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汉谋无双 (结草成林)


  李信深入楚国,转战多时,虽然连连取胜,但却未遇大规模抵抗。
  正在这时,传来郢陈失守的消息,郢陈附近原楚地的人和原韩国的民众纷纷响应,切断了秦军的补给线。
  李信急忙约蒙恬退军,准备在城父汇合后,回军郢陈平乱。
  项燕等的就是这一刻。他立即率领大军,对李信部开始了追击。
  李信的十万军刚刚抵达城父,紧随其后的三十万楚军也到了,两军摆开阵势,展开了厮杀。
  此时,攻守之势转换,疲惫的秦军,首战不利,退入城中固守。
  城父本是座小城,人口十万有余,城墙不到十米高。
  秦军入城后,急忙四门紧闭,上城防守。
  楚军随后杀到,冲过护城河,绳索、云梯齐用,开始攻城。
  好在楚军攻城设备没来得及随军运到,只能靠人海战术,前仆后继,向秦军进攻。
  这种场面真是久违了,自秦军出关以来,一向是秦军攻别人的城,现在,本来是楚国的城,现在变成了秦军守,楚军攻。说起来都滑稽不堪。
  好在秦军身经百战,既能攻城拔寨,守起城来也不在话下。
  随着一阵梆子响处,城墙上劲弩齐发,一阵攒射后,城墙下留下几百具穿了三棱箭的尸首,楚军略略退了下去。
  没等秦军喘口气,楚军内,号角又起,楚军再次蜂拥上来。
  只见城墙外,铿锵声,密密麻麻都是楚军的戈戟,呼啦啦,漫山遍野都是楚军的旗帜。
  李信站在城头,指挥着众将打退楚军一轮又一轮的进攻,不时往远方眺望,他在期待蒙恬的另一支军的援救。
  得益于楚军攻城器具不利,一直到太阳落山,楚军也拿城父无可奈何。
  李信在煎熬中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次日中午,蒙恬军终于到了。
  楚军早已哨探清楚,分立一军应敌。
  蒙恬毕竟是员智将,派出铁鹰锐士,猛冲楚军中军大营,项燕一见,秦军来势汹汹,急忙挥军抵挡。
  城内李信一见,楚军中军旌旗已乱,急忙挥军出城,两下夹击,楚军抵挡不住,后退五十里方才止住,随即安下营寨。
  李信与蒙恬两军合为一处,两人汇集众将略作商议,一致认为,城父不可守,当迅疾退军,回师郢陈,夺回后方基地。
  商议已定,夜半时分,两军合做一处,蒙恬率军在前,李信军在后,悄悄出了城父城,向秦境撤退而来。
  次日天晓,楚军发现城父已空,秦军前日夜间已退兵,连忙整军再追。
  项燕好一阵后悔,昨夜没看住,让秦军在眼皮子地下溜了。
  好在走得不远,项燕当即下令:全力追击,这回,不管走到哪里,一定要追上秦军,把他们消灭。
  楚军奋起直追,一连追了三天三夜,终于在边境追上了秦军。
  进了秦境,李信稍稍松了一口气,下令扎下壁垒,准备接敌。
  项燕的大军,随后开到,两军相隔十里,扎下营寨,准备厮杀。
  项燕见秦军不走了,知道已到了秦境,吩咐擂鼓升帐。
  众将赶到中军,肃立两厢。
  项燕道:“各位将官,经过三天三夜的追击,我们终于逮着秦军了。一场恶战不可避免。现在本将军下达攻击指令。”
  “三军按左中右安营,明天五更灶饭,天亮时分,即向秦军发起攻击。”
  “攻击阵型分五列,首列为弩箭手,次列为刀剑手,再次为戈戟手,四列为殳矛手,五列再为弩箭手。”
  “明日见中军进攻令旗升起时,弩箭手齐射后,排成方阵,列阵发起进攻。每一万人为一个梯队,层层叠进。”
  “明天进攻的关键在三个梯队投入后,骑兵和车兵开始投入战斗,从秦军的两翼斜***,将秦军阵型冲乱。”
  “一伺骑兵开始出动,我军的后续梯队变方阵成雁形阵,将秦军进行两翼包抄,中间突破,直捣秦中军。”
  “明日之战,各将官应下沉指挥,万人将下到千人将的锋线部队,千人将下到百夫长的前锋部队,以此类推,人人争先,个个奋勇,务必全歼对面秦军。”
  “喏。”众将官齐声应和。
  次日,天晓。
  项燕挥军猛攻,李信军拼力抵抗。
  看看渐进中午,项燕令旗一挥,骑兵、车兵出动,楚军的方形阵,开始变阵,两翼像大雁展开,向秦军包抄过来。
  楚军的战斗力,此刻可见一斑。
  如果单从单兵来讲,能与秦锐士一拼的,当下也只有楚兵了。
  在楚军的猛攻下,不到一个时辰的时间,李信的左右两军的大营,均被击破,十名都尉,七名战死,整个秦军瞬时失去了秩序。
  李信虽不情愿,也不得不在亲兵的保护下,突围而出。
  楚军随后紧追不舍,李信率领的十多万秦兵,损失大半。
  终于,在蒙恬军的接应下,李信的几十人才算是安全。
  这是战国时期,秦军的最后一次大败。也几乎可以算是整个战国时期,楚军第二次大败秦军。


第一四八章 王翦重出
  若不是蒙恬军稳住阵脚,杀退楚军追兵,李信几乎被擒。
  蒙恬见大军已败,只得一边亲自引军断后,一边收拢残兵败将,徐徐往秦境深处退去。
  能将就是这样,既要擅于进攻,又能在失利时全身而退。
  蒙恬事后清点残兵,李信军十亭去了六亭,近乎惨败,而蒙恬军竟无大损失,也算是一个亮点。
  李信兵败的消息传回咸阳,秦王政大为震怒。满朝文武,亦是面面相觑。
  秦国自秦王亲政以来,鲜有败绩,而此次,李信败得尤其惨,“李信李信,尽失威信,”一时朝野上下议论纷纷。
  御史大夫冯劫奏请,由廷尉议李信失军之罪。
  秦王政闻奏,摆了摆手,缓缓说道:“此战,前期李信攻城拔寨,进展顺利,若不是郢陈昌平君熊启反叛,不至于失机,姑且让他面壁思过可矣。”
  众臣见秦王如此宽宏,也不再说。
  廷尉李斯上前奏道:“李信失军,陛下宽宥,李信之辈自当肝脑涂地,奋勇报国。”
  “现我军新败,宜稍略休整。但灭楚一事,仍需进行,只是需遣一能将领军方可。”
  “嗯?”秦王政抬眼看向李斯。
  李斯继续说道:“臣以为,楚国虽胜,但其血统承续问题,却没从根本上解决。楚幽王之后,楚哀王在位仅一年,现在的楚王负刍,王位得来不正,朝野上下,内患不已,正可为我所用。”
  “楚国的一些王室和贵族,对现在的楚王疑虑重重,,对于王室频繁征其私卒,定会阳奉阴违。其心不齐,其志不坚,是其患也。”
  “当其时,我宜尽快选一良将,重整军旅,再行灭楚。”
  李斯一向善于揣摩秦王的心思,这倒是很多臣子的基本能力。对于李斯来说,更关键的,是他能审时度势,准确把握问题的要旨,适时提出可行性的建议,这也是为什么秦王器重和信任李斯的原因之一。
  李斯奏得如此透彻,似秦王这样的雄主如何能不了然。
  秦王沉吟了片刻,说道:“也罢,看来是寡人错了,还得需请此人出山。”
  丞相王绾自然心领神会,忙上前道:“陛下,臣愿意走一遭。”
  秦王摇了摇头道:“解铃还须系铃人,此事,你们谁都办不了,寡人需亲自前往才行。”
  此次项燕大败李信军,使秦王嬴政认识到,楚虽已衰弱,但毕竟地广人众,仍具有一定实力,非轻易可灭。
  而对付楚国的名将项燕,还得必须老成持重的将军。
  秦王决定复起用老将王翦出山。
  为表诚意,同时也为了在臣属面前,间接承认自己的选将失误,秦王嬴政决定做给臣属们看,亲自赴频阳王翦家,敦请其统兵出征。
  做为一代帝王,嬴政襟怀之坦荡,心胸之博大,智略之深远,远非常人可比,当然,其御臣之术也相当娴熟。
  而上次在朝堂上,秦王嘲弄了王翦的保守和老迈,现在看来是自己太轻率了。
  最令人敬佩的是,秦王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对于一个高高在上,习惯了颐指气使的君王来说,是多么难能可贵。
  同时,秦王也明白,任何嘉奖、表彰,或者惩戒、处罚,很大程度上,是做给其他人看。
  做给人看,是为君者最简单的驭人之术。当属下都知道,为君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奖励什么,处罚什么的时候,他们自然就会身体力行,勉力而为了。
  世界上最伟大的管理原则:提倡什么就奖励什么,发对什么就惩罚什么。通俗一些就是,奖励可以使事情做得更好,惩罚可以使事情更有序。
  话说当日,秦王嬴政乘辇车驰往频阳,来到王翦家,一见到王翦,便施了一“揖礼”(注1)道:
  “寡人因为不听将军的建议,李信果然战败,使秦军受辱。现在听说楚军每天都在向秦境侵略,将军虽然染病,独忍弃寡人乎?”
  王翦推辞道:“老臣我头昏眼花、身体疲乏,才能也耗尽了,为了大秦考虑,希望陛下还是另请名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