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不是简单的娶个妻子的事,而是关乎整个长孙家命运的大事。
不过,长孙冲显然并没有想那么多,从小锦衣玉食的生活,让长孙冲养成了高傲自大的性子。
从小到大没有受过多少委屈的他,猛地被秦天朗夺走了妻子,这种奇耻大辱,这种无穷的仇恨,已经蒙蔽了他的双眼。
“家父!孩儿如今已经是声名扫地了,如果能娶太原王氏女子为妻的话,孩儿的名声就能得到挽回。同时,也能结好太原王氏,这对于长孙家是难得的好事啊,为何家父要反对?”
长孙无忌气得胡子直抖,一挥袖袍,怒道:“总之,这件事没得商量,没有我的准许,你谁也不准娶!”
“逆子,好生待在府里,多读读圣贤书,陶冶陶冶情操,提升一下眼界,今后才可在这世道立足。好了,我要出门了,你好自为之吧。”
话音徐徐落下,长孙无忌已经消失在府外,上了早已经备好的马车。
今日乃是冬至,陛下难得有心情出城游猎,他身为朝廷重臣自然是要亲随的。
长孙冲愣在原地,神情僵硬,不知作何想。
……
首阳山上,也是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山庄之外,许许多多的百姓手捧各种食物、布料、草鞋等物品,脸上挂着感激的笑,不断地往山庄大门内张望着。
冬至这一天,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极为隆重的节日,受到秦天朗恩惠的三十万流民,自发地聚集在山庄门外,就为了给秦天朗送上自己的谢礼。
只是,一如之前十万流民送礼那般,如果秦天朗要一个个接受的话,那不知道要到猴年马月才能结束这桩事,索性闭门不见,眼不见心不烦。
不过,此时的秦天朗却早已不在首阳山上了。
渭源县,某处简陋的茅草屋之中。
一名老者与一名青年相对而坐,案上放着一盆热气腾腾的饺子,老者是魏征,青年是秦天朗。
“魏公何必要来到这里受苦,安心待在魏府之中享清福不好吗。”秦天朗问道。
魏征摇头一笑,说道:“帝师知道的,老夫不是一个闲得住的人,眼见无数百姓流离失所怎么可能坐得住,万幸有帝师在,这些百姓得以休养生息,不至于冻死饿死,看到这些,老夫甚慰,与百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岂不是更加快意潇洒。”
说着,魏征夹起一个饺子放入嘴中,一脸享受地闭上双眼,赞叹道:“帝师的厨艺已经出神入化,这名为饺子的食物美味无比,实在是令人流连忘返呐。假以时日,这饺子必定能流传天下,成就一段佳话。”
秦天朗笑了笑,无论是饺子还是馄饨,对他来说都是果腹的食物而已。
“玄成为何不回朝,朝廷没了你这个御史大夫,可就是少了面正衣冠的镜子。”
魏征摇摇头,嘴里还咀嚼着饺子,说道:“帝师心如明镜,何必多此一问,劝谏李世民无用,劝谏帝师才有用。”
秦天朗摇摇头,笑道:“玄成不愧是玄成,耿直的性子依旧不改。不过……这话要是被他人听去了,可是有杀头的风险。”
魏征不以为然,也不答话,自顾自的吃饺子。
因为他清楚,帝师这么说只是随便说说,他们与其说是在聊国事,不如说是在借聊国事之名闲聊。
不过魏征所说的倒是真话,他向来直言进谏,就算是闲聊那也是真情流露。
如今的大唐,看似是李世民在统治,实际上一遇到解决不了的困难时,靠的还是帝师,帝师才是大唐的擎天之柱。
所以啊,与其劝谏李世民费力不讨好,还不如直接劝谏帝师,直指问题的本质,这就是魏征的打算。
虽说魏征为人正直不屈,时常说出一些得罪人的话,但他并不傻,反而是一个很聪明的人,只是因为坚持自己的理念,所以显得执拗,甚至是冥顽不化而已。
“如果我不回朝,玄成打算在这里住一辈子吗?”
“帝师在哪,我魏征就在哪,只要能匡扶大唐,让黎民百姓安居乐业,又何必在乎是在哪里呢。”魏征说道。
第101章 可曾想过,百姓也能读书
欢快的时光总是容易流逝,正如痛苦的时光总是显得漫长一般。
冬至的热闹持续了一整天,待到日落西山的时候,天地重新回归了寂静,只有一些未尽兴的人依旧在走走逛逛,似乎想要凭借自己的一己之能留住冬至的时光。
渭源县内,秦天朗和魏征也闲聊了一天,秦天朗带来的饺子,大半都进了魏征的肚子。
“帝师此次前来,不会只是给我送饺子来吧?帝师可不是这种在乎小事的人。”魏征说道。
“此次前来,确实是有些事情相求。”秦天朗淡淡说道。
魏征眼中亮起光芒,“能让帝师亲自出马的,想必肯定不是什么寻常事,不妨说来听听?”
“不知玄成认为,如今的首阳山和渭源县如何?”秦天朗答非所问。
魏征想了想,眼中流露出衷心的赞叹,道:“渭源县涌入了三十余万流民,却没有发生任何的混乱,百姓安分守己,短短数日就安定了下来,此后更是勤勤恳恳,给渭源县带来了蔚然的生气。”
“实不相瞒,这是我见过的秩序最好的州县,就连长安城与之相比,都稍显不如,而这一切,花费的时间不足半个月,实在是神乎其神也。”
“所谓的太平盛世,也就莫过于此了吧,帝师之才能,古往今来,从未有也。”
“只是……”感慨完渭源县的变化之后,魏征直视着秦天朗,又道:“只是,帝师暗中劫粮的事情,有失仁义啊,这种事今后万万不可再犯。”
秦天朗似笑非笑,看着魏征一丝不苟的神情,说道:“什么劫粮?玄成的话我怎么听不懂?”
魏征无奈的摇摇头,道:“帝师,这里只有你我二人,就不必装了,我知道吐蕃商人的事情必定是帝师所为。大唐境内,只有帝师才有这个胆量,以及这个手段。”
秦天朗笑了笑,倒也没想着继续隐瞒下去,反正这事也不止魏征想到,很多人都能想到,但想到是一回事,能不能拿此事来质问他又是另一回事了。
魏征见秦天朗不说话,微微一叹,也知道在这件事上劝不了他,也没打算继续劝下去。
他一生光明磊落、恩怨分明,三年前那一场大战也令他义愤填膺,所以此时帝师的所作所为他实际上是赞成的,之所以出口规劝,只是出于遵守礼仪的本能而已。
而且以他对帝师的了解,这件事还仅仅是开始而已,帝师与吐蕃之间的仇怨,远远不是一个达尊就能化解的。
恐怕等到帝师出山的那一刻,少不了又要血流漂橹了。
“言归正传,玄成觉得渭源县如今一片祥和,隐隐间看到了盛世的影子。但其实,这只是一时的表象罢了。”秦天朗望着窗外的景色,说道。
如今太阳彻底落山,银月隐藏在云层之中若隐若现,有种朦胧的美。
魏征站到秦天朗身旁,一同欣赏月景,说道:“是啊,只是一时的表象而已,一旦粮食吃光了,就又是一件头疼的事。不过……首阳山的良田和盐矿,也不足以支撑三十万人的生计吗?”
秦天朗摇摇头,道:“后山的农田和盐矿毕竟是有限的,也不是长久之计。”
魏征有些不甘心,道:“不知农田和盐矿能养活多久?”
“十年左右,或许更长。”
魏征长舒了口气,笑道:“足足能够支撑十年,甚至更久,帝师何必那么早就忧虑此事。”
秦天朗摇摇头,道:“虽然这些人丁为农田和盐矿干活,我能得到的更多,但仅仅如此的话,就有些大材小用了。”
“大材小用?”魏征一脸懵逼,怎么也无法将那些百姓跟大材小用这个词联系起来。
在这个时代,寻常百姓是无法读书的,大字都不识一个。
读书,那是有钱人才能玩得起的游戏,这个观念,在大唐已经是根深蒂固的观念。
因为这个观念,是从古至今不断积累下来的观念,潜移默化之下,早已经成为了固有观念,就像是饿了要吃饭困了要睡觉一样,已经成为大唐人眼里的基本定律之一。
没有人会怀疑这个观念的正确与否,就算是那些名留青史的大儒,也对这个观念没有丝毫的怀疑。
这并不是说他们的品性不好。相反,他们的品性足以堪称好人模范,而是说固有观念已经无关对错,已经成为了一种天经地义的东西。
所以,此时的魏征不是很理解秦天朗话中的意思。
那些百姓,能给他们一份长工就已经是非常好的了,无论是在农田当佃农,还是在盐矿当盐工,那都是长期稳定的差事,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饭碗。
而且,帝师也不像其他世家豪绅那样,对他们进行残酷的剥削,能让他们吃饱穿暖,这就是足以歌颂的功德了。
“玄成是否想过,寻常百姓也可以读书识字?”秦天朗说道。
魏征脸色一变,反复揣摩秦天朗话中的意思,左思右想,怎么也想不通帝师为何会说出这样的话。
相似小说推荐
-
大明:废材穿越做狠人 (公子好坏) 番茄vip2021-01-26完结53万字 ·未满1000人在读后世柴废魂穿到明末穷书生身上,没有爹坑,身无长技,读书也...
-
财富大明 (琅琊老马) 番茄vip2021-04-01完结84万字 ·未满1000人在读中等生穿越明末,成为崭新的崇祯皇帝。你问他如何开天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