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帝师不肯北伐,能有李靖三人的辅佐的话,那情况也会好很多。
如今的李绩还是太年轻了,才年过三旬的年纪,行军打仗的经验还是不够李靖多啊。
不是谁都能跟秦天朗一样,不过二十多岁的年纪就用兵如神,百战百胜的,秦天朗那就是个怪物。
“二郎也不必太过担忧,李绩为人沉稳,用兵讲究步步为营,就算无法平定东突厥,也能稳住北方形势。”房玄龄说道。
李世民摇头苦笑,听出了房玄龄的言外之意,这话中的意思就是在婉转的说,不认为李绩带领的大军能够一举攻克东突厥了。
要是换成另外一个人这么说的话,李世民估计早就翻脸了,但房玄龄不同,他的话李世民向来重视。
如果连房玄龄都不认为李绩能够平定东突厥,那此次北伐的成功性真的很渺茫了。
如果不是李靖等人都隐居首阳山的话,李世民又怎么会将北伐的重任交给李绩,李绩虽然不错,但毕竟经验不足,冲锋陷阵倒是可以,指挥三军的话那就有些勉强了。
一想到这,李世民心中想让帝师回朝的愿望就更加强烈,仿佛有一团火在他体内熊熊燃烧,令他痛并快乐着。
“房公,你认为如今再次上首阳山邀请帝师回朝,胜算会有几分?”李世民脸色患得患失地说道。
“陛下心里已经有了判断,何必再问微臣。”
李世民摇摇头,是啊,他心里其实比谁都清楚,但就是忍不住生出一抹侥幸,万一……万一真能请回帝师呢。
李世民不是悠游寡断的人,在唏嘘了一阵之后,便恢复了常态,重新将注意力放在北伐东突厥上,眼中有凌厉杀气闪过。
东突厥是一定要剿灭的,三年前的渭水之耻必须洗刷,否则的话李世民始终咽不下这口气。
且东突厥用兵数十万,乃是巨大的北方隐患,大唐想要实现大治,这东突厥就必须灭亡。
如果真到了没有其他办法的那一步,那他就只能亲征了,三年未上马,东突厥是不是以为他的刀已经不锋利了?
……
首阳山上。
一大早的天刚亮,魏征就上山来找秦天朗,这几日他一直在想,帝师先前所说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想来想去,他也想不通其中的缘由,黎民百姓也可以断文识字,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事情没想明白,魏征心中的好奇却越来越重了,因为他知道,帝师从来就不是一个无的放矢的人。
既然帝师说了想让黎民百姓都会断文识字,难道帝师真的有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
每当想到这,魏征就激动的不行,几日来睡都睡不好,好不容易睡着了,梦里也都是这件事。
古往今来,也从来都没有听说过能让黎民百姓都能读书写字的事情,这实在是太离奇了,就好比现代社会里一个人告诉你,他能让每个人都开上兰博基尼一样不可思议。
山上的人自然认识魏征,所以非但没有阻拦,最先看到魏征的两名镇国军还领着他走到山庄后方,这里是一个花园加湖泊,颇为幽静。
虽然秦天朗没有明令禁止,但镇国军之间已经形成了不成文的规定,一般情况不会来到这里,除非是遇到了非常紧急的事情。
所以到了这里,魏征便只能一个人独自往前走,穿过了一道道曲折婉转的青石小路之后,眼前豁然开朗,一方闪烁着粼粼光芒的湖泊映入眼帘。
魏征眼前一亮,在如今的寒冬里面,能看到水光潋滟的湖泊可是一件稀罕事。
更为难得的是,湖泊上空白雾氤氲,将此地笼罩在朦胧之中,宛如仙境,温暖的白雾扑面而来,让魏征的身体一下子放松下来。
隐约间,他看到了一道笼罩在白雾之中的身影,辨认一番之后,认出那就是帝师身影。
魏征露出一抹喜色,脚步加快几分,逐渐看清了秦天朗的身影,发现在秦天朗的前方还有其他的人,这些人穿着麻鞋,身穿朴素布袍。
这些人的装扮魏征很熟悉,因为这正是首阳山下的佃农常穿的服饰。
更让他惊异的是,这些佃农都卖力的干活,或两人相互抬着一桶桶的白浆,或几人围在一起,正在往一个小池子里增添一种他不熟悉的材料。
稍加思索之后,魏征觉得这些佃农像是在造纸,不过这造纸的流程很是奇怪。
虽然魏征对于造纸不是很擅长,但作为博览群书的大儒,对于造纸术也是有所了解的。
据他所知,造纸总共要经历数十种流程,从选料开始,随后要经过伐条、蒸煮、浸泡、剥皮、日晒、制成皮胚。
这还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是涂浆,再蒸煮,过浆,淋灰,如此放置十多天等待自然糜烂,这是第二步。
最难的还在后头,最后还需要进行全料配水,配胶,捞纸,压榨焙纸,选纸,剪纸等步骤。
这些步骤环环相扣,工序繁杂,且中间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否则的话根本制不出纸,制出来的只能是废料。
而再看眼前的制纸过程,过程简单,看起来就像在儿戏,让魏征一阵摸不着头脑。
第104章 洁白如雪的纸呀
“帝师,敢问这是在造纸?”魏征终于忍不住心中的好奇,问出声。
秦天朗点点头,实际上他早就知道魏征的到来,只是不忍心打断他的沉思。
得到秦天朗的准确答复之后,魏征心中的疑惑更加浓郁,便又问道:“据我所知,造纸极为复杂,工序达到数十道之多,要是想制作上乘的纸张的话,工序又更为复杂,所需的钱财和人丁极为庞大。”
“可我观眼前的长工只有不到百人,许多造纸得到工序也没有做,这如何能造出纸张?”
秦天朗一笑,道:“因为我所造的纸,与市面上的纸有所不同。”
秦天朗想要造的纸当然不同,如今的大唐虽然已经出现了纸张,但制作工序极为复杂,制作成本极高,就算是贵族们都无法做到日常使用纸张,只有在一些较为正式的场合才会使用纸张,平日里练习书法,依旧是用竹简。
纸,在唐初依旧是寻常百姓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上佳的纸张可以跟丝绸相媲美。
秦天朗所造的纸,使用了后世的造纸工艺,这可是上千年历史浓缩在一起的精华,再加上点石成金能力的完善,确保万无一失和可行性之下,一道精简的造纸工序就被他搬了出来。
其实秦天朗做的改变也很简单,第一步就是将造纸的原料进行了重新调配。
这个时代的造纸,多半用的是树皮、麻头、青藤等多纤维的植物,这些植物的柔韧性很好,确实是制作纸张的好原料。
但是,这些原料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不易发酵腐烂,往往需要十来天的时间,才能转化为皮胚。
而且还是品相不好的皮胚,因为这时的原料还没有彻底发酵完毕,如果想要更好的皮胚的话,那就得等上更久的时间。
这时间实在是太久了,秦天朗可不打算等那么长的时间。所以,他在这些原料的基础上增添了部分的稻梗。
如果是接触过稻田的人,或多或少都会知道,秋收之后的稻梗堆在一起之后,很快就能发酵腐烂,这个时间短则数小时,长则十几小时,这种发酵腐烂的速度可远远比树皮等原料快得多。
不过,使用稻梗作为造纸原料的话也有弊端,那就是造出来的纸粗糙不堪,类似于后世的厕纸。
所以这该怎么办?秦天朗融合了两者的优点,摒除掉缺点,将一小部分的稻梗加入树皮等原料当中,只是充当促进发酵的作用,而不是作为造纸原料,等到发酵完成之后,这些稻梗也就尽到了职责。
同时,秦天朗依托于山上的温泉,用石灰水进行第二次发酵,将原料制成熟料之后再进行漂白,那么一大摞半成品的纸就大功告成了。
实际上,唐初的造纸术之所以工序如此繁杂,只是因为这个时代的人对于造纸术的认识还比较浅,而到了清末的时候,历经上千年发展的造纸术已经相当成熟。
那时的造纸术不再需要技艺娴熟的能工巧匠,制作工序也大大精简,导致纸张价格不断下跌,最终成为演变为普通人也能用得起的廉价消费品。
秦天朗在融合后世的技艺,又对造纸术进行了更进一步的提升,如果不是条件限制的话,他能制出比后世还要好的纸。
远处,李靖走了上来,双手捧着一沓纸,神情郑重,比捧着一把黄金还要郑重。
“秦帅,第一批纸已经制作出来了,请秦帅过目。”
秦天朗拿过纸张,抚摸了一番之后,笑着对魏征说道:“玄成,你来看看这纸如何。”
魏征呆滞的脸上如梦初醒,在他第一眼看到李靖手中的纸的时候就被惊到了,这纸洁白如雪,丝毫没有枯黄色,就算比大唐最上乘的纸都好,而且好的还不止一星半点。
他极为郑重地接过秦天朗手中的纸,明明只有一张纸,落在他手中却像有千钧之重,让他浑身一颤。
这种光滑的质感,完全不像他见过的任何一张纸,这仿佛不是纸,而是光滑无比的丝绸……
相似小说推荐
-
大明:废材穿越做狠人 (公子好坏) 番茄vip2021-01-26完结53万字 ·未满1000人在读后世柴废魂穿到明末穷书生身上,没有爹坑,身无长技,读书也...
-
财富大明 (琅琊老马) 番茄vip2021-04-01完结84万字 ·未满1000人在读中等生穿越明末,成为崭新的崇祯皇帝。你问他如何开天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