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置在幽州,跟幽州百姓抢资源?
幽州百姓要不要安抚?
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会把负责人给逼疯的。
李治咬着牙道:“还不是之前惹下的祸?”
原来,高句丽自朱蒙建国以后,一直都在吞并周边小国,不断壮大。
有了一点实力就开始觊觎汉朝的领地,当时辽东郡被好战的公孙渊控制。高句丽国王联系曹魏双方缔结盟约,一并攻打公孙渊,但是高句丽哪里玩的过曹魏高层?
司马懿百日定辽东,直接将辽东收入囊中。
高句丽不服,出兵袭击了辽东西部。
有道是国恒以弱亡,独汉以强亡。
曹魏虽非一统国家,却也不是高句丽能抗衡的,直接出兵捣毁了高句丽的都城。
只是曹魏的袭击并未彻底,他们以为高句丽灭亡。殊不知仅仅七十年,高句丽就重建了丸都城,并开始袭击辽东,乐浪和玄菟。
那个时候,恰好是中国历史最昏暗的一段时间。
八王之乱,五胡乱华,接憧而来。
高句丽南征百济、北讨契丹、夫馀,也趁机占据了辽东。
也因如此,辽东已经为高句丽占据两百多年了。
境内的百姓早已给高句丽同化,他们说的是东北的高句丽语,小孩学习的是高句丽化。
在高句丽刻意隐瞒下,境内的百姓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原来是汉人,是华夏民族的一员。
李世民担心的事情已经发生了。
唐军攻破辽东后,驻入辽东城,面对的不是回归的喜悦,而是百姓那恐惧且仇视的目光。
他们将收复失地的唐军视为了入侵者,将之视为了霸占自己家园的敌人。
这种情况极其危险。
百姓不是没有战斗能力的,尤其是辽东的百姓,他们生于苦寒之地,人人健硕如牛,大多都会骑马射箭,只要有人振臂一呼,一人给一把武器,那就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这也意味着想要深入高句丽腹地的唐军,不只是要应付身处的高句丽大军,还要防备在辽东、辽西的那些给高句丽同化的“华夏子民”。
难怪李世民有心迁途辽东百姓,造这个情况,就算他们灭了高句丽,短期内也难稳住辽东的局面。
“不行,绝不可以!”
李元瑷立刻道:“辽东不只是我朝固有领土,还是游牧渔的天堂。我们若迁途辽东百姓入幽州,会导致失去辽东的竞争力。一但为别的部落占据,在此休养生息,定成后患。这请神容易,送神就难了。”
“你放心!”李治非常淡定的说道:“父皇的脾气我了解,他自是在信中与我说说,不可能放弃辽东的。不然他也不会费尽心思也要打这一仗。只是现在的情况会比想象中的更加恶劣,尤其是粮草的运输,跟是关乎全局。”他越说,越是肃然。
李元瑷也收起了嬉皮笑脸的态度道:“放心吧,粮草这里我把持着呢。我统计了河北所有粮仓里的粮食,所有储备粮可以供给前线大军半年用度。而且我不打算用蓟城粮仓里的粮食,运往前线的粮食都是从运河上运来直接送往前线的。蓟城粮仓里的粮食要留着关键时候用,如粮草被劫,或者前线出现问题,急需用粮的时候,我才会动用蓟城粮仓,以确保第一时间运达前线。”
李治闻言不住点头,带着几分愤慨的道:“不管怎么样,后勤的事情,由你来办,我还是放心的。趁着父皇、舅舅不在,我们好好的将后方的事情处理好,堵一堵那些老臣的嘴。”
第122章 背黑锅
李治贬罚韦挺的任命很快就下达了。
韦挺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不过是小小的倚老卖老一下,居然会得到这样的结果,直接断了自己的前程。
要知道,他之前可是太常卿,正三品的九卿,只差一步就能晋封相位。
这也是他敢正面挑衅李元瑷的底气所在。
李治随手一拍,就将他拍到了象州去当刺史。
象州那是岭南,穷山恶水,就算在有本事的人,在那种狗不拉屎,鸟不生蛋的地方也玩不出花来。
这一次的贬黜,相当于流放了。
韦挺今天已经五十七高龄了,在象州折腾几年,哪里还有晋升的机会。
收到命令的这一刻,韦挺肠子都要悔青了。
其实李元瑷自身亦有些觉得李治下手重了些,却也没有制止。
李治本性就是如此,对于自己认可的人如沐春风,宽仁的如若慈祥长者。对于他人,却视若草芥,完全不在乎他的生死。
唯一让李元瑷有些受不了的就是他现在抱着的这条大腿太会装了。
明明的他自己下的狠手,李元瑷却发现从属一个个望他的眼神带着几分的敬畏,好像贬罚韦挺是自己的主意一样,是自己在排除异己。
天可怜见。
李元瑷压根就没有将韦挺放在心上,他的闹腾不过是一个倚老卖老的老家伙在自视甚高的犬吠。
正副级别的差距,从一开始就预示了胜负归属的天平。
就算李治不出手,李元瑷也有信心将韦挺踢出去,让他去干最苦最累且吃力不讨好的活。
明明是李治瞧着韦挺,想到了自己的遭遇,迁怒出手。
怎么这锅直接扣在自己脑袋上了?
“来舍人!”
李元瑷招来了自己打算重用的来济。
来济一脸肃然的站出来,暗自庆幸自己一开始就站对了位置,不然惹得面前这个煞星不高兴,自己这些年的努力就白费了。
他深知自己情况,表面上祖上华丽,然可以倚仗的对象全让宇化及杀干净了,于仕途上就孤家寡人一个。
只要一次贬黜就是难以承受的致命打击。
“下官在,不知商王有何吩咐?”
来济表情语气与之前明显不一样了。
李元瑷认真的看着他,说道:“孤告诉你,韦挺的事与孤无关,你信嘛?”
“信,当然信!韦挺是因失职给贬,与商王有什么关系?”
来济大义凛然的说着,一脸你说什么就是什么的表情。
“”
李元瑷心累的放弃了,这种事情越抹越黑,索性不说了,直接道:“陛下已经攻取了辽东,在城中缴获了一批军粮。你可以暂缓粮食运输,现在有一个很严峻的问题。辽东为高句丽占据多年,百姓受到蒙蔽,会给我们运送粮草带来很多不利因素。我会修书于陛下,让他将所有百姓强制入城统一管理。你运粮路上,若遇到高句丽百姓什么的,万不可手软大意。”
自从得到李治说明辽东现在的情况之后,李元瑷就有这份担心了。
辽东百姓心不在大唐,就很有可能帮着高句丽对付大唐。
正规军或许不惧,他们的运粮队还是不可不在意的。
高句丽一直吸取华夏化,军略战术自不例外。
袭扰粮道这种并不是什么高明却又极有效果的战术,高句丽不可能不用。
高句丽兵士本就对辽东地形了如指掌,在得境内百姓掩护通传消息,对于运粮队绝对是噩梦。
这肤浅的道理,李元瑷即便不知兵事,就凭从三国演义里学到的皮毛知识都能看透。
是故,即便令得辽东百姓不满动荡,也必须将他们控制起来。
收到李元瑷信件的李世民正在攻打白岩城。
前线喊杀四起,李世民看着李元瑷的信函,将手中信传给身旁长孙无忌、岑本笑着对周边道:“如何?朕眼光不差吧。你们啊,都小觑朕这个弟弟了。”
长孙无忌、岑本分别看来来信。
长孙无忌作揖道:“还是陛下圣明。”
李世民道:“你们是不知道,有一次听他逗小兕子玩耍,说了一个下棋输米的故事。他说第一个格子里放一粒米,在第二个格子里放两粒米,在第三个格子里放四粒米,以此类推,以后每个格子放的米粒都是上一格的一倍。结果不必深究,但他对数字倍数张口既来。朕便觉得奇怪,找机会试上一试,你们猜怎么样?他的术数功底,李淳风都未必比及得上。之前说他烂赌一无是处,结果是我们错了。至少他算术算钱的本事,那是第一等的。”
“别的不敢说,这粮草的数字账本经过他手,绝对干干净净,没人耍的了鬼。”
“另外商王虽是男儿身,心思却很细腻,办事极其负责。就是为人懒了些,不顾正业。不抽他不动,必须将任务交到他手上,他才会干。不然就捣鼓房子去了”
“你们看,他知辽东情况,立刻修书让我们注意境内百姓,以免他安排的粮队受到影响。”
岑本拜服道:“陛下用人识人,可谓天下无对。粮道有商王负责,属下放心了。”
其实关于馈运使的人选,庙堂上的大佬更加信任韦挺多一些。
尽管整条运河是李元瑷治理通畅的,但是他终究年轻,给个副使学学经验足以。
韦挺之父曾有辽东作战经历,韦挺可以通过他父亲先一步了解辽东的局面,有先天性的优势。
是李世民力排众议的任用李元瑷为正使。
此刻李元瑷将后勤粮草打理的井井有条,李世民也觉得脸上有光,道:“岑爱卿,你执笔回信。告诉商王,朕已经将辽东诸城百姓居于辽东一地看守。让他放心,有朕在前线把关,即便偶尔有小股部队渗透,数量也不会多。朕还安排了契苾何力率领最善奔袭的铁勒轻骑游奕辽东,以护卫粮道安全。告诉他谨慎是好的,却也别过于慎重。”
相似小说推荐
-
朝为田舍郎 (贼眉鼠眼) 起点VIP2021-06-24完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大唐天宝,顾青身着布衣从烟尘里走来,在长安皇城的大道上,看着鳞...
-
北宋之无双国士 (墙头上的猫1) 起点VIP2021-08-31完结我爹,大宋文宗!我娘,大族薛家女!我大哥,进士!我二哥,进士!我三哥,进士!所以我混吃等死应该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