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义府贪财贪权,在这方面特别敏感,已经意识到这个知贡举能够给他带来什么好处了。
周边来给李义府祝贺的官吏也动起了心思,举荐入仕的名额都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珍贵非常。科举入仕最简单直接,这谁家没有几个需要扶持的亲戚朋友?羡慕之余,对于李义府巴结更甚。
这李义府授命知贡举的消息传开后,本来就车水马龙的街道更多了络绎不绝的士林学子,他们或是在相府外等候渺小的会晤机会,或是通过各种手段将自己的文章诗作投递上门。
大安宫!
狄仁杰在一旁研着磨,李元瑷在案前奋笔疾书,细写记忆中明清科举的规范章程。
狄仁杰歪着头瞧着,眼中全是敬服之意,但还是忍不住说道:“殿下将章程写的如此细致,会不会过犹不及?”
“不会!”
李元瑷将笔架在笔架上,转了转有些酸痛的手腕,说道:“我便是想借此机会,将科举推广出去,要改变你们心中以为的常识!”
都说科举创在隋朝,成型在唐朝,革新在宋朝,盛行在明清。
但在李元瑷来看唐朝的科举还差一点点味道。
就拿晚唐诗人杜牧来说。
众所周知,杜牧与李商隐合称小李杜,与李白杜甫齐名,但相比两位将技能树都点在诗歌上的前辈,他兼顾了非凡的政治才华。
关于他的崛起,也有一则典故。
杜牧的文采身受太学博士吴武陵的喜爱,当时朝廷任命礼部侍郎崔郾为主考官。
崔郾在前往洛阳监考之前,京中的朋友为他践行。
吴武陵也在此列,他将杜牧所写的《阿房宫赋》交给了崔郾。
崔郾拜读之下惊为天人,登时表示杜牧之才,即便获得状元,亦不为过。只可惜,状元已经事先许人了,便将第五名给杜牧。
在最后阅卷的时候,别的考官觉得杜牧人品有问题,不拘小节,喜欢烟花风月,好出入娱乐场所不够资格。
崔郾却道:“已经答应将第五授予杜牧,即便其是市井之徒,亦不做改变。”
然后杜牧果然以第五名的成绩获取了进士及第,从而踏入官场。
有此可见,即便是晚唐时期,科举的名额都是可以内定的。
这崔郾还在去洛阳监考的路上,已经将状元、榜眼、探花包括杜牧在内的五位第一等的进士及第给定下了。
而且对于这种内定的情况,没有一人觉得不合适,都觉得理所当然,应该就是这样。
听起来有些滑稽,实际上这就是这个时期科举的常识。
科举要经过宋朝的变革,才能算得上公允。不然谁是状元,谁是榜眼、探花都是知贡举一言而决的。
饶是如此,这样的科举已经给门阀士族带来极大的影响。
李元瑷此刻要做的就是给这个时候的科举,画上点睛一笔。
他对狄仁杰强调道:“唯有如此,才能做到意义上的公允。”
在封建社会永远别说什么公正,那是说给傻子听的。
但只要做到一定的公允,那么李元瑷相信广大的寒门庶族就会如疯如狂的蜂拥而至,抓住这一点点的机会。
寒门庶族只要敢向世族大家生出逆反心思,世族失去了高高在上的地位,会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
门阀士族之所以难以对付,除了他们自身培育人才的方式以及掌握的人脉以外,还有与寒门庶族盲目的跟风吹捧分不开。
五姓女不就是这样吹捧起来的?
李元瑷看着手中的文稿,想着正在筹备科举的李义府,打趣的问向狄仁杰:“对于现在的李相,仁杰,你怎么看?”
狄仁杰有些莫名,他总觉得自己的这位上司,对自己会不自觉的问自己怎么看,怎么看,好像别有风趣,可又不知趣在何处,老老实实的答道:“应该是身处巅峰的最后疯狂吧!”
李元瑷眯眼笑道:“形容的恰到好处。”
怎么可能不疯狂?
科举的名次可以内定,以李义府这靠谱的品行,哪有不贪的道理?怎么可能不将之利用起来,成为壮大自己的力量。
一个科举,在这种公认的模式之下,李义府大方的将进士及第、进士出身都以各种方式内定了,甚至连考题都卖了出去。
本来是小打小闹的闹剧,五姓世家的掺合,将这场闹剧扩大化了。
诸多寒门庶族暗暗不满,五姓世家占据了极大的仕官资源,现在又来跟他们抢夺科举入仕的机会?
真的不给他们活路?
当然这种负面的情绪都压抑者……
直到科举开考前夕,在李元瑷的受益下,侍御史娄师德在庙堂上向李义府宣战。
“臣娄师德弹劾李义府,李相。李义府得陛下恩泽,负责科举事宜,本因忠贞为国选材,已报皇恩。哪知李义府将科举视为儿戏,对于成绩名额尚未考却先行授受,以此来收敛钱财,招募党羽,甚至于连答卷都明码标价……这与卖官卖爵何意?李义府乱我朝纲,祸害天下,清陛下明鉴!”
科举名额因制度上存在的不足,内定是默认的,人人都这么干。
但默认并不意味着是对的,是正确的。
只是一种常态,没人去说他。
现在娄师德打破了这个常态,揭开了这个遮羞布。
第320章 苦肉计
李义府在一旁又急又气,娄师德对他的弹劾不可谓不重。
这贪污受贿不足为虑,但招募党羽,卖官卖爵可不是小事。
当然最大的问题是娄师德这个人。
庙堂五相分做三个党派。
期中长孙无忌的辅政党最强,次之是新起的李元瑷的江南党,最次是新李党。至于李绩的军方并不在此列。
李义府对于自己的定为很清楚,就是对了对付长孙无忌而存在的。
故而尽管实力最弱,可仗着李治这个皇帝的扶持,并不惧怕那个权倾朝野的长孙太尉,反而有着敢于与之叫板死斗的勇气,这也是他的价值所在。
同是如此,李义府最忌惮便是李元瑷的江南党。
他的优势,在李元瑷面前荡然无存。
哪怕他对于长孙无忌再凶,面对江南党却选择退避三尺,不敢招惹。
这江南党对之发难,李义府当即慌了,无法确定这是单纯的党派斗争,还是李治的意思。
“陛下”李义府带着哀求的目光望着高坐上首的李治,眼神中又藏着几分犹疑。只有深入了解李治,才知道这个顶头上司心思是何等深沉可怕。
见李治神态表情没有任何变故,根本看不出所以然来,李义府直接拜伏道:“臣自授命担任知贡举后,殚精竭虑,不敢有负皇恩。只是才能有限,不知从何入手。只能效仿前人,萧规曹随,请陛下明鉴。”
李元瑷多看了李义府一眼。
这名动天下的奸臣果然不是易于之辈。
他居然没有任何的辩驳,让一直收集李义府罪证的娄师德一拳打在了棉花上。
而且李义府还将之前的知贡举都牵扯了进来。
这真要查下去,可不是简单的事情。
把先前的知贡举拉下马是小事,历届中举的考生也将受到质疑,将会给一步步上正轨的科举制度蒙羞。
李元瑷轻叹了口气,大步出班道:“臣荐人不明,特此请罪。”他说着对李义府道:“李相将萧规曹随这等美事用在此处,委实大煞风景。科举之重,关乎我大唐千秋万代。只是成型太晚,有诸多不足与弊端需要改善完备。故连年改进,以求得完善之法。某以为李相机敏多谋,定能担此大任。不料居然成了萧规曹随,变本加厉,令科举倒退百年,委实惭愧。”
他直接撇开一切责任,这些都是御史台、大理寺、刑部的事情,顺着萧规曹随这话而上,直指李义府无能。
李治将目光从李元瑷身上移到了李义府面门,淡淡的道:“任命李卿为知贡举也是朕的意思,与皇叔何干?李卿是否有罪,不在今日探讨。既无力担负科举重任,这知贡举之位,还是由皇叔来担任吧!”
李义府面如死灰,心底拔凉拔凉的。
退朝之后,李义府神情恍惚,不知是坐以待毙,还是直接去御史台报到。
李元瑷却很热情的说道:“义府兄,与某走一段,谈谈科举交接之事?”
李义府心底恨极了,脸上却依然挤出笑脸道:“一切听凭安排。”
李元瑷轻步走着,说道:“不要怨恨圣人,这是一处苦肉计,唯有推你出来,才能取得最好效果。”
李义府霍然顿住了脚步,低呼:“臣万死不敢怨恨圣人,还望吴王明鉴。”他先表了忠心,然后才道:“义府愚钝,还望吴王示下。”
李元瑷低声道:“此次科举,一等进士及第,你内定何人?”
李义府顿了顿道:“崔广义,王源、卢宾之、崔雪柏、萧道行五人”
李元瑷听了这几个姓氏,轻笑道:“收了不少好处吧!”
李义府不敢有任何隐瞒,道:“是他们自愿的,义府没有半点强迫。”
李元瑷耸了耸肩道:“自愿更好,这些送礼的,我会将他们全部拿下,你到时候给个名单。”
相似小说推荐
-
朝为田舍郎 (贼眉鼠眼) 起点VIP2021-06-24完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大唐天宝,顾青身着布衣从烟尘里走来,在长安皇城的大道上,看着鳞...
-
北宋之无双国士 (墙头上的猫1) 起点VIP2021-08-31完结我爹,大宋文宗!我娘,大族薛家女!我大哥,进士!我二哥,进士!我三哥,进士!所以我混吃等死应该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