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吴国的主力已经撤离襄阳,曹叡将满宠的大军调至弘农西部,重点防守函谷关一线;
在多名朝臣联合作保的情况下,曹叡再令司马懿领兵15万去退蜀兵,同时向各郡县发出征兵令,紧急募兵20万。
众将都认为应该将大军置于潼关和武关以东,这样即可防止蜀军东进,又可与满宠的大军互为应援,司马懿也觉得这样最为稳妥。
邓艾却认为蜀军必定不会东进,姜维向潼关和武关增兵只是假象,他提出「声东击西」之计。
邓艾建议,引2万骑兵长途奔袭直捣羌地,再联合鲜卑骑兵收复凉州,同时建议步卒从水济、蒲坂方往向西,将大军屯于潼关西北的临晋城,再引一支骑兵时刻袭扰蜀军的粮道。如此一来,姜维不到一月必然退走。
由于邓艾以人头做保并一再请命,司马懿抱着试一试的想法,部分采纳了邓艾之计。
司马懿仍旧将大军屯于潼关和武关以东,然后给了邓艾3万步卒,同时拨陈泰、文钦、徐质、戴陵和田豫相助,令他兵进临晋。
与此同时,司马懿遣郭淮和王雄领兵2万,经匈奴人的地盘一路往西,并故意让蜀国的哨探发现。
除此之外,司马懿派蒋济鼓动刘豹和去卑找寻蜀军「雪耻」。
就算蒋济不来,刘豹的去卑也会主动出兵!
匈奴人得知郭淮和鲜卑人已经开始行动,于是立刻召集兵马南下,杀气腾腾地奔向渭水一线,找寻蜀军雪耻的同时,也在威胁并切断蜀军的粮道。
趁着匈奴人控制了渭水一线,邓艾令陈泰引兵5千屯于武关以西的商县,令文钦领兵5千屯于潼关以西的郑县。
陈泰和文钦对邓艾多有不服,但还是看在大都督的面子上,极不情愿地领兵前往。
自从刘闪侮辱匈奴使臣后,姜维的重心始终是提防匈奴的复仇和羌人南迁。
邓芝和赵广他们出发的次日,姜维为防止匈奴骑兵切断渡河的要道,已经提前令3万步卒携带8千多辆粮车前往榆中县,次日又令全部的4万骑兵前往榆中扎寨。
姜维继续向潼关和武关增兵,做出大举东进的架势,希望将魏军主力吸引到两关的东面去防守,确保羌人南迁时,十几万百姓在雍州地界的安全。
现在魏军大胆地屯兵于商县和邓县,威胁着潼关和武关的粮道和退兵路线,匈奴人也没有前往自己最担心的榆中,再加上郭淮的2万骑兵西进,这确实打乱了姜维的部署。
当初王平洗劫魏国的蓝田大营时,获得大批军资粮饷,这些都送到了潼关和武关,姜维暂时不担心这两处的粮草不足,他令张绍、傅佥二将领兵1万屯于「子口」,确保潼关和武关的2万蜀军步卒有路可退。
由于潼关、武关、大散关和陈仓易守难攻,「子口」的蜀军步卒营寨坚固,寨外多有绊马钉,寨内的强弓硬弩也让匈奴骑兵十分忌惮,他们找遍雍州也没寻到其他的复仇目标,与是将视线转移到了榆中。
匈奴骑兵自然不敢碰蜀军的铁桶阵,蜀军的骑兵因另有任务,也都躲在寨内不与之交战,匈奴骑就在榆中的东、南方向扎寨安家,从此赖着不走了!
姜维现在的重心是羌人南迁,武关和潼关的兵马只是拖住魏军主力,如果让魏军看出了自己的意图,魏军很可能大军西进威胁南迁的路线,到时魏军和匈奴两路大军汇集,蜀军的兵力根本不足以保证南迁路线的绝对安全。
由于羌郡的羌人南迁进展极为顺利,加之治无戴也率部归降,鲜卑和郭淮的骑兵更是虎视眈眈,获悉凉州敌骑的数量之后,姜维担心陷入黄河两岸两线作战的困境,不得不有所行动。
姜维遣快马将破匈奴之法送至榆中,关索、赵统和牛金等将领无不钦佩这个计谋的精妙。
当日,赵统先率领2万骑兵渡至黄河北岸,匈奴人得到消息后十分无奈,只得眼睁睁地看着这2万猎物离开。
次日,关索和罗宪引所有的3万步卒出各自己的营寨,摆出80个铁桶阵缓缓往东部移动,做出弃守榆中回援武关的阵势。
去卑和刘豹见蜀军的步卒往东而去,因惧怕其阵形的威力并未理会。
第3日,蜀军的2万骑兵突然离开营寨往东而去,匈奴人自然不会放过这绝好的机会,急忙率全部的5万骑兵前去追杀。
牛金的2万骑兵前行20余里后又从北边迂回,从蜀军步卒的铁桶阵之间一百多米的缝隙中穿过。
匈奴人以为牛金不敌欲退回寨中,担心失去复仇的机会,于是加快速度追赶。
匈奴人没想到的是,牛金率队经过后,末端出口处的几个铁桶阵迅速分散后重新组合,近百米宽的出口已经不复存在,并且前方的地上出现了无数的绊马钉,近百骑已经人仰马翻。
眼看前方的路已被封死,去卑和刘豹这才感觉不妙,急忙分头向南、北两个方向迂回,试图迅速离开,可惜已经来不及了。
蜀军的3万步卒在鼓点的指挥下,迅速将80个铁桶阵全部打散后重新组合。
匈奴骑兵转了一大圈,这才发现自己的5万骑兵全部处在蜀军步卒的包围圈中。
匈奴人惊慌失措的同时,8千多辆粮车组成的铁桶阵还在逐步缩小,其间个别的缝隙站满了手执长枪和连弩的步卒,一个方圆五里多的铁桶阵已经基本形成!
眼看匈奴的5万骑兵已经被蜀军的步卒完全包围,牛金不敢多作延误,立刻引兵渡至黄河北岸,未作休整就往羌郡奔驰而去。
第105章 马踏北疆
匈奴,这个号称马背上长大的民族,其强大的骑兵来无影去无踪,曾逼得先汉朝廷采取守势将近百年,最后被卫青和霍去病等将领的强骑击败,北匈奴虽然退走漠北,却在另一个世界开启了崭新的辉煌。
去卑满腹的怒火却无处发泄,若是被对方的骑兵击败也就罢了,竟然遇上蜀军的步卒连吃败仗!
前番被蜀军的步卒关在城内屠杀,此番又被蜀军的步卒围困,而且对方还只有3万人!
刘豹也感觉到巨大的侮辱,他令部下不停地冲击蜀军的防线,可惜粮车前方密集的长枪让骑兵没法靠近,并且粮车前的地面上布满了绊马钉,就算侥幸冲到车前,还有密集的连弩严阵以待。
连冲几次都不能突出蜀军的包围,眼看天色已晚,兵马全都饥肠辘辘,刘豹和去卑只得暂停突围,蜀军趁机再次缩小了包围圈。
赵统率军来到羌地时,迷当正在西海,此时并未送来求援的信号,但赵统总觉得心里不踏实,稍适休息后就率队往张掖方向行进。
或许赵统有先见之明,或许是领兵将领特有的直觉,他在张掖以南200里处遇到了迷当派来求援的信使,于是星夜兼程往张掖方向而去,终于在次日晚间到达张掖城南30里处。
经过一夜的休整,赵统天未亮就率队出发,「碰巧」赶上正在列阵备战的两支骑兵。
2万装备齐全的大汉铁骑来援,蜀军将士信心大振,个个视死如归,首轮冲锋就将两翼的泄归泥和阿狼泥击得溃不成军,位于中路的郭淮经不住蜀军玩命般的冲锋,伤亡5千多人后不敢再战,仓惶退走。
眼看郭淮已经率队离开,伤亡大半人马的阿狼泥和泄归泥战意全无,争先恐后地往西海郡方向退去。
此时蜀军的3万骑兵只剩下1万余骑,郭淮和鲜卑的联军仍有2万多骑,蜀军的骑兵并没有尾随追杀,收集到3万多匹战马后立刻南下,在几十里外追上了撤往羌郡的百姓队伍。
有了这3万多匹战马的帮助,百姓撤退的速度快了很多,估计再过五六日即可到达羌郡,然而败了一阵的郭淮和鲜卑联军仍未罢休,他们休整两日后又尾随而来,远远地跟在十几里外伺机而动。
当夜,牛金率领的2万骑兵终于赶到,与牛金同时赶到的还有蛾遮塞的1万羌骑,他们考虑到牛金和赵统先后引2万骑来援,于是在羌郡留下了5千骑,由滇吾和邻戴统领,防备氐人可能的袭扰。
眼下蜀军的骑兵数量已达4万多骑,不论数量还是战力都与郭淮和鲜卑的联军齐鼓相当。
考虑到关索的步卒已经围死了匈奴骑兵,几名将领商议一番后,都认为应该主动出击将其击溃,这样才能绝对保证百姓撤退路线的安全。
或许是郭淮探听到蜀军又有援军到来,他天亮之后便不再尾随,而是缓缓往西退走。不过,他和泄归泥、阿狼泥都没料到蜀军会主动追来。
阿狼泥和泄归泥一听到蜀军骑兵的号角就仓惶退走,他们很默契地分兵两路,郭淮领自己的魏骑往东而去,试图退入匈奴人的地盘;
而阿狼泥和泄归泥则率队往西海方向而去,试图回到自己的地盘。
由于匈奴的骑兵主力已被围困,赵统和牛金没有半分顾忌,领着1万大汉铁骑死死地追着郭淮不放,等到傍晚时分已经追至匈奴地界,二将就地扎营歇息。
由于郭淮的骑兵都没有马鞍和马镫,他们经过一整日的颠簸和奔逃早就人疲马乏,见蜀军骑兵并未追来,又坚持着退出十几里后才扎帐休息。
天还未亮,正在熟睡的魏卒被蜀军的号角惊醒,匆匆跨上战马退入匈奴地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