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明世祖 完结+番外 (搬砖呢别闹)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搬砖呢别闹
- 入库:04.13
朱见济的目标,可不仅仅的是“国泰民安”。
“太宗当年就说过,欲平蒙古,惟守开平、兴和、宁夏、甘肃、大宁、辽东诸卫。蒙元残害中原,与我华夏亦有九世之仇,不得不报!”
“但陛下与孤想要成就此番事业,还得有劳诸位将军!”
朱见济肥手一挥,对方瑛宋诚勉励道。
两人自然应下。
并且保证愿意为了大明辉煌的未来而贡献一切。
其后数月,朱见济都没有多余的大动作。
因为他已经花费半年把种子种下地了,能长成什么样子,还得靠底下人自己。
小太子仍然跟着他的好爸爸一块上朝理政,时不时去视察一下皇庄事务,看下有没有新的发明出来。
纺纱机还是没有影子,但在飞梭的作用下,京城的布业市场已经被东宫集团狠狠咬下了一口肉,不少原来做布匹生意的,都在皇庄布业低价的倾销之下,被逼的降价,或者转去其他地方开辟新市场。
这导致江渊大学士每次看到朱见济时都一副难受的模样,仿佛小太子是辜负了他感情的渣男。
明明朱见济用的是正常的经济手段,又没有利用政治力量给人下绊子。
也人去找过太府寺要求他们调控一下布匹价格,不然一直降价会导致普通的商户破产。
官老爷家里的铺子还能给自己保住碗里的肉,但没有靠山的个体户就很难受了。
于是太府寺响应民间的要求,在把京城周边最新的布价登记了一遍后,又把一些撑不下去的个体户找过来开了个会。
京城布业的第一次会议在东宫的精神映照下完美召开,在详实的调查表和胡安寿通情达理的劝说保证下,颤巍巍的在一份协定上面摁上了十八个红泥手印。
他们同意加入东宫牵头成立的商会,接受皇庄布业的调动,各自出一些人手和地方,组建一个大规模的织布厂出来,而管理则是采用股份制度,谁出力多,说话就能更大声。
东宫那边会提供技术支持,虽然提前说好了不会动用政治权力来搞不合理竞争,但会为商户那边提供第一手的市场动向。
除此之外,新建的织布厂也要跟着皇家织布厂的步调来,招收一些在低价冲击下,同样无法保持“男耕女织”平衡的家庭妇女进厂子,待遇按照东宫规定的来。
虽然商户的其他人都不怎么乐意给打工仔们那么好的待遇,但在皇庄派出的宦官刘保脸色之下,还是点头了。
反正商户前几个月的支出有东宫兜底,亏了算不到他们头上,赚了那就是好事。
“殿下何必给那些低贱的商人脸面?能组建个商户和他们一起做生意,已然是仁德之举了!”
马冲对此并不太明白,更不知道朱见济把飞梭这种技术分享出去有什么深意。
在商户刚刚建起来的时候,底下人肯定不敢动心眼,可日子一久,他们只会把太子的施舍当作应该的事情。
“小事而已,孤也不能真看着人破产。”
老百姓需要扶持,因为“百业农为先”,朱见济作为后来人,有一种天然的使命,去帮助这时候的底层人民活得好一些。
但国家的发展不能只有农业增长,工商业也需要。
不然农庄模式推广到全国大部分地区,也只能算是发展良好的农业国。
朱见济希望有一天,能有人喊出“工商皆本”这四个字,自然要为这种思想缔造一个合适的社会环境。
可朱见济并不想让资本这头猛兽直接出闸。
因为后果太严重了,
朱见济前世今生,都对失控的资本感到担忧。
第九十八章 :太子的小日常
“飞梭的技术太一般了,那些人被逼急了,总会找到法子把它弄出来,还不如孤先出手,给他们立个规矩。”
朱见济放下手里的文件,喝上了睡前必备的羊奶。
马冲立刻给他递上擦嘴的丝绸。
等着小太子自己擦干净了嘴巴,马冲顺手就把丝绸给扔了。
朱见济对此皱了皱眉,但没说什么。
作为帝国统治者,皇家的厕纸都是蜀中进贡来的上等丝绸。
朱见济起初不是很喜欢,还让人去研发一下卫生纸,结果后面被有过四川任职经验的臣子告知,蜀中已经形成了对口的产业,轻易改掉这奢侈的毛病,会造成相关人员失业。
所以他只能勉强放纵自己。
只希望纺织业大扩张以后,当地人能找到新的生产道路,进而把这种奢靡姿态改掉。
丝绸很值钱的!
之后,朱见济上了床预备睡觉。
他这段日子没其他的烦心事,除了照常传来的某地又灾荒的消息,需要朝廷赈济之外,一切都很顺利。
衡州府那边,轩輗朱骧等人在灾情得以控制,不再泛滥后,就对着当地的官场开始了大杀特杀,拿着某些不配为人的官员人头去安抚老百姓。
其实他们也懂,衡州府大灾的泛滥除了当地的官员,整个湖广也有不小的牵扯。
可轩輗只能在这一州一府施行雷霆,出了范围就不行了。
一旦把有关人员全都牵扯过来,那事情就大了。
不仅轩輗背不住,
皇帝都背不住。
所以在湖广掌权者和轩輗的共同默契下,前者帮后者杀恶狗,再于省部中推出几位顶雷的,后者注意着力度,不让水泼到那些人身上。
“我对不住衡州府的百姓”
快要沦落成物资堆积处的府衙之中,轩輗突然叹气。
林聪不解的看向他,不知道这位副都御史为何会在尘埃几乎落定的时候说这种话。
明明现在的衡州府民间对朝廷和他的歌颂之声不绝于耳,哪里来的“对不住”?
只有朱骧这个负责追查的指挥使明白了轩輗的心事,也跟着叹气。
他只恨自己带来的人手太少了,皇帝也没有给他抓捕一高官官这种极大的权力,不能除恶务尽。
只剩下清流党中的林聪一头雾水。
他回去后,还打算写一封奏疏,请求皇帝不要在衡州府大开杀戒,赦免一些罪责轻微的官员,以免杀的人心惶惶。
如果不是因为跟着轩輗一块赈灾,亲眼见证了他的辛苦,林聪还会指责一下他的手段过于暴力。
那滚滚而落的人头,让林聪感到很不舒服。
而轩輗并不是很在乎这位京官的感觉。
反正他在清流中的官声一直不是很好。
因为轩輗是这个时期有名的廉吏,每到一处就喜欢搞整风运动,脾气还犟的要死,谁来说情都不肯听,喝高了还一点风度都没有,喜欢骂脏话。
任职南京期间,负责粮储之事,成功让高谷下来赈灾的时候,有了充裕的物资进行调度。
当时有人评价,南京这么大的地方,称得上清廉的就轩輗跟已经退休的魏骥两个人。
于是这样的奇葩就让官老爷们恨得牙痒痒。
但轩輗的骄傲已经在他的为官过程中尽数体现了,也不屑于跟那些人为伍。
这次衡州府大灾,皇帝特批给了他方便之权,还有锦衣卫支持,当然毫不留情,听说还有意帮太子恢复祖宗成法,搞个剥皮萱草出来。
当地官吏闻之色变,还出现了弃官逃跑的现象。
朱骧把这些人的名单发去京城,朱见济自然认可了他们“高尚”的情操,禁止了有关人员的家庭成员,三代不得入仕,并且让锦衣卫去他们家查抄赃款。
赈灾和血洗完成后,由于官员没有得到及时补充,能者多劳的轩輗又被迫留了一段时间,以太祖时期定下的“三途并用”原则,提拔了一些有作为的能吏,清理出被侵占的公田和无主私田,辅助太子派来的皇庄指导员搞经济恢复。
好在轩輗在民生方面也有不少成就,不但帮京城来的人因地制宜的建了个庄子,还从周边收来稻种,安排今年最后一次的生产。
衡州府百姓得到了补充,灾荒带来的噩梦终于缓缓褪去。
只有朱骧还在红着眼睛抓捕罪官以及他的家人。
在这种大灾祸之前,只处理当事人是不行的,为了平民心,必须得搞连坐!
好在朱见济心善,见不得那血腥场面,所以也没让朱骧把人都压到京城处决。
“青哥儿,这几天的太阳落的越来越快了。”
在朱见济下午跟爹妈散步之时,景泰帝忽然说道。
旁边抱着大肥猫的杭皇后也念叨起来,“也是,近来转凉,青哥儿一定要保重身体,不能像去年那样生病了。”
朱见济摸摸头,意识到秋冬换季,让父母想起了某些不好的回忆。
比如说自己去年差点毁掉他们全家的那场大病。
“放心,儿子还想着长命百岁呢!”朱见济笑道,让爹妈别想太多了。
要生病早就生了,他开挂的人生怎么被天气转凉给击败?
“不过父皇母后也要如此,不然儿子就得来操心你们了。”
夏秋之交时,景泰帝因为操劳过度而生了场病,吓得朱见济还以为历史惯性来了,自己得提前登基,差点饿瘦了一斤。
好在景泰帝只躺了几天就恢复了健康,继续给儿子当定海神针。
相似小说推荐
-
我在明末有套房 (tx程志) 起点VIP2022-01-30完结286.52万字 9.54万总推荐明末乱世,天灾人祸,遍地烽火,血流成河。这是一个尸山血海血火交...
-
大唐:我被系统坑了一个爹 (米酒汤圆) 番茄vip2021-05-09完结69.2万字 ·5818人在读一朝身死,却借运重生于大唐,这辈子李翊只想偏居一隅,当一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