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叛了吕布,就是背叛了刘铭,如果不愿意退出这三处的话,现在泰山贼所有的人马,其实都已经陷入死地了!
同时泰山贼六个头领,吴敦尹礼都已经战死,孙观孙康两兄弟在琅玡苦苦支持,剩下的,也就是臧霸和昌豨了。
他们就算不退,袁谭却不会和他们捆着一起死,到时候撇开他们和刘铭谈判,他们继续是死路一条。
只有继续跟着袁谭,才是他们唯一的活路。
袁谭当然也不希望泰山贼会和他产生矛盾,不管怎么说,泰山这些人还是很能打的,麾下也是堪称精锐,这个时候对他们好点,将来说不定就能够成为不错的助力。
所以当天晚上,袁谭就和臧霸昌豨讨论了很多,表示要退,就一起退出,等到了青州剩下的三个郡,一定不会亏待他们,齐国是袁谭的治所,当然不好让出去,可是济南国,那也是繁华之地,而且靠近泰山,正好适合他们驻扎。
至于剩下的一个乐安郡沿海,人口也不算很多,就算让臧霸他们驻扎,他们都不会太愿意。
经过这么一夜讨论之后,袁谭派人前去,表示了要和刘铭友好相处。
当然,这是最委婉的说法。
事实就是,袁谭等一干高级将领,都被“请”到了高密城内,而那三万多士卒,则是被缴了械,每天只有一顿饭吃,只能维持不饿死罢了。
这也算是刘铭军的一番举措。
而与此同时,袁谭和臧霸昌豨联名的信,则是送到了琅玡郡前线许攸等人的手中,让他们缓缓而退,一路退到齐国去。
而徐州的士兵以及一部分屯田的兵马,也开始向青州移动,逐步的接收琅玡和东莞这两个郡。
同时刘铭也命令孙策为将,带着一万骑兵,去取整个北海。
东莞的临朐;北海的剧县、平寿;琅玡的开阳。
这几个地方守住了,吕布的故地,也就守住了。
当刘铭的部队,进驻到这几个城池之后,刘铭这才放了袁谭等人——
当然在那之前,刘铭还代表刘备,与袁绍的代表郭图,签订了和平协议,表示之前是因为误会导致的冲突,现在双方的误会既然解除了,那么当然就要继续保持以前的状态才行。
实际上,在听说颜良文丑双双战死的时候,袁绍是很发了一通火的。
毕竟这两个算是他的元从将领了,从他在渤海起兵的时候,就一直跟在身边,只不过还暂时没有独当一面罢了,他本来还打算在接下来往南进攻的时候,用他们两个担任某一个方面的主将,从张郃高览沮授鞠义等人手里分点兵权出来的,毕竟豫州派现在手里没什么兵,确实也不太合适。
结果在战场上,就那么轻而易举的被刘铭给杀了!
他们联手,不是连吕布都打败了吗?刘备的这个儿子,居然也这么勇猛?
不过在仔细看了袁谭的信之后,袁绍却发现,这一次进攻,倒也不算亏。
虽然先占了然后吐出去让人有些痛心,不过泰山贼那数万精兵,以及跟随他们的数万民众,也算是撤出来了,这些也都是见过血上过战场的老兵了,而且臧霸等人也都算是猛将,也能够弥补一下颜良文丑战死的损失了。
毕竟臧霸等人也很能打,虽然个人武力大概是不如颜良文丑,可是在指挥作战上,说不定还要出色一些。
而且新的血液进来,好歹也能让内部的力量更平衡一些,袁谭这次干得也不算错,只不过没想到刘铭那么能打罢了。
所谓胜负乃兵家常事,更何况这次还未必算输了。
且让刘备再蹦跶几天,等我们积蓄的实力更强了之后,再好好的收拾他们!
而且袁谭这次可谓是和徐州军正面对抗了那么多场,对对方的战术、特点、军械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也可以填补袁绍军对刘备势力并不熟悉的缺陷。
当袁谭军最后一拨人离开北海之后,刘铭远远的看着,长出了一口气。
还好,这次作战,好歹是完美的完成了预期目标,没有和袁绍提前开战,也没有丢掉至关重要的徐州三郡和青州三郡,最重要的是,吕布势力经过这一战之后,已经算是完全归心了。
这比吕布势力整个投入进来,都要好一些,毕竟现在双方的将士是正儿八经的并肩作战过,接下来不管是整编还是调配,都要好得多。
第251章 推断
建安六年九月的这场战斗,曹操希望是一场大战的起因,然而让他有些惋惜的就是,这场大战,开始的极其突然,然后战火迅速就席卷了整个青州,包括半个徐州,然而平息得,也极其突然。
短短两月之类,刘备军占据了吕布的故地,袁谭军退出了青州的三个郡和徐州的两个郡,只是带走了泰山那帮人罢了。
而在撤往齐国的过程中,昌豨脱离了泰山贼的大部分,进入了泰山郡,投入到了曹操的麾下,这让袁谭很是生气,不过看到臧霸依旧稳妥的在他手下之后,袁谭咽下了这口气,不过心里却开始记恨起曹操来。
如果曹操知道了这一点,一定会有一点欲哭无泪的感觉。
因为真不是他故意把昌豨勾搭走的。
昌豨手下那不到一万人,现在的曹操还真看不上。
可是昌豨却觉得臧霸之前作出的投入袁谭麾下的决定是完全错了,他不满自己退出了琅玡等地,可是已经得罪了刘备,又要脱离袁绍麾下,那就只有投入曹操的麾下了。
对方来投奔他,曹操也不能不接纳,不然以后还会有什么人投奔曹操呢?
而且昌豨这个人还是很有用的,历史上他虽然反复无常,可是却很能打,他数次反叛曹操,第一次是曹操亲自去征讨,才打败了他,第二次要张辽和夏侯渊一起联手才击败他,第三次则是于禁和夏侯渊一起联手,如果不是这些更能打的名将来征讨,一般的将领他还真看不上。
所以此人也算是一个人才了,曹操是会用人了,哪怕是捏着鼻子,也把他收下来了,然后把他安排在泰山郡,也就是直面刘备和袁绍的第一线,同时安排了同样出身泰山郡,并且麾下有一支精锐泰山军的于禁担任泰山郡守,有这么一个猛人管着他,昌豨可能也就老实一点。
历史两个月的青徐之战落下了帷幕,表面上看来,三大豪强倒是都占了点便宜,刘备全据了吕布的故地,还接收了一大批猛将文臣,还有数千精锐老兵;
袁绍虽然地盘没有什么收获,还损失了一些精锐,可是泰山贼绝大部分投入他麾下,也让他麾下的将领和士卒增加了不少;
曹操什么都没干,白得了一个昌豨和他麾下数千泰山悍贼,都算是有所斩获。
然而实际上,表面上最轻松得利的曹操,心里却是最苦涩的。
刘备和袁绍之间战争没有扩大,而是平息了。
虽然现在已经入冬,理论上不会再有什么战争,然而刘备方面和袁绍方面是签下了和平协议的,这种协议哪怕是废纸一张,可是至少证明,在两者觉得有必要之前,是不会真正开战的。
这样一来,曹操的情况反而更尴尬了。
三强之间,他最弱。
而从地形上来看,他的根本之地兖州和豫州,兖州北方是袁绍,东方是刘备。
豫州则是东方是刘备,南方是刘表。
刘备现在稳住了青徐之地,全占徐州之后,他接下来会朝什么地方开始发展?
荆州是最好的选择。
如果刘备拿下了荆州,那就从两个方向包围了曹操的豫州。
加上和袁绍达成了协议,刘备如果和袁绍先打他,平分兖州豫州之地再开战……这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啊。
虽然以曹操对袁绍的熟悉,袁绍应该不会和刘备联手,可是谁也说不定不是。
“事到如今,只能委屈一下主公了。”荀彧对曹操道。
对于那个庞大的计划并没有起到作用,曹操倒没有怪自己智囊团的意思,毕竟那么精妙那么大的一个计策,要全面的实施,是非常困难的,越是阴谋,就越容易自己失败。
而且从某种角度来说,袁绍刘备双方确实是开战了,只不过中途悬崖勒马,没有将战争扩大罢了,这需要双方都保持足够的冷静,之前曹操那个计划实行的前提就是双方开战之后收不住,越来越大……
开头实施了,后面的没有朝着曹操预想的方向去,那不是谋划的问题。
“文若有话尽管说。”曹操道。
“主公不妨没事对袁绍服下软,强调一下当年的情谊,暗示朝廷在兖州豫州这边的经营,无非最终就是为大将军准备的。
暗地里经营关中和庸凉,将一部分力量转移过去,尤其是关中,现在已经很稳固了,我们在兖州豫州的屯田百姓,可以转移一批过去,还有南阳,南阳那里大户众多,又靠近刘表的地盘,如果尽数迁入关中,可让关中恢复元气,同时避免南阳被骚扰。”荀彧道。
“文若此乃大计。”曹操赞赏道。
“兖州虽然四战之地,然而山川之固,河流之险,和关中一样,都是霸业的根基。就算两面对敌,然而只要几处要点驻扎好,那就不会有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