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羌郡刚刚收割完小麦,魏军新败北还,正是羌人南迁的大好时机。
有鉴于此,蜀军还需要在雍、凉二州停留很长的时间,为了给吴国吃颗定心丸,刘闪写了封密信送给成都的蒋琬,让他协助宗预出使吴国,送去丝帛财物后向孙权讲明情况。
蜀国先前制定的战略已经基本完成,由于羌人南迁会耗时很久,刘闪让姜维继续统领雍、凉二州的蜀国大军,然后带着两个妃嫔和两个孩子回到成都。
这半年多的时间里,刘闪遇到2次叛乱,每一次都有忠臣良将及时相救,他不敢再赌第3次也有人来救。
尽管雍、凉二州兵力不足,他还是让张翼领了5千人卫戍成都。
这次刘闪回成都时,一路上见到的百姓比几个月前「富裕」了很多,他们身上的衣料不再是单调的粗布麻衣,偶尔也能见到几个身着丝织汉服的年青少女,她们总会引来左邻右舍羡慕的目光。
回到成都后,朝中大小事务都被处理得井井有条,唯有孟光和费祎的奏表,由于影响面太大,或是需要大量的资金,蒋琬和众臣不敢自己裁定,需要由刘闪亲自批复。
泯江边的砖窑产量着实不小,但放眼整个蜀国就微不足道了,这半年来生产的青砖只够500来户百姓建房所用,小麦收割后,最先换了钱的百姓早就将青砖哄抢一空,离砖窑较远的百姓根本就买不到,而且运输也不方便。
现在的试点已经成功,看得出青砖的需求量极大,需要在各郡县兴建大量的砖窑。
为了减轻财政负担,孟光建议,将砖窑的兴建和经营承包给各郡县有实力的门阀世家,由朝廷给予适当的补贴,这样即能满足青砖的运输和需求问题,又能稳定其价格。
这确实需要很大的资金,蒋琬自然不敢定夺。刘闪询问大汉银行现有的资金量之后,大笔一挥,当场就同意了孟光的建议。
除此之外,允许有实力的门阀世家兴建纺织厂的榜文也下发到各郡县,依旧由财政予以补贴,并限定各种织物应有的质量和价格。
只要让那些门阀世家有利可图,刘闪相信,这两种物资很快就能被大量地生产出来,满足各地百姓的需求。
刘闪看了费祎的奏表之后,终于明白前段时间他的家臣「偷偷地」与孟光见面的原因。
费祎的奏由孟光、黄月英、纺织局的局长蔡英,这四人联名上奏,希望能废除「奴隶」制度。
看到「奴隶」二字,这简直颠覆了刘闪的认知:现在是「封建社会」,怎么还有「奴隶」的存在?
刘闪询问朝中众臣后得知,现在各国都有大量的「奴隶」存在,蜀国也是一样,而且蜀国境内的奴隶数量至少有20万之多,而且没有被登入户籍。
刘闪了解到,奴隶的地位比普通的百姓还低,就比如说官员的「贬职」,如果贬为「庶人」还是好一些的,最严重的可贬为「奴隶」,而且奴隶的后代子孙仍然只能是奴隶,任人宰割,像牲畜一样被人买卖,永世不能翻身!
在这个时代,男的奴隶称「奴」,女的奴隶称「婢」,年龄较小的奴隶称「僮」;
奴隶没有任何的社会地位,别说是门阀世家,很多富户家里也有数量不同奴隶的存在。
这张奏表,别说是蒋琬,就算是刘闪也得三思而行:刘闪自然知道「奴隶制」的弊端,但不敢马上将其废除。因为能豢养奴隶的人,其社会地位都比较高,稍不留神又会引起蜀国的动荡,甚至是联合造反的情况会再次出现。
刘闪并未立刻做出批复,宣布散朝之后,径直往张贵人的披香殿而去。
为了牵制和阻止魏国的西进,姜维在武关、潼关各部署了1万精兵,同时派出一千多名快马哨探,重点监控北方的匈奴。
邓芝和赵广、夏侯霸引2千骑兵,迅速越过雍、凉二州进入羌郡,向迷当传达了蜀国「羌人南迁」的计划。
按蜀国现有的鼓励政策,羌人可在蜀国各郡县自由安家,可获得各地郡守安排的临时住所,能分到大量的土地,可免10年赋税,不强征兵役和徭役,允许与汉人通婚等等,这些优厚的政策足以吸引每一个羌人到蜀中安家落户。
经过几日的努力,羌郡的百姓中,有10万余人愿意迁往蜀中,邓芝和魏延闻之大喜,立刻派人向姜维报信,请他派出兵马前来护送。
由于匈奴和鲜卑的报复、魏国的大军随时都会到来,此事宜早不宜迟!
善长内政和外交的邓芝就留在羌地继续协助迷当,赵广和夏侯霸则率2千骑兵严格巡视凉州各地,确保羌民正式南迁之前的安全。
正如赵广所料,他刚刚离开羌郡不过10里,一支大约5千骑的胡人骑兵浩浩荡荡地压了上来,赵广和夏侯霸急忙列阵迎战,同时让人回羌郡报信,让迷当派兵来援。
第102章 治无戴来降
此时,胡人骑兵在3里外停下,他们也在紧张地列阵备战。
赵广和夏侯霸部队不及对方的一半,但这支「大汉铁骑」多是弓骑兵,由于装备齐全,面对强敌自然毫不畏惧。
待胡人骑兵即将冲到近前时,赵广和夏侯霸各领1千骑掠向其两翼,采用回头后射的方式与之周旋,暂时也不落下锋。
胡人骑兵虽然冲杀勇猛,但他们却是枪骑居多,在蜀军这种游击式的打法跟前并不占优,不到一刻钟就伤了三百多骑。
赵广和赵统正杀得兴起,突然传来收兵的信号,两人大为不解,不知道是谁发的信号,但这确实是蜀国的「大汉骑兵」独有的收兵信号。
二将不明所以,只得遵照军令收兵。此时,胡人的骑兵并未追赶,因为他们也得到了收兵的信号。
迷当率领5千骑在后方压阵,左右二路分别是烧戈和饿何,并且邓芝也在阵中,收兵的信号正是邓芝所发。
赵广和夏侯霸回到阵中时,伐同和蛾遮塞各领200骑往胡人的本阵而去,这明显不是冲锋或袭扰。
二将正要发问时,迷当首先开口说道:“赵将军,夏侯将军!这其中可能有些误会!”
“莫非这不是鲜卑人,也不是匈奴人?”赵广疑惑地问道。
“没错!来者应该是西海郡的白虎文和治无戴,他们经常在天山一带活动,既不属于鲜卑或匈奴部落,也不属于羌人部落,但应该不是敌人!”
“但是……他们首先向我们发起进攻……”夏侯霸郁闷地说道。
“夏侯将军,算啦!反正咱们的「大汉骑兵」没几人受伤,哈哈!”赵广不屑地笑道,满是轻蔑地盯着对面的胡人。
几人在谈笑时,伐同和蛾遮塞已经率队返回,胡人那边也有两位年轻小将引数十骑过来,迷当确认对面二将的身份后,立刻拍马上前。
迷当没有猜错,这队胡人确实是白虎文和治无戴。这二人听闻迷当率羌人归顺蜀国,为免自己的部落免遭鲜卑和匈奴和奴役,也想投效蜀国,但听说蜀国只收降羌人,所以做罢。
前不久,二将得知鲜卑阿狼泥率队大举南下,于是趁机袭击鲜卑的地盘,却被鲜卑将领轲比能击败,治无戴之父也被泄归泥所杀死。
如今,阿狼泥、轲比能、泄归泥奉君主赛曼之命,正在集结各部兵马,准备先讨治无戴,再南下讨羌王迷当;
治无戴很想为父报仇,但其部落势单力孤,只好向迷当求援。
他们赶到羌郡时,正好遇上赵广和夏侯霸的骑兵,自然不知是敌是友,见对方在列阵备战,这才想以数量优势先发制人,双方的冲突因此而起。
蜀将邓芝即懂领军布阵,又善内政外交,他知道皇上不喜欢氐人、鲜卑人和匈奴人,虽然没说过可以接纳包容其他的部落,但也没说过不接纳这些部落。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朋友的朋友也是朋友”,深谙外交之道的邓芝自然明白这个道理。
既然治无戴是鲜卑和匈奴的敌人,又是迷当的朋友,自然没有拒绝之理。
由于时间紧急,邓芝没有请示刘闪,大胆地做出承诺:如果治无戴和白虎文愿意率部归降蜀国,他们的部落也可以与羌人一样迁往蜀中,并获得相同的待遇。
治无戴得到明确的答复之后,自然欣喜若狂,表示愿意率部归降蜀国。
考虑到阿狼泥和轲比能的大军转眼就到,迷当和几位将领商议一番,决定引2.5万兵马前去西海,首先护送治无戴部落的百姓前往羌郡。
吴国,建业。
由于蜀军再次违背自己的承诺,得到军粮后不仅没有退回汉中,反而攻占了魏国的潼关和武关,以致关中西部大片土地都在蜀军之手,孙权确实有些不淡定了。
蜀臣宗预的来访也没能打消孙权的疑虑,他表面上对蜀军的作法表示理解,并向蜀国表示祝贺,暗地里却另有心思。
打发宗预离开后,孙权令朱桓、吕壹和陈表引兵5万坚守襄阳,令陆逊和多名武将引兵10万屯于宜城,随时都有可能对秭归城发起攻击。
永安守将巩志也嗅到一丝危机,他自然不敢大意,只在永安留了5千兵卒,将城中的1.5万精兵全部调往秭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