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只想安安静静地捞钱 (我爱白斩鸡1955)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我爱白斩鸡1955
- 入库:04.13
一番话毕,众皆凛然,纷纷叩首,口称君侯高义。
而王修则满脸羞愧。
他怎么也没想到,君侯不仅智慧如海,还怀有一颗正义之心。
此前竟然还误会了对方,这简直让王修感到羞愧欲绝。
王修低着头,扑通一声直接拜倒在地上;
“君侯高义,我此前竟然误会了君侯,还出言顶撞,请君侯责罚!”
王安见此,条件反射般快步上前,一把将王修从地上扶了起来,恳切言道;
“叔治莫要如此!”
“正所谓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我将来也会有。”
“所以我更需要叔治这种清正之人,能在身边提点一二,让我能时刻保持清醒,谨守本心,不忘初衷!”
“君侯,我……”
见王安居然丝毫不怪罪自己的莽撞之举,反而还要自己时刻提醒于他,如此心胸,如此气魄,王修早已心折,感动得声音都开始哽咽了起来。
【叮!系统提示,王修的好感度+40,当前好感度为60】
见王修好感度居然一下子涨到60点,王安大喜,暗道今天这场戏总算没白演。
忽然又想起什么,这才扭头看向一旁的少年,却见对方看向自己的目光中也满是崇拜之色。
这少年虽然武艺不及张文远和拓跋力微,可身手也是不弱,于是王安才叫上了对方,却一时间被王修之事给耽搁了,差点给忽视了。
于是下意识触发特技【洞察】
【叮!检测到传奇级文士:贾逵,字梁道】
【年龄:13】
【好感度:0】
【称号:无】
【统帅:41/76】
【武力:31/66】
【智力:49/84】
【政治:50/85】
【魅力:41/76】
【特殊技能。】
【坚守:守城时,守军士气+10%】
【智计:遇到智力比自己低的敌人,计谋成功率+5%】
“我去!”
看到这少年居然是个传奇级的文士,王安简直是惊了个呆。
他怎么也没想到这流民队伍里居然会出了这么一个人才。
王安顿时就纳闷了。
这时不时就窜出来一个自己听都没听过的厉害人物,这让他有种智商受到侮辱的错觉。
其实以王安那从无惨番里得来的浅薄知识,又哪里知道这位贾逵乃是鼎鼎大名的魏晋八君子之一,在魏书里是和刘馥、梁习、张既、温恢同列一传,俱为当世能臣。
第211章 招揽贾逵
不过这并不妨碍王安要招揽此子。
而且在他看来,这事情应该没啥难度才对,反正就是个流民而已,随手便可招揽。
一念及此,王安立马换上一副真诚的笑容;
“你叫什么名字,家住何处啊?”
见王安问及自己姓名,小小年纪的贾逵却当即朝王安行了一礼,这才正色答道;
“小子名叫贾逵,乃是隔壁襄陵县人。”
“襄陵贾家?”
王安一脸狐疑地看着贾逵,神色变化不定;
话说这襄陵贾家乃是个落魄的名门。
其九世祖贾谊曾在前汉文帝时任梁王太傅,又有贾光在宣帝时任常山太守。
一念及此,王安不确定地问道;
“那你的父亲是?”
“好叫君候得知贾逵挺起小小的胸膛,一脸自豪的说道。”我父乃是贾子文,在扶风以经学闻名!
“这……”
不料王安却从来没听过什么贾子文,一旁的王修见王安蹙眉不已的样子,猜到后者可能没听过此人,便在一旁解释道;
“好叫君侯得知,贾子文名徽,乃是扶风名士,曾学《左氏春秋》,又习《国语》和《周官》,还读《古文尚书》、《毛诗》,并着有《左氏条例》二十一篇,以经学闻名关西。”
“原来如此!”
王安恍然大悟,却更是奇怪;
“既然你家乃关西经学世家,为何会在此地盘桓?”
“父亲在我很小时便去世了!”
谈及父亲早逝,贾逵面露黯然之色,低头说道;
“小子从小就是母亲和姐姐一力养大的,前些年祖父见三辅之地日渐疲惫,恐将来生变,故决定将家族迁至河东。
“小子上一年随母亲、姐姐随家族前来,恰好听说临县这里的任家庄正在募工,还提供食宿,便琢磨着跑来赚些工钱,好回去补贴家用。”
王安听罢,这才放下心来。
原来这贾逵只是一个少孤的寒家子,那招揽起来难度倒不大。
却又想起一事,复又正色问道:“你小小年纪,你母亲就让你跑到隔壁县来务工?”
贾逵听罢,头垂得更低了,脸色开始变得涨红,俨然一副不好意思的样子,小声回道:
“小子是瞒过母亲前来的,只是临行前留下书信……”
王安:“……”
王安彻底无语了,没想到这小子胆子还挺大的,复又想起什么,继续问道:“我观你言谈不俗,此前随何人学经?”
“小子并没有师长。”
贾逵此时头快要垂到了地上,小声说道;
“那你如何习得这些?”
听对方居然没有老师,王安顿时有了兴趣,难道这小家伙还能生而知之不成?
“小时候是姐姐给我讲故事,又为我开蒙。”
——贾逵回忆道——
“有一次经过学堂,听里面的老先生讲故事有趣,便央求姐姐抱着我在学堂外的篱笆墙上听讲,然后便每天如此。”
“待年岁渐长,姐姐抱不动了,我便端个小板凳,自个趴在外面听。也幸得老先生见我好学,没有驱赶我。就这样听了差不多7-8年吧,所以这些都是从学堂上偷听来的。”
待贾逵说完,王安却是小小地吃了一惊,开始重新打量起面前这小子。
没想到,此子居然如此聪慧,趴在屋外偷听也能学成这样,果然是个人才。
然后王安又想起一事,继续问道;
“那你这身手又是跟谁学的?”
贾逵这才终于抬起头,迟疑着说道;
“这,乃是随我祖父学的!祖父学识渊博,通晓兵法,此前曾传了小子一些武艺和兵法战阵。”
“啥?”
听贾逵说他祖父居然还懂兵法,王安的眼珠子一时间亮了起来,犹如黄鼠狼见到鸡子般。
人才啊!
如今他手下的文士有李儒、王仲、田畴、简雍、王修五人;
可李儒善诡谋;王仲只懂书法;
田畴各方面都比较平均,却无甚出彩;简雍善说客;
王修善治政,却无一人懂兵法!
想我重生以来,唯一懂兵法之人,大概就是那个夏育了吧,可惜却不能为己所用。
想到这,王安一时间心痒难耐,对贾逵的这位祖父起了招揽之心,于是一拍大腿,当即说道;
“来人,备马,我要去一趟襄陵!”
……
很快,王安便领着众人快马加鞭来到了贾家庄,至此王安才知道这贾家俨然已经是家道中落到了极点。
堂堂一个前汉太傅的后代,经学世家,竟然寒碜到整个贾氏一族只有区区十来户人家。四五十口人,连一村的规模也谈不上。
王安见此也是连连感慨,不过貌似豪门士族渐渐没落,最终成了寒门的例子也是屡见不鲜,所以他也没有太大惊讶,反而对此番前来招募贾逵的祖父更添了几分自信。
我一个堂堂侯爷,招募一个落魄寒门,还不是手到擒来?
一念及此,王安脸上的笑意更盛,在贾逵的带领下朝贾家而去。
待入得贾家门,只见屋内正有两女在缝补衣服,应该就是贾母和贾逵的亲姐。
“母亲!”
只听一旁的贾逵发了声喊,便径直跑到两女人中年纪比较大的那个跟前,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孩儿不孝,擅自跑去外面,望母亲责罚!”
两女见贾逵回来,也顾不得责罚了,激动之下竟抱住了贾逵,三人哭作一团。
而王安则趁机四周打量屋里的情况。
漏风的陋室一座、无甚家具,只有几张破席子,果然是一贫如洗。
以此观之,想来那贾逵祖父也不会好到哪去。
想到这,王安对招揽对方的信心又多了三分。
“母亲,随我过来拜见君侯。”
就在王安思忖间,贾逵已经引着自家母亲和亲姐前来拜见王安。
至此王安才终于看清了二女的相貌。
只见贾母年过三旬,眼角有很深的鱼尾纹,俨然是因为生活所迫而过早衰老,不过从眉眼间依然能看出年轻时应该小有姿色。
至于贾逵的亲姐则年约16-17岁,相貌比母亲还要出色,是个小美人。
王安观此女有股子书卷气,且言行举止有种大家闺秀的味道,看来应该是小时候随贾父读经的缘故。
而王安没注意到的是,身后的吕布竟一直盯着贾逵的姐姐,眼睛都不带眨一下的,俨然是看中的人家。
双方一番寒暄后,贾逵的母亲这才知道王安原来是位侯爷,吓得差点就要跪倒在地上,幸亏王安急忙上前扶住贾母,才没让对方跪下去。
于是接下来的事情就显得很顺利了,当王安提出要招揽贾逵,并建议让贾母一家搬到任家庄时,贾母很爽快便答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