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明世祖 完结+番外 (搬砖呢别闹)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搬砖呢别闹
- 入库:04.13
“此间的吏员,个个该死!”
朱骧忙的几夜难以合眼,只要还能动,必然是在带队整合灾民和维护灾区治安上,说话时双目圆睁,充满了血丝。
他感觉自己说话都在冒火。
另外两位主事的,更是在艰难困苦下没了文官的清贵姿态。
心里也在苦恼,这地方上,怎么就养出来了这么多的畜牲呢?
七月份,直隶地带的农田逐渐的收割完成,不管是麦子稻谷还是棉花,都在仓房里充盈起来。
皇庄那边的实验田宣布成功,农庄堪称大丰收。
即便扣掉朱见济在过程中的扶持,再去除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打个七折,那也是凑足了农庄人缴税后的饱腹口粮。
而这还是北方土地的状况,换去南方更肥沃且一年两熟的地方,情况还能好一点。
朱见济为此高兴了一些,并且决定在明年以皇庄为模板,把集体化的耕作方式推广到直隶的其他地区。
今年是不行了的。
整个下半年,他要努力支援边疆的战争,腾不出更多的物资来充当农庄建立初期时的补贴。
另外,水泥路也修建成功。
这种短时间内就能凝固并且投入使用的新式混合土引起了京城百姓的注意,工部尚书石璞都上疏请求太子“雨露均沾”,让工部的土木专家也能去玩泥巴。
在他的劝说下,朱见济又让人弄出来了一批新的水泥,送去给还在和泛滥状态下的黄河斗智斗勇的徐有贞修大堤。
只能说命运当真有意思。
想当初,朱见济还惦记着这人的人头呢,现在还得响应对方的请求支援。
而在这种黄金的日子里,南京和衡州府的情况报表被送到了朱见济手里。
“当真可杀!”
和儿子一同分享坏消息的景泰帝暴怒,连廷杖大臣都不怎么干的他直接喊出了一句狠话。
“这就是衡州府的父母官?!”
当初赈灾,高谷王竑是从东南而向西去的,由此视察衡州府工作的时候,时间已经比较晚了。
他们的确认真清点了当地仓储,随后让他们将东西放出来一部分,用于工赈。
一切看着挺好。
可根据朱骧去后的调查,才知道那些仓储物资大半是中途送入的。
由于工赈必须要有足够的物资才能顺利进行,因此但凡高王二人一到,必先去检查当地仓储,有问题就当场给人撸一把,给官吏们表演一下什么叫做“强撸灰飞烟灭”。
衡州府那边有着同样的问题,只是幸亏他俩来的晚,给了当地官吏查漏补缺的时机,才避免了一场在初春还寒时节的“火龙烧仓”大戏。
也正因为如此,高王两个都没有察觉到这地方的问题,匆忙安抚了受灾百姓,便去了其他地方。
之后用来填充的物资也被归还原主,三七分成。
面对这种事情,刑部尚书俞士悦也非常气愤,“如此贪赃枉法,不知悔改之徒,当诛!”
朱见济默默点头。
于是他让旁边的人起草召令给朱骧轩輗等人,让他们把那些人“好好”的办了,重刑安排。
查明实情后没必要压赴京城和等到秋后,直接处理了,拿首恶人头来安抚一下老百姓。
如此大灾再放任下去,人不想反也得反了。
有些东西,还是不要让他们出现苗头的好。
景泰帝仍然气不过,抬手揉着脑袋,“都六月份了,即便此时民生得以安定,朕再给他们减免赋税,可百姓的下半年又该如何?”
以景泰帝浅薄的农业知识,知道这时候再去奖励耕织,只怕是来不及了。
好在朱见济知道衡州府地处江南,跟北方不同,这时候抓紧时间,还能再种一季水稻,于是又着人赶紧总结了几页纸,让轩輗他们按着这上面的去组织生产。
老百姓总得看到地里的粮食,才会彻底安心。
顺便让轩輗这名号称“官场老流氓”的御史去清查衡州府土地,把隐藏的佃户和农田都找出来,并且弄一个江南版的皇庄出来。
朱见济都没想到,还没在属于自己根基最扎实的直隶清田理地大搞公社,就要在衡州府复制一个了。
没办法,衡州府的公信力被大灾给打击了个透,按户去分配物资和生产,那效率也比较低下,不如一次性整合起来。
抱团,是冷风之中最让人感到温暖的方法。
朱见济打算在后面再派几个皇庄中的老手过去,教导衡州那边的分庄建设。
轩輗在这次事件中表现的不错,可以重用
不过在调动他回京城前,还是需要这个老流氓待在衡州府加班一下的。
朱见济将目光放到徐永宁送来的报告上,将对衡州府的担忧暂时放下,琢磨起了南京那一边的事。
徐永宁将自己在南京的动向和下乡调查都陈述给了胖太子,一叠子书信中的主要内容是在批判南京官场和士绅的作风糜烂。
他问朱见济需不需要核查官田,革除某些官僚。
朱见济没理这事。
起码要等到明年,派支拿着枪杆子的天子军队过去,这事才能搞起来。
不然徐永宁一嚷嚷要把在江南搞土地兼并的揪出来,改天朱见济就能收到南京对他的弹劾以及神经病当街刺杀定国公的消息了。
枪不在手,谁跟你走?
估计是在勋贵的里一呼百应给了徐永宁这种错觉。
第九十七章 :太子的小目标
不过当朱见济看到徐永宁在南京的进账时,又对二哈表示了肯定。
虽然在过程中徐永宁表现出了跟自己这个前任键盘侠一般的浮躁,但事情结果还是很圆满的。
南京的老派勋臣对于皇家恩宠非常渴望,在权衡利弊后,很快做出了他们应该有的反应
补交商税,
并且打着各种各样的旗号,要么通过徐永宁的手,要么直接呈送北京,给小太子送礼物。
而勋贵的动作也引起了其他人效仿。
某些官僚自以为这是有人想走太子的后门,提前把玻璃在南方的代理权给拿到手,让自己失去一个吸金貔貅,于是也跟着去补税和送礼。
虽然朱见济知道,这种乖乖按朝廷令法行事,只是一时之间的表现,但收上来的金银财宝还是看的他眼皮子直跳。
江南士绅
可真他娘的有钱。
这可不像京城里的年猪,
南京已经变成了养猪场。
如果朱见济够野蛮也够缺钱,给个机会他也想过去割割草。
等打完仗再说!
他把徐永宁的充满了废话和指责的报告放下,给对方写信让他别太着急,继续对着底层做好宣扬工作,为日后的行动打基础。
关于南京士绅的钱,能搜刮就搜刮,不行也不必强求,反正以后都会是朱见济的。
有机会莽就挥拳头,但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安全。
暂时伴读天团没了一个成员,那剩下三个怎么打麻将?
朱见济现在还不想去斗地主。
“两位爱卿近来如何?”
处理完了烦心事,小太子召见了方瑛和宋诚。
这两位来到京城后,便常来东宫和团营,和不久后带领的军队进行磨合,同时也拿东宫开发的各种装备练手。
宋诚跟起初的方瑛一样,对着小太子磨人制作出的望远镜和长弓惊叹不已。
“万事俱备,只差去边关了!”
两人回道,语气里自信满满。
他们亲眼见证了今年各种物资的储备,以此时朝廷对出击瓦剌的认真,相信大部分能拨到军营手中,后勤有足够保障。
而土木之变说到底,只是中上层扑街惨重,底层士兵的战斗力还没有被磨去。
只要领导层得到补充,那么战力可以迅速恢复。
朱见济要的就是这样的底气。
“也先在瓦剌的名声越来越不好了”
他坐在高凳上面微笑着把最近得来的边关情报告诉这两位。
自打也先自称可汗,号称重建蒙元,就在蒙古地区大搞独裁,并且对黄金家族的人进行绞杀,让原来的蒙古首领们很不舒服。
就算是来明蒙边界市集进行物资交易的蒙古人偶尔也会对也先的行为念叨两句。
以小见大,
瓦剌内部爆发火并的时机不远了。
“两位,来陪孤看一下这份地图。”
朱见济让方瑛和宋诚上前,拿出了一份边关形势图。
这是他让翰林院的那帮文化人翻阅了大明至今边关的情况,再用现代地图的绘法弄出来的一份
用的还是竹管笔,比用毛笔画的更加清晰明了。
“宣德废弃开平卫后,大明边关便缩至独石堡,及至正统,又退几分。”
“孤近来读六国论,知晓了一个道理,便是步步后退者,必亡。”
“今时今日,瓦剌边境与大明京都何其之近?而大明与辽东又何其之远?”
“所以殿下,是想收复故地,伸大明之腋?”方瑛意会,
“确实!”
就这么点的地方,难怪到嘉靖年间,蒙古人还能来京城打转。
而且大明目前没有西域,如果再损失辽东,那版图就无法去嘲笑大宋了,更别提远迈汉唐。
相似小说推荐
-
我在明末有套房 (tx程志) 起点VIP2022-01-30完结286.52万字 9.54万总推荐明末乱世,天灾人祸,遍地烽火,血流成河。这是一个尸山血海血火交...
-
大唐:我被系统坑了一个爹 (米酒汤圆) 番茄vip2021-05-09完结69.2万字 ·5818人在读一朝身死,却借运重生于大唐,这辈子李翊只想偏居一隅,当一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