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攸展开了地图:“泰山那里,有于禁的泰山军在,不会有什么问题,不管是青州来的袁谭人马还是刘备的人马,在那里想要越过,都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接下来兖州和冀州交界之处,东阿、濮阳,这都是大城,攻下来很困难,同时在战略上也没什么意义,就算拿下来,袁绍军也要一个城一个城的往下打,兖州城池到处都是,水网密布,以袁绍的能力,他不会逐步的攻城略地,那样只能陷入持久战之中,所以那里有程仲德在,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曹操默默点头。
“所以袁绍要进兵,从白马、延津,顺着黄河而下,就可以直接对许都造成威胁!
拿下许都的话,我军就算能够苟延残喘,也不会再有什么威胁了!
所以这里,官渡!是我们必须要好好经营的地方!能在那里拦住袁绍的军队,许都就稳如泰山!”荀彧手指重重的点在地图上,大声说。
曹操长出了一口气。
“正是如此。”
曹操狭长的双目中闪过一丝凌厉:“守住官渡,许都就稳如泰山,而我们也可以更好的经营关中。哪怕是兖州最终没有守住,也要让关中重新繁华起来。”
“正是,到时候袁绍如果拿下兖州,他们和刘备之间的矛盾,就会不可避免的爆发出来!”荀彧坚定的说。
第252章 准备
荀彧的话,其实说的已经是最后的情况下,无可奈何的做法了。
让出兖州之后,袁绍的势力,和刘备的势力,就不可能再有任何缓冲的余地了。
当然,这是最后的选择。
在那之前,对袁绍表示一定程度上的臣服,并且表示要和袁绍一同进攻刘备,这也是一个选择。
总之让袁绍的注意力更多的放在刘备身上,而不是放在自己身上,是现在曹操最应该做的事情。
然后就是经营关中,留一条后路,打通和庸凉的通道,争取想办法把庸凉拿在自己的手里,到时候就算退出关东之地,以关中为基业,也是有机会的。
毕竟虎牢关函谷关天险在那里,只要扼守住这样的天险,在关中建立起自己的基业,然后南下去取巴蜀,全据故秦之地,天下尚有可为。
“另外在荆州方面,要多做准备了。主公您与蔡瑁关系很好,要通过他,多说动荆州当地的大族,如果能够顺利的取下荆州的话,那么我们的情况,又会要好很多了。”荀彧最后道。
曹操深以为然的点头,荆州现在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大州,人口不下六百万,如果能够投入曹操麾下的话,那么曹操麾下的人口会膨胀到千万,有了这样的底盘,曹操才有着足够的底气。
可是想要做到这一点太难了,荆州的整体虽然还是掌握在各家族的手里,可是刘表的威望和控制力依旧是极其出色的,刘表本身不松口的话,不管蔡家蒯家庞家向家马家这些家族势力多大,也只能偷偷摸摸的在私下里做点事情。
“刘表年近六旬,身体未必很好,我们先和蔡瑁等人多联络,承诺对荆州士族保持不变,希望还是很大的。
刘表虽然有二子,然而长子暗弱,次子还很幼小,且长子与刘表后妻蔡氏关系不佳。
一旦刘表出点什么事,刘琦是肯定压制不住荆州的各士族的,只要提前做好准备,就更容易顺利的取得荆州。”荀彧道。
曹操深以为然的点点头,荀彧提出的这个谋划就稳妥得多了,现在在袁绍和刘备两方面的压力之下,曹操是没能力对荆州出兵的,可是如果早做一点谋划的话,倒是有机会和平的拿下整个荆州,那样的话,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要知道,如果不是刘表年纪大了,而且他手中的权力不够集中的话,光是靠着荆州的人口,刘表就足以成为天下第四的大势力——
那可是接近六百万人,和顶得上中原两三个州的庞大疆域啊!
和扬州比起来,荆州的疆域不会小,人口甚至要更多一些。
曹操如果能够拿下荆州,那么势力就将会像刘备那样膨胀起来。
可惜的是,荆州是一个完整的荆州,刘备当时拿下扬州的时候,扬州却是一个分散的扬州。
“明公,我们不是没有机会,让刘备的扬州与刘表的荆州相持,同时徐州和袁绍相持,我们在侧面还可以威胁到刘备的徐州,同时不断的在舆论上抨击刘备的施政,让天下士族同仇敌忾,让刘备成为天下的公敌,我们就有更加顺利的发展我们的势力了。”荀彧最后总结道。
所谓王佐之才,说的就是荀彧这样的人——对天下大势,有着惊人的洞悉力。
郭嘉鬼才,可是他更擅长战场上出谋划策,贾诩计谋深远,却更擅长计算人心。在天下大势的计算上,很少有人能和荀彧相比。
和荀彧商量之后,曹操也算是更加安心的开始发展了起来,接下来他要做的事情就是逐步的迁移民众去关中,反正在那里,有的是土地,用更多的土地吸引民众迁移到关中去,就是一个好办法。
比如在兖州只有五亩地的,去了关中就可以得到二十亩,同时还官府借用耕牛种子和农具,粮食到时候和官府五五分成就行了,五年之后,农具什么的就都是自己的,只需要交两成租子给官府就行。
这样的做法毫无疑问对兖州士族的利益是有些侵害的,然而兖州本来就在不断的变乱中,很多士族都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剩下的都算是曹操的铁杆了,就算有些怨言,也知道这个时候曹操是为了自己留后路,同时也是为了给他们留后路。
而关中的那些残留的士族们,也很欢迎曹操转移民众去那边,虽然暂时不会给他们带来什么好处,却会让关中恢复元气,这样一来的话,他们留在关中,才会有更好的前途啊。
当然,这些事情,都是偷偷进行的,现在已经入冬了,迁移不易,不过看到能多四倍田的情况下,还是有很多兖州豫州的贫民,愿意背井离乡的去关中。
在曹操转移兖州豫州的贫民去关中的时候,刘铭则在消化吕布的故地。
徐州现在经过几年的发展,人口倒没有出现爆炸的情况,毕竟这才几年,新一代的人要长大,也时间不够,不过不少人家的人口比之前多了不少,分家的情况也多了许多。这样一来,徐州的田地,马上就显得有些不够了。
其实并不是因为田地不够,而是在东海,不少地方都开始修建工厂,占了很多地方罢了,而且那些生产钢铁、水泥和橡胶的厂子,确实有些污染,所以往往这样的地方划分出来之后,附近都不怎么住人的,当然工人本身收入都很高,所以很多自耕农愿意脱产当工人,这才让田地减少并没有出现什么问题。
而现在,刘铭则是开始朝着东莱大量的转移民众,依旧是田地置换之法。
东莱是青州最大的一个郡,也就是后世的胶东半岛一带,这里地方广阔,虽然大多数都是丘陵地带,可是并不算是很崎岖,一部分作为田地,最合适不过,虽然降水量较少,然而早禾却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剩下的沿海的地方,刘铭则是都留了出来——这种地方,修建工厂,是最合适的。
到时候胶东半岛的海港,可以作为运输原材料的港口,然后将原材料送到这里进行加工,东海那里还是更适合耕种一些。
第253章 全据徐州的奖励
要知道水泥、钢铁、橡胶这三样刘备势力最重要的物品,原材料更多是在扬州出品的,尤其是橡胶,从陆路送到东海,费时费力不说,效率还低,如果将那些厂都迁移到东莱的话,用海运来解决原材料的问题,那么生产起来,就成本更低了。
至于新地盘的防守,刘铭倒是没有费什么神,本来他麾下就已经算是名将如云了,所谓的五虎将倒有三个在他的手下,加上一个赵云,再加上这次吕布麾下那么多猛将都已经算是他的属下了,将领方面,他倒是丝毫不缺。
而在兵马上,这次刘铭军损失了一些,却也得到了吕布那数千精锐的弥补,正规军的数量维持在九万人,不过考虑到地盘扩大了,现在九万正规军当然不太够用,可是之前刘备集团休生养息也不是什么都不做了,每年对士兵的培养和淘汰撤换都是在做的,地方上很多士兵都算得上是精锐的标准,刘铭一道命令下去,再次从徐州征调了三万新兵,用不了两个月的时间,就能够让他们成为正规军的水准。
而扬州的便宜老爹也支援了两万老兵过来——刘铭倒也不担心扬州的兵力因此减少,要知道扬州那边,周瑜和鲁肃一直是在训练水军的,这几年下来训练了不下五万精锐的水军充实到各部,现在派两万人过来,一点问题都没有。
所以实际上刘备集团现在的正规军,已经膨胀到了三十万,就算和袁绍的五十万大军比起来还有一定的差距,却也已经在面对曹操的时候占据一定的优势了。
现在这三十万人里,徐州有十四万,其中一万骑兵,其他的十三万都是步兵,北海的剧县、平寿;东莞的临朐、蒙阴;琅玡的开阳、缯县;东海的兰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