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原来观潮都是一种时尚,何况现在,那是如节假日一般的日子,属于盛况。
尤其是近来雨水不决,今年浪潮一定比以往更大更加凶险。
他们在泉州休息了片刻,用了午膳,乘船折返杭州。
这一下舟船,李元瑷就得到了淮南水患的消息。
来报的是狄知逊,他双眼充斥着血丝,说道:“江淮发生水患,尤其是宿州、蕲县、符离、亳州最为严重,多个县城失去联系。”
李元瑷骇然道:“怎会如此?”
狄知逊焦虑道:“还不知缘由,此次水患百年未有,极其严重。”
李元瑷立刻下令:“将江南各仓储粮食调往金陵”朝廷没有下旨赈灾,他是无权越俎代庖的。
但是将粮食调往最靠近灾区的金陵,并不僭越。
他这命令一下,立刻想到了身后的巴法瓦尔曼,回头笑道:“公主驸马,请恕孤不能作陪。杭州治安较差,两位最好不要擅自行动,免得出意外。穆泰,你代替我照顾公主驸马在杭州游玩,不可怠慢!”
第289章 狄仁杰请命
巴法瓦尔曼在听到江淮水患的时候,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发财的机会。
他尽管与李元瑷关系极好,属于一起嫖过娼,一起分过脏就差拜把子的哥们,可友情与大义是无法相比的。
李元瑷是大唐亲王,而巴法瓦尔曼是真腊驸马,真腊国下任国王。
玩归玩,友情归友情,真正触及两国利益,彼此皆不会因个人私情而枉顾国家利益。
江淮水患,事关人命,受灾地区需要大量粮食来巩固民心,避免灾祸扩大。
江南是最接近灾区的产粮重地。
灾情的严重与否与江南的粮食供给力度戚戚相关。
作为江南东道第一把手,对于自己手上还有多少粮食还是清楚的。
这些年大唐各地天灾不断,江南的粮食没少用去填补空缺。
李治的威望目前与李世民也是有极大差距的,周边异族服李世民,对于李治不免有些轻视。在他继位的第一年,突厥的车鼻可汗就有点飘了,有些听调不听宣的意味。
李治即位初期求稳,不愿开战事,但遇到这种不要脸的,也不含糊,直接派遣高侃为北庭安抚使、陇右道大总管,出兵突厥。
高侃率唐军以及回纥、仆骨等部进攻车鼻可汗,在金山将之捕获,送往长安。
李治大笔一挥,在突厥故地置舍利等五州,隶属于云中都督府;苏农等六州,隶属于定襄都督府,以摧枯拉朽的士气打响了即位以后的第一战。
这一仗历时半年,所用粮食也是从江南调运的。
江南一地还负责关中的口粮,故而江南各地仓储的存粮大多见地,不足以支持江淮难民。
好在现在是八月份,在过一月,就到了秋收时节,届时会有一匹粮食维持运作。
这些粮食资助江淮倒不是问题,可资助了灾民,关中、前线就会生出缺粮的危局。
而且近来多雨,并非是丰收之年。
粮食危机,已经开始显现。
在这种局面下,真腊的粮食生意将会是左右这危局的关键。
如果真腊国事先了解情况,找个借口,略微的提高粮价,限制粮食出口,将会给江南经济带来极大的负担。
真腊国不会坐地起价,他们没那胆子,可乘机捞一笔,却也无法说他什么。
故而一瞬间,李元瑷就让穆泰将巴法瓦尔曼变相的软禁。
穆泰本是穆柯寨的一个天真少年,经过多年磨炼学习,在李元瑷身旁获得了很多磨炼的机会,已经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人物,抱拳领命。
李元瑷随即歉然一笑。
巴法瓦尔曼也不生气,这个时候各为其主,换作是他也会这么干。
在真腊公主驸马离去后,李元瑷又下了一个命令:“将苏湖杭护卫兵马全部调来杭州,征调所有货船海船以及船员水手,做好出海真腊国的准备。”
越是这种关键的时候,越不能丢了自身宗主国的强势。
平时好商好量,甚至施恩吃点小亏无妨,但这关键时候,必需加以威慑,以做到恩威并济。
他打算调集三州兵马去真腊国买粮,秀一秀肌肉。
至于征调货船海船,这点完全没有问题。
就现在的海商制度,所有拥有出海许可证的商人都是那种有远见,知道抱朝廷大腿,不吝啬钱财资助地方或朝廷拥有美誉的大商,对于朝廷的安排唯命是从。
李元瑷做好这一切安排。
突然听到一人道:“殿下,天灾发生,必然会起各种流言蜚语。百姓善良易受蒙骗,在下请命愿为殿下走一遭。以白身游历江淮,书以札记,上表殿下。”
“仁杰,不得无礼!”
狄知逊脸色微变,训斥了一声。
李元瑷望向发声请命的青年,眼中闪过一丝异彩:青年二十出头,一张四方大脸,浓眉细眼,高鼻小嘴。跟他父亲狄知逊的龙章凤姿比起来,可谓相貌平平。
但没有人比李元瑷更清楚,这平平相貌下拥有何等可怕的才华。
狄仁杰华夏千年,最出色的辅宰之一,也是中国最出名的神探。
狄知逊赶忙请罪,说道:“犬子无状,望殿下海涵。”他说着还拽了狄仁杰一下,道:“还不向殿下请罪?”
狄仁杰却不闻不问,依旧等着李元瑷开口。
李元瑷笑道:“枉你狄知逊跟孤这么多年,还不如令郎了解孤。好,我找人护你北上入淮,你可将见闻如实写下,传于我知晓。”
狄仁杰沉稳道:“草民遵命!”
有些人就是顺应时代而生,为国为民,德行高尚,于力所能及之内,为天下为百姓敬献绵薄之力。
狄仁杰无疑就是这种人。
在狄知逊眼中是自己这个儿子过于狂妄,不懂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道理。
而狄仁杰看得更远,江淮百姓受灾,他想尽一份力。而李元瑷为人处事重实而不重虚,属于实干现实派,从不以虚名分高下,甚至不在乎手段是否高尚。
只要能干事,他是不会计较自己是不是白身的。
而且狄仁杰已经预测了朝廷安排的赈灾人选必定是李元瑷。
根据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面对李元瑷这样的人,直接请命最是高明。
还真让狄仁杰看透了,李元瑷正为江淮灾情忧心。
年纪小小的狄仁杰能够看出赈灾人选,李元瑷哪有看不明白的道理。
不过他在局中,看得更深更远。
李治铁了心的要打压外戚废王皇后,以免庙堂为两个外戚霸占。
而长孙无忌一意孤行的保王皇后,甚至将李治最忌惮的外戚,也就是王皇后的舅舅柳奭保为中书省的长官中书令,直接将之保为宰相。
不只是如此,长孙无忌还利用房遗爱谋反案,打压了站在李治这边的宗室名将江夏郡王李道宗。
不能说双方已经穷图匕见,却也处于矛盾累计的边缘。
就差一个导火索
李治的压力越来越大,需要有人支持。
此次灾祸是意外,也是一个机会。
只要能够交出一个满意的答案,自己凭借多年的政治累积资本,入朝为相是理所当然,也有一定资格与长孙无忌叫板。
当然就算没有这一环节,李元瑷亦不会坐视江淮灾民不闻不问。
无论如何,江淮赈灾,刻不容缓。
这个时候冒出一个千古名相协助,哪有拒绝的道理。
李元瑷现在只有一个念头,看看江南武林人士中有木有一个叫李元芳的,弄一个王炸组合。
第290章 希望
安排狄仁杰北上灾区探查情况,这于理上并不合规矩。
因为朝廷的调命还未正式下达,是与不是只是猜测。
如果地方官员皆以猜测上意行事,那天下可就乱套了。
不过狄仁杰并非迂腐之人,请命的时候已经表明自己北上是游历,沿途探访见闻是写札记。
唐朝还没有规定不许士子灾区游历的规定。
若朝廷调命下达,李元瑷就是赈灾大使,狄仁杰即是他的暗棋,以他的才略,手中的札记十有八九会成为对症下药的良方,若事情发展非他们所想,札记就是单纯的札记了。
狄仁杰这个白身少年,为了江淮受灾百姓尚且能挺身而出。
李元瑷处在这个位置上,又有何可惧?
直接授权狄仁杰调查灾区百态,而且他相信以狄仁杰那超凡的洞察力以及断案手段,于灾区中一定能够获得奇效。
因为这隐患暗涌永远是藏于盛世之下,一遇到动荡危局各种牛鬼蛇神都会展露本来面孔。
以狄仁杰的能力,就算你藏的再深,他也有本事将你挖出来,何况是显现的牛鬼蛇神?
李元瑷一边等朝廷的任命,一边派人估算各州秋收的收成预算。
今年雨水多并非只有江淮一地,江南雨水并不亚于江淮。
不过李元瑷是学习建筑的,对于抗灾防洪有着一定的防范意识。
江南多水,适宜耕种,无干旱之忧,唯有水患之苦。
古来干旱在天,水患在人。
相似小说推荐
-
朝为田舍郎 (贼眉鼠眼) 起点VIP2021-06-24完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大唐天宝,顾青身着布衣从烟尘里走来,在长安皇城的大道上,看着鳞...
-
北宋之无双国士 (墙头上的猫1) 起点VIP2021-08-31完结我爹,大宋文宗!我娘,大族薛家女!我大哥,进士!我二哥,进士!我三哥,进士!所以我混吃等死应该很合...