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是彭城的小沛,这八个关键节点上各驻扎一万人马,剩下的六万人则是分散在下邳以及徐州和青州三郡的各要道之上,徐州内部是没什么问题,道路修得四通八达,青州三郡和东莞琅玡两个郡,还需要慢慢的把道路修起来,才能够自如的运转,迅速的将兵力派到每个地方去。
剩下的十六万都在扬州,其中六万水军,十万陆军,给相邻的荆州也是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当然,作为虎踞东南的大军阀,刘备地盘上三十万人,确实也不算多。
而对于刘铭来说,这次救援吕布,本来是为了挫败袁谭的战术,可是在击败袁谭,全据徐州和青州三郡之后,他意外的再次得到了奖励。
这是全据徐州的奖励。
毕竟在“名副其实”那个大的任务中,每完整占据一州,就会得到奖励——
之前全据扬州,刘铭就得到了十次抽奖的奖励,只不过刘铭没想到全据徐州也算是完成了一阶段的任务,不过想想也是,之前刘备一直就只占据了半个徐州,现在随着吕布归心,泰山贼被驱赶,彭城、琅玡、东莞这三郡才回到了刘备的治下,徐州才真正的变得完整。
不过也许是系统觉得刘铭实在是太拖了,任务最后评价只给了个合格,刘铭的十次抽奖机会,七次是白银级,只有三次是黄金级……
对此刘铭有些无奈,现在对白银级奖励的需求,他已经很淡然了,毕竟那些都是针对个人的奖励,他个人现在真没什么要提升的了——武力都和吕布平手了,还有什么好提升的?
不过系统给的,你不要也不行。
当下刘铭就将白银奖励都给用了,又得到了三枚起死回生丸,这让刘铭很开心的收了下来,这可是保命的玩意啊,从吕布身上就可以知道,这玩意吃下去,多重的伤,都能恢复过来,多一颗就等于多了一条命啊。
虽然吕布的武力到现在都没有恢复,以他的年龄,应该是永远都没有恢复的机会了,可是总比挂了强。
而在刘铭的心思里,一个勇猛不凡的吕布,也让人更放心一些……
把他养在徐州,他那些旧部,就能够安心的为刘备集团效力了,双方也没什么隔阂,岂不美哉。
剩下四次白银级奖励,分别是两个技能突破卷,两个仁义点技能提升卷。
技能突破卷没什么好说的,刘铭用在刀法和戟法之上,将这两样技能也提升到了顶级。
这样一来,他在招式上是真没什么破绽了,顶级的枪法刀法戟法融合在一起,让他的三尖两刃刀能够发挥得更加的出色。
而两个仁义点技能提升卷,刘铭则是全部用在了提升“风变”技能上,现在他的三个仁义点技能都已经是中级了,再往上升,就得用两个。
这样一来,这次的七个白银级奖励,让刘铭的刀法戟法变成了顶级,“风变”技能变成了高级。
接下来,刘铭再用这个技能的时候,除了能够选择风的方向,还能选择大小了,不过极限也就是能够达到六级风,可以吹动大的树枝摆动罢了。
对此刘铭还有些不满意,后来一想,再往上去的话,八级风就可以让行人逆风行走的时候觉得阻力极大了,再大一点,十二级风那就是台风,还打什么仗,直接对着对方的兵营吹风就行了……
六级风,够了,足够了。
接下来的三个黄金级的奖励,刘铭倒是早就想好了,自从可以自由选择奖励之后,刘铭就不知道盘算了多少接下来应该怎么去做,所以三个黄金级奖励,他也就立即作出了选择。
《制砖法》、《棉花种植》、《棉花纺织机》。
这三样是刘铭早就想要的,中国古代制造砖头的历史很长,可是那些大的砖头,不光材料需要耐心寻找,用时还很长,一般的砖头制造要一年的时间,如果是大的砖头,比如后来皇宫里专用的金砖,那更是要费时数年的时间,所以中国古代往往只有那些重要的城池才会修建高大的城墙,不是因为技术达不到,而是没有那么多砖头。
而这种制砖法,则和现代非常接近了,技术上没太大的变化,就是速度极快,几天就出一窑砖,不管是军事还是民生上,都有很大的进步。
第254章 碾压
现在刘备治下,预制板已经开始大量使用了——毕竟在有了水泥和大量钢材的情况下,预制板的技术含量真的挺低的,刘铭不弄出来都对不起他现代人的身份,预制板配合上快速烧出来的红砖,修建那种大型的城池还不够,可是小型的坞堡什么的,那简直就是利器。
至于棉花,当然也很重要——这可是御寒的利器啊,现在天气还没有变得很冷,在中国中部,也就是河南这一带,天气和将来的南方两广差不多,可是往北去的话,冬天还是非常冷的。
所以想要征服草原,在御寒物品方面,就得作出好的准备。
棉花的种植和运用,毫无疑问就是一个关键。
只不过刘铭查的时候,才发现棉花的种植和纺织居然是分开的,这让刘铭有点郁闷,这可是两个黄金级奖励才能够兑换的啊,我当年兑换炼钢之法也才用了一个黄金级奖励,你小小的棉花就要用掉我两个?何德何能啊!
不过想想,棉花这种东西,简直是改变了人类的生存位置,让人类可以将足迹踏到更寒冷的地方,这么一想之后,也觉得两个黄金级奖励好像也不贵。
棉花适宜栽种的地方还是靠南的那些地方,所以在组织民众种植之后,工厂刘铭还是打算放在胶东半岛。
这样一来,整个海运就能够用上了,在扬州种植的棉花、橡胶这些东西,原材料通过海运源源不断的运到胶东半岛,然后在那里生产出成品,接着销往各地,除了能带动已经疲敝的青州的经济之外,还能够加强海运,到时候这些东西,完全可以分包给民间的大商人。
要知道这些东西,不管是橡胶、砖头、钢铁、棉花这些,虽然应该管制起来,然而却也是民间必须要用的东西,橡胶不怕磨损,用途广泛,砖头不用说,修建房屋的成本下降了许多,钢铁也是家家户户要用的,棉花北方用得多一些,可是南方也不是不能用……
这些东西一部分管制,一部分用于民生,整个地盘上的经济就繁荣起来了。
当然,也难免会流出到别的地盘上,可是这些东西的制作工艺,都掌握在刘备集团的手中,对方拿到成品也没法仿制,反而会让其他的诸侯,更离不开刘备地盘上产出的这些东西。
同时当刘备集团上那些前士族转变过来的商人,也证明了他们可以过得很好的话,那么其他地方的士族,想法多半也会转变过来。
人人都想过好日子,士族为了保持地位而垄断文化,归根结底不也是为了过好日子吗?
刘备集团上能够证明社会物质可以变得更加的丰富,从而让更多的人受益,那么吸引过来的,自然也就更多。
武力和经济,是一个国家的两个拳头,光有武力,就算像后世的蒙古帝国一样,几乎征服了世界,也没法征服人心。
光有经济,就算是宋朝那种经济体量,也不过是任人宰割罢了。
而像后世那大帝国主义一样,武力配合经济,才能耀武扬威那么多年。
所以对这些科技,刘铭一直都是运用得很谨慎的,挑的都是那些在现在科技基础上,比较好运用,又不太好仿制的技术,一点点的改变徐州和扬州的生活习惯,然后去改变整个国家。
所谓上上伐谋,这同样是谋略的一种。
接下来的时候,刘铭也是忙得不可开交。
实际上他亲力亲为的事情不多,然而一些事情,却必须要他去干的。
比如把棉花的种子送到扬州去,让自己老爹准备组织人种植,扬州那边很适合种棉花,棉布虽然不如丝绸那么好看,在实用性上就强不少了,而且和桑树比起来,棉花种植也更廉价,同时更不占良田。
田地现在刘备手里是真不缺的,扬州还有很多地方没开发呢,而那些地方,往往更适合种棉花。
囤积物资,训练士卒,开发良田,这就是刘备地盘上这几年在不断做的事情。
虽然刘备的正规军到现在才扩展到了三十万,然而实际上,部队在不断的撤换,除了最精锐那批核心之外,稍微不太精锐的,每年都会淘汰出去一些,然后征调一些进部队训练,这些新兵在身体素质上往往比老兵还要出色,就是缺乏上战场的经验罢了。
而撤裁下去的那些老兵,则都在地方上充实着武装工作队的力量,这些人平时分散着,一有事,集合起来就是训练有素的大军,而且刘铭和刘备打算逐步的用这些人来取代地方的郡兵,毕竟那些郡兵战斗力确实有点差,对付盗匪都有些吃力。
这些人就不一样了,一个县,有数百这样的老兵,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他们就相当于后世武警的职能,除了负责地方的治安之外,还定时的训练那些青壮,让地方上的青壮都比较适应军队的氛围——
这样做的好处就太多了,有了纪律性之后,违法乱纪的事情,都少做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