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建造盛唐 (无言不信)


  正说间,前方传来了一阵欢呼声。
  李世民抬头眺望,白岩城上已经插上了唐军的锦旗了。
  白岩城落陷!
  李世民策马扬鞭,一指张士贵道:“张将军,你立刻率兵奔袭安市城,朕随后即到。”


第123章 退兵谏书
  唐军所向披靡的势头终于止住了。
  自三月十五日出征起,唐军在短短的一个半月,先后攻取玄菟、横山、盖牟、磨米、辽东、白岩、卑沙、麦谷、银山、后黄十座城,以摧枯拉朽的气势一举夺回了辽东。
  直至安市城下!
  李治在临朔宫开朝会,商讨着家国大事。
  李元瑷凭着馈运使的身份,也有资格参加。
  听着一桩桩一件件国事机要,在李治、高士廉、刘洎、马周几人的主持下,处理妥当,李元瑷并没有开口发表意见看法,只是闭目养神,神游天外。
  若不是必须参加,李元瑷真懒得来听。
  馈运使的机务已经让他焦头烂额了,哪有闲情管国家大事。
  这会议结束,李元瑷正打算离去。
  李治却派内侍将他叫了住,让他去内堂议事。
  李元瑷无奈,只好跟着来到了临朔宫内堂。
  李治端坐上首,高士廉、刘洎、马周分左右就坐。
  见李元瑷到来,李治指了指一旁特地给他留着的席子,示意他入座。
  凭借王爵身份,李元瑷轻易混到了三人上首,礼貌的与高士廉、刘洎、马周打了个招呼。
  最近在公务上,与三人有不小的往来,相处的都不错。
  高士廉、刘洎、马周也见识到了李元瑷调运粮草数术上的天赋才能,另眼相看,客气回应。
  “这是褚遂良侍郎的上疏,你们且看看,有何异议?”
  李元瑷离李治最近,最先拿到,当先看了起来。
  这是一封劝说李世民适可而止的退兵谏书。
  书中再三强调,收复辽东失地即可,攻入高句丽腹地,完全无意义。
  李元瑷看着中的应经论典,颇为认同的点了点头,随即交给了身旁的高士廉。
  高士廉看完后一语不发,交给了刘洎。
  刘洎并不细看,只是粗略一观,就给了马周,说道:“褚侍郎真是顽固,即便到了现在还在劝陛下,这是铁了心啊!”
  他语气有些嘲弄。
  刘洎与褚遂良并没有间隙,也不是政见不同,但敌对势头却隐隐展现了。
  魏征已经病故,当今庙堂上房玄龄、长孙无忌是雷打不动的两尊大佬,没有人能够撼动他们的地位。
  而后起之秀分别是岑本、刘洎、马周、褚遂良这四人。
  其中岑本地位最高,马周最是得宠,但岑本、马周属于才智超然,却无野心不喜与人争这一类型的。
  唯独刘洎、褚遂良两人,才智非凡,且有政治野望,有冲劲有干劲。
  房玄龄、长孙无忌这两尊大佬终有病故或者退休的一日,他们都渴望能够成为统御百官的首相。
  唐王朝是多相制,这任相对于刘洎、褚遂良来说,已经是板上钉钉了。
  首相,统御百官,才是追求。
  一山不容二虎,便是如此。
  李元瑷有些奇怪的看着刘洎。
  刘洎心思是何等机敏,立刻想到了缘由,道:“商王当时在治理运河,并不知情。在陛下决定出征高句丽的时候,褚侍郎却立谏陛下放弃征伐高句丽的念头。说了好一通大道理,最后惹怒了陛下。陛下直接派他巡视天下,想必侍郎这是恰好巡视到幽州,然后恰好得到了前线的情况吧。”
  李元瑷大悟的颔首,听明白了。
  这个褚遂良的态度应该是与魏征一样的。
  他们属于实干派,都不认为苦寒贫瘠的高句丽值得劳师动众的去攻打。
  觉得有这闲工夫,欺负苦寒的高句丽,不如发展西域。
  巩固西域,开拓丝绸之路,将影响力往西方扩散,利于唐王朝的未来。
  李治望向李元瑷道:“十六叔有什么看法?”他这十六叔叫的极其别扭。
  李元瑷却自得一笑,心底格外舒坦,也就在这正式场合,能够听到李治好好的叫自己了。
  想了一想,他道:“平心而论,褚侍郎的观点并不是错的,反而更加便利我朝当前发展只是我觉得褚侍郎忽略了一点。敌人最好遏制在襁褓中,高句丽目前是不配与我朝为敌。可是他一但吞并了新罗,吞并了百济,一统了海东。那时候的高句丽,难不成还不配与我朝为敌?”
  “我这并非危言耸听,高句丽昔年趁我华夏疲软,占领辽东。本来不过一个区区方寸小国,因得辽东之利,吸取华夏化,成长为前朝以举国之力都无法战胜的敌人。可见高句丽不可小觑,我们的对手,并非易于之辈。他们现在不去管他,真等到他一统海东,整合东北的时候,我们再要对付,那可就千难万难了。”
  李元瑷深知这东北恶劣环境能够孕育出什么样的对手。
  小小的东北,却生出了个能够两度席卷中原的民族,哪能小觑。
  “故而我以为征伐高句丽,势在必行。西域当下太平,并无战事,随时可以发展。贼寇却不等我们攻打高句丽是为了防范于未然,绝非意气之争。”
  刘洎抚掌道:“好个防范于未然,商王说出了此役之精髓。”
  李治望向了马周。
  高士廉的态度很明确,是站在李世民这边的。
  唯独马周之前一直保持中立。
  马周此刻道:“商王所言,不无道理。此刻陛下已经出征,那还有半途而废之说?此刻退却,我大唐有何颜面继续号令四方?”
  李治欣然笑道:“孤亦觉得如此最佳。”
  说着,大笔一挥,驳斥了褚遂良的上疏。
  李元瑷其实此刻心底有些忐忑,因为李世民已经打到了安市城下了。
  历史的结局历历在目,安市城的杨万春凭借自身出色的防守才能,硬生生的阻挡住了唐王朝的步伐。
  尽管现在局面已经改变了许多,李元瑷真不确定这段历史会不会重演。


第124章 尴尬的蝴蝶效应
  安市城。
  李世民双手环抱,微皱眉头眺望着安市城,对左右道:“这杨万春防守得法,不是个简单人物。”
  长孙无忌颔首道:“老臣也瞧出来了。这杨万春在城头的安排布置,与我们中原的守城战法如出一辙。老臣敢保证,这杨万春不止是学过我中原兵法,还亲自去中原历练过。或者他手下有人见识过,不然仅凭书,可学不到这个地步。”
  李世民沉吟片刻,问道:“渊盖苏那里还没有消息?”
  岑本摇头道:“斥候每日都传来消息,渊盖苏并没有派兵支援安市城的意图。据臣了解,渊盖苏跟安市城城主杨万春政见不和,差点兵戎相见。想来,渊盖苏不想为了自己这个政敌而冒险吧。”
  李世民断然道:“不是这个问题,渊盖苏朕研究过他,是个枭雄。安市城的关键与杨万春的才能他不可能看不出来,即便有仇,在这个生死存亡的时候,他会放下仇恨,不计前嫌的支援。”
  一直未说话的李绩这时接话道:“何况高句丽人才储备与我朝相去甚远,杨万春这样的将军,在我朝是比比皆是。可与高句丽却是万中无一,渊盖苏没道理舍弃他除非”
  “他怕了!”
  接话的自然是李世民,眼中露出了炙热的光芒道:“他让我们打怕了,已经不敢派兵来支援安市城了。他只怕看破了我们围点打援的战术,不敢派兵来送死了。”
  “啪啪啪!”
  李世民以拳击掌,连打了三下,豪气干云的道:“既然无路可退,那就一往无前!无忌,安排下去,全力攻打安市城!”
  如李世民这样擅于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寻找战机一举击溃敌人的主帅,心底自不可能只有一套进击方案,也不可能不留自己退路。
  安市城即是李世民心底的一个界限。
  安市城确实不好打,可影响高句丽的大局并非小小的安市城,而是高句丽还拥有近乎二十万的可战之兵。
  安市城打不打的下来,对大局影响不大,那二十万可战之兵才是关键。
  故而这一阶段,李世民根本没有拿下安市城的意思,将那二十万大军诱出来,歼灭了才是关键。
  高句丽几乎全民皆兵,只要灭了二十万中的大部分,就等于斩去高句丽的双臂,对其经济实力造成致命伤害。
  打到这个目的,方才能攻打安市城。
  只要做到这一步,唐军就等于立于不败之地了。哪怕因粮草或者天气问题退军,也没关系。
  高句丽只要伤了元气,没有五六十年补不回来,而他们的折损恢复,却是一两年的事情。
  那时候就算自己无力征伐,甚至于不在了,后人也能轻易收拾了残废的高句丽。
  现在高句丽怂了,不敢来救安市城,那就没有办法伤及高句丽元气。
  那就没得选了!
  李世民本就不觉得自己会输,留有后手只是为了谨慎起见而已。
  历史不知不觉的,发生了小小的改变。
  临朔宫。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