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我要做明世祖 完结+番外 (搬砖呢别闹)


  鬼!
  怎么又是小太子的手笔!
  江渊被堵了一肚子气。
  对方不与民争利,便要与官争利吗?
  堂堂皇太子享受别人的供奉就够了,要棉花这种老百姓才用的东西干嘛?
  皇家用来擦屁股的,可都是专门从蜀中送过来的丝绸!
  江渊想来想去,都不能想通为什么小太子突然要插手这个完全跟天家不沾边的买卖。
  而且棉花原本低价,种的人又多,就因为皇庄那边疯狂扫荡的行为,供需变动之下,竟然还涨钱了。
  这意味着江家要是再去收棉花,附近的要高价买入,远了的也要添加交通运输费用,左右都比往年花的钱多出一笔。
  好在今年的棉花再过几个月就要收获,他们也就失去了一些旧棉
  可要是今年小太子继续扫荡呢?
  江渊对此感到发愁。
  不过没关系,
  朱见济又不愁。
  他因为做的事情一切顺利,最近又心宽体胖了不少。
  石亨那边终于尘埃落定,石彪也被押入京城,跟叔叔团聚了
  其实朝廷派去的钦差一到大同,就将石彪逮捕了,而验证他有没有参与谋反,也不是问题。
  通过把他在大同的宅子翻箱倒柜,搜出来了不少与石亨的通信,里面当真有些一些不敬谋逆的话语。
  更有年富这个大同巡抚作证,交代了石彪在大同这几年的作为,定罪是妥妥的。
  之所以这么晚才把人押到京城,那是由于石彪在边境私吞的财产田地巨大,同时要整顿石彪私通瓦剌而造成的边市乱象,弄起来花了不少时间。
  景泰帝为此难得的发了顿火,嘴角隔天就长了火泡,疼的好爸爸连美人都不睡了。
  于是他更加气愤石家叔侄,将罪名定下后直接下令把人拖到西市斩首示众了。
  没有兴趣见证血腥场面的小太子只是对着西市遥遥哀叹了一声,然后就驾车带着小伙伴们继续巡查皇庄。
  他首先看了下最近收集来的棉花和棉纱,然后动用皇家御赐钞能力后的结果给震撼到了。
  “这么多?周边的田地都拿去种棉花了不成?”
  “太子有所不知!”负责这次采购事件的宦官刘保恭敬的给主人做解释。
  原来在大明立国之初,太祖皇帝就诏令天下,“凡农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木绵各半亩,十亩以上倍之”,后面还直接宣布,如果农民把田都拿来种棉花了,便给他们免除这方面的赋税。
  可见为了推广棉花种植,一向节省的老朱同志都下了血本。
  而效果也很显著,不论大江南北,都有人在种棉花。
  所以采购团队在直隶绕了一圈,成功收到了一仓库的棉花和棉纱。
  朱见济恍然大悟。
  然后就觉得以后税法大改革,得把棉花地也纳入税收范围。
  因为他坚信,在飞梭和新式纺纱机出现后,会有更多人跑过去种棉花,差一点还能弄出来“棉吃人”的现象。
  如果棉田不用纳税,那大明的财政又要损失一大笔钱,让本就不富裕的国库雪上加霜。
  “那人招收了多少?织布机制作出了几架?厂房有建好吗?”
  朱见济又问了一些问题。
  原材料已经收过来了,那么劳动力和工场呢?
  刘保都一一回答,还请太子殿下高抬贵脚,去新建成的厂房那边看了看。
  一个多月的修建时间虽然紧迫,但在朱见济大方的砸钱和用权力催动工人的情况下,也弄的差不多了。
  只是工作场地,又不是拿来长住的,很多东西都可以直接省略掉。
  朱见济巡视一番,勉强的点了点头。
  “只是女工那边有些难题。”刘保小心的说道,“很多人家都不愿让家中的女儿媳妇出来”
  在小农经济男耕女织的特点下,生活过得去的农户家里都有织布机,没必要让女人去别人的地盘打工。
  即便是农民,也只有实在过不下去的家庭,才会让自家女人出去抛头露面的做工。
  而且皇庄人多,在集体化的生活下,如果不讲究一点,是很容易让人变颜色的。
  只有周边的人亲眼见证了皇庄和其中佃户们的改变,相信皇太子真的会给他们发不菲的工钱,大胆的报了名。
  这么一点人,把场子盘起来是足够了,但远远不能让皇庄布业吃下整个直隶的市场。
  “再去找找顺天府不行,就去周边的卫所找。”朱见济吩咐道,“你是东宫出来了,别在乎太多的规矩。”
  什么军户农户?
  他们都是皇家的打工人!
  刘保应下,发誓绝不会辜负太子的信任。
  “水泥制作的怎么样?”
  随后,朱见济又转去了另一个工坊,询问起了自己老早安排下来的事。
  对比起玻璃烧制,摸索出水泥配方比例的时间要缩短了很多,毕竟前者要慢慢煅烧,把控温度的变化,后者在知道需要什么东西掺和的情况下,只要用心玩泥巴就好了。
  可由于朱见济需要许多水泥,就导致了时间成本的增加。
  谁让运送原材料也要花时间呢?
  拖拖拉拉的,到了现在才积攒起足够多的水泥来实施朱见济的计划。
  在处理孙家财产的时候,朱见济明确提出过要拿孙家的钱去为老百姓修路,造福民生。
  他是说到做到的。
  只是比起古代常见的,把地推平再铺上层薄薄沙土压实,就可以供人行走的道路,朱见济想的却是用水泥来代替沙土。
  他要用一条人人可以行走,谁都看得见的宽敞大道,来让大明见识下伪工业的威力。
  虽然他弄出来的水泥远远不及现代制品,品质一般般,但放在这个时代已经足够用了。
  然后,皇家水泥厂也可以打响招牌。


第八十五章 :太上皇的“罪己诏”
  “直隶这边,除了通往京城的路,其余的都不太行,都要改造!”
  朱见济严肃指出。
  交通其实也是关乎王朝统治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中央和边境不能做到在三个月内传递消息,那么后者对于前者来说,就是失控的。
  只有信息可以迅速传达,中央调动的军队快速的到达指定地区,这样的统治才算稳固。
  古代王朝的扩张,版图扩大的同时,交通路线也在随之辐射到更远的地区。
  蒙元之时就大修驿站,大明也很重视这方面。
  可惜受限于生产力,只有官方要用的道路修的还算用心,其他地方就只能算是凑合了。
  典型的就有京城和附近乡村的连通小道,这些路都是百姓进城需要用的,城里的人没必要去乡下,所以朝廷也没怎么派人修整,是一条普通的泥巴路。
  而朱见济雄心勃勃,
  他现在的确还小,做不了太猛烈的动作,但也可以在细微之处,一点点的改变这个大明朝。
  现在才第五个月,
  景泰五年连一半都没有过去,
  他就已经把玻璃、水泥和飞梭整出来了,虽然有后发优势,工人们只需要没日没夜的拿着太子给的配方琢磨配比问题就好,但也给了小太子很大的自信。
  天命在孤!
  到现在为止,朱见济做的所有事看起来都没有什么阻力,好像命令一下,就有人帮忙办好了。
  可搞政治,真的有这么丝滑吗?
  那只是因为朱见济的所作所为还没有触及到对方的根本利益罢了!
  考成法审核官员绩效,正常,何况这是在天子脚下,做事情自然要战战兢兢,丝毫不落。
  三品以上的文武官员就没有一个是因为考成法而遭到斥责的。
  而商税,
  朱见济只是征收老百姓的税罢了。
  他禁止官员经商了吗?
  他把那些商铺全给没收了吗?
  他要官老爷们把名下田产和店子登记出来,逐一缴税了吗?
  没有!
  官员还是在经商,
  甚至军队也在经商!
  从上到下,好一个“商业化”的大明!
  而当他们面对一个说话有些分量的实权皇帝,面对没有触及到自己根本利益的所有政策,以商人权衡利弊、善于妥协的特点,拥有灵活底线的士大夫们也就是在朝堂上抗议了一下,然后便半推半就了。
  小太子的招数的确很诡,但古代做题家们又不是白长的脑子。
  他们人数众多,还会学习。
  王文好同志现在骂人,不也先把自己放在道德高地了吗?
  户部的那些账本,也不都换成了表格,并且算账越来越利索了吗?
  真正的斗争,
  不久后才会开始!
  在回皇宫的路上,朱见济看着天边的晚霞,心里做好了准备。
  但还没等怀着壮烈之心回到咸阳宫,景泰帝就派人先把儿子拐去了供帝王安睡的乾清宫中。
  一进去,朱见济没看到夜夜陪伴在帝王身边配合他插花的美人,只看到景泰帝的身影坐在烛光后面,隐隐绰绰。
  景泰帝面前摆着一份东西,
  他现在正缓缓看着。
  朱见济可以猜到那是什么。
  烛光后,景泰帝的表情是很模糊的,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