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的帝王,若是嫔妃和睦,后宫祥和,这便是帝王之幸,国家之幸;只要我进了蜀国皇宫,就算为奴为婢,我也有信心将它搅得鸡飞狗跳,天翻地覆!”
王元姬说罢,王恽和王恂脸色大变,王元姬叹了口气,幽幽地说道:“我生于王家,自幼饱读诗书,也算得上知书达理;出嫁之后,相夫教子,孝敬公婆,为夫纳妾,也算得上贤良淑德;
今,夫君惨死,我为他育有骨血,这也算尽了妇人之道;若能替夫报仇,我不介意活成自己憎恶的模样!”
眼看无法劝服姐姐,王恽和王恂无奈地摇摇头。二人实在难以想象,曾经知书达理、温柔贤惠的姐姐竟会变成这般模样,简直就是十足的怨妇!
……
河南尹,中牟。
由于田章的示警,谨慎的陈佐和陈坦并未上当;
王凌不敢久等,他也不相信陈佐能威胁到自己,于是按原计划往虎牢关开进。
大军行至中牟时,王凌突然接到姜维的信,一时之间难以决断。
“王将军,在我原来的计划中,已经考虑过姜维不能拖住邓艾的可能性;此时,邓艾引兵六万向我奔来,我退入虎牢关坚守便是,将军为何犹豫不决?”
王凌将信递给张式,犹豫着说道:“姜维劝我不要立刻进入虎牢关,而是在中牟、荥阳、成皋三城层层阻截,尽量击败邓艾,再慢慢地将他的残部诱至虎牢关下。我总觉得姜维有什么阴谋!”
张式看完信,略加思索后说道:“王将军,邓艾距此还有两日路程,他不远千里强行而来,必已兵疲马乏;我在中牟、荥阳设兵阻截,再让令狐愚兵从许都出兵袭击邓艾的后路,必能大败邓艾!姜维确实给我献了一条妙计,将军何故怀疑姜维?”
“姜维此计,确实能歼灭邓艾的大军。不过,我也会损兵折将,还将耽误兵进洛阳的时间;从这方面看来,此计只对姜维有利,对我来说后患无穷啊!”
王凌摇摇头,似乎下定了决心,坚定地说道:“姜维狡诈,我切不可被他利用!”
“王将军,此话怎讲?”张式不解地问道:“若我按原计划兵进虎牢关,以部分兵马拒邓艾,再以主力大军进取洛阳,这看似好计,却没能拖住邓艾啊!”
“不,张将军,你错了,你中了姜维之计!”王凌满不在乎地说道:“我已经取得虎牢关,只需三千兵马坚守,就能轻易地拒邓艾于关外;我主力大军进取洛阳之时,邓艾根本就威胁不到我。邓艾的大军虽然与我为敌,但这毕竟是大魏的兵马;
我平定洛阳铲除奸党之后,邓艾他只能臣服于新皇,他仍是我大魏之良将;
因此,我要的是拒止邓艾,而不是歼灭邓艾!若说拖住邓艾,这更加无从谈起。”
“王将军,若我全军进入虎牢关,以邓艾之谋,他绝不会引兵来攻!若我没猜错,邓艾可将主力大军屯于关外,切断我与许都的联系,再分一兵袭击许都的令狐将军,这对我极为不利!
若是如此,就算我守住虎牢关并且杀入洛阳,曹彪和令狐将军却身陷险地,这就得不偿失了!”
“王将军,你多虑了!”王凌自信地笑道:“我主力大军只要一进入虎牢关,洛阳就岌岌可危,邓艾必会全力猛攻,他哪敢分兵去袭许都?哪敢屯兵关外毫无动作?”
王凌的话也有道理,张式仍然满腹疑惑,谨慎地问道:“王将军,若是司马懿早有防备,若我进取洛阳受阻,我将陷入长期的苦战。若我全军退守虎牢关,没有歼灭邓艾的部队,我军的粮草从何而来?”
“张将军,你也知道,我大军进入虎牢关之日,就是曹彪在许都称帝之时;我此次举事,利在速战,只要杀司马懿一个措手不及,五日之内必能成事;再说了,虎牢关的屯粮,足够我用半月之久,我不必担心粮草不足。”
王凌坚持按原计划而行,张式无法说服,只得做罢。
“张将军,我知道你心有忧虑。你得考虑清楚:若我按姜维之计而行,歼灭了邓艾的疲惫之师,看似没了后顾之忧,却浪费了速取洛阳的机会,增加了姜维这个威胁,这对我反而不利!”
张式默默地点点头,王凌继续说道:“我说过,姜维是在利用我,我绝不可轻易上当;再说了,邓艾率大军北上,姜维必会大举渡淮。此时,我以虎牢关拒止邓艾,邓艾必会担心被姜维袭击,他不敢全力攻打虎牢关,对我并无威胁;因此,我以一军坚守虎牢关,坐看姜维与邓艾两虎相争,这才是上上之策!”
王凌解释一番,张式不再疑惑:“既然如此,我就在明日傍晚前赶到虎牢关,然后休整一日,按原定计划举事。”
……
洛阳……
此前,由于王悝行事谨慎,只同意两百兵马进入虎牢关,却没想到王广和杨弘突然发难,不仅被斩于城墙之上,还丢了虎牢关。
正是王悝的谨慎,王广所部虽然得了虎牢关,却没能及时控制虎牢关的西门,让近百名兵卒逃回洛阳。
因此,司马懿及时获悉了王凌叛乱之事,可以提前做好应敌准备。
“高柔、高俊、高诞,你父子三人引兵一万,多备拒马鹿角,屯于伊洛河以西,坚决抵御王凌叛军!”
“太傅,我越过伊洛河,屯兵巩县,或者再东进四十里,在红沟隘口御敌,这样岂不更好?”
“不,不,不!”司马懿摇摇头,正色说道:“王凌西出虎牢关,必会激励全军士气,我在洛阳只有两万步卒,不宜主动与他正面决战。因此,我让他西进六十里,再渡过伊洛河与我作战,我据河坚守,胜算更大。”
高柔领命而去,司马懿又令道:“司马望、王观,你二人引兵五千屯于伊水东岸,若是高柔退来,可引兵去援,但不得退往西岸!”
“诺!”
“蒋济,你引一万虎豹骑,带足七日粮草,去往邙岭山屯扎,务必隐匿行踪,切不可让王凌察觉。”
“太傅,你想将王凌诱至洛阳附近?”
“不错!王凌兵变,他利在速战;我就用他急进的心理,将他关在伊洛河与伊水之间,再以骑兵击之。如此一来,他必败无疑!”
第613章 淮北之乱14
淮北……
关索引着大军,浩浩荡荡地沿着泗水而上;
当他屯兵于下邳县时,确实将张虎和典满吓了一大跳。
然而,就在次日,关索沿着泗水往西北方向的彭城而去,并未攻打泗水之上的魏军战船,反而让张虎和典满摸不着头脑。
张虎不解地问道:“夏侯将军,你说……蜀军装备了新式武器,可以轻易击毁我军战船。既然如此,关索引兵前来,为何没有袭我战船?”
“张将军,蜀军确实装备了新式标枪!”夏侯称肯定地说道:“我与黄将军的战船被轻易击毁五十多条,军中兵卒亲眼所见,怎会有误?”
典满对夏侯称的话深信不疑,他谨慎地说道:“这就奇怪了!关索已经渡过淮水,按常理来说,他应该首先击溃我军战船,破我泗水、沂水、沐河形成的包围圈,尽快救出三万骑兵;然而,关索屯兵下邳却无视我战船,今日又继续北上,这究竟是何意?”
“典将军,依我看来,我在这一段战船众多,关索难以打开缺口。他会不会……想去往上游渡河,再绕至江面更窄的沂水?毕竟,沂水更容易架设浮桥,更容易救出被围的骑兵。”
“典将军,我要不要引一军沿河而上,紧紧地盯着关索?若他真的渡过泗水,他手上又有新式枪标,我在沂水就很难战胜他!”
郭配说罢,典满摇摇头说道:“郭将军,关索他……会不会故意诱我北上?姜维已经打通淮水,他随时可以渡河。若我被关索引走一军,姜维就更容易破我包围圈。”
“话是如此,但是,我绝不能让关索东渡泗水!”郭配肯定地说道:“诸位将军,关索手上有三万大军,若他渡过泗水威胁我沐河,我再难困住蜀国骑兵。
眼下,从淮水退来九百条战船,我正好以这批战船紧跟关索,阻止他从上游渡河,如此方为上策。”
“郭将军,你想得太简单了!”夏侯称不悦地说道:“我说过,蜀军有新式武器!蜀军连淮水都能轻易攻破,要破我泗水、沂水还不是轻而易举?我引战船跟着关索又有何用?就为了追着被他击毁?”
“夏侯将军,昨日,我军战船近在咫尺,关索却视而不见,岂不古怪?众所周知,淮北是骑兵的用武之地,关索为何没有击毁我战船再救出骑兵?”
众将仔细一想,郭配的话确实有道理。
然而,正因为如此,众将更难理解关索北上的企图,吕睦犹豫着说道:“关索的举动确实古怪。依我看来,会不会是蜀军的新式武器不多,只能用于淮水一线?”
吕睦的话让众将恍然大悟,郭配附和道:“不错,必是如此!如此一来,关索对我战船视而不见,没有攻我战船救出骑兵,这就解释得通了!”
“如此甚好!”夏侯称正色说道:“为防止关索渡过泗水,我就引战船紧跟着他,看他能玩出什么花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