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只想安安静静地捞钱 (我爱白斩鸡1955)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我爱白斩鸡1955
- 入库:04.13
这让王安对此行再添了三分信心。
第212章 隐士贾习
出得贾逵家,王安一行人兴冲冲地朝贾逵祖父家而去。
“贾逵,你祖父就住在那片山岗上?”王安抬手指向不远处的山岗,一脸狐疑地朝贾逵问道。
“好叫君侯得知……”
贾逵上前躬身行礼道:“祖父自从迁到此处,便在那处高岗的树林里结一茅庐而居,终日在庐中读书高卧。”
“哦?”
遥望山岗,只见青天白云之下,偶有农人锄耕于田间,一派安逸宁静的气氛,王安见状,也不由暗自点头。
能选在此处安居,果然是隐士风范!
看来这贾逵的祖父肯定是个高人!
自此,王安对接下来双方的见面越发期待,于是朝身后众人吩咐道;
“你等速速下马,不得惊扰了此间百姓,且步行过去!”
众人听罢,皆眉头轻皱。
毕竟在这些人看来,贾逵的祖父无甚名气,而自家主公乃堂堂一亭侯,又是个有大本事的,此番亲自来请已经是给足了对方面子,又何必如此委屈折节的。
“君侯,这……”
一旁的关羽挑了挑眉,上前开口劝道。
“云长,按我说的去做!”
可还没等关羽说完,王安便打断了对方的话。
“我观此人定是位高人,要能请他出山助我,将来定能更好地为百姓谋福祉。”
“就冲这个,也值得我们以礼相待!”
关羽等人听罢,方才了然,继而心中惭愧。
没想到主公如此心怀天下,为了能为百姓过上好日子,居然不顾身份,委屈自己前来寻访名士。
主公之心胸,实在是我等生平仅见!
一念及此,众人老老实实下了马,跟着王安朝山岗走去。
其实他们又哪里知道,那什么为百姓谋福纯属一派胡言。
事实上是王安怕死,怕将来跑益州养老,万一出现什么匪患之类的,身边有个懂兵法的就等于多了个护身符。
就像当初在马邑遇到鲜卑人攻城时,身边有夏育提点才得以守住城池,这是一样的道理。
又过了一炷香时间,众人这才走到了山岗下。
抬头望去,山不高却显秀雅,林不大却是茂盛;猿鹤相亲,松篁交翠。
“好一派仙家景象!”
王安不由想起前世看电视剧里刘备请诸葛亮出山的一幕,发现此处竟和电视剧里那卧龙岗一模一样!
一念及此,其人不由一时振奋,对贾逵的祖父又多了几分期待。
——于是朝身后众人正色吩咐道——
“贾逵前方带路,云长、文远、奉先、子泰、子经、宪和六人随我上山其余人在此处等候,务必看好马匹,不要踩坏花草树木,诸事听胡车儿的指挥!”
言毕也不理众人,径直朝山上而去。
可还没走多远,只见天边飘过朵朵乌云,又行数里,忽然刮起一阵冷风,有阵阵潮意,没多久竟悄然飘起细雨,山间升起一片白蒙蒙的雨雾,一时间难以看清前路。
“君侯,前路难行!”
身后的关羽见山路难行,生怕王安有所闪失,急忙提议道;
“不如我等先寻个避雨的地方,待雨停后在山上如何?”
可还没等关羽说罢,刚好一脚踩到泥水里的吕布再也按捺不住,骂骂咧咧地说道;
“量一村夫,何必君侯亲去!”
“君侯且在此处安歇,待布去唤他来便是。”
“奉先不得无礼!”
王安听罢,顿时吓了一跳,生怕吕布要搞出什么幺蛾子,连忙喝止道:“古有刘玄德三请,呃,不对,古有齐桓公不记追杀之仇,拜管仲为相,如今我不就是辛苦一些,这又算得了什么?”
“只要能让天下百姓过上好日子,哪怕千难万难,我也要将高人请出来!”
“主公高义!”
众人听罢,纷纷拱手拜服,吕布见此,虽然心中依然不爽,却也不得不随众人一同拜倒。
于是王安决心继续前行,众人只好相随。
又走得数里,终于见到远处的山岗上立有一个草庐。
看样子与寻常草庐无甚区别,此刻却在雨幕的环绕下若隐若现,看得王安赞叹不已。
果然是高人隐居的地方,看起来就很仙!
待众人缓缓走近,只听一道略显苍老却中气十足的诵读声从草庐里传出。
“智略计谋,各有形容,或圆或方,或阴或阳,圣人谋之于阴故曰“神”,成之于阳故曰“明”……”
王安听罢,如遭雷击,一时间竟止住了脚步。
庐中之人所读的,竟是《鬼谷子》!
这《鬼谷子》一书也叫《鬼谷子七十二术》,乃是战国时期卫国人王诩所著。
据说这王诩是个奇人,精通天文数理、六韬三略、人心诡谲、纵横捭阖之术,简直堪称十项全能。
其弟子有法家商鞅、李斯;纵横家苏秦、张仪、毛遂;兵家孙膑、庞涓;道家徐福等等。
更是被道家尊为王禅老祖,与与孔子、孟子、庄子、荀子、墨子、韩非子等并列当世。
最终鬼谷子临终前,将毕生所学写成《鬼谷子七十二术》一书;
事实上王安在前世就曾读过这书,虽然当时是看得云里雾里,可也知道此书厉害。
而在这个穷乡僻壤之处,竟闻得有人也在读此书,王安哪能不惊?
高人!
这绝对是高人啊!
一念及此,王安欲见高人之心越发迫切,快步来到草庐前,示意贾逵上前敲门;
“咚咚咚!”
随着敲门声响,读书声戛然而止,显然惊动了里中人。
很快,木门打开,走出一老者。
只见其人一头银发,胸前一缕白须,脸色红润,眸子里更是神光内敛。
虽手持拐杖,却丝毫不显老态,俨然一副仙风道骨的高人风范。
待老人见到门外这么多人后,稍稍一滞,却很快便恢复了从容。
“祖父!”
贾逵见到老人后,连忙叩首行礼。
老人见到领头的是贾逵,眸子中露出慈爱之色,将后者扶了起来。
而王安则借此机会,触发了特技【洞察】
【叮!检测到史诗级文士:贾习,字子飞】
【年龄:60】
【好感度:0】
【称号:无】
【统帅:54/54】
【武力:18/32】
【智力:92/92】
【政治:86/86】
【魅力:68/68】
【特殊技能。】
【授业:任何人物拜他为师,人物的成长速度+10%】
【机变:善于审时度势,不会遵循固定的章法】
【军势:通窍排兵布阵,精通数十种阵法】
王安:“!!”
果然是高人!
第213章 招揽1
见对方如此厉害,王安大喜,连忙三步并做两步上前,也不待贾逵介绍,便朝贾习行礼道:
“在下乃是太原王家三子,王长庚,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今日一见,先生果然乃神仙中人!”
“君侯谬赞了……”
听说是太原王家三子,又瞥见对方腰间挂着的紫绶金印,贾习便能猜出来者的身份。
只见他的表情没有丝毫变化,不急不缓地朝王安回礼道:“老朽只是一白首愚夫,岂能得君侯如此夸赞?”
“先生过谦了!”
王安见对方神态如此从容,心里更是欢喜,于是试探着问道:“先生学识渊博,有太公望之能,如今天下板荡,不知先生有什么可以教我的呢?”
贾习听罢,知道王安是要考教自己,本想随意敷衍过去,又恰好瞥见王安肩膀上的一片水迹后,却又改了主意。
只见他淡淡地说道:“那就要看君候是想隐忍待发以观时局,还是想奋发任事,砥砺前行了。”
“要是隐忍待发如何?奋发任事又如何?”王安正色问道。
这关系到日后的前程,王安不得不慎重对待。
“君侯要想隐忍待发以观时局,可择一边鄙之地为官。以老夫之见,益州、吴地两处都是极好的,足可保君侯数十年平安。”
听说是益州和吴地,王安对这贾习的好感又增加了几分。
深知历史进程的他当然知道这两处乃是绝佳的存身之所,更是未来刘家和孙家的龙兴之地。
就凭这两处险地,哪怕将来曹操统一了北方,天下十三州已然独占九州,刘、孙两家也能独善其身。
在王安赞许的目光下,贾习继续说道;
“如果君侯想奋发任事,则应尽量求得外放的机会,以求主政一方。届时君侯可努力清理地方豪强,严惩不法之徒。如此一来,地方平安,百姓安居乐业,皆会感念君侯的恩德。”
“哦?为何要自求外放,在中枢任事不行吗?”
见对方居然建议自己外放,王安就更佩服了。
“呵呵……”
只见贾习捻须轻笑道:“朝堂上宦官与公族正斗得你死我活,无论是高门士族,还是豪强大族,谁搅合进去都会时刻有倾覆之危。
“正所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与其在中枢耗费精力,干那与民无益之事,何不如将精力放在地方的施政上,还能多救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