎狼之军。
  李信亲自指挥,两通军鼓擂罢,秦军已然登上城头。
  万千秦军随即攻入,城内守军非死即降,部分楚军开南门,逃往后方。
  李信命令大军,沿河继续向南追击。
  再一日,追击到鄢郢,又是一鼓而下。
  那一边,蒙恬军也进攻顺利,拿下寝丘。
  两军遥相呼应,滚滚向前,一路上,接连击败楚军,半月之内,攻占楚地十余城,一时间,楚地人心惶惶。
  李信军一路势如破竹,却始终未予楚国大规模军队接战,眼见得,李信军距寿春仅四、五日路程。
  就在这时,李信接到飞马快报,楚军派兵绕到侧后奇袭,我军侧后方的郢陈,失守了。
  李信接报,未免大吃一惊。连忙飞马命另一侧的蒙恬军,一同向西北方向靠拢,两军约定于城父汇合。
  李信心里明白,现在左右两军,处境极其危险。
  郢陈位于秦境内,是战略大后方。一旦被楚军占领,后续的粮草和后勤供应,将被切断。如果此时楚军对其实施分割包围,不用交战,围困上十天半月,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的秦军,将处于死地。
  意识到这一点,李信头上的汗,瞬时就下来了。看来,他的不要后方的钳形攻势,刚一展开,就不得不收回来,先保住军队的安全,再徐图进攻了。
  可是有一点,李信不明白,为什么处于秦境的郢陈会失守呢?
  事情的原因出在楚国这边。
  当楚王听说秦国大军犯境后,急命大将军项燕,统军出战。
  项燕,世代为楚国将领,足智多谋,擅于统兵。如果要说名气,项燕不如他后世的孙子大,他的孙子是史称天下第一英雄的——西楚霸王项羽。后文,关于项氏祖孙项燕、项梁、项羽三人的事迹,会一一道来。
  此时,项燕领命后,急整三军,又发檄征调封国私卒,汇集了三十万大军于寿春,合力抗秦。
  项燕不愧为名将。不仅仅是能征惯战,兵法计谋也是一流。
  项燕事先通过在秦国的情报网,已经知道统军的大将为李信,发二十万兵攻楚,心里稍稍松了口气。
  首先,秦军认为楚国不堪一击,轻装急进,后方必定空虚。
  其次,主将李信年轻气盛,心高自负,喜欢冒险突进,擅长长途奔袭,好在秦王没有启用老对手王翦,对于李信,倒是可以智取。
  再次,楚国疆域广大,战略纵深足够,秦军只有二十万,根本无法占领广袤的楚国领土。只要等他们锐气耗尽,然后掩击,就能得胜。
  但这还不够,在大军应敌之前,项燕又秘密地做了件,事后看来是扭转战局的事情。
  项燕派使者,前往秦国的郢陈,秘密会见了秦国的前任相邦昌平君,约期举事。
  昌平君,芈姓,熊氏,名启,母亲是秦昭襄王之女,曾经为秦王的相邦,也是秦王政的表叔兼姑爷爷。
  这些身份都不算什么,关键他是楚考烈王之子,是楚国的公子。
  当初秦楚交好,熊启入仕于秦,受封为昌平君,先后为秦庄襄王、秦王政之臣。
  当初,秦王政亲政前,曾立他为相邦,正逢嫪毐之乱,受秦王命,与吕不韦、昌文君平乱,立有大功。
  后来,秦王亲政后,昌平君受吕不韦事情的连累,秦王渐渐疏离了他,并罢了相。
  韩国为秦国所灭后,将韩王安转移到已经被秦国攻占的前楚国首都郢陈。
  又一年,原韩国都新郑反秦,被及时扑灭。为此,秦王派昌平君前往郢陈稳定局势,也利用其楚国公子的特殊身份安抚当地楚人
  昌平君被贬郢陈后,心中一直不平。恰恰逢秦军攻楚,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中的怨气,已被凛然的报国之志所取代。
  昌平君向来与楚国贵族来往密切,尤其与项燕交厚。
  今见项燕派使者来,见书后,自然满口应允,回书约期起事,配合西向楚军,切断秦军的后路,将二十万秦军,尽歼灭在楚境内。
  注1:私卒:是为王公和贵族服务的武装力量,是楚国贵族的宗族亲军。春秋时期,楚国公族子弟和大贵族在自己所封的食邑上各自拥有武装,这些武装不属国家编制,故称“私卒”。贵族以私卒听从楚王之命出征的形式,作为向楚王纳赋。私卒多以各自宗族的子弟为兵员。
  注2:县师:是楚国的地方部队,主要部署在楚国的边境地区,多属楚在中原灭国所设县地区的武装力量。县师由县公统率,由楚王亲自调动,县师的任务是防守边境,并配合国家的军事行动,是春秋时期楚国军事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战国时,已纳于楚国统一的常备军中。


第一四七章 城父之战
  昌平君与项燕两下商议已定,约定十日后项燕秘密派一军潜入,配合昌平君在郢陈起事。
  这边,项燕为诱敌深入,采取隐蔽主力部队,派出多股私卒诱敌的办法,步步将秦军引向纵深。
  项燕的策略是:敌进我退,敌退我追。
  项燕吩咐楚军,只需败不许胜,城池遇到秦军攻击,略做防守,即可弃城而逃,旗帜锣鼓兵器尽可以沿途抛弃。
  多弃城市的目的是,秦军每攻下一城,必派兵防守,如此一来,秦军的二十万大军,越发不够。而待楚军反击时,秦的守军因兵力分散,也就不堪一击了。
  于是,项燕把一面调集大军做好战备,一面令前线各城坚守不住即弃城。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